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安事變在國統(tǒng)區(qū)的影響分析

      2016-12-12 19:33:30單明明
      上海黨史與黨建 2016年12期
      關鍵詞:國統(tǒng)區(qū)事變西安事變

      單明明

      [摘 要]

      《申報》的媒介影響力在國統(tǒng)區(qū)屈指可數(shù),西安事變發(fā)生后,《申報》進行了跟蹤報道。通過報道可以看出,不同立場的各方對西安事變所做出的反應不同;西安事變的發(fā)生及解決前后對社會生活也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以抗戰(zhàn)爆發(fā)為節(jié)點,國統(tǒng)區(qū)的社會輿論對西安事變態(tài)度亦迥然相異:抗戰(zhàn)爆發(fā)前,國民政府以及國統(tǒng)區(qū)民眾對西安事變持否定態(tài)度;抗戰(zhàn)爆發(fā)后,西安事變在輿論中成為促進民族統(tǒng)一與團結的轉折點。

      西安事變;《申報》;國統(tǒng)區(qū);影響分析

      [關鍵詞]

      [中圖分類號] D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928X(2016)12-0024-04

      今年為西安事變發(fā)生八十周年,此前學界對事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事件本身的挖掘,對事變的影響分析也是放眼于整個中國,在事變發(fā)生對當時民眾輿論、交通、居民生活等社會影響維度的研究成果甚少?;凇渡陥蟆吩趪y(tǒng)區(qū)的巨大影響力,本文擬探求西安事變在國統(tǒng)區(qū)的社會影響,以及社會輿論對西安事變在抗戰(zhàn)前后的轉變。

      1936年12月12日,發(fā)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事變發(fā)生后的第二天,《申報》就在第三版顯著位置以大字號刊登題為《西安昨發(fā)生重大事變》的新聞,一時間“蔣委員長在西安被劫持”的消息迅速傳播,《申報》將各界反應報道于報端。首先,國民政府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應對當前危急情況,做出調整行政院、軍事委員會等機構人員配置的決議,并褫奪張學良本兼各職“交軍事委員會嚴辦”。[1]同一天,孔祥熙發(fā)表談話稱,張學良私下里已經(jīng)致電“本人”,“當負責保衛(wèi)安全,決不使有一毫之損害”。為避免突發(fā)事件帶來的社會混亂,孔祥熙力主維持大局,使各部政務照舊進行,“決不使國家政務,因一時之變,及個人之進退,致蒙影響”。[2]西安事變發(fā)生后,各地當局極力維持治安,國民政府發(fā)布通令“各國重要地方宣布戒嚴”。[3]

      其次,地方實力派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出爾反爾,兩副面孔。西安事變前,閻錫山私下里對張學良勸蔣介石“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想法表示同情。但事件一出,閻錫山立馬轉變態(tài)度,主張“先援救蔣委長出險”,“遏止事變之擴大”。[4]此外,閻錫山還故作姿態(tài)地說:“余生平最大苦痛,除喪父外,即以此為最。”[5]馮玉祥也發(fā)表談話對張學良予以指責,勸他“贖過自新”盡快“奉蔣公回京”,否則“不久必致身敗名裂矣”。[6]一直在國外療養(yǎng)的汪精衛(wèi)驚聞事變之發(fā)生,決定于22日啟程回國,臨行前發(fā)表談話,“西安事變突然而起,墮國家之綱紀,紊軍隊之紀律”,

      “當與諸同志一致努力,以期挽回此危局也”。[7]西安事變發(fā)生后,地方實力派為避免殃及自身,紛紛發(fā)表聲明撇清關系,而汪精衛(wèi)的回國無疑是給緊張的國共關系雪上加霜。

