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璐萍 ,唐文鳳 ,張 黎 ,張路曼 ,劉 琳 ,張云美
(1.重慶醫(yī)科大學 護理學院,重慶 400016;2.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重慶 400016)
PICC 維護網的建立與實踐
丁璐萍1,唐文鳳2,張 黎1,張路曼2,劉 琳1,張云美1
(1.重慶醫(yī)科大學 護理學院,重慶 400016;2.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重慶 400016)
目的建立PICC導管維護網,為帶管出院患者提供方便規(guī)范的導管維護。方法成立PICC連續(xù)護理團隊,借助護士進修、全科醫(yī)生轉崗培訓和定點幫扶等途徑,培訓基層醫(yī)院維護人員,建立以我院為中心的PICC維護網,并實施規(guī)范化的維護管理。結果目前建立PICC維護網點96個,覆蓋重慶市33所區(qū)縣級醫(yī)院、29個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和34所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培訓維護人員391名,接受患者電話咨詢258次,解決置管及維護疑難問題176例;導管相關性并發(fā)癥及不良事件的總發(fā)生率由維護網建立前的27.1%下降至建立后的13.4%,PICC帶管患者滿意度上升8.4%。結論PICC維護網的建立,滿足了帶管患者就近維護的需求,提高了PICC維護質量和PICC帶管患者滿意度。
PICC;導管維護;維護網絡
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其留置時間長、輸注藥物對靜脈刺激小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長期化療的腫瘤患者[1-2]?;熼g歇期患者需帶管出院,出院后PICC能否得到正確維護直接關系到導管留置時間和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3]。目前國內許多社區(qū)醫(yī)院及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尚未開展PICC,一些家住偏遠地區(qū)的帶管患者回到當地找不到維護機構或醫(yī)護人員操作不規(guī)范而造成部分非計劃性拔管[4]。有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農村帶管患者的非計劃性拔管率高達30.47%[5]。本研究通過建立以我院為中心的PICC維護網,以保證帶管患者出院后能就近得到持續(xù)的導管維護服務?,F將PICC維護網點的建立及實踐情況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胸心外科2014年2月—2015年1月建立維護網后的PICC帶管患者277例為觀察組,男219例,女58例,年齡38~81歲。其中,食管癌239例,肺癌19例,賁門癌9例,風濕性心臟病5例,膿胸3例,主動脈夾層2例。2013年2月—2014年1月建立維護網前的PICC帶管患者225例為對照組,男176例,女49例,年齡39~86歲。其中,食管癌206例,肺癌5例,賁門癌5例,膿胸4例,風濕性心臟病3例,主動脈夾層2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置管位置等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1 成立PICC連續(xù)護理團隊 該團隊由PICC護理小組和多學科專家咨詢小組組成。PICC護理小組由8名已獲得國家認證的PICC操作資質且均有3年以上置管及維護經驗的專科護士組成,其中副主任護師3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2名。該小組設組長1名,由資深PICC??谱o士擔任,主要負責維護網的構建和統(tǒng)一管理;副組長2名,負責導管維護的質量控制、培訓維護人員;秘書1名,負責收集整理資料、與各維護點醫(yī)院之間的溝通協調、QQ群的管理等事務;其余成員主要負責PICC穿刺、制定維護計劃、聯絡維護醫(yī)院等。多學科專家咨詢小組是由放射科、超聲科、血管外科以及藥劑科各1名資深醫(yī)生組成,主要負責為PICC維護提供相關技術指導,協助PICC護理小組成員解決維護中的疑難技術問題。
2.2 組建PICC維護網
2.2.1 維護人員培訓 我院是PICC??谱o士培訓基地和全科醫(yī)生轉崗培訓臨床實訓基地,PICC護理小組分別借助這兩個平臺對我院具有5年以上靜脈輸液治療經驗、具有良好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進修護士和轉崗培訓的全科醫(yī)生進行PICC維護技術的集中培訓;同時小組還選派PICC??谱o士到與我院有幫扶關系的基層醫(yī)院現場指導PICC置管和維護。小組采取專題講座、觀看視頻、案例分析等方式培訓各維護人員的PICC相關理論知識、PICC維護的標準流程、PICC常見并發(fā)癥的觀察和處理流程、導管意外情況的預防和處理、PICC置管后健康教育、PICC維護記錄的書寫等內容;并采用操作示范、模擬練習等方式培訓PICC維護技術操作。培訓后要求理論考試、操作實踐考核均達到標準方為合格。
2.2.2 確立PICC維護點 將以上PICC進修護士、轉崗培訓的全科醫(yī)生所在單位和幫扶醫(yī)院中具備開展PICC維護條件,有接受過規(guī)范化培訓且考核合格的PICC維護人員,愿意成為我院PICC維護定點機構,與我院簽訂PICC維護合作協議的醫(yī)院設立為我院PICC維護點。維護點確立后PICC護理小組建立維護網資源平臺,匯集維護點醫(yī)院和維護人員的詳細信息創(chuàng)建“PICC維護QQ群”。QQ群中上傳了共享資料,包括PICC相關理論知識、置管和維護視頻、并發(fā)癥處理措施、PICC新進展、學術會議和培訓通知等;QQ群成員將維護中所遇到的疑難問題在群內發(fā)起討論,由小組內指定2名資深的PICC專科護士輪流負責QQ群中維護疑難問題的解答,以保證周一到周日都能提供解答和維護指導。
2.3 PICC維護網的管理
2.3.1 建立操作流程及管理制度 根據我國衛(wèi)計委2013版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guī)范[6],PICC護理小組統(tǒng)一制定了PICC維護操作流程、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處理流程、拔管流程、維護記錄制度、會診轉診制度、定期考核制度等。
2.3.2 患者轉診維護點 患者置管后,置管護士立即為患者建立PICC維護檔案和延續(xù)護理手冊,詳細記錄患者基本信息和導管信息。出院當天置管護士為患者選擇就近的維護點,通知當地維護醫(yī)院的維護人員,并告知患者當地維護人員的聯系方式。置管護士通過網絡、電話或PICC延續(xù)護理手冊將患者維護檔案傳遞到為其指定的維護點醫(yī)院。對不能接收電子檔案的維護點醫(yī)院,提前電話告知患者導管信息,并將PICC護理記錄單復印件和PICC延續(xù)護理手冊讓患者攜帶出院交給當地維護人員。
