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軍海
?
CT掃描和磁共振胰膽管成像在肝膽結石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比較
朱軍海
在臨床診療中,可選用多種影像學技術用于診斷肝膽結石,影像學診斷的目的在于準確的對病變進行定位、定性,并對病變是否對周圍的組織、血管浸潤甚至發(fā)生轉移作出準確的判斷[1]。其中高分辨率的CT掃描,在器官、結構的顯像方面較為清楚,能夠提高疾病的診斷率,有助于準確判斷肝膽石的形態(tài)特點和化學性質,呈現(xiàn)稠密的影像[2]。CT掃描在頭頸部、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檢查診斷用應用較早,但是其不適宜診斷泥沙樣結石、等密度結石,尤其是總膽管下段及壺腹部等處的結石,其臨床檢出率較低。伴隨核磁共振成像(MRCP)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其在肝膽結石的診斷方面準確率不斷的提高,尤其是MRCP技術的出現(xiàn),可以清晰地觀察到結石的位置、體積、數(shù)量、梗阻部位及其梗阻的程度等,極大的提高了肝膽結石診斷的準確性和敏感性[3]?,F(xiàn)選取近年來我院經(jīng)影像學檢查初診的90例肝膽結石癥的患者,分別進行CT和MRCP檢查,對其檢查結果和價值進行分析和比較,現(xiàn)總結并報道如下。
一、一般資料
選取海安縣中醫(yī)院2014年1月至2015 年12月經(jīng)影像學檢查初診并最終行手術治療的90例肝膽結石癥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排除肝膽、門脈系統(tǒng)及壺腹部腫瘤,膽道蛔蟲,先天性畸形等疾病。其中男性41例,女性49例,年齡18~75歲,平均年齡(58.3±6.4) 歲;病程3 d~7月,平均病程(2.3±1.4)月。其中患者表現(xiàn)為腹脹16 例、黃疸26 例、陣發(fā)性右上腹絞痛34例、發(fā)熱30例,以其他癥狀住院后并發(fā)為急性化膿性膽囊炎者5例。
二、研究方法
①CT掃描:患者先口服750 mL的純凈水,30 min后進行CT掃描,在CT檢查時,可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將掃描的層距與層厚進行調整,層厚為6~8 mm,層距為5~10 mm,螺距為1.5 mm。重點對患者的病變部位進行掃描。在檢查完成后,輸入保存圖像,并使用專業(yè)的軟件分析掃描的結果。②MRCP檢查:使用超導MRI一體化西門子1.5 T核磁共振(GE-signa HDe 1.5T)。掃描前3~4 h囑患者禁食,患者呈仰臥位,以劍突下緣為中心,掃描范圍由肝訂至十二指腸水平段的下緣,再根據(jù)膽囊、膽管和胰膽管的位置,進行3DHASTE 三維定位[4]。首先采用冠狀位T2 、常規(guī)T1、T2 進行平掃,采集磁共振胰膽管成像的冠狀位的二維數(shù)據(jù),并添加圖像流動補償、預飽和、脂肪抑制、呼吸門控技術。磁共振胰膽管成像首先要明確病變的部位與胰膽管的走行,確定肝外膽管、主胰管、肝管肝內段、肝內膽管分支等的分布范圍。完成掃描后,上傳保存圖像,并重建原始薄層圖像,在完成圖像的重建后,進行圖像的綜合分析并診斷。
三、統(tǒng)計學方法
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用χ2檢驗比較。代入SPSS 20.0軟件統(tǒng)計中處理。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一、兩種檢查方法的診斷結果
在初診的90例肝膽結石患者中,手術確診者88例;其中單純膽管結石者23例,單純肝內膽管結石者9例,單純膽囊結石者29例,膽囊合并膽管結石者27例。CT掃描診斷結石者81例,其中單純膽管結石者20例,單純肝內膽管結石者7例,單純膽囊結石者28例,膽管合并膽囊結石者26例;經(jīng)過手術確診為76例,診斷正確率為86.3%,其中膽囊結石診斷符合率96.6%,膽管結石診斷符合率78.9%;假陽性率為6.17%,假陰性率為10.2%。MRCP檢查診斷結石者89例,其中單純膽管結石者24例,單純肝內膽管結石者9例,單純膽囊結石者29例,膽管合并膽囊結石者27例;診斷正確率為98.9%,其中膽囊結石診斷符合率100.0%,膽管結石診斷符合率98.9%;假陽性率為1.11%,假陰性率為0%。
二、兩種檢查方法診斷結果的比較
將CT掃描組和MRCP組的檢查結果進行比較,在總診斷正確率和膽囊結石診斷符合率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在膽管結石診斷符合率、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等方面,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方法檢查結果的比較