      再次,社會團體、知識分子及民眾鑒于“家國情懷”對張學良進行譴責。西安事變發(fā)生的原因為何,《申報》有諸多猜測:有報道認為“由于蔣委員長及張學良二人,對于剿共軍事上頗不一致”,所以此次事變“系張學良與其匪聯(lián)合所造成”;有人猜測,此次事變是西北剿匪總部向中央討要經(jīng)費所“蓄謀”的結果。[8]還有人認為張學良“誤中邪說”,所以劫持長官以“顛覆國民政府”,企圖“打倒中國國民黨”。[9]一時間,對張學良的譴責與謾罵充斥于報端,“喪心病狂”“犯上作亂”“認賊作父”等詞匯比比皆是。盡管如此,在這期間,民眾還是主張事件和平解決。

      第四,少數(shù)地方團體自發(fā)成立營救組織,欲奔赴前線救蔣介石于水火之中。如南京童子軍發(fā)起營救蔣委員長的“討逆服務團”,報名人數(shù)多達三千人;南京市民自發(fā)成立“救國赴難團”報名參加者十分踴躍,該團通電全國“限張逆即日禮送蔣委員長返京,否則赴難團到達西安后,誓與張逆以死周旋”[10],并呼吁西安市民一同奮起,營救蔣介石出險;上??h召集壯丁兩千五百余人受訓,準備營救領袖,12月23日,上??h幾個區(qū)壯丁百余人“宣誓效忠領袖”,宣讀誓詞中說“某等誓以至誠擁護領袖,愿以頭顱熱血獻于中央”,“愿在中央統(tǒng)一領導指揮之下,負荷救護領袖出險責任”,宣誓完畢,全場高呼“蔣委員長是我們惟一的領袖”“我們要復興民族必先要救護委員長出險”等口號。[11]西安成為軍隊、民兵組織等爭相討伐的目的地,《申報》曾在17日推測曰:現(xiàn)在西安已經(jīng)成為“世界最危險地點”之一[12],想來《申報》這樣的預測也是有先見之明的。

      第五,國外方面對西安事變的反應。日本“竟日開會討論局勢,備見忙碌”,表面上派日本駐華大使以私人名義屢次向中國表示“遺憾”“親切關懷”,實則探聽虛實,為下一步做準備。國外各大報紙紛紛對該事件做了報道,所持立場態(tài)度均有不同,哈瓦斯電稱此次事變“實乃共產(chǎn)黨在遠東從事煽動之結果”;《意大利民聲報》稱“張學良所耗費之金錢與軍械”,“必系取給于蘇聯(lián),自無疑義”[13];梵蒂岡教廷機關報《羅馬觀察報》認為此次西安事變的發(fā)生“顯然在于轉移日本對俄之行動”,并推測此次事件的幕后主使為蘇俄。[14]而蘇聯(lián)大使館在不久后做出澄清:“蘇聯(lián)政府不但與西安事變始終無任何聯(lián)絡……對于現(xiàn)在中國內一部份人及新聞紙所散布之流言……非常驚異憤慨,希望中國政府設法制止?!盵15]

      由上可知,各方看待西安事變均有自己的立場,在深感事件發(fā)生之突然的同時,對張學良都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抨擊,輕則以君臣之道好言勸說,重則主張討伐。國外方面探聽西安事變虛實以日本為最,想必中國內戰(zhàn)是日方最期待的事情。

