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堅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科學技術教育活動逐漸進入校園,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fā)展。近幾年,科技館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科普教育成了人們關注的對象,為了與家長、社會對學生的期待保持一致,學校的教育改革中也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同時,學校與科技館建立優(yōu)勢資源互補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了學習的平臺。怎樣最大化發(fā)揮科技館的作用,成為了科技館工作人員思考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科技館 進校園活動 實施方案
中圖分類號:G32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10.088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gradually into the campus,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science education into the object of peoples attention, in order to and parents, and the community of students look forward to consistent, education reform in school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quality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school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established resource advantage complementary and cooperative relations,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maximize the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the museum has become a problem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Key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into campus; implementation program
在國外的教學中,科技館與學校合作的形式由來已久,他們的校館合作已經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形成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在我國,教育教學改革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教育教學工作仍然不完善。在我國《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頒布后,科學素質逐漸被重視,科技場館的數(shù)量和接待能力有了顯著增長,同時,各地的科技館也在不同程度和中小學建立了合作關系,一方面,開拓了學生的眼界,增加了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另一方面,促進了科技館工作的發(fā)展,也為科技館事業(yè)的成熟奠定了基礎。下面就科技館活動進校園做以簡單分析。
1 科技館活動進校園的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的范圍已經超出了校園教育的范圍,逐漸向全民教育發(fā)展,從而提出了終身教育理念,我國在教育政策和制度上對終身教育理念也給予了相應的規(guī)定,要將終身教育作為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的一項目標提出來,并建立一體化的教育系統(tǒng)。在終身教育理念下創(chuàng)建學習型社會,并提高全民素質的條件下,學校與科技館的作用不可忽視,科技館活動進校園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能夠整合科技館的優(yōu)勢資源,讓學校與科技館之間的資源互補。①對于學生而言,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教育工程,僅憑學校的教育資源是不夠的,科技館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和延伸,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并促進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并且也能幫助學生解答課堂中不易解答的問題。
其次,有利于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也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由于傳統(tǒng)的教育多以死記硬背形式為主,學生缺乏思考和主動性,從而讓課堂教學比較沉悶。在學校教育與科技館教學相結合之后,學生的學習平臺多了,學習的途徑和方法也不同,由于科技館的環(huán)境相對開放、輕松,學習比較自由,故而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2 科技館活動進校園的實施方案
從目前我國的科技館與當?shù)貙W校的合作實踐來看,我國的科技館主要與中小學合作,促進青少年科學教育活動的發(fā)展。
2.1 科技館要全面開放資源,從而達到資源共享
由于科技館與學校教育活動緊密聯(lián)系,因此,科技館的服務重點以學校教育為主,那么,科技館中的展品要以服務課堂教學為主。學生在學習中對比較抽象的事物難以理解。
比如:在學習“地球運動”這一內容時,教師講解月蝕與日蝕的變化時,由于教學材料有限,教師在課堂中無法逼真的模擬天體運動,再加上學生的知識儲備量的限制和想象力不足,因而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但教師可以借助科技館資源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帶學生參觀展品“三球儀”,它能夠展示出太陽、地球、月球三個天體之間的運動關系。當?shù)厍蜻\動到太陽與月亮之間時,則形成月蝕,當月亮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時,則形成日蝕。展品十分形象、生動的給學生展示了天體運動的關系,讓學生直觀的了解了日蝕與月蝕的形成原因,同時也觀察了地球的運動方式,可謂是讓學生在觀察中學到了許多知識。除此之外,科技館中其它的展品也有利于其它學科的教學,科技館要與學校及時溝通,讓科技館中的資源達到共享的目的。
2.2 將教室“搬進”科技館
