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明
英倫巡茶記還原全球化背景下的英國茶文化(二)
劉昌明
三百多年前,中國茶剛剛進入英國,茶葉在英國人眼中十分神秘。1657年,商人托馬斯·加威在倫敦開設(shè)的加威咖啡館首次向公眾售茶,并張貼海報宣傳;1658年倫敦《政治通報》第345號刊登鼓勵飲茶的廣告,強調(diào)的主要是茶葉的藥用價值,對于當時的英國來說,中國茶葉具有濃厚的異國情調(diào),因為稀少而昂貴,被普遍視為是一種神奇的藥物,像是傳說中的包治百病的仙草。1662年,葡萄牙凱瑟琳公主將中國茶帶入英國王室,并在她的引導(dǎo)下,飲茶很快成為英國上層社會的時尚。1664年和1666年東印度公司的兩次獻茶活動進一步推動了茶在英國上層社會的流行。家庭茶會成為王公貴族階層最時髦的社交禮儀。茶葉在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中葉的英國,作為貴族享用的一種奢侈品,價格高得驚人。如1657年每磅茶葉售價6至10英鎊,而當時,一個男仆一年的工資僅為2至6英鎊,17世紀到18世紀初,茶葉價格雖有所下降,但每磅茶葉最低也要16先令,而這一數(shù)字仍然是一個男仆一兩個月的工資。高昂的茶價使飲茶之風只能在皇室、貴族上流階層中流行。至今保留在川寧公司創(chuàng)業(yè)時期的賬本詳細記錄了那個時期經(jīng)營的信息。在一份1715-1720年間的賬本上記錄的客人有350名,這些人員大多是教會人員、酒店老板、貴族、地主和法學(xué)界人士。在1729年的賬本上顧客名單上有900人左右,1724年-1758年顧客人數(shù)增至1446人。這些賬本記錄的這些信息就清楚地告訴我們,那個時期能夠買茶的人很少很少,而且都是英國上流社會的人。
18世紀初,茶葉開始了貴族化向平民化的逐步滲透,1700年英國的雜貨鋪開始出售茶葉,這標志著英國貴族化茶飲方式開始向平民化茶飲發(fā)展。18世紀上半期,英國民眾開始熱衷飲茶,茶葉消費漸成上升趨勢。1750年前后,飲茶已在英國城鄉(xiāng)各階層普及,英國中產(chǎn)階級黃油烤面包的慣常早餐中已少不了茶,甚至倫敦城內(nèi),仆人們的早餐也已經(jīng)基本上是黃油、面包配奶茶。每天必須喝兩次茶還作為條件寫入工資契約之中。特別是1784年英國開始降低茶葉稅收,讓茶葉價格更加親民,到了十八世紀末,茶飲已滲透到英國城市、鄉(xiāng)村的每一個角落。1797年,英國人愛登(F. Eden)寫道:“我們只要在鄉(xiāng)下就可以看到草屋里的農(nóng)民都在喝茶,他們不但上午晚間喝茶,就是中午也習慣以茶佐餐。”1799年,伊頓爵士寫道:“任何人只消走進米德爾賽克斯和薩里郡(今倫敦西南部)隨便哪家貧民住的茅舍,都會發(fā)現(xiàn)他們從早到晚喝茶,而且晚餐也大量豪飲”,英國作家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書中描寫的人物就經(jīng)常拿著茶杯喝茶,真實地表現(xiàn)了18世紀末英國家庭飲茶習以為常的狀況。
18世紀末,英國社會還出現(xiàn)了專門消費飲料的茶館和飲茶服飾、器皿,甚至產(chǎn)生了茶舞會這樣的藝術(shù)形式。到18世紀末,倫敦一地就有大約2000多個茶館。從英格蘭的多佛到蘇格蘭的阿拉丁,茶之芬芳無處不在,茶成為英國國飲。
19世紀,英國工業(yè)革命所帶來的繁榮為飲茶之風的流行奠定了強大的經(jīng)濟基礎(chǔ),英國的茶葉消費迎來了更加繁榮的時期,由于工業(yè)革命環(huán)境下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使工人們對茶葉需求急劇擴大,茶葉成為他們既可以促進消化又可以提神振奮精神的生活必需品。在維多利亞時代飲茶不僅形成獨特的禮儀規(guī)范,而且上升為一種多姿多彩的文化。貝特福德七世公爵夫人安娜·瑪麗亞創(chuàng)制的下午茶不僅成為貴族社交風尚,而且維多利亞女王還為下午茶推廣推波助瀾。女王認為,下午茶是一種很好的緩解壓力和體味人生的形式,提倡英國國民都喝下午茶。由此下午茶在英國各階層普及開來,成為代表英國典型民族文化的英國下午茶文化。
