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春桃
近年來,白芷除藥用外,還廣泛應用于香料、食品加工業(yè),需求量逐漸增大,因此,人工種植白芷前景看好。白芷在我國南北各地均可栽培,一般每畝可產(chǎn)干品400千克左右,高產(chǎn)時可達500千克,效益在3500元以上。現(xiàn)將其規(guī)范化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選地整地。白芷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宜選擇地勢高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土壤栽培。結(jié)合整地,每畝施入堆肥2000千克(或復合肥25千克、磷肥50千克)翻入土中作基肥。然后,把地整平耙細做成寬1.3米的高畦,四周開好較深的排水溝,并將畦面摟成龜背形,表土層要求疏松碎細。
2.適時播種。白芷一般于秋季9月上旬至10月下旬播種,在氣候溫暖的南方地區(qū)可延至11月上旬播完,在氣候寒冷的北方地區(qū)宜在霜降之前播種。播種時可采用穴播或條播:①穴播。在畦面上按行距30~35厘米、株距20~25厘米挖穴,穴深8~10厘米,穴內(nèi)施入適量草木灰與腐熟的人糞尿拌勻作底肥,再將種子播入。②條播。在畦面上開橫溝,溝行距30~33厘米,溝寬10厘米,溝深7~9厘米,將種子拌草木灰均勻地播入溝內(nèi)。播后覆蓋細土,以不見種子為度。若遇天氣干旱,播后應適當澆水,并在畦面上蓋草保濕。
3.田間管理。按時中耕除草、間苗:當苗高5厘米左右時,開始中耕除草,并結(jié)合除草進行間苗。穴播的每穴留小苗5~7株,條播的每隔3~5厘米留小苗1株。苗高10厘米左右進行第二次間苗,穴播的每穴留小苗4~5株,條播的每隔7~9厘米選留小苗1株。間苗時應選留葉柄呈青紫色的小苗,凡幼苗葉柄為青白色或黃綠色、葉片集中在上部生長過旺的小苗將來常會提前開花,造成根部空心,應一律拔除。次年早春2月下旬進行定苗,穴播的每穴定苗3株,條播的按株距10~15厘米定苗兩株。
4.科學追肥。在植株生長過程中及時追肥能提高白芷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但是施肥也要適量,施肥量過多,生長過旺,易造成抽薹開花,降低產(chǎn)量,施肥量不足,生長不良,產(chǎn)量也低。一般追肥四次;第一、二次結(jié)合間苗進行,每次每畝施入稀薄人糞尿水1500千克;第三次于定苗后,每畝施入人糞尿水2000千克,加過磷酸鈣30千克;第四次于清明節(jié)前后,每畝施入人糞尿水2500千克,加入草木灰150千克。
5.及時排灌水。白芷田間積水,會引起根腐病的發(fā)生;土壤過于干燥,主根生長緩慢,影響產(chǎn)量。因此,在雨季要經(jīng)常清溝排水,干旱時及時灌水,灌水時間選擇在傍晚進行。
摘除花薹:在5~6月期間,有部分植株生長過旺,會抽薹開花,應該及時摘除,否則,一旦開花就會空心或者爛根,降低產(chǎn)量和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