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松,宋志強,劉 俊,孟瑞江,李小燕,白瑞琴
(1.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學院,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 010018;2.山東省德州市樂陵市寨頭堡鄉(xiāng)鄉(xiāng)政府,山東樂陵 253600;3.內(nèi)蒙古園藝研究院,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柳屬(Salix L.)植物在全球分布廣泛,世界約520多種,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溫帶和寒帶地區(qū),少數(shù)種類分布在南半球。我國有275種(包括189個特有種,至少1個引入種),內(nèi)蒙古有30種(包括5個引入種),6變種,2變型,1引入種[1]。赤峰地區(qū)有28種,6變種、變型和栽培變種[2]。柳屬植物用途廣泛:用材、防風固沙、風景園藝、柳編織工藝、纖維、生物質能源、生物凈化、醫(yī)藥、科學研究等。當今社會發(fā)展異常迅速,對植物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野生植物資源的破壞也越來越嚴重。所以,加強柳屬植物的研究、保護及對其潛力的開發(fā)顯得尤為重要,必須從長遠角度保護和利用好我國豐富而寶貴的柳屬種質資源。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目前還沒有人對柳屬植物的利用價值做過系統(tǒng)的研究。筆者從內(nèi)蒙古地區(qū)入手調(diào)查,以內(nèi)蒙古赤峰市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qū)、黑里河自然保護區(qū)、烏蘭壩自然保護區(qū)、西拉木倫河流域為重點研究地區(qū),對野生的柳屬植物進行了采集并做出了系統(tǒng)的評價。
1.1.1 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qū)概況 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qū)是一個以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賴以生存的森林、草原、濕地等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qū)。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 118°18′~118°55′,北緯 43°59′~44°27′,總面積 10.04 萬 hm2[1]。保護區(qū)為中溫帶半濕潤氣候區(qū),年平均氣溫2℃,最高氣溫29℃,最低氣溫-32℃,年平均降水量約400 mm。該區(qū)屬于森林草原交錯帶,植被以森林和草原為主[3]。草原有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在局部積沙地段還分布有沙質草原[4]。
1.1.2 黑里河自然保護區(qū)概況 黑里河自然保護區(qū)位于赤峰市寧城縣的西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18°16′~118°30′,北緯 41°20′~41°35′,總面積 2.76 萬hm2,海拔770~1836 m。保護區(qū)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4.8℃,年降水量500~750 mm。保護區(qū)屬暖溫性落葉闊葉林帶,植被以森林為主[5]。