下午茶自創(chuàng)立以后,逐步成為英國各階層固定的習俗,英國的餐飲店、公共場所到處都有下午茶供應(yīng)。在英國的火車上備有茶籃,內(nèi)放茶、面包、餅干、紅糖、牛奶、檸檬等等,供旅客飲下午茶之用。1927年,英國皇家航空公司在飛機上也開始供應(yīng)下午茶。英國民謠稱:當時鐘敲響四下時,世上的一切瞬間為茶而停止。英國人還將飲茶習俗上升為人的基本權(quán)利。20世紀30年代,邱吉爾曾把準許職工享有工作期間飲茶的權(quán)利作為社會改革的內(nèi)容之一。從那時起,英國的機關(guān)、企業(yè)都規(guī)定了“茶休”時間,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15分鐘,屆時由茶太太(Tea Lady)推著小車打鈴送茶來。
20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快速演進,英國茶文化也逐漸演變?yōu)橐苑夯南挛绮铻橹黧w的多元化飲茶方式。
在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英國人的生活習慣發(fā)生改變。歐洲大陸和美國的一些生活方式慢慢在英國流行。很多年輕人開始飲用雞尾酒和咖啡,咖啡文化逐步在英國蔓延。外出到茶室喝茶的習俗逐漸衰落,“休息喝茶(Tea break)”漸漸被“休息咖啡”(Coffee Break)所代替。年輕一代逐漸放棄傳統(tǒng)的飲茶習慣,咖啡浪潮極大地沖擊著英國傳統(tǒng)飲茶傳統(tǒng)和茶文化。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英國人均茶葉年消費呈減少趨勢,1973-1975年人均為3.5千克,1979-1981人均為3.22千克,1989-1991人均為2.65千克,1993-1995人均為2.53千克。盡管如此,英國人均茶葉消費量仍居世界第三,茶飲仍是英國人消費量最大的飲料,茶穩(wěn)居英國國飲地位。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茶飲健康的新認識,英國人對茶飲又產(chǎn)生了新一輪的熱情,喜歡茶的英國人不僅大有人在且漸有回升。
但是,今天的英國下午茶已非傳統(tǒng)的英式下午茶。英國人把午餐和晚餐的甜點、飲料,喝茶和喝咖啡,甚至到麥當勞喝杯巧克力飲料都統(tǒng)稱為下午茶,下午茶已經(jīng)泛化為無所不包的品飲方式。傳統(tǒng)正宗的英式下午茶只在昂貴的酒店(如Ritz)、高檔咖啡館里才能享用到。
4月17日下午,我們慕名造訪華爾道夫·希爾頓酒店茶舞會,當我們走進候舞廳茶歇,有幾位鬢發(fā)斑白的老人早已等候在那里。下午二時,舞廳大門打開,我們隨英國人一道步入舞池。舞池約一個籃球場大,舞池三方是約高于地面1米左右的茶廊,正中偏左的位置是傳統(tǒng)的五人樂隊。舞會開始,在五人樂隊伴奏下,一對對男男女女步入舞池翩翩起舞。在這里既可以與朋友一同享受英式正宗的下午茶,又可以與悅者歡跳歌舞,度過愜意快樂的三個小時的美好時光。一位風度翩翩的英國紳士走入我們考察團落坐的飲茶區(qū),逐次邀請了我們一行中的每一位女士跳舞,在這位紳士的激勵下,男士們也一抹初入的羞澀,情不自禁地步入舞池和英國人一同分享。簡女士告訴我們,這家舞廳是英國倫敦至今唯一一家保持著一百多年倫敦茶舞會風格的舞廳,而且這家舞廳一個月只對外開放一次,我們有幸趕上親自參與,實在是三生有幸。下午五點,舞會結(jié)束。我們除為與英國人一道分享英國歷史上著名的茶舞會的快樂而略感幾分自豪外,讓我們感到更多的是,一百年多年前的英國茶文化時尚已是明日黃花。參加舞會的人多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我們詢問邀我團女士跳舞的那位紳士已是80歲的高齡,今天的英國年輕人根本不涉足這樣的舞廳。一百多年前的時尚早成過往,年過花甲的老爺爺們、老太太們在這里來或是尋找歷史留給她們的記憶或是追憶逝去的青春年華。
英國倫敦至今唯一一家保持著一百多年倫敦茶舞會風格的舞廳
在今天的英國,不僅100多年前的像茶舞會之類的時尚已與今天的英國人漸行漸遠,而且所有的茶飲方式、茶飲習俗從上個世紀就悄悄發(fā)生著變化。在英倫巡茶活動中,我們還分別到了倫敦的幾家茶館、茶室去參觀體驗,我們一行看到的共同感受是:英國下午茶已經(jīng)不是十九世紀二十世紀英國小說、電影里描寫的那個下午茶。今天的下午茶在高檔酒店里有傳統(tǒng)風格的英式下午茶,在街區(qū)茶館里也有不那么講究儀規(guī)的隨意性品飲的下午茶。不過,他們都叫下午茶。今天的下午茶既有保持傳統(tǒng)風格的正宗下午茶,又有無所不包的新飲方式的下午茶。英國下午茶已成為英國泛化的、多元化的下午茶文化。
