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佳,曹 艷
(1.中鐵二局集團第二醫(yī)院,江蘇邳州221300;2.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yī)院核醫(yī)學科,江蘇南京210006)
干預前后分析前標本合格率變化分析
陳世佳1,曹 艷2
(1.中鐵二局集團第二醫(yī)院,江蘇邳州221300;2.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yī)院核醫(yī)學科,江蘇南京210006)
目的 按照PDCA質量管理的方法,從管理和技術上提高分析前標本合格率。方法 隨機調取干預前2013年3月和干預后2014年3月各300份標本,對標本和申請信息進行逐一核對,對各類質量缺陷進行歸類統(tǒng)計對比。結果 通過實施干預措施,標本采集到送檢TAT符合率從原來達標率33%提高到了現(xiàn)在的83%,申請醫(yī)生信息填寫完整率、患者準備的符合率、抗凝符合率、采血體位正確率、采血部位正確率、標本量達標率、原始信息錄入準確率均達到了90%以上,標本拒收率也從41%下降到6%。結論 培訓、溝通、提高醫(yī)技護工的分析前質量管理意識、完善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功能、封閉分析前各交接環(huán)節(jié)的接口點等措施是提高分析前質量的可靠有效方法。
分析前; 干預; 合格率
報道顯示,臨床檢驗誤差70%來源于分析前[1],因此,分析前質量控制對檢驗結果準確與否具有重要意義。筆者通過對我科分析前檢驗標本質量與申請各項符合率的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我科分析前標本的合格率均在90%以下,其中標本采集到送檢TAT時間達標率僅為33%,申請單合格率為32%。
1 研究對象
隨機調取干預前2013年3月和干預后2014年3月各300份標本,對檢驗科的標本和申請信息進行逐一核對,對各類質量缺陷進行歸類統(tǒng)計分析。
2 干預措施
2.1 通過培訓[2]、溝通,提高醫(yī)技護工的分析前質量管理意識
①與護理部聯(lián)合,定期培訓護士,幫助她們掌握標本采集方法,熟悉標本轉送流程,了解病人病人體位、生理因素、運動、飲食[3]及藥物等對檢驗結果可能產生的影響,醫(yī)療的潛在風險,培養(yǎng)她們在最佳時間留取最具代表性的標本的習慣[4]。比如在采集全血樣本時需要選擇抗凝劑的類型和量的要求,特別需要注意采血量與加入抗凝劑的量的比例,因此護理工作人員在進行樣本采集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抗凝劑的試劑盒中的說明書進行加入標本量[5]。②與
臨床醫(yī)師溝通,向他們闡述我科常規(guī)開展的項目及項目意義,強調檢驗申請信息完整性和病人準備狀態(tài)的重要性。③培訓標本接收與檢驗人員,明確標本接收、拒收的標準,鼓勵科室人員主動與臨床和護理人員溝通,并及時傳遞分析前質量監(jiān)控的數據。
2.2 完善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功能
在現(xiàn)有LIS系統(tǒng)基礎上增加標本采集時間、送檢時間現(xiàn)場確認、采集人、接收人等功能,在完善分析前質量管理同時,通過信息化手段來優(yōu)化工作流程。在不增加工作量的基礎上完成對標本時間窗的控制。同時建立LIS系統(tǒng)實時監(jiān)測狀態(tài),醫(yī)生技師護士可以隨時了解到標本的最新狀態(tài),以實現(xiàn)對分析前過程的監(jiān)控。
2.3 封閉分析前各交接環(huán)節(jié)的接口點
從申請、標本采集到轉運,涉及到臨床醫(yī)師、病區(qū)護士、工勤、檢驗人員多環(huán)節(jié)多人。因此,各級人員交接標本時要認真核對驗收簽收,環(huán)環(huán)有驗收,實驗室及時按照檢測項目對標本的要求作好預處理。建立詳細的標本接收、驗收、拒收程序和溝通機制,多部門共同封閉潛在風險管理縫隙。
2013年3月與2014年3月分析前質量控制對比見表1。
表1 2013年3月與2014年3月分析前質量控制對比表
分析前質量管理醫(yī)療質量管理難點,也是重點,CNAS15189[6]就將分析前質量控制作為重點來審核。分析其原因主要為:
(1)影響質量因素的復雜性影響標本質量的因素涉及到患者的情緒、飲食、狀態(tài)、藥物、采集標本的時間,甚至采靜脈血時患者的體位、止血帶綁扎時間。有分析表明,早晨空腹采集的血液標本,其檢查結果比較準確,但是如果空腹時間過久超過24 h以上,血液標本檢查中血清膽紅素、血糖、甘油三酯等指標就會出現(xiàn)異常[7]。因此,選擇好合適的標本采集點至關重要。
(2)分析前質量缺陷的隱蔽性明顯的溶血[8]、乳糜血、標本量不足、標本采集錯誤可以明顯發(fā)現(xiàn),但患者準備狀態(tài)、采集時間是否準確、合并用藥、患者情況是否符合檢測需要僅憑標本或者申請單外在表現(xiàn)比較難以發(fā)現(xiàn),內在質量的驗收實屬不易。
(3)分析前質量保證工作非檢驗人員完全可控性無論項目申請、患者準備、標本采集和運送,涉及的環(huán)節(jié)多人數廣,并不是檢驗人員所能完全掌控。不僅需要臨床科醫(yī)生、護士甚至患者、工勤人員共同參與與配合,還需要醫(yī)院職能部門的重視和協(xié)調。
通過培訓、溝通,提高醫(yī)技護工的分析前質量管理意識,完善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功能,封閉分析前各交接環(huán)節(jié)的接口點措施的使用,申請單合格率、標本采集符合率、分析前TAT達標率都得到了改善。其中分析前最難控制的標本送檢TAT時間合格率從原來達標率33%提高到了現(xiàn)在的83%,申請醫(yī)生信息完整率、患者準備的符合率、抗凝符合率、采血體位正確率、采血部位正確率、標本量達標率、原始信息錄