2.3.3 定期分層培訓 對PICC??谱o士和維護人員分層培訓且每2年復訓1次。PICC護理小組通過舉辦繼續(xù)教育項目,聘請院內外PICC專家來我院講授,提高PICC??谱o士置管和維護疑難問題的解決能力、PICC維護網管理能力等。小組成員以現場指導、網絡培訓、護理會診等形式培訓各網點維護人員,以提高其PICC理論知識、PICC維護操作技能、并發(fā)癥的識別及處理能力。另外,小組每年年底舉辦為期1 d的疑難病例討論會,同時邀請我院PICC??谱o士和所有維護人員共同參加。疑難病例討論會上,參會人員可將維護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提出一起交流討論,并有1名長期從事PICC技術指導的資深醫(yī)生當場解答相關技術問題。會議結束后,PICC護理小組秘書將會議資料整理后上傳到QQ群共享。
2.3.4 追蹤隨訪管理 PICC護理小組固定專人定期對帶管患者和維護人員進行電話隨訪。隨訪患者內容包括PICC導管局部情況,對維護點服務態(tài)度、服務流程、維護技術、收費的滿意度及患者PICC自我管理知識掌握情況等;隨訪維護人員內容包括患者導管相關并發(fā)癥及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患者維護依從性等。
2.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對相關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PICC維護網建立情況 目前建立PICC維護網點96個,覆蓋重慶市33所區(qū)縣級醫(yī)院、29個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和34所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培訓PICC維護人員391名,接受患者電話咨詢258次,借助QQ群解決置管及維護疑難問題176例,并協助部分維護點醫(yī)院開展PICC置管技術。
3.2 2組帶管患者導管相關并發(fā)癥和不良事件發(fā)生 率的比較,見表1。
表1 PICC維護網建立前后導管相關性并發(fā)癥及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例,%)
從表1可見:觀察組患者導管相關并發(fā)癥及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3 2組PICC帶管患者滿意度的比較,見表2。
表2 2組PICC帶管患者滿意度比較
從表2可見: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4.1 PICC維護網的建立,降低了PICC導管相關并發(fā)癥及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PICC維護網建立后帶管患者導管相關性并發(fā)癥及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為13.4%,明顯低于維護網建立前的27.1%;非計劃拔管率從PICC維護網建立前的12.4%下降至建立后5.8%。這類似于鄭艷等[7]的研究結果。PICC導管的使用效果和留置時間與護理人員是否規(guī)范操作、并發(fā)癥是否得到正確處理密切相關[8]。通過建立PICC維護網,對基層醫(yī)護人員進行PICC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統(tǒng)一維護流程,保證了維護人員操作技術的規(guī)范化。建立維護檔案,借助延續(xù)護理手冊傳遞患者導管信息,使維護人員詳細了解導管情況,從而為患者在治療間歇期提供全程延續(xù)性的同質服務。指定專人電話隨訪患者和維護人員,從回訪中發(fā)現問題并進行質量改進,減少了感染、靜脈炎、血栓、脫管、敷貼過敏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非計劃性拔管,提高了導管維護質量和帶管安全,保證了患者治療的連續(xù)性。
4.2 PICC維護網的建立,提升了PICC帶管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PICC維護網建立后,PICC帶管患者滿意度為96.8%,明顯高于建立前的 88.4%(P<0.01),此結果與章俊梅等[9]研究結果一致。隨著PICC技術的推廣,目前被廣泛應用于長期化療的腫瘤患者。由于腫瘤患者帶管時間較長,部分家住農村或縣鄉(xiāng)鎮(zhèn)的患者因當地沒有維護機構而放棄置管[10];有患者則因當地維護條件有限,擔心導管出現并發(fā)癥后得不到及時處理而主動終止留置PICC[5];部分患者則因疾病本身、家庭經濟、路程遙遠等因素的限制,未能及時返院進行導管維護,從而增加導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增加患者痛苦和經濟負擔[11]。通過建立以我院為中心的PICC維護網點,推廣PICC維護技術到基層醫(yī)院,使帶管患者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優(yōu)質的維護服務,避免了患者及家屬往返置管醫(yī)院的路途奔波,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提高患者維護依從性;也使患者在導管出現異常情況時得到及時有效地處理,滿足帶管出院患者對連續(xù)護理服務的需求,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4.3 PICC維護網的建立,提高了基層醫(yī)院衛(wèi)生服務能力 2015年國務院在《關于城市公立醫(y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要推動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中心下移,醫(yī)療衛(wèi)生資源下沉,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12]。通過借助護士進修、全科醫(yī)生轉崗培訓、定點幫扶等途徑,建立了以我院為中心的PICC維護網,充分利用了三級醫(yī)院院內管理和技術資源,發(fā)揮三級醫(yī)院的示范輻射作用,使醫(yī)療護理資源得到合理利用。成立PICC??谱o士為引導、多學科專家為指導的PICC連續(xù)護理團隊,為基層醫(yī)院開展PICC技術,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PICC護理小組人員定期通過網絡、現場指導、走訪幫扶、護理會診等形式加強對維護人員的培訓,既為基層醫(yī)護人員學習PICC相關知識和技術提供了機會和便捷,也持續(xù)提升了維護人員的導管維護理論知識和技能水平,提高了基層醫(yī)院的衛(wèi)生服務能力。
綜上所述,PICC維護網的建立滿足了帶管患者就近維護的需求,降低了導管相關并發(fā)癥及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提高了PICC維護質量和患者滿意度,保證了導管的安全留置。但仍存在不足,由于一些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和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條件有限,PICC網絡平臺資源尚不能被全面分享和利用,維護質量的追蹤缺乏系統(tǒng)、持續(xù)的追蹤機制,這是今后將要改進的方向。
[1]程 芳,孟愛鳳,陳傳英.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會診中心臨床實踐與成效[J].護理學報,2015,22(12):22-24.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2.022.
