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最近在上海,你可能會在市中心路上或人行道旁邊看到一輛輛顏色特別靚麗的自行車,車身的銀白色與車輪的橘紅色搭配得十分和諧。在車身很多部位都印有二維碼,寫著“掃一掃,騎我走”,這就是“摩拜單車(mobike)”。從英文名“mobike”可以看出,摩拜是一種移動著的單車。只需要在App store或者Android商店里免費下載摩拜單車(或mobike)的App,并且通過注冊流程就可以非常便捷地租借到一輛單車。而使用價格更是令人驚喜,每半小時1元。
如何使用摩拜單車
首次掃描摩拜單車車身二維碼的時候,它會引導你下載一個 APP,通過APP掃描單車上的專屬二維碼,就可以解鎖使用,到達目的地,只需要找附近一個公共自行車位??浚謩雨P鎖即可。每輛摩拜單車安裝有GPS定位系統(tǒng),通過APP可以定位到整個城市的摩拜單車分布,而方便找到離你最近的單車。當然了,這不是免費的,你需要存入300元押金,以及目前每半小時1元的租賃費用。所有的手續(xù)都可通過支付寶完成。
具體如何才能租借到一輛摩拜單車呢?操作十分便捷方便,詳見以下圖說。
1.打開摩拜單車App,搜索到距離自己最近的單車。
2.掃一掃車上的二維碼,即可解鎖,聽到“咔擦”一聲響亮有力的聲音后,車鎖便打開了,隨后就開始開啟你的騎行旅程。
3.到達你想去的目的地后,將車停在人行道上政府規(guī)定的白線停車區(qū)域內(nèi),手動關鎖,就會自動結算計費。無需去指定的地點辦卡,付費,也不需要去指定地點停車還車,十分便捷。
值得一提的是,摩拜單車還貼心地為大家設計了分享功能。完成騎行后,累計騎行的公里數(shù)、減少了多少碳排量、因此燃燒了多少卡路里等數(shù)據(jù)都會一一被記錄在App里,可以在朋友圈、微博進行分享轉發(fā),和朋友們進行互動。
摩拜單車的源起與使命
城市曾經(jīng)是人類進化和文明的標志,如今我們的城市交通在持續(xù)惡化,城市的霧霾天氣影響了人們的健康。根據(jù)2015年上海市交委公布的上海綜合交通調查結果,2014年全市出行總量達到了5500萬人次/日,居民平均出行距離6.9千米每次,其中55%的出行距離低于5千米每次,同時上海交通擁堵出現(xiàn)持續(xù)惡化狀況,中心城區(qū)早高峰部分地面道路路段行駛車速低于10千米/小時。
數(shù)據(jù)表明:1輛普通三廂汽車的占地面積達10平方米;1輛單車占地1平方米。城市平均每次燃油出行碳排放401克/千米;城市平均每次騎行碳排放22
克/千米。因此,騎車,在解決出行問題的同時,能最大化地節(jié)約城市空間,并且對環(huán)境也更加友好。在享受最環(huán)保、健康和高效的綠色出行的同時,人們也可以充分享受自己的肌肉帶來的動力,而不是過分依賴引擎。
出行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摩拜單車的創(chuàng)始者發(fā)現(xiàn)人們的這一需求,尤其是城市內(nèi)短途出行需求,在目前并未得到很好的滿足。特別是在像上海這樣的特大城市,“最后一千米”的交通需求現(xiàn)實存在,人們一直在不斷尋求相應的解決方案,比如滑板、折疊自行車、電動平衡車等,目前還沒有完美的方案出現(xiàn),紐約地鐵今年年初還因為安全隱患禁止了人們使用電動平衡車進入地鐵。