1.1.3 西拉木倫河流域幸福之路蘇木概況 幸福之路蘇木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巴林右旗東北部。海拔550~1650 m,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年平均氣溫3.3℃,降水量355 mm,無霜期在 90~125 d。春季干旱少雨多風,夏季炎熱雨量集中,秋風涼爽,北部地區(qū)早霜,冬季寒冷少雪。
1.1.4 烏蘭壩自然保護區(qū)概況 內(nèi)蒙古烏蘭壩自然保護區(qū)地處大興安嶺南麓。地理坐標:東經(jīng)118°44′~119°48′,北緯 43°36′~48°48′,總面積 9.79 萬hm2。保護區(qū)降水量較為豐富,相對濕度大。海拔高度在800~1500 m,屬中低山和丘陵河谷地形。保護區(qū)地處中緯度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平均溫度為3.8℃,極端最高氣溫40.2℃,極端最低氣溫-31.6℃,無霜期為90~115 d,年降水量為380~400 mm。
根據(jù)研究地的地貌特點,結合柳屬植物的生活習性特點,在賽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確定了正溝、大東溝、榮升十八景、慶云山4個調(diào)查點。在黑里河自然保護區(qū)確定了道須溝1個調(diào)查點。在烏蘭壩自然保護區(qū)確定了石棚溝、腰爾亞2個調(diào)查點。在西拉木倫河流域確定了幸福之路蘇木1個調(diào)查點。用集思寶G310手持型GPS進行單株坐標定位,并做單株標記以供后續(xù)定株研究,采集時間為2013年8月10—20日。對采集的標本通過《賽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生物多樣性編目》[1]、《赤峰地區(qū)樹木檢索表》[6]、《內(nèi)蒙古植物志》[5]等檢索工具進行種類鑒定。
此次共搜集到44份植物標本。通過檢索工具進行鑒定,共統(tǒng)計出筐柳、蒿柳、谷柳、黃柳、北沙柳、垂柳、五蕊柳、興安柳、杞柳、中國黃花柳、粉枝柳、旱柳、三蕊柳、小穗柳14種柳屬植物。
2.2.1 筐柳(Salix linearistipularis) 筐柳采集于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qū)榮升十八景景區(qū)(44.25981°N,118.31584°E),采集地為觀光路線東側草地內(nèi),草種生長茂盛覆蓋密集,草地植被高度約為100 cm,草地中有溪流,生有1~2 m高的灌木叢,土壤較為濕潤。
筐柳屬于落葉灌木,高1.5~2.5 m。老枝灰褐色或灰色,光滑無毛;一年生枝黃綠色,無毛。葉倒披針形、倒披針狀條形或條形,最寬處多在中部以上,長4~10 cm,寬 5~10 mm;托葉條形,長 5~10 mm。
筐柳作為編制柳在各方面品質較好??鹆昶骄a(chǎn)條量是對照品種的216.5%,韌性是對照品種的107%,尖削度是對照品種的106.7%[7]。
筐柳在干旱環(huán)境下具有良好的適應性。通過對筐柳葉片結構的研究發(fā)現(xiàn),筐柳是屬于“全柵型”結構,視為典型的旱生結構,其葉片具有小的細胞和高的氣孔頻率,是長期適應干旱環(huán)境而演變的結果[8]。
2.2.2 蒿柳(Salix viminalis) 蒿柳采集于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qū)榮升十八景景區(qū)(44.25641°N,118.32014°E),采集地附近草叢生長茂盛覆蓋密集,草地植被高度約為100 cm,草地中有溪流,生有1~2 m高的灌木叢,土壤較為濕潤。
蒿柳屬于落葉喬木或小灌木,高可達10 m。樹皮灰綠色;二年生枝褐色,無毛,幼枝有短柔毛。葉片條形,長 10~15 cm,寬 0.5~1.5 cm,最寬處在中部以下,邊緣全緣或微成波狀,上面深綠色,幼時疏被短毛,下面密被銀白色絲狀長柔毛;葉柄有絲狀毛,托葉披針形。
蒿柳可作為能源樹種。蒿柳在瑞典是作為能源林研究的主要樹種,以密度15000~20000株/hm2、輪伐期3~5年的瑞典蒿柳能達到最高產(chǎn)量[9]。