      蔣介石被“劫持”期間,國統(tǒng)區(qū)的金融、交通、通訊等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金融方面。自13日起,西安事變消息擴散開來。在廣東,一般市民趁機操縱金融,使得“外匯突漲”,“其余各項公債,均在狂跌”。[16]在北平,本因綏遠事件影響一直吃緊的金融市場,不料事變發(fā)生,致使北平金融行業(yè)雪上加霜“又受一打擊”。[17]在金融緊俏的同時,物價也受到影響而“均漲”,“尤以糧煤有連日續(xù)漲勢”。[18]其次,交通、通訊方面。“西安事變突起,滬陜交通首受影響,致歐亞航空公司滬陜線之陜蘭段及蘭包線,均發(fā)生阻礙,不能飛往”[19],飛機經(jīng)過西安也會中止停降。加之,西安、蘭州、華陰、赤水等處電報截止至14日晚“仍受阻未通”。[20]“徐陜”之間的電報亦時通時斷,“平陜”間普通郵件自事件發(fā)生后,“即受阻礙,迄未暢通”,“津電局積壓電報甚多”。[21]西安事變的發(fā)生所帶來交通、通訊方面的阻礙,不僅使外界難以了解西安的情形,而且增加了西安內部的恐慌。再次,西安事變的發(fā)生對國民黨的“剿匪”工作影響很大。蔣介石在西安被劫持,正在緊鑼密鼓實施的“剿匪”工作頓時群龍無首。尤其是“四省邊區(qū)股匪皆方志敏殘部”,盤踞四省邊境已達十年,先后“經(jīng)羅卓英、蔣鼎文、張發(fā)奎等痛剿后”,“匪即化整為零,飄忽無定”。在“剿匪”任務仍然十分艱巨的情況下,不料事變發(fā)生,受其影響,沒能及時“即予進剿”。蔣介石“出險”后,“剿匪”工作繼續(xù)推進,于“本年一月十五日實行進剿”。[22]

      12月20日、22日宋子文兩次奔赴西安,分別同張學良、楊虎城以及中共代表進行會談,以期和平解決西安事變。25日,張學良擅自做主親自護送蔣介石搭乘飛機離開西安,《申報》第一時間刊發(fā)號外發(fā)布這一重大喜訊?!渡陥蟆?6日發(fā)表的“時評”將市民歡迎蔣介石“出險”的喜悅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全市市民于樂聞之余爭鳴爆竹以示歡欣,其熱烈鼓舞之情況實國難以來所僅見”,“吾人在歡迎蔣委員長出險之今日,對國是前途更具有無限殷切之熱望焉”。[23]淞滬警備司令部全部官兵知委員長脫險,全部官兵欣喜若狂,甚至三呼“蔣委員長萬歲”,警衛(wèi)部歐陽參謀長致詞說:“自委員長蒙難以來,如大海孤舟失舵,一旦脫險歸來,頓如日月復明。”[24]除此之外,國外媒體對該事變的和平解決紛紛予以正面、積極的評論。《泰晤士報》云:“張學良之原來動機,姑置不論,只就其最近之懺悔及屈服,已使中國免去一次或有共匪參加之內戰(zhàn),及國家威望之損失?!盵25]《華盛頓郵報》評論曰:“西安事變,謂實際上已增強中央政府之權力,因事變發(fā)生之后,舉國憤慨,足見中國之統(tǒng)一,已確有進步?!盵26]絕大多數(shù)西報認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對中國政局起著正面促進作用。

      張學良在12月26日抵達南京后,立即被蔣介石軟禁。蔣介石一方面向西北調派重兵,一方面通過宋子文暗示張學良應有來京請罪的書面表示。在張學良親筆寫了一封請罪信后,蔣介石自編自導了一出“審”“判”“赦”“管”張學良的戲碼。1月4日,經(jīng)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議議決結果,“判處張氏徒刑十年,褫奪公權五年”?!笆Y委員長呈請?zhí)厣狻保省氨拘烫赜枭饷狻?,但“仍交軍事委員會嚴加管束”。[27]對于蔣介石種種背信棄義的做法,西安方面起草了一封態(tài)度強硬的通電,質問南京方面調兵西進的意圖。一時間,雙方各自擺開武力解決問題的陣勢,討伐陜甘“叛逆”的輿論一時間甚囂塵上。1937年1月15日,上海文化界、剿匪后援會及各大中小學教職員聯(lián)合會聯(lián)名通電,電請“迅速討伐陜甘叛逆,貫澈安內攘外”。[28]剛回國不久的汪精衛(wèi)火上澆油般煽動輿論,“蔣委員長平安回京以后,還有一部份軍隊負隅抗命,甚至赤化的舉動”,“萬不可為共匪所搖惑,中了他挑撥離間的毒計”,“明明是分裂國土,而共匪卻偏要假藉抗戰(zhàn)的名義,以保衛(wèi)國土之名,而行分裂國土之實”。[29]經(jīng)過多方的努力,再次緊張的氣氛終于平息,沒有在西北燃起戰(zhàn)火。

