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德瑰
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定于本月15日訪日,日俄雙方各有期待,都希望使多年來的冷淡關系有所升溫,但此次訪問能否達到預期目的,其實還有許多不定因素。
僅從之前日本媒體的“暖場鋪墊”式報道來看,似乎普京來訪將會給東京帶來“大禮”,甚至包括日本方面最為關注的島嶼領土爭端問題,俄羅斯人都可能與日本坐下來好好談談。例如,共同社10月13日借對俄羅斯前駐日本大使帕諾夫的采訪,通過帕諾夫之口傳遞出信號,安倍對解決領土問題表示出強烈意愿,普京稱“沒有不可退讓的底線”,雙方達成妥協(xi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過,條件是日本取消對俄施加制裁。此外,共同社第二天還發(fā)表一篇文章稱,“被西方孤立的俄羅斯雖然正在接近中國,但因為在經濟等方面與中國的實力差距較大而抱有警惕感。對俄羅斯而言,與日本改善關系不僅可以牽制歐美,還有助于對華力量平衡”。
但是,站在即將迎來普京訪日的今天,再看看兩個月前日本媒體的報道,俄羅斯跟日本談領土問題的可能已經非常小。圍繞南千島群島(日方稱“北方四島”)的領土爭端,日方的基本態(tài)度是雙方先解決領土歸屬問題,然后再簽訂和平條約,至少先確認領土歸屬日本,至于歸還時間可以商量。但是俄方的基本立場是:如果確認領土屬于日本,就等于默認了日方主張的“非法占領”說,從而否定自己國家的歷史。所以,俄羅斯絕對不會接受。多年來兩國圍繞領土問題基本上沒有進展,這一次也很難例外。
日本媒體之前的報道,雖然與結果距離甚遠,但卻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一方面利用普京訪日,推升國人對領土談判有所進展的期待情緒,展示出安倍政府外交工作付出的努力和可能將取得的巨大成績;另一方面,向俄羅斯方面放出“試探氣球”,在核心問題上試探克里姆林宮的姿態(tài)和揣摩其底線,為日后普京來訪后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商討積累積極因素。同時,還對中國的輿論風向標發(fā)出干擾,誤以為日俄正在走近。最終達到“一石數(shù)鳥”的效果。
觀察日本媒體,這種方式已經成了一個習慣性的“套路”。例如上月印度總理莫迪訪日,開始被日媒炒作為兩國就南海問題及南海仲裁將有表態(tài),在核電和聯(lián)合軍事訓練等問題會達成共識。但從兩國領導人會晤后發(fā)表的聲明看,核電合作方面是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南海問題只是重申了一些原則性認識。完全是雷聲大雨點小。讓人想起一年前,日本媒體對安倍是否來北京參加“9·3”閱兵一事發(fā)出的報道,一會兒說來,一會兒說不來,完全是在試探包括中美在內的外界反應。
再看這次普京訪日,盡管日俄和解尚有許多障礙需要克服,但即便如此,作為美國盟國的日本要接近戰(zhàn)略對手俄羅斯,還是引起美國的警覺,美國務院發(fā)言人已明確表示:現(xiàn)在還不是與俄羅斯進行正常工作的時期。這其實也是對日俄發(fā)出了信號。
如今,日本“贈狗外交”失敗,似乎不是什么好預兆。普京訪日,東京是不是也會雷聲大雨點小,我們拭目以待?!?/p>
(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日本文化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