入準確率均達到了90%以上,標本拒收率也從41%下降到6%。
全面質量管理是獲得準確實驗結果的重要保證,從采集標本到標本送達實驗室,分析前階段的質量控制是整個檢驗質量控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只有重視它,才能保證高質量的標本、高質量的檢驗和對檢驗結果的準確評價,才能實現(xiàn)其醫(yī)療偵察兵的作用、節(jié)約醫(yī)療資源,促進醫(yī)療工作安全有序的開展。
[1]叢玉隆.臨床實驗室分析前質量管理及對策.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4,27(8):483-487.
[2]葉文琴,朱德英.現(xiàn)代醫(yī)院護理管理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95-107.
[3]周新.檢驗醫(yī)學考核指南.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435-436.
[4]楊振華.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99-107.
[5]胡亞紅.血液標本檢驗前的質量管理.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11,18(2):56-57.
[6]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技術委員會醫(yī)學分會.醫(yī)學實驗室質量管理與認可指南.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04:146-147.
[7]田桂芹,吳紅英,徐淑芳,等.護理標本采集與實驗室分析前質量控制.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19(7):132-134.
[8]林鄂,王北寧,韓玲霞.不同程度溶血標本對血漿纖維蛋白原檢測結果的影響.臨床軍醫(yī)雜志,2008,36(4):553-554.
(李 凌編輯)
Qualified Specimen Rate After Intervention in Preanalytical Phase
CHEN Shi-jia1,CAO Yan2
(1.The Second Hospital of the Second Bureau Group of Sino-Railway,Pizhou 221300,China;2.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Nanjing First Hospital,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06,China)
Objective Study of application of PDCA method of quality management in improved qualified specimen rate in preanalytical phase through the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Methods Three hundred specimen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selected,information on requisition,specimen quality and defects was check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vention measurements,coincidence rate of TAT was increased from 33%to 83%.Patient information integrity,the accuracy of patient preparation,anticoagulant coincidence rate and blood specimen success rate were achieved more than 90%.The specimen rejection rate fell from 41%to 6%.Conclusion Training,communication,quality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of medical workers,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 and closed transition steps are the reliable way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eanalytical phase.
Preanalytical phase; Intervention; Specimen qualified rate
10.11748/bjmy.issn.1006-1703.2016.11.035
2016-02-23;
2016-03-27
曹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