英國因高緯度、天氣寒冷,歷史上從來就不種茶。
十九世紀中期,大英帝國在中國茶葉中獲得巨額利潤的利益驅(qū)動下,開始組織植物獵人在中國偷獵茶籽茶苗和中國茶工匠、中國茶技術(shù)到殖民地印度試種茶樹,并很快獲得成功。后來又把茶樹種植擴展到斯里蘭卡、肯尼亞等國家。今天中國之外的世界產(chǎn)茶大國幾乎都是英國人的杰作。可以說這是英國人借助中國力量構(gòu)筑了今天的世界茶業(yè)格局。
近年來,據(jù)說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英國西南部分地區(qū)的氣候逐漸變暖,開始出現(xiàn)適宜種茶的氣候因素,在上個世紀末英國開始了試種茶樹的歷史。在中央電視臺拍攝的《茶,一片樹葉的故事》第五集介紹英國茶文化的專輯中,特別向世界推出了英國誕生的第一個茶園——泰格斯南茶園。
4月19日,我們來到位于英國西南部的泰格斯南茶園,當我們乘坐的大巴一來到莊園的大門口,英國茶專家也就是在中央電視臺《茶,一片樹葉的故事》出鏡的主角之一喬納森先生早已等候在大門口,迎接我們的到來。喬納森先生十分興奮地陪同我們參觀了分散在近萬畝大莊園內(nèi)各處的一片片茶園,并向我們詳細介紹了莊園的歷史和英國第一個茶園的誕生歷程。莊園家族歷史上曾經(jīng)給川寧家族提供茶葉配方生產(chǎn)了名揚世界的格雷伯爵茶。這個家族熱愛植物的傳統(tǒng)延續(xù)到今天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在家族歷史上消耗巨額財富,資助無數(shù)植物獵人在全世界探險獵取各種珍稀植物。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稀植物如今在這個家族園林里生長著。喬納森指著一塊茶園告訴我們:十多年前,就在這個離大海7英里的地方開辟了這塊坡地,周圍種上遮擋植物,開始了培植茶樹的工作,沒想到,經(jīng)過十多年的精心培植,終于試種成功,英國本土的第一塊茶園在這里誕生了。接著喬納森又領(lǐng)著我們快步來到一個種滿茶樹坡地的坡頂,指著一棵周圍還是新土的茶樹告訴我們:這是三年前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的丈夫菲利普親王親手種植的茶樹。應(yīng)喬納森之邀,我們中華茶文化考察團在親王所種的這棵茶樹旁邊也種下了一棵象征中英茶文化友好的茶樹。
當我們詢問喬納森先生當年在這里種茶的動因時,他告訴了我們一個天大的秘密。喬納森先生說,十多年前,在莊園他發(fā)現(xiàn)一株長得枝繁葉茂的山茶樹,引起了他的深思,既然山茶樹可以在這里生長,茶與山茶同科,應(yīng)該也可以在這里生長。于是受山茶樹生長的啟示,喬納森開始著手試種植茶樹的大膽實驗,不想,一試成功。經(jīng)過十多年的努力,如今這片茶園每年能生產(chǎn)1萬公斤的茶葉。喬納森先生親口告訴我們的這個秘密讓我們不得不在這里向全世界為中央電視臺《茶,一片樹葉的故事》澄清一個事實:喬納森先生種茶的起因不是《茶,一片樹葉的故事》所說的喬納森在莊園發(fā)現(xiàn)了長勢不錯的茶樹得到的種茶啟示,而是喬納森先生在莊園發(fā)現(xiàn)的一株長勢不錯的山茶樹得到的種茶啟示。因為《茶,一片樹葉的故事》播出后,很多業(yè)界人士就一直對此大惑不解,喬納森如果當年發(fā)現(xiàn)的是一株茶樹,那么這株茶樹是從哪里來的?是什么品種的茶樹?是什么時候什么人種在這里的茶樹?喬納森先生明白的告訴我們他最初發(fā)現(xiàn)的不是茶樹,而是山茶樹。
在泰格斯南茶園,種植著來自印度、斯里蘭卡、肯尼亞、越南、緬甸、中國、印度尼西亞等數(shù)十個國家的茶樹品種。依坡而上,一簇簇灌木型茶樹長得郁郁蔥蔥,葉面翠綠油亮,比我們在切爾西、倫敦邱園植物園看到的茶樹好了許多。在一塊坡地茶樹群中,有一片約十多株的茶樹長得十分引人注目,茶樹長出的葉子比其它茶樹的葉要大很多,葉色呈淡黃色,在這片茶園中可謂鶴立雞群,格外與眾不同。喬納森告訴我們這十多株茶樹是來自越南的灌木型大葉茶。
英國自古不產(chǎn)茶,但我們從這片來自世界各地的茶樹在這里生長情況來看,今天的英國似乎也可以有自己的茶園,雖然喬納森先生的這個茶園每年只能生產(chǎn)微不足道的一萬公斤茶葉,但是我們看到英國人已經(jīng)開啟了在英國本土種茶的歷史?!?/p>
英國本土的第一塊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