[2]腫瘤化療患者PICC置管的并發(fā)癥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2):169-171.
[3]儲小紅,虞 華,康 群,等.根本原因分析法在PICC安全管理中的應用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3):221-223.
[4]金 琳,許陽子,牛麗卿,等.根本原因分析法在腫瘤患者PICC非計劃拔管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2,19(11A):33-35.
[5]郝 敏,馬燕蘭,宋海楠.化療間歇期患者主動終止留置PICC 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5):551-554.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5.05.012.
[6]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guī)范[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1):1-4.
[7]鄭 艷,張慶慶,唐 英,等.網絡醫(yī)療健康管理在腫瘤化療間歇期PICC帶管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學報,2015,22(9):9-13.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09.009.
[8]陳麗光,陳姬雅,萬玲君.1+3模式在提高臨床護士PICC維護水平中的應用[J].醫(yī)院管理論壇,2013,30(4):34-36.
[9]章俊梅,胡素容,吳 英.PICC維護網絡的構建與實施對全程優(yōu)質護理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15,26(9):1391-1395.DOI:10.3969/j.issn.1003-6350.2015.09.0499.
[10]王 靖,徐喜榮,李 莉.網絡維護管理對化療患者PICC置管間歇期感染的效果[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4,31(4):404-406.
[11]胡秀華,李 晶,孫慧博.深靜脈置管導管相關性感染因素及護理干預措施[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5):998-999.
[1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城市公立醫(y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國辦發(fā)[2015]38號[EB/OL].(2015-05-17)[2015-07-24].http://www.scio.gov.cn/32344/32345/32347/33156/xgzc33162/Document/1442277/1442277.htm.
Build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Maintenance Network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DING Lu-ping1,TANG Wen-feng2,ZHANG Li1,ZHANG Lu-man2,LIU Lin1,ZHANG Yun-mei1
(1.Scool of Nursing,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6,China;2.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6,China)
ObjectiveTo establish a PICC maintenance network,and to provide convenient and standardized catheter maintenance for discharged patients with PICC.Methods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tinuous PICC nursing team,with the channels of nurse training,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and targeted assistance, the PICC maintenance network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its management was implemented.ResultsAt present,there were 96 PICC maintenance network outlets covering 33 district or countylevel hospitals,29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and 34 township central hospitals.The number of maintenance crews with PICC maintenance training reached 391and telephone counseling 258 times.We helped to solve difficult problems of PICC placement and maintenance for 176 cases.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atheter-related complications decreased from 27.1%to 13.4%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intenance network,and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patients increased by 8.4%.ConclusionThe establishment of PICC maintenance network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nearest maintenance for PICC patients, and improves catheter maintenance quality and patients’satisfaction.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maintenance;maintenance network
R47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4.009
2016-01-22
重慶市科委應用開發(fā)計劃項目(cstc2014yykfA1100 17);重慶市渝中區(qū)科技計劃項目(20120302)
丁璐萍(1989-),女,云南宣威人,碩士研究生在讀,護師。
張云美(1964-),女,重慶人,本科學歷,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本文編輯:方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