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磊, 鄒麗穎, 王 欣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yī)院,北京100026)
淺談美國醫(yī)學實驗室安全教育
侯 磊, 鄒麗穎, 王 欣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yī)院,北京100026)
美國醫(yī)學科研實力雄厚,實驗室管理嚴謹、規(guī)范。本文以美國哈佛醫(yī)學院附屬布萊根婦女醫(yī)院實驗室為例,從人員培訓、日常管理、化學藥品管理、生物安全等方面介紹了美國醫(yī)學實驗室的安全教育,從而發(fā)現(xiàn)差距,給我國醫(yī)學實驗室教育提供借鑒及啟示。
醫(yī)學實驗室; 安全管理; 安全培訓
隨著國家及政府對科研的日益重視,越來越多的普通醫(yī)學院校及醫(yī)院建立了自己的醫(yī)學實驗室。特別是近年來提出的“研究型醫(yī)院”概念,指出大型綜合型醫(yī)院除了完成醫(yī)療工作這一基本任務外,尚有進行創(chuàng)新性科學研究的重要使命。研究型醫(yī)院所做的探索研究、成果轉化、破解難題大多需要以實驗室為基地,是基礎類科研課題完成的必備物質條件,但是實驗室安全教育卻常常被人忽視。醫(yī)學實驗室實驗的頻率高,實驗每天都在進行,實驗方法多、用品復雜,處理要求要高于一般實驗室。實驗室安全教育的規(guī)范化不僅決定了實驗的質量及效率,同時也與環(huán)境污染及人員安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ISO15189是當前指導醫(yī)學實驗室建立和完善先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最適用標準,也是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據(jù)。以ISO15189為標準建立質量管理體系,能夠提高醫(yī)學實驗室管理和技術,使其更加適應以患者、競爭、變化為特征的現(xiàn)代醫(yī)院運營環(huán)境,逐步與國際接軌,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筆者2013年11月到美國哈佛醫(yī)學院附屬布萊根婦女醫(yī)院臨床實驗室學習一年,科研方面,該院在近 10年間一直是在非學校團體中獲得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資助最多的單位。2013年間從各類團體獲得的科研基金總量達3.7億之多,其中約60%來自于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該院有員工12000多人,其中科研人員3200多人。在實驗室學習期間感受到美國以ISO15189為標準的實驗室管理方法,值得國內同行借鑒。
醫(yī)學實驗室里,幾乎每個實驗室都有有毒物質及危險的化學物品,因此,加強人員進出的管理非常有必要。美國實驗室從安全設備配備及建筑結構布局等方面均有體現(xiàn),進入實驗大樓需要刷自己的身份卡允許進入,在大門、走廊及電梯間均設置攝像頭。所有短期訪學人員在醫(yī)院人事部門報到后,血液檢查包括風疹、結核等傳染病檢查合格后,領取身份證明。身份證明即是門卡,在領用時已被設置相應權限,權限具體到樓門,甚至電梯。門卡的使用情況也記錄在電腦中,這就意味著每個人進出的試驗場所及時間均有記錄,這不僅是對公共財產安全的保證,也是對個人人身安全的保證,以免無意闖入其他試驗場所發(fā)生意外[1-2]。反觀國內部分實驗樓沒有門崗或電子門禁,進出自由,有毒或危險的試劑均有失竊的風險。營造一個確保生物安全防護的環(huán)境非常必要,也使實驗室人員有硬件和環(huán)境安全感。
美國實驗室非常注重崗前安全培訓,進入實驗室開始試驗工作之前需先進行科室的兩天崗前培訓,之后完成網(wǎng)上答題后才能領取身份證明,網(wǎng)上答題通過后才允許開始實驗工作。
2.1 火警培訓 包括發(fā)現(xiàn)火警的處理、如何報警及逃生方法。身份證明的背側印有不同火警及其他緊急情況的報警電話。
2.2 實驗室一般安全培訓 實驗操作必須戴手套,實驗室內禁止喝水及進食,飲食僅限于休息間。夏天不能穿露腳趾的鞋子。進實驗室穿工作服戴手套,微生物室及細胞培養(yǎng)室需帶口罩帽子,實驗中這些小的細節(jié)很容易被忽視,實際上嚴格執(zhí)行對實驗人員的安全非常重要[3-5]。免疫組織化學使用的二氨基聯(lián)苯胺(DAB)、RT-PCR中使用的溴化乙啶均是已明確的致突變物質,western blot中使用的四甲基乙二胺(TEMED)具有強的神經毒性,這些均有可能污染試驗臺,在實驗室里喝水進食不僅可能無意中攝入這些有毒有害的物質,而且有可能誤飲強酸、強堿等腐蝕性強的化學溶液,導致嚴重的后果。
2.3 生物安全培訓 正確使用生物安全設施也是培訓的內容之一[6]。生物安全設施包括使緊急噴淋室、洗眼器、通風裝置、生物安全運送箱、急救箱等。如不慎將血液標本、試劑、可能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濺入眼睛或接觸與暴露于皮膚黏膜,可緊急噴淋、清洗、消毒,方便且快捷。
