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良好的家風是個人向上向善的開始, 是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基點,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環(huán)節(jié)。2016年1月1日開始,《黨建》 雜志、黨建網(wǎng)、黨建網(wǎng)微平臺組織“良好家風 黨員帶頭”有獎征文活動,并征集“最美全家?!闭掌?到大量來稿?,F(xiàn)刊登其中部分稿件,更多稿件見黨建網(wǎng)、黨建網(wǎng)微平臺。征文活動還在繼續(xù),來稿請發(fā)送 至郵箱:djzhengwen@163.com。
我的爺爺是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我的母親名叫方秀云,今年已經(jīng)90歲了?,F(xiàn)今我們家已四世同堂,2014年榮獲“全國最美家庭”榮譽稱號。
1964年,我的父親馬從云,也是爺爺楊靖宇唯一的兒子,因公犧牲。那年,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我還在母親腹中,最大的大哥也只有14歲。母親沒有固定工作,在漫長的歲月里,堅強的她靠納鞋底、剪豬鬃、軋手套、當保姆維持著生計,獨自撫養(yǎng)我們兄妹5人長大。由于沒有錢治病,大哥馬繼光高燒后成了殘疾人。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母親也從沒向組織提過要求。
母親不僅含辛茹苦地獨自撫養(yǎng)我們兄妹5人,更以嚴明的家風家教,教育培養(yǎng)著我們。父親臨終前曾叮囑母親:“咱是烈屬,是抗日英雄的后代,咱家孩子可不能丟臉,可不能出孬種?!蹦赣H一直把父親的遺言深深記在心里,把教育好孩子視為天大的事。在母親的柜子里一直珍藏著一塊樺樹皮。那是1958年她和父親去東北參加爺爺?shù)墓来髸r從爺爺犧牲的地方帶回來的。這塊樺樹皮成為她教育我們的法寶。我們兄妹幾個還小的時候,每到快過年時,母親都會把樺樹皮拿出來,告訴我們,要時刻謹記“你們是抗日英雄的后代,時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給爺爺抹黑。爺爺在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下還堅持與日軍戰(zhàn)斗,你們在生活中遇到的這點挫折又算得了什么,你們要像爺爺一樣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p>
我們家里的每一個人,心里都有一個信條:楊靖宇將軍是我們的驕傲,但絕不是我們可以依賴的資本!只有不慕浮華、堅定操守、盡職盡責,才是我們作為將軍后人應盡的本分。
長大后,我和二哥馬繼志先后入伍參軍。臨行前母親告誡我們:“爺爺是爺爺,你們是你們,不能張揚,低調(diào)做人?!眳④姾蟮亩缭趯υ阶孕l(wèi)反擊戰(zhàn)中榮立三等功,但沒人知道他是楊靖宇的孫子。后來,大姐馬繼先、二姐馬繼傳以及轉(zhuǎn)業(yè)后的二哥和我都成為鐵路工人。在嚴明家風的熏陶下,我們在工作中兢兢業(yè)業(yè),默默奉獻。
我退伍轉(zhuǎn)業(yè)后,在鄭州鐵路局物資供應總段工作。前幾年,靖宇縣多次打來電話,請我擔任縣長助理,協(xié)助當?shù)匕l(fā)展紅色旅游。為此,母親專門召集全家開了一個會,她說:“如果是商業(yè)行為,為個人謀私利,就是給將軍抹黑,決不能去;如果是為將軍當年奮斗、犧牲的地方的群眾謀福利,作為后人應盡這份力,但不準拿工資?!?/p>
“嚴要求、重責任、懂知足”,良好的家風在我們家一代又一代人中綿綿傳續(xù)。
(文/馬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