CT掃描是軟組織、骨關節(jié)病變理想的檢查和診斷方式,能在共同的解剖平面上,準確檢測不同組織間細微的密度差別。其在診斷含鈣結石方面敏感性優(yōu)于超聲檢查,已廣泛應用于高密度的膽囊頸結石、鈣膽汁、膽囊中含膽固醇較多的結石、肝內的高密度的膽管等疾病的診斷。但同時,由于其對等密度結石、含鈣較少的結石的分辯力差,因此在檢查肝膽結石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針對這一現(xiàn)象,基于成像原理進行分析的內窺鏡逆行膽胰管造影(ERCP)技術優(yōu)勢明顯,但是由于該技術屬于有創(chuàng)操作,操作程序復雜,操作者的經(jīng)驗和水平對檢查結果的影響較大,還會出現(xiàn)一些胰腺炎、膽管炎等并發(fā)癥,因此臨床使用的過程中已經(jīng)逐漸被更為科學先進的MRCP所替代[5]。
磁共振胰膽管成像技術(MRCP)為新一代影像診斷設備,其成像原理源自于更加微觀的原子核自旋運動,技術更為先進,掃描更為精準,結果更為準確[6]。MRCP檢查所用的造影劑是一種順磁性物質,可以明顯縮短組織的T1和T2時間,顯著性增強組織之間的MR圖像信號的差異性,進而提高增強后掃描圖像的對比度,明顯提高檢查的診斷價值[7]。靜態(tài)膽道或流動的速度較慢的膽胰液在造影成像技術下呈高信號,而周圍的組織結構中則呈現(xiàn)低信號,以低信號的黑色為背景,高信號的胰膽管樹便呈現(xiàn)出較為清晰的影像,因此,有助于清楚分辯膽管的組織結構與形態(tài)。在此理論基礎上,磁共振胰膽管成像能夠客觀反映對胰膽管的長度、位置、梗阻的情況甚至形成因素,亦顯示胰膽管在生理狀態(tài)下的管徑,對肝內外膽管各段的結石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5]。另外,對比效果良好,大大降低了漏診、誤診概率,在細小結石的診斷與分辨方面具有突出的優(yōu)勢。
在本研究中,CT掃描組和MRCP組在肝膽結石的總診斷正確率和膽囊結石診斷符合率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是MRCP組在膽管結石診斷符合率、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等方面比較,顯著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顯示出明顯的優(yōu)勢。綜上所述,CT掃描和MRCP技術對肝膽結石的臨床診斷,特別是對膽囊結石和肝內膽管結石的診斷方面,均有較好的效果,可以首選操作簡便和檢查費用低廉的CT掃描。但MRCP因其操作復雜和檢查價格昂貴,臨床上可以作為膽總管下段結石、肝膽泥沙樣結石和等密度結石,特別是診斷不明的肝膽結石影像學檢查的補充和確診手段。
[1] 李靜, 張雷, 張軍偉, 等.肝臟三維容積快速多期動態(tài)增強掃描在肝門膽管癌診斷中的價值. 實用放射學雜志,2008,24:1636-1639.
[2] 袁志翔,程忠偉.體探討腹部CT、B超與磁共振胰膽管成像在肝外膽管結石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6:147-148.
[3] Wani NA,Robbani I,Kosar T. MRI of oriental cholangiohepatitis. Clin Radiol,2011,66:158-163.
[4] 劉金成,米霞,李金鳳,等.多層螺旋ct與低場磁共振膽管胰管成像技術在診斷膽道梗阻性疾病中應用.實用臨床醫(yī)學,2012,13:85-86,88.
[5] 孫富強.磁共振胰膽管成像與經(jīng)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對膽道梗阻性疾病診斷價值的比較. 中國內鏡雜志,2011,17:389-391.
[6] 李明通.螺旋 CT 與 MRI 對于原發(fā)性肝癌病灶診斷效果的對比觀察.肝臟,2014,19:619-620.
[7] 喬鵬飛,謝生輝,牛廣明.高場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對肝臟良惡性病變的鑒別診斷價值.中國CT和MRI雜志,2012,10:66-69.
[8] Srinivasa S,Sammour T,McEntee B,et al. Selective use of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in clinical practice may miss choledocholithiasis in gallstone pancreatitis. Can JSurg,2010,53:403-407.
(本文編輯:茹素娟)
226600 江蘇 海安縣中醫(yī)院放射科
2016-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