所以他們創(chuàng)立了摩拜單車,來實現(xiàn)一個樸素的愿望——幫助每一位城市人以可支付得起的價格更便捷地完成短途出行。為了把這一樸素的愿望變成現(xiàn)實,他們選擇了自行車這個最普及的交通工具,并采用創(chuàng)新的理念,結合了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重新設計了車身和智能鎖,來讓使用自行車完成出行變得更容易。并且提高每一輛自行車的使用率,提高人們使用自行車出行的便捷性,讓更多城市里的人類用自行車出行。同時也希望能讓人們的出行更綠色,對環(huán)境更友好,并幫助減少交通擁堵,讓我們生活的城市更智能更美好。
摩拜單車的盛行源于其高技術含量
在自行車的設計上,摩拜單車采用全鋁車身加橙色五幅輪轂,用了不僅防銹,而且是SC-7000超強航空鋁合金,抗拉強度達到650mpa,是普通車架的2倍安全系數(shù)。在加工工藝上,摩拜單車采用的是軸傳動和單擺臂,車身一體成型工藝。同時,該工藝和橙色五幅輪轂一起,使得摩拜單車在戶外顯得更加醒目,易于辨識。而舒適性方面,摩拜單車在車身設計上完全符合亞洲人身材的幾何尺寸,同時,坐姿也更適合城市騎行。可以說,摩拜單車是一款完全為人們方便共享服務的城市自行車。
這個印著“摩拜單車 mobike”LOGO 的自行車背后是一個城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tǒng)。這個公共租賃自行車系統(tǒng)已經(jīng)在上海默默運營幾個月了,“摩拜單車”很多成員都是汽車行業(yè)出身,王曉峰是前Uber 上??偨?jīng)理,另一位合伙人CTO夏一平則在福特汽車公司工作過。
王曉峰和夏一平介紹說,他們最初想到的是汽車,而后發(fā)現(xiàn)自行車更有可行性,也有想過做一個單獨的自行車產(chǎn)品,最后他們認為改變出行方式更加有意義,“我們提供的不是自行車,而是一種城市出行服務”。
和以往的城市公共自行車不同,摩拜單車應用了幾項技術,如GPS 定位技術——使得自行車可以靈活停放,以及智能鎖——實現(xiàn)了手機方便掃描開鎖,安全防盜。另外據(jù)王曉峰介紹,驅動鎖的能量來自自行車內(nèi)生發(fā)電系統(tǒng),第一代依靠太陽能面板,第二代則是依靠用戶在騎行過程中的驅動能量。
還有摩拜單車獨有的一項關鍵技術:如果自行車在未被開鎖的情況下的移動距離超過10米,則會向他們的維護后臺和公安系統(tǒng)發(fā)出預警。
在自行車硬件方面,車是軸承傳動,而大多數(shù)傳統(tǒng)自行車則是鏈條。五幅輪轂,代替了傳統(tǒng)的自行車輻條。實心輪胎,免充氣,防爆胎,耐磨損。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戶外“散養(yǎng)”的維護成本考慮。王曉峰說未來還會考慮變成高科技塑料,目的在于讓車身材質沒有回收價值,而防范規(guī)模性的偷盜。
當然,摩拜單車目前的騎行體驗可能不是十分理想,這主要源于它的軸承傳動系統(tǒng),讓它的騎行體驗低于傳統(tǒng)的鏈條傳動的自行車,這是它為了降低維護成本而做出的妥協(xié)。
公共自行車由來已久
城市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已經(jīng)出現(xiàn)很久了,1965年即在歐洲出現(xiàn)。最常見的方式是辦卡和固定樁存取車,不過即使依靠政府支持和補貼,進展也并不順利。
根據(jù)自然之友和中外對話在2012年9月發(fā)布的《城市公共自行車調研報告》,報告中重點列舉了四個城市,北京、武漢、杭州、倫敦。杭州是運營比較成功的,也只能做到基本收支平衡。英國一直在探索公共自行車的普及,然而反對者認為這個項目的實施成本過高,增加了納稅人的負擔。