蒿柳葉片營養(yǎng)成分高,水分、蛋白質、淀粉和含糖量特別高,對養(yǎng)小蠶的利用價值較高[10]。
蒿柳可作為植物修復材料。通過營養(yǎng)液培養(yǎng)方法測定了131種灌木型柳樹無性系的枝條和葉片的鎘含量,得出簸箕柳×蒿柳的無性系在葉片和枝條中鎘含量較高,適合做植物修復材料[11]。
通過對蒿柳的扦插種植,可充分利用農(nóng)村的閑置土地,改良土壤,并可以通過在街邊、河堤、耕地扦插蒿柳,美化當?shù)丨h(huán)境。蒿柳葉子細長,并且葉被有銀色絨毛,微風吹過,遠處看去,波光閃閃,是作為景觀樹種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2.2.3 旱柳(Salix matsudana) 旱柳采集于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qū)正溝(44.20864°N,118.43947°E),采集地位于山坡林緣處,附近生長高大喬木,高度均5 m以上,無灌木叢,生長土地多為石塊,土質較貧瘠,附近無水源。
旱柳屬落葉喬木,高達10 m;樹皮深灰色,不規(guī)則淺縱裂。枝斜上,大枝綠色,小枝黃綠色或紫紅色,無毛。葉披針形,長 5~10 cm,寬 5~15 m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兩面無毛,上面深綠色,下面蒼白色;葉柄長2~8 mm,疏生柔毛;托葉披針形,早落。
旱柳可作為木材原料樹種。通過在濱州種植旱柳發(fā)現(xiàn),18年生的旱柳,高度可達到12.5 m,胸徑44 cm,材積達到0.7207 m3,年平均材積生長量為0.040 m3[12]。
旱柳抗鹽性較好。通過在濱州種植旱柳發(fā)現(xiàn),在沿海地區(qū)土壤含鹽量1‰~4‰、地下水埋深1.6~2.5 m、潛水礦化度2~5 g/L、0~60 cm的砂壤地環(huán)境下,旱柳生長表現(xiàn)最好[12]。
旱柳作為制漿材料樹種較為理想。旱柳的纖維形態(tài)比一般闊葉木材的纖維形態(tài)好,旱柳的綜纖維素含量比樺木的高,成漿效果比樺木要好,通過蒸煮處理,細漿的得出率高出樺木4.5%。旱柳的成漿細膩,切旱柳漿白度達到73.25%(ISO),高出樺木8個百分點(ISO)[13],成漿效果遠優(yōu)于樺木。
旱柳對重金屬銅的耐性較好。在Cu2+濃度超過50 mg/L時才出現(xiàn)毒害現(xiàn)象[14],表明旱柳可作為銅污染城市中優(yōu)良的綠化樹種。
旱柳對重金屬鎘的耐性較好。在不同濃度Cd2+的脅迫下,旱柳各項生理指標均表現(xiàn)出良好的適應性[15-18]。旱柳生物量的龐大和每年大量的落葉使得旱柳對Cd2+的累積效果比其他植物更加顯著。
2.2.4 黃柳(Salix gordejevii) 黃柳采集于西拉木倫河流域蘇木(43.36354°N,119.91245°E),采集地為沙漠,草地植被生長極為稀疏,環(huán)境干旱,附近無水源,周圍并未生長其他種類的灌木或喬木。黃柳長勢旺盛,樹高約2 m,樹形為圓球形,并未經(jīng)過人工修剪。
黃柳屬落葉灌木,高1~2 m。樹皮淡黃白色,不裂,一年生枝黃色,有光澤,當年幼枝黃褐色,細長,無毛。葉狹條形,長3~8 cm,寬3~5 mm,邊緣具細密腺齒,上面深綠色,下面蒼白色,兩面光滑無毛;托葉條形,脫落。
黃柳在內(nèi)蒙古地區(qū)主要分布在科爾沁沙地和渾善達克沙地[19]。黃柳極耐干旱、抗風蝕和輕度鹽堿,是防風固沙的先鋒樹種。黃柳的水平根長勢十分發(fā)達,向周圍伸展距離可達10 m[20]。黃柳在春季萌動較早,生長較為迅速,一年生的黃柳枝條高生長每年平均達140~150 cm[20],每年可以對黃柳的枝條進行收割,用來作編制條材和薪材。
黃柳枝條葉蛋白質含量可達13.79%,粗脂肪含量可達4.32%[20],可以作為優(yōu)質的家畜飼料,牛羊喜食。
黃柳抗旱性較好。在水分虧缺條件下,黃柳葉片含水量和相對含水量較多,葉片持水能力較強[21];隨著水分虧缺程度的增加,黃柳葉片的生理指標均表現(xiàn)出相應的適應性[20]。