“科技館活動進校園”項目,是將科技館的科普活動送到學校,讓科技館資源與學校教育相結合,一方面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的發(fā)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科技館的發(fā)展。教師在教學中將教室“搬進”科技館的教學方法,主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主,所以,科技館要建立青少年科學工作室,并多次舉行手工操作活動??萍拣^中的管理人員在組織活動的同時,還要協(xié)助教師教學生制作科學小作品,讓學生快速掌握自作手工作品的方法。將課堂“搬進” 科技館,既加強了學生與他人的溝通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由于科技館中的展品種類豐富,不僅能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學習,而且也能組織學生參觀學習,聯(lián)系所學知識,讓學生系統(tǒng)掌握學習課堂知識。比如:在學習歷史“新航路開辟”內容時,教師組織學生去科技館參觀學習活動,科技館中有航船模型,在教師的講解下,學生不僅能直接觀察西方新航路的開辟路線,也能同時了解我國“鄭和七下西洋”的路線,在對比觀察中,學生能夠更快的掌握學習內容。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參觀航海技術的發(fā)展,在觀察航海船只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想象航天技術事業(yè)的發(fā)展。
2.3 舉辦形式多樣的主體科普活動
除了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生制作科學小作品外,科技館的工作人員利用春節(jié)、“六一”、國慶等節(jié)假日,與學校合作,開展多樣的假日活動,比如:開展“全家做”主題活動,由于家長的工作繁忙,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比較少,在節(jié)假日期間,為了讓孩子和家長共同相處,增加彼此的了解,科技館舉辦“全家做”主題活動,主要以家庭為單位,共同制作科技模型作品,一方面鍛煉了家庭成員的配合默契度,另一方面體現(xiàn)了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家人的陪伴下渡過一個愉快的假日。這樣的活動深受教師、家長的好評,同時,也讓科技館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有利于科技館事業(yè)的發(fā)展壯大。
此外,在學校正常開課期間,科技館工作人員更要舉辦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課外學習相結合??萍拣^可以定期舉行系列活動,比如:“舉行科普知識競賽”活動,讓學生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報名參加,在比賽準備階段,學生和家長在一起的時間比較長,他們在交流中能夠相互了解,加深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讓家庭更加和諧,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表現(xiàn)能力,科技館可以定期舉辦“科學表演秀”活動,在活動準備期間,科技館工作人員要負責指導學生的作品,讓學生在準備表演節(jié)目過程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如果學生準備的節(jié)目比較復雜,可以邀請科技館工作人員共同完成節(jié)目,科技館舉辦各種活動,一方面為學生的發(fā)展學習提供一個平臺,也增加了學生和教師的知識,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另一方面,讓科技館與學校的關系聯(lián)系更緊密,做到了資源互補,同時也促進了科技館事業(yè)的發(fā)展成熟,有利于科技館事業(yè)為教育教學做出更大的貢獻。②
3 科技館活動進校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我國的科技館進校園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同時也存在著相應的不足與問題。首先,科技館的資源利用率比較低。目前,我國的科技館與學校教育教學存在嚴重的脫節(jié)問題,學校舉行的一些活動,在實施的過程中沒有受到重視,僅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比如:在學校舉行科技館參觀活動,學生沒有從內心身處認真參觀學習科技館中的展品,而是以“到此一游”的心態(tài)參觀,往往是走馬觀花,達不到學習的效果。③其次,教師與科技館中的工作人員缺乏交流,沒有做到合理利用資源服務。教師帶領學生去科技館參觀,由于教師的知識量有限,無法一一透徹的給學生講解科技館中的展品,同時,教師也沒有利用科技館中的人力資源,以致學生感到參觀沒有意思,只能草草了事。
為了防止以上問題繼續(xù)發(fā)生,也為了促進科技館與學校教育教學的緊密聯(lián)系,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首先,科技館要完善科普志愿隊伍。由于科技館的專業(yè)知識性比較強,所以,科技館在組建志愿者隊伍時,要確保他們的科普專業(yè)知識過關,然后對志愿者進行定期培訓,讓他們了解我國科普工作的現(xiàn)狀,提高他們的講解技巧和引導觀眾的水平。其次,要開發(fā)科技館的輔助教學作用。在每一學期開學時,學校要統(tǒng)計教師所需要的學習單,然后整理,將科技館要做的準備活動提前安排下去,科技館的負責人與教師進行多次探討商定,確定所要準備的科普資源。然后,教師在上課期間,如果要借助科技館中的資源,教師直接與科技館負責人聯(lián)系,科技館按照學期前提供的要求準備,確保為課堂教學提供良好的服務。最后,科技館可以實施流動展品外借服務。如果教師所需要的教學資源比較小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借用科技館中的展品,從而省去了許多麻煩。當然,科技館中的流動展品外借只能在一定的范圍實施。同時科技館也要建立相應的展品外借服務隊伍,以此確保科技館的工作質量。
4 結束語
由于發(fā)達國家的科技館與校園合作的時間相對比較長,他們的經驗與理論比較成熟,但是,由于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政治、社會、學校機制與我國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在我國的科技館進校園活動中,我們不能完全借鑒他們的經驗和理論,只能從實際出發(fā),在不斷發(fā)展中總結經驗,在不斷完善的情況下制定出符合我國政治、學校教育教學的館校合作機制,讓科技館在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的情況下為全民開放,并實施全面免費開放活動,增加人們的學習渠道,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平臺,從而提高全民科普知識,促進全民教育。
注釋
① 張若婷.館校合作實踐中的經驗探索與啟示——以青??萍拣^為例[J].科普研究,2015.5:92-98.
② 鐘燕凌.基于館校結合的青少年科學教育新模式探究——以福建省科技館為例[J].學會,2014.5:61-64.
③ 陳潔.基于館校合作中的科教發(fā)展新思路[J].科技資訊,2013.15: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