傳統(tǒng)的公共自行車系統(tǒng)最大的問題在于,使用者還是要找到固定的停車點,沒有完成點到點的便利度,或者說系統(tǒng)的便利程度依賴于城市公共自行車站的網(wǎng)絡布局,而許多城市做得極其有限。還有一方面是,通常需要到指定地點辦理交通卡,這也增加了想要試一試的入門門檻。
再加上公共自行車的性能只能維持在普適的入門級別,對于本地居民來說,這并不比擁有自己的自行車來得更方便,即便對于有限的游客來說,使用成本也很高。而也正因為此,公共自行車系統(tǒng)通常被定位為“最后一千米”的公共換乘補充方案。
摩拜單車助力城市公共交通
摩拜自行車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些問題,不需要固定停靠地點,取車停車靈活,大幅降低了運營維護成本。然而也正因為要折衷維護成本,而一定程度上犧牲了騎行體驗,這限制了它的舒適騎行距離區(qū)間。摩拜單車表示在這個方面他們在不斷改進。
王曉峰還認為,相比于一次性投入一筆大的“固定資產(chǎn)”費用,讓用戶做出按次付費的消費決策更容易。
上海是摩拜單車開始運營的首個城市,而后會陸續(xù)擴展到更多城市。摩拜單車這樣的交通體系要依賴于多元的需求使得車輛自然流動,上海的社區(qū)形態(tài)呈現(xiàn)混合狀態(tài),人流流動方向相對均勻,而如北京這樣的城市,城市規(guī)劃的功能分區(qū)單純,人流流向也更統(tǒng)一,而這可能會降低車輛的使用效率。
摩拜單車對未來交通的啟示
從更長遠的視角來看,摩拜單車們的意義還不止于“共享自行車”,這甚至可是說是目前能夠看到的未來出行的樣子,也是交通行業(yè)常常談到的“三化”。
第一是環(huán)?;?。無論是特斯拉帶動的電動化風潮,還是700bike推行的單車文化,環(huán)?;鲂姓诓粩嗌钊肴诵?。在尾氣排放引起的霧霾日益嚴重的大城市,電動化、新能源,環(huán)?;囊庾R越來越強烈,而反應到供應端,圍繞環(huán)?;瞥龅慕煌óa(chǎn)品及解決方案也在不斷涌現(xiàn)。
第二是共享化。光有新能源還不夠,提高出行工具的使用效率才能進一步降低能耗使用。滴滴出行創(chuàng)始人程維此前也在多個場合公開強調,滴滴的意義在于讓人們意識到不必每一個人都要“擁有一輛汽車”,而且只有讓現(xiàn)有汽車盡可能跑在路上,才能最大程度減少擁堵。同樣,目前摩拜單車等開始的智能單車共享模式,“隨停隨用”正是在共享化的大趨勢下提高使用效率。
第三是智能化。這種智能化是效率的進一步提升,無論是輔助駕駛還是無人車解決方案。甚至在汽車領域以共享口號起家的滴滴和Uber,目前也開始在越來越多的場合宣揚“無人車”。如果過往外界認為程維和卡拉尼克的目標是干掉出租車司機,那現(xiàn)在的趨勢已經(jīng)很清晰,他們的目標是干掉司機——只有干掉司機,才能讓共享出行的方案變得更加高效而順暢,并且能夠規(guī)避眾多由司機引發(fā)的不確定風險。
也就是說,未來出行的場景,像極了目前摩拜單車們展現(xiàn)的樣子:自助力或電助力,總之要環(huán)保;共享化,人人可用,隨時隨地可用;智能化,使用效率高并且標準化、數(shù)據(jù)化。
另外,摩拜單車等也能看作是未來城市出行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具體場景來說也不難想見:在未來的出行場景中,人們先通過公共交通或無人車解決長距離出行,再通過自行車或電動自行車作為3千米以內(nèi)的短距離出行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