2.2.5 北沙柳(Salix psammophila) 北沙柳采集于西拉木倫河流域蘇木(43.35134°N,119.91505°E),采集地位于行車路旁10 m外的沙地中,草地植被生長極為稀疏,環(huán)境干旱,附近無水源,周圍伴有稀疏喬木以及成叢的灌木。北沙柳長勢旺盛,樹高約2 m。
北沙柳屬落葉灌木,高2~3 m,小枝紫色,無毛。葉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3~8 cm,寬2~4 mm。當年枝被短柔毛,二年生枝淡黃色。葉線形,長4~8 cm,寬2~4 m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疏鋸齒,上面淡綠色,下面灰白色,幼葉微有絨毛,成葉無毛;葉柄長約1 mm。
北沙柳主要生長在丘間低地,可以有效地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是“三北防護林”的首選樹種之一。目前,毛烏素沙地約有80%的旱作農(nóng)田有北沙柳防護林帶的庇護,糧食增產(chǎn)量在10%以上[22-23]。
北沙柳具有平茬復壯、輪伐期短的特點,根據(jù)此特性,可以收取大量的條材[24-25]。北沙柳一年生枝條綿軟細長,去皮后潔白有光澤,可作為編制品的優(yōu)良材料。
北沙柳的枝葉營養(yǎng)價值高,可作為家畜飼料供食。北沙柳的樹皮還可提取鞣料制革,皮根都可入藥[26]。
通過對北沙柳幼苗進行干旱脅迫統(tǒng)計其成活率及生物量,脅迫后北沙柳的成活率較高,生物量沒有明顯下降,說明其有較強的抗旱性[27]。
北沙柳是良好的制漿樹種。研究發(fā)現(xiàn),北沙柳制得漿的白度可達79.51%(ISO),纖維素晶度和純度較高;并且沙柳的液化產(chǎn)物可以作為多元醇與異氰酸酯合成聚氨脂泡沫塑料;并且沙柳有小徑木、間伐材、枝丫材的優(yōu)良特點,可以生產(chǎn)均質高強度、長度可以任意選擇的大截面板材[28]。
2.2.6 杞柳(Salix integra) 杞柳采集于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qū)慶云山(44.23483°N,118.51801°E),采集地為路邊山坡上,生長土地濕潤,周圍草叢生長茂盛,草地植被高約50 cm,附近無喬木生長,杞柳成叢生長,高度1.0~2.5 m,附近無水源。
杞柳為落葉叢生灌木,高2~3 m,樹皮灰綠色,小枝淡黃色或淡紅色,芽無毛。葉橢圓狀長圓形,長2~5 cm,寬 1~2 cm,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全緣或上部有鋸齒,幼葉紅色,成葉上面暗綠色,下面蒼白色,葉脈褐色,兩面無毛;葉柄短。
杞柳枝干韌性較大,不易被風刮折,是較好的固沙灘和護堤的優(yōu)良樹種。杞柳林單位面積年生長量很高,耐平茬,萌蘗能力強,一次種植連年收獲,是很好的薪炭林和生物質能源樹種[29]。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杞柳對2,4-二氯苯酚的降解過程符合一級動力學方程[30],表明杞柳是修復2,4-二氯苯酚較好的植物修復材料。
通過對杞柳進行高鋅脅迫、鎘脅迫研究發(fā)現(xiàn),Zn、Cd的累積、位移系數(shù)、地上遷移總量及遷移總量比均表明杞柳對Zn、Cd有較強的耐性及積累能力[31-32]。就重金屬Zn、Cd污染的土壤來說,杞柳是改良土壤、環(huán)境修復的良好植物材料,且杞柳屬于速生樹種,利用作為植物修復材料的杞柳枝條也有其他經(jīng)濟用途。
杞柳的枝條白凈柔軟,又是編織的上等經(jīng)濟樹種。杞柳的嫩枝為淡黃色或淡紅色,也是較好的園林風景樹種。
2.2.7 垂柳(Salix babylonica) 垂柳采集于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qū)大東溝(44.24534°N,118.36305°E),采集地為谷底,草地植被生長茂盛,高約80 cm,伴有高大喬木,灌木分布較為分散,高度2~3 m,喬木大多高大,高度為5~10 m,土壤濕潤,靠近小溪流。
