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藝
摘 ? 要:芻議漢字設計的形態(tài)設計語義學借鑒了語言學這門學科的理論概念,結合設計學這么學科的相關專業(yè)視角,對各種文字造型的符號與標記進行加工、排列與編碼,結合各種字體的形狀、構成,以及顏色等視覺藝術要素,形成了它們自己所獨有的符號體系。
關鍵詞:形態(tài)語義學;形態(tài);漢字設計;情感表現
中圖分類號:J524.4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3-0078-02
一、形態(tài)設計語義學概念
本文所說的語義學是指對于事務概念形態(tài)以及意義的一種抽象原理的探索與研究,是專門研究物質形態(tài)屬性及意義的,是一門學問。從狹義上來理解的語義學就是排斥在意義研究之外的所有語言因素,而逛義上來理解的語義學則是包含了因特定語境的作用而衍生出來的相對的語義。針對語義表達的不同,不同的作者會根據自己的理解,會從不同的出發(fā)點給出不同的理解。
而形態(tài)設計語義學其實就是借鑒了語言學這門學科的理論概念,結合設計學這么學科的相關專業(yè)視角,它主要的研究對象分別是視覺圖象與視覺識別、視覺藝術的形態(tài),其實就是指象形文字語言符號的意義所在。
形態(tài)設計語義學和我們日常的所見的語言學都是一樣,都有屬于自己的特有的符號體系。我們中華兒女所用的漢字的結構形態(tài),通過仔細的推敲,就可以看出它們就是視覺藝術表達所用的特有符號與標記,無論是古代象形文字,還是我們現在用的簡體中文,它們形態(tài)的設計原理從根本上就是對各種文字造型的符號與標記進行加工、排列與編碼,結合各種字體的形狀、構成,以及顏色等視覺藝術要素,形成了它們自己所獨有的符號體系。簡而言之就是說,研究形態(tài)設計語義就是研究形態(tài)的設計符號,把設計所要表現的視覺形態(tài)、圖象進行符號化的編碼組合。
二、漢字體設計形態(tài)
文字發(fā)明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文明體現之一,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人類個體—社會群體—人類個體”三者之間溝通與聯系的文化傳播媒介,同時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生活的物質保證,然而藝術設計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要為人類在世界范圍內相互生活,相互聯系與溝通創(chuàng)造一種適合大眾的的生活交流方式與方法。作為人類社會發(fā)展產物之一,符號與標記在當代藝術設計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實踐價值與意義。文字和符號是一樣的,都是在人們在社會生產中產生并發(fā)展的,是人類社會的一種物質與精神財富,是通過對人造物質(符號,文字)的研究與發(fā)展,來體現人們對于社會文明的一個重要途徑。而文字形態(tài)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藝術設計的符號,是一種特有的表達語言藝術的符號。
中國漢字可以追朔到幾千年前,是世界上目前還在使用的最古老文字之一。據說中國漢字是由倉頡根據鳥獸的足跡而創(chuàng)造的,據史料記載,漢字是寫在動物甲骨上的,稱為甲骨文。經過幾千年的沉淀,演變出了銘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文字樣式。
世界上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恐怕也只有漢字了,一般來說,漢字的特征和圖畫很相似,其造型結構十分嚴謹、復雜,而且有一定的章法和規(guī)矩可循,這里我們例舉最有造型代表性的甲骨文來分析漢字的形態(tài)語意。
我國發(fā)現距今約有3000多年的文字就是甲骨文,是迄今為止我國發(fā)現的最早的文字。古代先民們在烏龜甲殼和禽獸的骨頭上刻上文字,用來記載一些打獵和占卜的事宜。因為他們是用刀在硬骨上刻畫,所以筆畫很簡單,而且大多是方筆,刻畫的線條也十分纖瘦細長。雖然它是象形的,并且圖畫性比較強,但它已是較為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筆畫簡單、質樸,將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審美情懷融入其中,充分展現了勞動之美。
象形字象征的不僅是文字,更是生命,其在筆畫、結構、章法中無不顯示出形象的血肉與筋骨,甚至是形象的動作與聲音,如“?!弊?,它用牛身上最具典型的牛頭來繪畫,形象且具有代表性;而“水”字,它能夠讓你看到流水潺潺,聽到水聲嘩嘩。通過這些形象記載的符號,遠古祖先擁有聰明才智可見一斑。
三、漢字設計中的形態(tài)語義
設計活動就是通過形態(tài)、造型來反應設計作品的語意內涵。研究漢字設計的語義就是把漢字的形態(tài)在使用語境中的符號性質進行研究并把這一認識運用到現代漢字創(chuàng)意設計中去。這就要求我們既要考慮到漢字的識別功能,又要考慮到心理的、社會的和文化的語境。
近幾年國內的設計師們越來越領悟到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開始大量的運用傳統(tǒng)元素進行作品的設計,但漢字作為最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tǒng)文化符號卻常常被忽略,現代漢字的形態(tài)語意幾乎就無人提及。對比國外文字形態(tài)語意的研究和發(fā)展,我們相去甚遠。研究漢字形態(tài)語意的核心就是把漢字形態(tài)的符號特性運用到社會文化的大語境中去,形態(tài)的功能性和社會文化屬性都會感染文字的表現能力。
第一幅作品運用傳統(tǒng)字體書寫中減筆的方式,以宋體為基本結構,每個字都將其中的一個筆畫進行了刪除,這種寫法由于這種格式符合人們對于“形”的感知,所以不會影響我們的閱讀。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在研究事物的細節(jié)和結構之前,我們必須要對其整體外形有所感知,即所謂的"形",熟知整體之形,就能從視覺上和心理上準確無誤的識別字體。
第二幅字是獲得第二屆方正字體設計大賽一等獎的作品——筆墨的表情,顧名思義,就是通過筆墨來展示字體的"表情",這里,我們可以把"表情"理解為字體的形態(tài)、造型,造型大膽、隨性、夸張,看似無章可尋,事實上,筆畫結構和諧流暢,氣勢澎湃,創(chuàng)意鮮明,氣韻生動,讓人內心洶涌澎湃,激動不已。整幅作品線條率真,結構舒展,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當然,其在意境上與中國的書法文化也有著水乳交融的暗合。這兩幅字體設計都有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意之美。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高度普及,很大一部分文字方面的設計工作已由計算機來代替人腦完成。我們常用的辦公軟件Microsoft Word和圖片處理軟件Photoshop中就提供了幾十種藝術字體供用戶選擇使用。形形色色的字體設計軟件充斥著我們的設計,沒有絲毫的創(chuàng)新,更別說精彩了。但是在平面設計和藝術設計領域,作品的設計,特別是文字方面的設計,因為傾注了設計者奇妙的想象、新穎的創(chuàng)意和獨特的藝術審美等因素,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具有人文情感的設計是計算機的字庫所無法替代的意義。
★基金項目:巢湖學院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漢字設計‘形態(tài)語意學研究”(批號:XWY—201305)。
參考文獻:
[1]蘇珊·朗格,劉大基,傅志強,周發(fā)祥(譯).情感與形式[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
[2]李漁(清).閑情偶寄[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3]余秉楠.字體設計[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1.
[4]陳振濂.書法美學[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5]李澤厚.美學三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