      1937年2月22日,剛閉幕的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通過宣言,宣布“對外求共存,即使蒙受損害,超過忍耐之限度,而決然出于抗戰(zhàn)”。這是九一八以來,在國民黨正式發(fā)布的文件中第一次出現(xiàn)“抗戰(zhàn)”的字眼。24日,蔣介石發(fā)表談話:“多方面征集人才來共同努力,挽救國家?!彪S后又密令國民黨的報刊對共產(chǎn)黨不再使用“共匪”“赤匪”等稱呼。[30]國民黨三屆五中全會以后,不到五個月,七七事變爆發(fā)。9月23日,蔣介石發(fā)表談話承認共產(chǎn)黨在全國的合法地位。于是,西安事變的要求——“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得以實現(xiàn)。

      全面抗戰(zhàn)開始后,西安事變在《申報》輿論中終于一改以往被批判的境地,轉而成為在中華民族統(tǒng)一進程中具有深遠影響的大事件。第一,西安事變對促進民族統(tǒng)一進程、增強民眾團結意識具有重要意義。1937年1月29日,洪深、傅東華等發(fā)起的文藝界座談會在上海召開。傅東華在會上說:“這次西安事變之后,張學良到南京,最近陜局的和平解決,都是以表示一般人覺悟到中國需要統(tǒng)一,再不能內亂了。”[31]孔祥熙也認為:“兩廣問題及西安事變之和平解決,均足為統(tǒng)一力量之證據(jù)。”[32]國際上認為,西安事變促進中國軍事上一致對外,國民黨三中全會以后更是“舉國團結一致”,“表現(xiàn)抵抗侵略之決心,均可以證明不抵抗主義已根本不存在于中國”。[33]

      第二,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直接致使國民政府由“安內攘外”政策向“團結抗敵”的轉變。國共雙方鬧了十年的“分家”,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以及國民黨三中全會的空前成功,國民政府順勢而起“抗敵御侮之決心,至此與天下以共見”。[34]有報道稱,西安事變的一幕歷史劇發(fā)生后,各方“巨袖”深刻意識到不能再行自相殘殺,加之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日甚一日,“自然不得不起而抵抗”[35],七七抗戰(zhàn)的局面得以形成。

      第三,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更加增進了民眾對蔣介石的崇拜。從西安事變發(fā)生時,民眾憂心“蔣委員長安全問題”,到張學良護送蔣介石回京,民眾“熱烈慶祝”,再到蔣介石遞上辭呈,民眾“一致慰留”,蔣介石領袖的形象在國統(tǒng)區(qū)更加深入人心。宋美齡也因西安事變積極營救蔣介石而備受民眾推崇,美國惠爾斯勒大學對宋美齡在西安事變之際,親身救夫行為“至為感佩,特贈以哲學博士之名譽學位,并決定于本年六月舉行授與典禮”。[36]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蔣、宋共同完成了“西安事變回憶錄”——《西安半月記》,《申報》稱之為“西安事變唯一真確之實錄”。[37]《申報》屢次為該書刊登廣告或書評,“此書之受人歡迎,不必鼓吹,早已不脛而走”。書評作者認為西安事變“共有三奇”:“蔣委員長竟在西安被叛徒劫持”,此為一奇;“不料蔣委員長于兩星期中,竟安然出險”,此為二奇;“蔣委員長南旋,而張學良亦隨蹤而至,此非奇之又奇者乎。”[38]《西安半月記》一書的出版發(fā)行,加之《申報》的宣傳,讓蔣介石在西安這一前無古人的境遇在給民眾增添談資的同時,更增進民眾對蔣介石的愛戴。