垂柳屬落葉喬木,高達15 m。樹皮灰黑色,不規(guī)則縱裂。小枝細長,下垂。黃綠色、黃褐色或淡紅色,無毛,葉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8~16 cm,寬5~15 mm,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腺齒,上面綠色,下面色淡,幼時有微毛,后漸脫落;葉柄長約1 cm,有短柔毛。
垂柳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樹種,垂柳樹形優(yōu)美,枝條柔軟下垂,姿態(tài)優(yōu)美瀟灑,柔條依依拂水,別有風致,可作為行道樹、庭蔭樹、固岸護堤樹及平原造林樹種。
垂柳可作為植物修復材料。通過對垂柳鎘脅迫、銅脅迫、鉛脅迫的研究發(fā)現(xiàn),垂柳對鎘離子有較強的忍耐及吸收能力[33-35]。垂柳為落葉喬木,每年大量的落葉量可以更好地吸收土壤內(nèi)的鎘離子。
垂柳可提取黃酮類化合物。垂柳葉片中的黃酮總量最高可達5.744%,5月嫩葉黃酮含量最高,可考慮作為茶飲,口感清新,或制成藥酒,黃酮浸出率更高,效果更佳。垂柳葉片中的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達到0.721%,可作為藥理材料繼續(xù)開發(fā),以防治動脈硬化和過敏性疾病[36]。
垂柳可修復富營養(yǎng)化水體。瑞典報道了在76 hm2柳樹林地中,每年在夏季120 d內(nèi)處理200000 m3生活污水中的TN和TP分別是30 t和1 t。在對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垂柳對富營養(yǎng)化水體適應性較強[37],對TN的平均去除率為15.61%,對TP的平均去除率為26.91%[36]。
2.2.8 粉枝柳(Salix rorida) 粉枝柳采集于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qū)榮升十八景景區(qū)(44.25523°N,118.31604°E),采集地為觀光路線東側草地內(nèi),草種生長茂盛覆蓋密集,草地植被高度約為100 cm,草地中有溪流,粉枝柳為單株生長,無其他喬木伴生,有1~2 m高的灌木叢,附近有水流,土壤較為濕潤。
粉枝柳屬于落葉喬木,高達15 m,樹冠卵圓形;樹皮灰褐色,片狀剝裂。一、二年生枝紫紅色或紅褐色,無毛,有明顯的白粉。葉披針形,長5~12 cm,寬0.8~1.5 cm,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有白粉,兩面無毛;托葉卵形或卵圓形。
粉枝柳為陽性樹種[5],粉枝柳樹形高大,其木材可用于建筑、家具制作等。粉枝柳樹形奇特,作為園林景觀樹種結合假山置石可創(chuàng)作獨特的風景,其他方面的研究尚在進行中。
2.2.9 中國黃花柳(Salix sinica) 中國黃花柳采集于黑里河自然保護區(qū)道須溝(41.45012°N,118.35024°E),采集地位于道須溝山路兩側,附近喬木生長茂盛,但中國黃花柳生長狀況并不良好,地質土壤較為濕潤,多生有口蘑,附近有小溪流從山上流淌而下。
中國黃花柳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4 m;幼枝灰綠色或灰褐色,被灰色柔毛,后漸脫落,2~3年生枝常粗壯,黃褐色或黃綠色,光滑無毛;芽卵圓形或卵形,黃褐色;葉多變化,質薄,橢圓形、卵狀披針形,長 3~7 cm,寬 1.5~3.0 cm,邊緣全緣或有稀疏細齒,上面深綠色,下面蒼白,幼時有柔毛,后脫落;托葉小,早脫落。
其木材常用來只做小家具,或薪材,其他方面的研究尚在進行中。
2.2.10 谷柳(Salix taraikensis) 谷柳采集于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qū)榮升十八景景區(qū)(44.25502°N,118.31586°E),采集地為榮升十八景景區(qū)入口處溪流邊,草種生長茂盛覆蓋密集,草地植被高度約為60 cm,谷柳與其他小喬木及灌木混雜伴生,土壤較為濕潤。
