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思恩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chǎn)醫(yī)院檢驗科,北京100026)
微學習在臨床免疫學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戰(zhàn)思恩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chǎn)醫(yī)院檢驗科,北京100026)
微學習作為一種新興的非正式學習模式,是對傳統(tǒng)學習模式和教學模式的有益補充。將其運用到臨床免疫學的教學中有著更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將會促進臨床免疫學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本文在對微學習的理解基礎上,簡要分析探討了微學習在臨床免疫學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優(yōu)勢及微學習資源建設的相關問題。
微學習; 臨床免疫學; 教學模式; 教學改革
臨床免疫學是將免疫學基礎理論與免疫學技術相結合,用于研究臨床疾病的免疫病理機制、診斷與鑒別診斷、評價治療效果和判斷預后的多個分支學科的總和,是臨床檢驗專業(yè)的主干課程之一。其涵蓋的具體內(nèi)容廣泛,包括:自身免疫病、超敏反應、腫瘤免疫、免疫缺陷、免疫增生、感染免疫、移植免疫、各系統(tǒng)疾病與免疫、免疫檢測、免疫治療與預防等各個方面。由于臨床免疫學涉及的知識點繁多、易混淆,內(nèi)容抽象、難以理解且免疫技術發(fā)展迅速等,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了很多的不便,極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微學習”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學習模式,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有效輔助與補充,將其引入到臨床免疫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使枯燥的理論知識更加直觀、具體,并能實現(xiàn)師生互動交流、隨時隨地獲取信息在線學習等,從而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微學習(microlearning)最早由奧地利茵斯布魯克大學的學者Martin Lindner于2004年提出,即指存在于新媒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基于微型內(nèi)容和微型媒體的新型學習形式[1]。微學習的概念一經(jīng)提出便引起了國內(nèi)外學習專家的普遍關注,現(xiàn)已成為一個新興研究熱點。從2005年至2013年,奧地利茵斯布魯克大學已舉辦了7屆微學習國際會議,微學習方面的研究和實踐蓬勃發(fā)展。但到目前為止,對于微學習的這一概念的認識尚未得到統(tǒng)一。國外學者Theo Hug、Silvia Gabriellie、Bruck及國內(nèi)學者祝智庭、張振虹、鄭紹紅等人都從不同角度對微學習的概念進行了闡述[2-7]。僅管微學習的概念尚未統(tǒng)一,但綜合已有的所有概念發(fā)現(xiàn),微學習應包含微學習者、微內(nèi)容、微媒介和微環(huán)境四個構成要素[6,8]。微學習者是微學習的主體,指具有學習需求但沒有大塊完整的時間進行持續(xù)學習的人;微內(nèi)容是微學習的對象,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意義的教材和講義,而是遍布于生活的各個角落,包括一幅圖片、一段視頻、一條新聞,甚至是一條微信等;微媒介是微學習的載體,硬件上包括手機、平板電腦等使用便攜的移動終端,軟件上包括短信、微信、微博、教育云等應用軟件;微環(huán)境是微學習的依托,不僅指隨時隨地可以學習,更為強調(diào)的是微學習者之間、微學習者與輔導者、微學習與微內(nèi)容之間的互動關系。
微學習具有以下特點:①便捷性:秉承了“4A”理念,即任何人(Anyone)在任何時間(Anytime)任何地點(Anywhere)可以學習任何知識(Anyknowledge);②個性化:學習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需求和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性針對性學習;③內(nèi)容模塊化:學習內(nèi)容由許多微小的學習片段組成,既相對獨立又互相聯(lián)系,可以動態(tài)重組或更新;④互動性:由于通訊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微學習借助實時通訊工具,使得微學習活動參與者之間、學習活動參與者和學習內(nèi)容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及時和愉悅。
