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
破格提拔
文帝前元元年(前179),河南郡守吳公因“治平為天下第一”被征召為廷尉。吳公登臺,立即向漢文帝鄭重推薦了一位青年才俊。這位青年才俊不是一般人物,他是漢文帝一朝頂尖級的人才。他二十多歲被任命為博士、一年后又遷至太中大夫,文帝還想破格重用此人為公卿大臣;但是,漢文帝的意圖并沒有實現(xiàn)。這位青年才俊不久就被逐出朝廷,33歲便英年早逝。他是誰?為什么會受到漢文帝非同尋常的重視?又為什么轉(zhuǎn)瞬之間就被逐出朝廷而英年早逝呢?
他就是在漢初歷史大潮中繞不過去的賈誼。
賈誼被漢文帝任命為博士時才二十多歲,是朝中少有的青年干部,年齡優(yōu)勢非常明顯。每當(dāng)文帝下達(dá)詔令,因軍功獲得重臣之位的老臣大多不能談出有價值的意見,賈誼卻每每能說出他們想說而沒有說出的話,因此朝中老臣個個都覺得自己不如賈誼。漢文帝聽了賈誼的意見很高興,一年之中將賈誼破格提拔到太中大夫這樣顯赫的位置。
倒賈洶洶
誰在掀起一場巨大的倒賈風(fēng)潮呢?
第一是絳侯周勃,第二是潁陰侯灌嬰,第三是東陽侯張相如,第四是馮敬。這四位之后還有“之屬”二字。什么是“之屬”?“之屬”即是“之類”。它說明反對文帝任命賈誼的是以此四人為首的一大批功臣派列侯。最后還有“盡害之”三字,說明以這四位大臣為首的一大批官員集體上陣齊聲反對再次越級提拔賈誼。
作為老臣、重臣、列侯的三朝元老周勃、灌嬰等為什么反對越級提拔賈誼呢?
史籍記載了這些老臣、重臣、列侯的三條理由:一是年少初學(xué),二是企圖專權(quán),三是擾亂政事。這三條只是功臣派聯(lián)手反對賈誼的公開觀點(diǎn)。其實,功臣派聯(lián)手反對的核心與賈誼的政治主張有關(guān)。
政治主張
那么,賈誼提出了哪些政治主張呢?
第一,為漢王朝正名。
賈誼認(rèn)為,從大漢建立至文帝朝已經(jīng)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應(yīng)當(dāng)改制,并且他還草擬了改制的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包括面極廣:一是 “改正朔”。“改”是改變,“正”是正月,一年之首,“朔”是初一,一月之首。此條即是改變歷法。二是 “易服色”?!耙住笔歉淖儯胺笔峭醭姆?,“易服色”即改變車馬、祭牲、服飾的顏色。還有“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我們不再一一細(xì)述。
賈誼這一套辦法究竟想說什么呢?新王朝的合法性。
第二,列侯之國。
賈誼提出的并不僅僅是漢王朝的合法性問題,還觸及了當(dāng)時的一個敏感問題:列侯要回到自己的封地去。賈誼的“列侯悉就國”為什么會得到漢文帝的特別賞識呢?
八個字:見解非凡,切實可行。
一直以來,文帝對這批父親輩的功臣派心存疑慮,唯恐鬧出動靜。因此,他對賈誼列侯就國的主張?zhí)貏e感興趣。
一旦列侯之國,一個龐大的功臣集團(tuán)就會被分拆到各地去,更為高明的是,賈誼化解功臣列侯的建議讓列侯們有苦而說不出來。這讓漢文帝對賈誼非常欣賞。
皇帝的賞識伴隨著的是破格提拔。文帝提出了讓賈誼擔(dān)任公卿的建議,但是,這個建議遭到了功臣派的一致反對。
這叫犯了眾怒!
任命賈誼為公卿為什么會犯了眾怒呢?因為這嚴(yán)重觸犯了既得利益集團(tuán)的利益。面對來勢洶洶的反賈大潮,漢文帝怎么辦?
漢文帝讓步了。漢文帝為什么會讓步呢?
一是平息大臣非難。漢文帝對賈誼的政治才華非常欣賞,但是,反對賈誼的老臣是剛剛即位的文帝必須倚重的力量。文帝雖然年輕,但深諳人君之術(shù),如果不疏遠(yuǎn)賈誼,自己將會遭遇功臣、重臣更大的壓力。為了平息這場發(fā)難,文帝只能讓賈誼當(dāng)一回人君之術(shù)的犧牲品。
二是不愿開罪重臣。
漢文帝真的會因此止步嗎?