谷柳屬于落葉灌木,幼枝被柔毛,后漸脫落,老枝淺灰色;芽黃褐色,有短柔毛。葉片較薄,成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 1.5~3.0 cm,寬 8~12 mm,邊緣有疏齒或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蒼白色,幼葉被稀疏柔毛,后漸脫落;葉柄被疏柔毛,托葉斜卵形。
谷柳木材常用來做薪材,其他方面的研究尚在進行中。
2.2.11 五蕊柳(Salix pentandra) 五蕊柳采集于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qū)榮升十八景景區(qū)(44.25502°N,118.31586°E),采集地為觀光路線東側草地內(nèi),草種生長茂盛覆蓋密集,草地植被高度約為100 cm,草地中有溪流,五蕊柳成叢成長,無其他喬木伴生,附近有水流,土壤較為濕潤。
五蕊柳為落葉灌木,高可達3 m。樹皮灰褐色,一年生小枝淡黃褐色,無毛,有光澤。葉片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 3~7 cm,寬 1.0~3.5 cm,兩面無毛,上面亮綠色,下面蒼白色;葉柄長5~12 mm,托葉早落?;ㄐ蜉S密被白色長毛,雄花序圓柱形,雄花有雄蕊5枚,苞片倒卵形,淡黃褐色,兩面疏生長柔毛,雌花序圓柱形,長3~4 cm,子房卵狀圓錐形,具短柄,苞片黃褐色,具稀疏柔毛。
五蕊柳花期較晚,可作為晚春蜜源植物。五蕊柳葉片蛋白質較多,可作為野生動物飼料,羊樂食其嫩枝和葉。因花藥顏色鮮黃,葉片綠色有光澤,可作為園林觀賞樹種進行種植[1]。
2.2.12 三蕊柳(Salix triandra) 三蕊柳采集于烏蘭壩自然保護區(qū)腰爾亞(44.46318°N,119.00221°E),采集地為山腳下草原中,周圍草地高為15 cm,三蕊柳成片生長,無其他灌木喬木伴生,附近50 m處有河流。
三蕊柳屬于灌木或小喬木,高6~10 m。樹皮暗褐色或近黑色,小枝褐色或灰綠褐色,幼枝稍有短柔毛;芽卵形,急尖,有棱,無毛。托葉斜卵形,鋸齒緣,表面常被黃綠色腺點,萌枝上托葉尤發(fā)達,葉柄長1 cm;葉片橢圓形,長 7~10 cm,寬 1.5~3.0 cm,基部楔形,先端急尖,邊緣有腺鋸齒,幼時有短柔毛,表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蒼白色。
三蕊柳木材供作薪炭,也可為早春蜜源植物,又可作為護堤岸及綠化樹種,砍伐后的萌枝條柔軟,木質部潔白,適于編織筐、籃等手工藝品,十分美觀[6]。
2.2.13 興安柳(Salix hsinganica) 興安柳采集于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qū)榮升十八景景區(qū)(44.25812°N,118.32016°E),采集地為觀光路線東側草地內(nèi),草種生長茂盛覆蓋密集,草地植被高度約為100 cm,草地中有溪流,興安柳單株生長,無其他喬木伴生,附近有水流,土壤較為濕潤。
興安柳屬于灌木,高約1 m。當年枝綠色或褐色,有柔毛。二年生枝褐色或紫褐色;芽卵形,先端尖,初有柔毛,后脫落。葉橢圓形或卵形,長3~5 cm,寬5~20 mm,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全緣或有不整齊的疏齒,上面綠色,下面蒼白色,網(wǎng)脈在下面明顯隆起,幼葉兩面被柔毛;葉柄長2~6 mm,被柔毛;托葉斜卵形,長2~4 mm。
興安柳葉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5],為野生動物或家畜的良好飼料;其枝條細長,可作為編織條材。
2.2.14 小穗柳(Salix microstachya) 小穗柳采集于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qū)慶云山(44.23498°N,118.51801°E),采集地為三角岔路處,生長地為沙土,多裸露巖石,周圍草叢生長情況并不良好,草地植被高約30 cm,附近生有灌木叢,密集度不高,灌木叢高度1.0~2.5 m,附近無水源。