      第四,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對中共在國統(tǒng)區(qū)的形象有著正面宣傳作用。汪精衛(wèi)回國后,針對西安事變誣蔑中共,《申報》發(fā)表時評表達不同意見:“汪誣共黨是以搗亂為天性,但事實上西安事變,以共黨之努力而彌平禍亂,促成統(tǒng)一……況自抗戰(zhàn)以來,共黨矢誠中央服從領袖,領導民眾,堅持抗戰(zhàn)……汪精衛(wèi)亦知其事實照然,奈非誣共黨則何以博日歡心?”[39]西安事變發(fā)生時,“中國共產(chǎn)黨堅持和平解決的方針”。事變和平解決后,“蘇維埃政府為了團結全國一致抗日,就正式宣布取消兩個政權對立的局面……這種為民族為國家的光明正大仁至義盡的行動與態(tài)度,當然合于任何革命法律的基本原則的”。[40]諸如此類的報道雖然不多,《申報》對西安事變的評判也未逃出國民黨的話語體系,但鑒于其在國統(tǒng)區(qū)的影響力,在給予事變積極評價的同時,對中共所發(fā)揮的作用亦能客觀陳述,這對中共在國統(tǒng)區(qū)的形象起著正面的宣傳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在西安事變平息后,國民政府將每年的12月12日定為西安事變紀念日,將12月25日定為慶祝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民族復興節(jié),即“蔣委員長出險”紀念日。每到紀念日,《申報》均發(fā)文予以回顧、紀念,社會輿論對西安事變最終也由剛開始的負面評價張學良向正面詮釋事變的歷史意義轉變。當然,還有另外的一些聲音?!渡陥蟆吩谌諅巍敖俪帧睍r期在發(fā)表于1945年1月13日的社評中說,蔣介石之所以同意與中共合作,是為了報謝在西安事變的“中共不殺之恩”,于是“把十年怨譬,一笑了之”,“結成‘民族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共同‘抗日”。[41]隨后,國民黨全面“接管”《申報》,隨著蔣介石敗退臺灣,《申報》的命運也就此終結。而在1949年5月27日終刊前的5月1日,《申報》最后一次提及西安事變:“中共至是,已窮無所之,又另為一次之陰謀,用抗日號召為煙幕,以煽動西安事變,卒賴全國民眾之維護蔣委員長,始得還都主政,然后抗戰(zhàn),準備工作,未至中斷?!盵42]然而,此時的《申報》影響力已大不如往昔,對中共的各種謾罵只是茍延殘喘而已。

      參考文獻

      [1]西安昨發(fā)生重大事變[N].申報,1936-12-13.

      [2]孔祥熙發(fā)表談話,蔣委員長安全無問題[N].申報,1936-12-14.

      [3]西安事變發(fā)生后,各地當局力維治安[N].申報,1936-12-15.

      [4]閻錫山對陜變力持鎮(zhèn)靜,召開會議某應付方策[N].申報,1936-12-14.

      [5]閻錫山復張楊電,質以四項問題[N].申報,1936-12-16.

      [6]馮玉祥發(fā)表談話,張學良應贖過自新[N].申報,1936-12-15.

      [7]汪精衛(wèi)啟程返國[N].申報,1936-12-23.

      [8]西安城內情形極混沌,國府下令于必要區(qū)域宣布戒嚴[N].申報,1936-12-14.

      [9]中樞兩紀念周,林居報告西安事變[N].申報,1936-12-15.

      [10]赴難團不必出發(fā),周佛海之談話[N].申報,1936-12-22.

      [11]上??h壯丁一千余人,宣誓救護領袖出險[N].申報,1936-12-25.

      [12]國府下令討伐張學良,特派何應欽為討逆總司令[N].申報,1936-12-17.

      [13]各國關心陜事[N].申報,1936-12-14.

      [14]蔣遭劫持當系蘇聯(lián)所策動[N].申報,1936-12-18.

      [15]蘇聯(lián)代辦謁外張,聲明陜變與蘇無關[N].申報,1936-12-20.