不會!
漢文帝劉恒并未罷休。前元二年(前178年)冬十月,右丞相陳平卒,周勃接任。劉恒繼續(xù)下詔闡發(fā)賈誼“列侯之國”的主張。前元三年(前177年)十一月,兩次日食后,文帝下詔,要求丞相周勃帶頭,踐行“列侯之國”。
看來,“列侯之國”這樣的重大決策最終成為漢文帝選擇性執(zhí)行的一種政策。一項鞏固中央集權(quán)的大政方針,在漢文帝手中變成了打擊“政敵”的權(quán)術(shù),真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第三,削藩。
漢高帝劉邦建漢后,總結(jié)了秦亡漢興的教訓(xùn)。他認(rèn)為強(qiáng)秦的驟亡是沒有同姓藩國的拱衛(wèi)。因此,在大開殺戒、翦除異姓諸侯王的同時,大封同姓諸侯王。劉邦的八個兒子除太子劉盈外全部受封諸侯王,此外,他的侄子、本家亦成為受封的劉姓諸侯王,形成了漢初郡國并行的政治版圖。高帝劉邦認(rèn)為,這樣就可以有效防止異姓奪取劉姓江山!
但是,賈誼并不認(rèn)同高帝劉邦的做法,他上疏文帝。大談同姓諸侯王的潛在威脅。
賈誼認(rèn)為,人的本性就是得寸進(jìn)尺、欲壑難填,所以,諸侯王的僭擬有可能導(dǎo)致叛亂。
基于這一認(rèn)識,賈誼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辦法。他說,要想讓諸侯王忠心耿耿,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像長沙國一樣國小勢弱;要想讓一位諸侯王將來不受刑而死,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像樊噲、酈商、周勃、灌嬰一樣只當(dāng)個列侯;要想讓天下太平,天子無憂,最好的辦法是多封諸侯王,但每一位諸侯王都很弱。
漢文帝更看重賈誼的“列侯之國”,對削藩之策尚未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加之公卿大臣集體反對賈誼,于是文帝開始疏遠(yuǎn)賈誼,不再采納賈誼的建議,并將賈誼安排到長沙王身邊擔(dān)任太傅。
俊才隕落
賈誼的一片忠心被漢文帝擱置了,他被貶至長沙國。賈誼聽說長沙潮濕,自認(rèn)為自己不得長壽,心中充滿怨憤,又因為被貶謫外放,渡湘水時,他滿懷悲憤地寫下了著名的《吊屈原賦》?!妒酚洝返摹肚Z生列傳》全文記載了這篇名賦。在此賦之中,賈誼痛斥了“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的現(xiàn)實,并借傷悼屈原表達(dá)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
三年長沙王太傅的任上,賈誼還寫作了《鳥賦》,以老莊思想排遣個人遭貶長沙的憤懣。
一年多后,漢文帝召見了賈誼。賈誼來時,漢文帝剛剛派人祭祀完天地五畤,正在宣室坐著接受祭祀剩余的祭品。賈誼來了,文帝向賈誼詢問鬼神之事,賈誼詳加講解。文帝聽得入迷,夜半時,不知不覺向賈誼的坐席靠攏。講完后,文帝感慨地說:我有幾年不見賈生了,自認(rèn)為自己超過賈生了,今天一聽,才知道還遠(yuǎn)遠(yuǎn)不及。不久,文帝改派賈誼擔(dān)任自己幼子梁懷王的太傅。梁懷王喜愛讀書,文帝派賈誼任太傅是想讓賈誼教自己的兒子。但是非常不幸,幾年后,梁懷王騎馬時,意外墜地而亡。賈誼非常自責(zé),天天哭泣,一年多后,竟然亡故,死時才33歲。
作為漢文帝提拔的政治新銳中的一個重要人物,賈誼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他以敏銳的政治才華,向文帝提出了針砭時弊的“列侯之國”、削藩、改正朔、易服色等一系列建議。文帝執(zhí)行得并不如賈誼之愿,但是,賈誼的遠(yuǎn)見卓識從整體上遠(yuǎn)遠(yuǎn)超越了同輩之人。他成為文帝朝堂上的頂級人才,他的政治遺產(chǎn)為后人所繼承,最終在武帝朝得以全面實現(xiàn)。
(摘自《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