2.1 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臨床免疫學內(nèi)容多,容易忘記。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老師為了能完成大量的教學任務,一般采用灌輸式教學,且要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向學生傳輸很大的信息量。學生是被動的學習者,往往會覺得課程枯燥乏味,因而不愛學、也學不懂。即使有了多媒體教學,也只是簡單的實現(xiàn)將內(nèi)容從黑板搬到屏幕,本質上并沒有太大的改變。微學習模式有助于改變“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倡導學生根據(jù)教師設置的教學內(nèi)容和自己對教學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進行主動學習。這樣不僅消除了學生在課堂上的緊張感,也更有利于學生利于閑暇時間慢慢消化吸收所學內(nèi)容,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機體的特異性體液免疫應答即B淋巴細胞對抗原的識別及應答是一個復雜的免疫過程,也是教學難點和重點,但往往要求教師在2~4個學時中講解完。此過程涉及B細胞對T細胞依賴性抗原的識別,B細胞的激活、增殖、分化,Th細胞、細胞因子的輔助等,為了更好地學習此內(nèi)容,有必要復習一下以前學習的相關知識點。但如果僅僅靠課堂時間來復習以前學習B細胞表面分子組成、B細胞亞群、B細胞功能、T細胞表面分子、T細胞亞群及功能、細胞因子、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初次應答和再次應答等相關知識點及本節(jié)的新內(nèi)容,恐怕是不可能的,而且在一定時間內(nèi)一起復習并學習這么多內(nèi)容,也容易使學生記憶不牢不清晰,學習效果差。相反,如果學生利用小塊時間進行分割復習并學習各個知識點,往往會逐個擊破且記憶深刻。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2.2 利于知識難點的掌握和理解
臨床免疫學是一門內(nèi)容抽象、學習難度較大的學科?,F(xiàn)在由于實驗課程相對較少的限制,好多知識點的傳輸又不得不通過理論知識的講解來完成。而教師的文字講解通常也是抽象的,這就進一步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困難,難以理解,不容易記憶,學習效果不佳。采用微學習的學習方式,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電子技術的發(fā)展,從網(wǎng)上下載或自己制作圖片、動畫和視頻等素材,將其傳到網(wǎng)絡平臺里,通過圖文并茂的生動講解,使抽象微觀的知識難點和重點直觀化、具體化、立體化、感性化。這樣不僅使教師的講授變得簡單、形象和生動,也利于學生深刻地理解和記憶理論知識,熟練掌握實驗的技能與方法。在這里,我們?nèi)匀荒蒙厦嫣岬降臋C體的特異性體液免疫應答過程做例子。機體的特異性體液免疫機體的特異性體液免疫應答即B淋巴細胞對抗原的識別及應答是一個復雜抽象的免疫過程,是多細胞、多表面分子、多因子等共同參與的一個連鎖反應,單獨的文字講解難以講清楚此過程,也不利于理解。但如果授課教師利用現(xiàn)代電子技術,制作出此過程的視頻或動畫,將會使此過程變得直觀化和具體化,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從而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2.3 擴展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相對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而言,微學習是一種新型學習模式,是對傳統(tǒng)學習模式的有益補充。微學習借助極為普及的平板電腦、手機等智能終端產(chǎn)品,可以使學生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而隨時隨地地學習,把零散時間充分利用起來,例如學生可以利用乘車、排隊、休息等零散時間來進行學習。隨時學習一個知識點、隨時解決一個疑難問題,積少成多,事半功倍。臨床免疫學內(nèi)容多且繁雜,光靠在課堂或課后有限的大塊時間進行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因而可以利用微學習的學習形式將臨床免疫學的學習內(nèi)容分割成眾多的小知識點進行有效學習。
2.4 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
每個學生的知識背景不同,接受知識的能力也不同,因而在臨床免疫學的學習中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進度也不一樣。微學習的學習內(nèi)容是模塊化的,而且可以隨意動態(tài)重組和更新。因而,采用微學習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以合適的學習進度進行適合自己的學習活動,并進行自我檢測。
2.5 有助于促進互動和交流
