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基宗
如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物質生活得到滿足后,人們進一步追求健康長壽。“預防性用藥”已成了當下的時髦行為。夜間性心絞痛,又稱為臥位性心絞痛,是一種重度心絞痛,如不及時治療,可至心肌梗死而猝死!那么,我們如何進行預防性用藥, 防治心絞痛發(fā)作呢?
夜間性心絞痛發(fā)作原因有多種:其一,夜間平臥后,回心血量增大,心室容積增大,心肌收縮力加強,心率加快,血壓升高,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超過了冠狀動脈儲備能力;其二,睡眠中迷走神經興奮,心率下降,血流緩慢,引起周圍血管阻力下降,血壓下降,使冠狀動脈灌注量減少,從而誘發(fā)心絞痛;其三,睡眠中可能做噩夢,使精神緊張,心率突然加速,心肌耗氧量增加,以及睡眠時靜脈血回流增多導致心臟負荷加重、夜間不飲水使血液更加黏稠等。為防治,可將白天最后一次用藥改在臨睡前服用,或改用長效藥劑和緩釋劑。
“預防性用藥”的類型及必要性
古代許多朝代的皇帝為了延年益壽甚至長生不老,冶煉仙丹,但總是徒勞無功。臨床上也曾給昏迷患者應用多種抗菌藥,“大包圍式”預防感染,結果也以失敗告終,這些都是國際公認的事實。這說明盲目性的預防是得不到效果的。預防性用藥僅能在有潛在致病因素、但尚未發(fā)病的情況下,防止疾病發(fā)生或減輕疾病的癥狀。也就是說,預防性用藥必須有針對性地預防某一種疾病的發(fā)生。
目前醫(yī)藥界公認的“預防性用藥”能達到切實預防效果的,有兩大類型。
1.消滅體內潛在病原體或新進入體內病原體的藥物。如用青霉素類抗菌藥物治療咽部鏈球菌感染、預防風濕熱或風濕性心臟??;手術前應用抗菌藥預防術后感染等;磺胺嘧啶用于與流行性腦膜炎患者密切接觸者(包括醫(yī)務人員)預防流行性腦膜炎;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金剛烷胺可防止50%~90%的接觸者發(fā)病。神經氨酶抑制劑奧司他韋苯(達菲),對甲型流感也有較好的預防效果。進入高瘧區(qū)的人員和當?shù)鼐用穹每汞懰庮A防感染,已是人們熟悉的例子。
預防感染的藥物要達到應有的效果,應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已了解到該病的潛在病原體、病根;二是選用藥物對該病原體有抑制或殺滅效果,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絕對不能采取“大包圍”而又無目標的用藥——否則狂轟濫炸式亂用藥,不但毫無作用,而且?guī)矶喾N不良反應。
2.抑制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環(huán)節(jié),延緩或避免疾病的發(fā)生。例如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而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與高血脂癥有直接的關系。他汀類降血脂藥(如辛伐他汀等)具有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效果;小劑量阿司匹林(75-100毫克)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可有效地防治血管阻塞性疾?。ㄈ绻谛牟⌒慕g痛和心肌梗死等)。所以,國內外學者均推薦降血脂藥和小劑量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梗塞性疾病,可以獲得明顯的效果。但這種“預防性用藥”并沒有從根本上消除心腦血管病的病因(如動脈硬化、動脈斑塊和血栓等),故必須長期用藥,即在心絞痛緩解期,也要堅持長期用藥。
“預防性用藥”的作用與方法
冠心病心絞痛的發(fā)作,是有廣泛的病理基礎的,即動脈血管硬化、動脈斑塊等,故平時應堅持長期用藥,不得停藥,才可能達到有效的預防效果。緩解期也要長期服用以下藥物:① 抗血小板制劑可服用阿司匹林;②他汀類調脂藥,能有效地降低血脂(主要是膽固醇),有效地抑制動脈斑塊;③鈣離子拮抗劑,常用的有心痛定等;④β-受體阻斷劑,如常用心得安、倍他樂克等。
以下兩種藥也有確切的“預防性用藥”的作用。
1.麝香保心丸。多年來的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都已證實,麝香保心丸還能作為“預防性用藥”用于防治冠心病心絞痛的發(fā)作。即對于沒有冠心病癥狀的年老體弱或發(fā)病先兆者,在可能出現(xiàn)“缺氧”預兆、如氣急、胸悶等心絞痛的“發(fā)作先兆”時,可事先舌下含化麝香保心丸2~3粒,如爬山、激烈運動、情緒激動和工作勞累,甚至用力大便及去擁擠的商場等情況下,都可有效地預防心絞痛發(fā)作。只要“預防性用藥”做得及時,方法正確,絕大多數(shù)可預防發(fā)作,避免可怕的猝死!
醫(yī)藥研究表明:長期服用麝香保心丸,不僅能夠迅速緩解氣急胸悶等心絞痛癥狀,改善心肌缺血缺氧,還能保護血管內皮,抑制動脈粥樣進一步硬化,抑制動脈血管中原有斑塊的破裂和溶出——即可減少血栓對心腦血管的危害,且能抑制夏季熱毒導致的血管壁“炎癥反應”,對抗熱毒對血管的多種損傷,從而減少冠心病心絞痛的發(fā)作,以及降低心肌梗死等嚴重心臟事件的發(fā)生率;并能促進缺血區(qū)域的血管“新生”,形成新的“側支循環(huán)”,即“新生血管”繞過原來堵塞的冠狀動脈,直接對心肌供血、供氧,實現(xiàn)罕有的“藥物搭橋”作用。
2.硝酸甘油貼膜。該貼膜片也有良好的預防作用。應貼在胸前(近心臟)部位,特別是應用于嚴冬季節(jié)和高溫酷暑這易發(fā)病的季節(jié)里,每24小時更換一片??删徛椒€(wěn)地“透皮吸收”進入血液循環(huán)而起到擴張冠狀動脈的作用,20~30分鐘可至有效血藥濃度,可有效地防治夜間心絞痛發(fā)作,也可避免患者夜間起床服藥,尤適于嚴冬寒夜兼有呼吸道疾病的老人。
〖溫馨提示〗
俗話說“久病成良醫(yī)”。疾病發(fā)作,大多都有發(fā)作先兆,冠心病心絞痛的發(fā)作也不例外。筆者多年來特地采訪了幾十位冠心病心絞痛者患者,就冠心病心絞痛的“發(fā)作先兆”總結如下:開始為胸部有壓榨樣、燒灼樣、緊束感、憋悶感、窒息感或沉重感,咽喉部有堵塞感,但少有真正的疼痛感覺;或出現(xiàn)呼吸困難、嚴重乏力、虛弱、頭暈、惡心、出汗,或精神感覺改變,甚或暈厥,而無任何胸部不適——這些癥狀常在病理學上被認為“與心絞痛相當”。故對可疑心絞痛者應仔細觀察,注意發(fā)病的蛛絲馬跡和發(fā)作先兆,發(fā)現(xiàn)可能的異常,應提前用藥(如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可將疾病“先兆”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千萬不要錯過早期心絞痛的治療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