背景資料:
電視劇《小別離》可謂口碑與熱度齊飛,內容與熱點銜接,引發(fā)了網友的深刻思考。劇中,黃磊、海清和張子楓組成的小家庭,向大家演繹了很多現實的教育問題,而其中所涉及的“留學生低齡化”問題,也是現階段很多家庭所面臨的境況。
現在,正在讀中學的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不少父母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選擇把孩子送出國讀高中,甚至讀初中,這樣的做法究竟值不值得提倡呢?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關于送孩子出國讀書的問題。
正方:
我們認為,在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送孩子出國讀中學是一種很好的選擇。首先,眾所周知,我國目前的教育模式仍然未能擺脫應試的窠臼,學生幾年如一日苦行僧般地學習難度較高的書本知識,在過中高考獨木橋的時候,也未必能夠鯉魚躍龍門,獲得理想的結果。相反,一些孩子卻因為被這種題海戰(zhàn)術的模式束縛,在綜合素質,如創(chuàng)新式思維、動手能力、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上稍有缺失。所以,我們不如對孩子放手,讓他們到更廣闊的天地中去摔打、去歷練。
國外與國內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風土人情等都會在認知上、思維上給他們帶來一定的正向沖擊,是他們拓寬視野的良好契機,能夠讓他們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國際視野?!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斌w驗是一種寶貴的學習方式。對異國文化的親身體驗,會浸潤孩子的心靈、成為滋養(yǎng)他的一種營養(yǎng),這種學習方式是書本學習無論如何也替代不了的。
其次,早年間有一段出國留學的經歷,對孩子而言,是一種性格上的砥礪,是一種難得的人生經歷。在國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已成為過去,在這里一切都要依靠自己。學會獨立生活、獨立面對和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成了孩子在學業(yè)以外的必修課。修完這門課后,孩子獲得的成長將如破繭成蝶般讓人欣喜,他們在獨立性、自主性、規(guī)劃性等方面獲得的提升,將會是我們意想不到的。
反方
反方:我們認為盲目地、尤其是過早地送孩子出國留學,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首先,孩子在即將上中學時,年齡已介于13至16歲之間,中國式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已初步形成,這時候突然將他送出國去,在這些方面,強大的差異會讓他感覺茫然、無所適從。背井離鄉(xiāng),遠離父母和親人朋友,他會覺得缺乏歸屬感,在國外的同伴群體中,他也或多或少地因為價值觀上的差異,缺乏被認同的感覺。這對于尚還處于成長關鍵期、還沒定性的青少年來說,是弊大于利的。
其次,大部分孩子在國外讀完初中、高中后會繼續(xù)留在當地讀大學,但讀完大學后,能在當地找到一份合適工作穩(wěn)定下來的卻少之又少,那么,他們接下來要面臨的又是回國生活。費盡心力適應了國外的生活方式,又要回國來找工作,重新適應國內的生活,這對他們來說,又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其實,無論是在海外時,還是歸國后,他們在身份上和心理上,都像是“異鄉(xiāng)人”,他們時時刻刻體驗著與他人之間的隔膜,文化上、思想上的“不洋不土”是造成這種尷尬處境的根源。再說說更加實際的,海歸就業(yè)也是一個問題。留學生海外歸來后,在擇業(yè)上容易高不成低不就。即使找到了較為合適的工作,也會在適應國情方面經歷一個艱難的摸索期。
加之,讓我們回到事情的源頭,很多父母送孩子出國,并沒有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僅僅是自己的一廂情愿,是打著為了孩子好的旗號,對孩子進行包辦代替。尤其對于性格比較慢熱甚至內向的孩子,他們很可能不愿意過早面對全然陌生的環(huán)境,離開家鄉(xiāng),離開父母和同學朋友,會讓他們過多地品嘗孤獨的滋味,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并非有益之舉。
結束語:送不送孩子出國讀中學,不僅僅是父母的問題,也是孩子的問題,甚至是關系到兩個家庭的問題。因此,父母在做出選擇時,要綜合衡量家庭狀況、孩子的性格與其未來的發(fā)展,更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識,請父母相信孩子有能力為自己做出最正確的選擇,我們要做孩子的保護傘和引路人,而不是輕易決定他們未來的決策者。此岸彼岸,去留都是愛。
唇槍舌劍話高下,麻辣語錄大比拼?!兑饬帧ど倌臧妗沸聶谀俊吧嗉馍系奈璧浮毕缕谠掝}征集中,最新話題敬請關注《意林·少年版》微信公眾號及官方微博,正方反方隨你辯,只要你對此話題感興趣,并志在表達自己的觀點,就可以發(fā)送電子郵件或者直接在微博上@意林少年版發(fā)表意見,觀點和辯題一經采用即有精美禮品奉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