傳統(tǒng)臨床免疫學課堂上,由于內(nèi)容多、時間有限,課堂溝通交流、討論較少,學生的疑難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解答,因而學生的學習自主積極性受到了很大限制,老師也很難了解到個別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微學習,學生可以通過在網(wǎng)絡學習平臺上隨時隨地提出疑問,其他學習者或教學者也可以盡快的解答疑問,實現(xiàn)及時交流。另外,通過這種信息溝通和相互幫助,也利于提高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親密度和信任度。例如,在臨床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往往不易區(qū)分I、II、III和IV型超敏反應的發(fā)生機制,從而導致其無法區(qū)分臨床各種常見的超敏反應性疾病屬于哪一類型,這樣就進一步使其更難以判斷各種超敏反應性疾病如何進行預防和診治。如果教師能在學生發(fā)生疑惑的時候給予及時的解答和幫助,將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同時促進了師生間的交流和溝通。
2.6 利于學習資源的擴展和平均分配
臨床免疫學專業(yè)是一門專業(yè)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因而各醫(yī)學高校需要大量的優(yōu)秀臨床免疫學專業(yè)教師來完成此專業(yè)知識的傳授。目前醫(yī)學高等院校普遍存在教師不足的情況,特別是非重點醫(yī)學院校。另外,由于不同教師知識背景不同,即使使用相同的教材、集體備課,教學過程中也往往會出現(xiàn)不同教師的教學效果有差異的現(xiàn)象。在微學習網(wǎng)絡學習平臺上,存在著豐富的優(yōu)質的學習資源,所有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共享這些學習資源,因而微學習利于學習資源的擴展和共享。
隨著智能手機和網(wǎng)絡的迅猛發(fā)展,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對以智能手機為終端的網(wǎng)絡交流非常癡迷,大學生更是如此。微信、QQ是大學生非常熟悉并且非常鐘愛的交流形式,可以說刷微信、看QQ幾乎是大學生們每天甚至每時每刻必做的事情。微信自誕生至今異?;鸨?,可以通過建立微信群,在群里發(fā)送文字、圖片、語音和視頻等信息,還可以進行實時交流討論。因此,我們充分利用這種情況,在臨床免疫學的教學中建立了微信平臺這種微學習的形式,并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將每班所有學生和授課教師組建成一個微信群,在群里我們授課老師可以發(fā)布各種學習信息,包括布置預習內(nèi)容、課后作業(yè)等。老師和學生還可以在群里隨時發(fā)布各種比較好的圖文并茂的學習資源,供大家共同學習。更重要的是,大家在群里可以隨時提問題,并能快速得到反饋。學生平時遇到一個不理解的問題,大多數(shù)是百思不得其解,下次上課時又會忘記問老師,久而久之就會打消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微信群,大家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隨時將此問題發(fā)布在群里,并會立即得到解答,問題迎刃而解。另外,我們教師還可以通過創(chuàng)建微信公共賬號,通過微信公共平臺推送學習資料。學生只要關注了此微信公共賬號,就可以收到該賬號發(fā)出的各種學習信息。微信平臺這種微學習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臨床免疫學的教學效果,也促進了師生間的感情交流。
在臨床免疫學教學中,微學習作為正式學習的有益補充,要想得以長期高效實施,必須擁有豐富的適當?shù)膶W習資源。微學習資源是指為支持和促進微學習,組合各種數(shù)字化的媒體(如電子文本、音頻、視頻等)來呈現(xiàn)知識、信息的學習材料[9]。微學習資源是臨床免疫學學微學習系統(tǒng)的核心和重點,因而微學習資源建設并不是學習素材的簡單匯總,而是要遵守一定的原則。
4.1 微型化
微學習為方便學習者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通常要求每個微學習資源的內(nèi)容要簡短,不能涉及過多主題。有些復雜邏輯體系的知識則不適合作為微學習資源。
4.2 模塊化
每個微學習活動都是在較短時間內(nèi)進行的,因而微學習資源建設時應采用“知識模塊化分割”思想進行設計,盡量把學習內(nèi)容以一個個很小的“知識小模塊”相對獨立的設計出來,由一個知識小模塊構成知識點,然后由不同的知識點串成一個知識主題[9]。這樣可大大方便學生一次學習一個臨床免疫學知識點。
4.3 體系化
由于每個微學習資源是獨立的小知識點,臨床免疫學知識點本身又比較繁雜,將微學習這種教學方法運用到臨床免疫學教學中,更容易造成學生在學習內(nèi)容上的不完整性。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在微學習資源的選擇和建設時,應考慮連貫性、系列化、專題化和體系化,注意前后知識銜接,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通過知識模塊之間的動態(tài)組合構建新的臨床免疫學知識網(wǎng)絡,從而更好地掌握臨床免疫學的整體框架。
4.4 多樣化
微學習資源的呈現(xiàn)方式應該多樣化,從而滿足學生在不同情況下的不同需求。比如呈現(xiàn)方式應該包括智能搜索、自動推薦、章節(jié)導航等等,這樣學生既可以自主瀏覽,又可以被動接收。由于臨床免疫學知識點的繁雜和微學習本身的“碎片化”,因此在臨床免疫學的微學習教學中,更應重視章節(jié)導航模式的應用和開發(fā),隨時給學習者提供指導和幫助,從而有效防止學生在微學習過程中思維過于發(fā)散而偏離學習目標。