小穗柳屬于落葉灌木,高1~2 m。二年生枝黃褐色或淡黃色,一年生枝細長,常彎曲或下垂,幼時被柔毛,后脫落。葉條形,長 1.5~4.5 cm,寬 2~5 mm,邊緣全緣或又不明顯的疏齒,幼時兩面被柔毛,后見脫落,沒有發(fā)現(xiàn)托葉。
小穗柳在沙地等干旱環(huán)境下可以良好生長,能夠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小穗柳的一年生枝條可作為編織條材;羊和駱駝樂食其嫩枝葉[1],可在秋季平茬后貯藏起來,在冬季供家畜食用。
通過對14種野生柳屬植物的觀察、試驗及相關文獻檢索,可以作為編制柳的種類有:筐柳、黃柳、北沙柳、杞柳、谷柳、三蕊柳、興安柳;可以生產(chǎn)木材的種類有:旱柳、北沙柳、垂柳、粉枝柳、中國黃花柳;抗旱性較強的種類有:筐柳、黃柳、北沙柳、杞柳、小穗柳;有防風固沙效用的種類有:筐柳、黃柳、北沙柳、杞柳、小穗柳;可作為制漿用途的種類有:旱柳、北沙柳;可作為高熱值能源樹種的種類有:蒿柳;可作為飼料的種類有:蒿柳、黃柳、五蕊柳、興安柳、小穗柳;可作為植物修復樹種的種類有:蒿柳、旱柳、杞柳、垂柳;可作為風景園林綠化樹種的種類有:蒿柳、北沙柳、杞柳、垂柳、粉枝柳、五蕊柳、三蕊柳;可作為藥制品原料的種類有:北沙柳、垂柳;可作為薪材的種類有:筐柳、黃柳、蒿柳、旱柳、北沙柳、杞柳、垂柳、粉枝柳、中國黃花柳、谷柳、五蕊柳、三蕊柳、興安柳、小穗柳。
參考文獻:
[1]雍世鵬,邢蓮蓮,李桂林.賽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生物多樣性編目[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2011.
[2]傅 晶,張德平.赤峰地區(qū)樹木檢索表[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3]巴特爾,李曉輝.內(nèi)蒙古賽罕烏拉保護區(qū)[J].野生動物,2003,24(1):18-19.
[4]崔海亭,雍世鵬.大興安嶺南段植被空間結構遙感分析——內(nèi)蒙古草場資源遙感應用研究[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1986.
[5]張云慧,姜長陽.三蕊柳的組織培養(yǎng)及快速繁殖的研究[J].哈爾濱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11,27(3):76-79.
[6]馬毓泉.內(nèi)蒙古植物志1~8卷[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
[7]孟邵和,喬玉玲,孫玉英,等.“編制柳”育種選育研究報告[J].山東林業(yè)科技,1992(3):7-11.
[8]于兆英,常朝陽.水土保持林和能源林的優(yōu)良樹種——柳樹抗旱性能的研究[J].水土保持學報,1989(10/12):83-87.
[9]龍應忠,吳際友,童方平.高熱值速生能源樹種選育及應用研究進展[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7,21(2):1-5.
[10]馬曉嵐,徐延東,陳連忠.蒿柳養(yǎng)殖天蠶技術[J].特種經(jīng)濟動植物,2012(4):10-12.
[11]汪有良,王寶松,施士爭.灌木型柳樹鎘吸收積累性狀的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1,26(2):105-110.
[12]馬克勝,宋守田.濱州鹽堿土區(qū)旱柳生長調(diào)查[J].山東林業(yè)科技,1994(3):33-35.
[13]于剛,錢學仁,陳玉曉,等.旱柳——有待開發(fā)的造紙原料[J].黑龍江造紙,1996(1):9-11.
[14]張 靜,田勝尼.EDTA螯合銅脅迫對旱柳生長和生理特性的影響[J].安徽農(nóng)業(yè)科技,2013,41(6):2353-2357.