      [16]廣州行營,對陜變召開會議[N].申報,1936-12-17.

      [17]平市金融尚稱安定[N].申報,1936-12-17.

      [18]平市物價上漲,糧煤尤甚[N].申報,1936-12-17.

      [19]歐亞公司于陜變期內改訂航線[N].申報,1936-12-24.

      [20]西安事變后,滬陜匯兌照常[N].申報,1936-12-15.

      [21]徐陜間電報時通時斷[N].申報,1936-12-21.

      [22]劉建緒談剿匪軍事[N].申報,1937-02-14.

      [23]蔣委員長離陜抵洛[N].申報,1936-12-26.

      [24]蔣委員長平安返京 各界昨日熱烈慶祝[N].申報,1936-12-27.

      [25]英報評論陜變[N].申報,1936-12-29.

      [26]中國統(tǒng)一確有進步美報之評論[N].申報,1936-12-30.

      [27]國府明令特赦張學良[N].申報,1937-01-05.

      [28]文化界電請中央嚴懲張學良[N].申報,1937-01-16.

      [29]汪廣播演講怎樣救亡圖存[N].申報,1937-01-23.

      [30]丁雍年.西安事變史(未刊稿)

      [31]文藝界座談會詳記(續(xù))[N].申報,1937-02-01.

      [32]孔祥熙在美播音演講[N].申報,1937-07-08.

      [33]國際對華應有之新認識[N].申報,1937-07-13.

      [34]沈鈞儒等案被告二次答辯狀補陳政治意見[N].申報,1937-06-23.

      [35]抗戰(zhàn)[N].申報,1937-11-07.

      [36]東京婦女聯(lián)會邀蔣夫人五月東渡歡敘[N].申報,1937-03-08.

      [37]西安半月記蔣已核準即日發(fā)行[N].申報,1937-06-04.

      [38]再談談西安半月記[N].申報,1937-06-26.

      [39]汪精衛(wèi)的“例”[N].申報,1939-04-02.

      [40]關于陜甘寧邊區(qū)“補昨日第二版聲明遺漏之處”[N].申報,1939-05-10.

      [41]渝共的關系[N].申報,1945-01-13.

      [42]國民黨中執(zhí)會發(fā)表宣言[N].申報,1949-05-01.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國統(tǒng)區(qū)事變西安事變
      中共在國統(tǒng)區(qū)掀起的兩次憲政運動高潮
      文史春秋(2019年12期)2019-04-13 13:49:36
      抗戰(zhàn)后期國統(tǒng)區(qū)的經(jīng)濟危機及其連鎖反應*——基于國民黨高層個人記述的觀察
      好事變“壞”事
      學生天地(2017年18期)2017-07-24 15:56:43
      西安事變前后張學良與蔣介石的紛爭
      民國后期國統(tǒng)區(qū)選舉訴訟程序研究
      法律史評論(2016年0期)2016-11-08 01:42:47
      “環(huán)縣事變”及其善后工作述論
      抗戰(zhàn)時期中共國統(tǒng)區(qū)組織發(fā)展研究
      張學良談『西安事變』
      軍事歷史(1999年4期)1999-08-20 07:35:56
      閻錫山與西安事變
      軍事歷史(1994年2期)1994-08-16 07:12:00
      從『九·二二』鋤奸到『八·三』事變
      軍事歷史(1993年1期)1993-08-21 06:10:44
      嘉善县| 肇源县| 岳普湖县| 涡阳县| 南投县| 堆龙德庆县| 梨树县| 克山县| 故城县| 长顺县| 开平市| 凤凰县| 丹棱县| 开平市| 祁东县| 临漳县| 金华市| 淳化县| 齐河县| 肥乡县| 镇原县| 晴隆县| 德保县| 随州市| 托里县| 房产| 新干县| 德清县| 健康| 沂源县| 汉阴县| 安阳市| 城固县| 麦盖提县| 汤原县| 峡江县| 台江县| 方城县| 白银市| 临安市| 泸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