臨床免疫學是一門內(nèi)容繁多且抽象、學習難度較大的一門學科。而微學習作為一種新型學習模式、教學模式,現(xiàn)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將其運用到臨床免疫學的學習中有著極大的實用價值。但目前在國內(nèi)微學習這種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還處于萌芽階段,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1]Linder M,BruckPA.Micromediaandcorporatelearning// Proceedings of the 3rdInternational Microlearning 2007 Conference. Innsbruck:InnsbruckUniversity Press,2007:221-233.
[2]Hug T.Microlearningandnarration: Exploringpossibilities ofutilization of narrations and storytelling for the designing of micro unitsanddidactical microlearningarrangements.Proceedings of thefourth media transition conference.USA,MIT:Cambridge(MA),2005:1-14.
[3]Gabrielli S,KimaniS,CatarciT.TheDesignof microlearningexperiences:aresearchagenda.Proceedingsof Microlearning2005Conference.Australia,Innsbruck: 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2005:45-49.
[4]Bruck P A.What is Microlearning andwhycareabout it?. Proceedings ofmicrolearning 2006 conference.Australia,Innsbruck: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2006.7.
[5]祝智庭,張浩,顧小清.微型學習——非正式學習的實用模式.中國電化教育,2008(2):17-21.
[6]張振虹,楊慶英,韓智.微學習研究:現(xiàn)狀與未來.電化教育研究,2013(11):12-20.
[7]鄭紹紅.微學習:內(nèi)涵、理念及生態(tài)結構.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5(1):12-18.
[8]田崇峰.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基于微博平臺的微學習研究.網(wǎng)絡與通信,2015(20):69-70.
[9]吳軍.微學習—學生自主學習的新模式.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14):18-20.
(李 凌編輯)
Exp 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 icro-learning in the Teaching of Clinical Immunology
ZHAN Si-en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Beijing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26,China)
M icro-learning,as a new mode of informal learning,is a useful supplement to the traditional learning mode and teaching mode.Its application to the teaching of clinical immunology ismore practically important and w ill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linical immunology further.In this paper,the necessities and advantages of application ofmicro-learning in the teaching of clinical immunology and the related issues of them icro-learning resources are discussed.
M icro-learning; Clinical immunology; Teaching mode; Teaching reform
10.11748/bjmy.issn.1006-1703.2016.08.030
2016-02-12;
2016-05-24
戰(zhàn)思恩,博士研究生,副主任技師,研究方向:臨床檢驗及教學,E-mail:zhansie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