[15]楊衛(wèi)東,陳益泰,王樹鳳.鎘脅迫對旱柳光合作用和內(nèi)肽酶變化的影響[J].植物研究,2009,29(4):428-432.
[16]楊衛(wèi)東,陳益泰,王樹鳳.鎘脅迫對旱柳礦質營養(yǎng)吸收的影響[J].林業(yè)科學研究,2009,22(3):618-622.
[17]楊衛(wèi)東,陳益泰.鎘脅迫對旱柳細胞膜透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J]. 西北植物學報,2008,28(11):2263-2269.
[18]徐愛春,陳益泰,陳慶紅.等.鎘脅迫下旱柳無性系耐鎘性變異及生理變化[J]. 浙江林學院學報,2009,26(5):674-681.
[19]崔秀萍,劉果厚.黃柳葉片對水分虧缺的生理響應[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09,23(3):181-186.
[20]劉洪波,齊曉英,侯樹軍.黃柳生長特性及其利用[J].內(nèi)蒙古林業(yè)科技,2004(1):44-45.
[21]楊甲定,趙哈林,張銅會.黃柳與垂柳的耐熱性和耐旱性比較研究[J].植物生態(tài)學報,2005,29(1):42-47.
[22]曹 波,孫保平,高 永.高立式沙柳沙障防風效益研究[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7,5(2):40-45.
[23]高 菲,高 永,高 強.沙柳沙障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7(2):79-87.
[24]肖春旺,董 鳴,周廣勝.鄂爾多斯高原沙柳幼苗對模擬降水量變化的響應[J].生態(tài)學報,2001,21(1):171-176.
[25]姚月鋒,滿秀玲.毛烏素沙地不同林齡沙柳表層土壤水分空間異質性[J].水土保持學報,2007,21(1):111-115.
[26]王文才,吳兆軍,白銀河.沙柳與鄂爾多斯沙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的關系[J].內(nèi)蒙古林業(yè)科技,2005(2):37-39.
[27]楊躍文,溫 陽,王迅華.不同產(chǎn)地的2種灌木柳品種抗旱性初步研究[J].內(nèi)蒙古林業(yè)科技,2010,36(4):37-41.
[28]薛 玉,楊桂花,陳嘉川.沙柳特性及其綜合利用[J].華東紙業(yè),2011,42(4):57-60.
[29]洪賽華.萌芽代次對杞柳生長及柳條品質的影響[D].南京:南京林業(yè)大學,2011.2-3.
[30]施 翔,陳益泰,饒龍兵.2,4-二氯酚對杞柳的毒性及在其體內(nèi)的吸收與降解[J].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08,28(10):921-926.
[31]楊衛(wèi)東,陳益泰.不同品種杞柳對高鋅脅迫的忍耐與積累研究[J].中國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學報,2009,17(6):1182-1186.
[32]楊衛(wèi)東,陳益泰.不同杞柳品種對鎘(Cd)吸收與忍耐的差異[J].林業(yè)科學研究,2008,21(6):857-861.
[33]楊衛(wèi)東,陳益泰.垂柳對鎘吸收、積累與耐性的特點分析[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9,33(5):17-20.
[34]童麗麗,張 娟,阮宏華.垂柳幼苗秋季去除富營養(yǎng)化污水中的氮磷能力的研究[J].北方園藝,2010(22):96-98.
[35]陳彩虹,劉治昆,陳光才.蘇柳172和垂柳對Cu2+的吸收特性及有機酸影響[J]. 生態(tài)學報,2011,31(8):5255-5263.
[36]劉可越.垂柳葉黃酮類化合物的分離、定量與生理活性研究[D].長春: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2003.40-41.
[37]李艷薔,張業(yè)闊,宛 晶.低氧富營養(yǎng)化水體中垂柳和青楊葉片生理指標的變化[J].江蘇農(nóng)業(yè)科技,2012,40(1):165-166.
[38]房 娟,樓 崇,陳光才.蘇柳172和垂柳對Pb的吸收動力學特性及有機酸影響[J].環(huán)境化學,2011,30(9):1569-1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