2.4 儀器培訓 所有的儀器都附有使用說明及注意事項,儀器使用須登記,記錄使用時間、姓名及儀器運轉情況,本系統(tǒng)內貴重儀器共享,網(wǎng)上預約使用時間,避免了資金的浪費。建立裝備安全的應急措施,比如在超低溫冰箱的旁邊附有詳細的說明,如冰箱出現(xiàn)溫度報警的處置,首先檢查電源及冰箱門是否密閉,并附有緊急報修電話。
3.1 化學品的儲存與使用 化學品的管理一直是實驗室的重點,美國的實驗室中,有毒的化學物品及強酸、強堿均放置于特定的柜子,柜子門上有顯著的標記。試劑放置的具體位置都可以從內網(wǎng)的數(shù)據(jù)庫中查到,用完之后必須放回原處。揮發(fā)性的有機溶劑,如二甲苯、甲醇的的操作限于有持續(xù)換氣的半封閉操作臺內進行。其他需要注意的還有十二烷基硫酸鈉為細粉小顆,使用時產生粉塵,四甲基乙二胺為刺激揮發(fā)液體,蒸汽腐蝕眼、呼吸道、皮膚。這些藥品均須在通風櫥內戴好防護裝備謹慎操作[7-8]。
3.2 化學廢液 實驗不可避免有廢液產生,廢液的處理是化學品安全中的重要部分,必須符合安全管理條例,是反映實驗室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美國的實驗室內有專門的廢液放置地方,對廢液進行分類存放[9-11],同時,對不同的廢液貼上標簽給予說明,使用完畢后需要回收的廢液有甲醇、甲醛、乙酸乙脂、吡啶、乙醚、二甲苯等不溶于水的有機溶劑,以上均不允許倒入下水道內。環(huán)保部門定時上門收集有毒有害廢棄物,并進行登記,收取處理費。在實驗室管理方面,美國的醫(yī)學實驗室都要求建立專門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團隊,他們的主要職責是貫徹執(zhí)行各項規(guī)章制度[12-14]。學校的安全檢查官不定期到各實驗室進行檢查,對于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實驗室有權下令終止實驗室的研究工作,直到整改達標后方可恢復實驗工作。環(huán)保部門發(fā)放的安全許可證,3年復檢一次。
生物安全是指由現(xiàn)代生物技術開發(fā)和應用所造成的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體健康產生的潛在威脅,及對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預防和控制措施。隨著分子生物學的高度發(fā)展,基因重組、轉基因技術、生物靶向治療、干細胞技術等新技術和新方法的臨床應用,病毒轉染作為研究基因的生物學作用被廣泛應用,含有病毒的廢液的安全性尚不確定[15-17],因此,除了試驗期間加強自我保護外,接觸病人體液及病毒的耗材及含有病毒的廢液須經漂白劑浸泡24小時以上后再傾倒(含漂白劑有效濃度10%),因漂白劑內含有汞,傾倒廢液時須稀釋。實驗室垃圾進行分類管理,橙色袋為生物危險垃圾,所有接觸細胞、病毒及細菌的物品均須放置在橙色袋中;白色袋盛裝普通垃圾。微生物實驗室感染性材料(血液、痰液標本等)及接觸感染性材料,如手套、吸管、EP管、注射器、培養(yǎng)皿應放置于結實塑料袋中密封,高壓120℃消毒30分鐘才能移出實驗室。以免造成交叉污染。小鼠、大鼠等實驗動物尸體必須集中用專用塑料袋收集,按要求消毒,密封后送到動物尸體房冷凍儲存,作好記錄,由動物房工人做焚燒或掩埋處理。嚴禁隨意丟棄被解剖動物的器官或代謝物,以免對其他動物或實驗產生直接間接影響,甚至傳播疾病、病菌等[18-19]。
醫(yī)學實驗室管理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標準化及國際化是醫(yī)學實驗室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重點,ISO15189是當前指導醫(yī)學實驗室建立和完善先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最適用標準,也是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據(jù)。以此為標準建立質量管理體系,能夠提高醫(yī)學實驗室管理和技術,與國際接軌,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準則包括15個管理要素和8個技術要素,是一套詳細規(guī)定和完善執(zhí)行的過程,構成標本采集、檢測和報告體系,滿足準確度、重復性和溯源性等事先規(guī)定的目標[20]。以往國內的研究顯示,在管理要素不符合項目中,文件控制發(fā)生頻率最高,占26.2%。文件包括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和作業(yè)指導書等。不符合項多發(fā)生在一些操作層面的執(zhí)行文件或外來文件等,本人在美國實驗室也體會到文件管理的重要性。每種儀器作業(yè)文件及程序文件完備可查,質量記錄及技術記錄也貼于儀器表面,每位使用儀器的人員都登記并記錄儀器使用情況及存在問題。實驗記錄是重要的實驗資料,記錄了實驗的第一手數(shù)據(jù),每日的實驗工作須詳細記錄,實驗結束后記錄存檔,實驗工作期間,人員可以寫申請,調看以往實驗人員的實驗記錄和實驗數(shù)據(jù),看完后歸還保管員。實驗記錄不僅對個人及集體其他人員都有重要的價值,基于“寫你所做的,做你所寫的”理念簡歷,即所有工作應有規(guī)定并按照規(guī)定去做,對文件進行有效控制才能使實驗室的所有操作在有效的控制下。最近幾年,我國各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實驗室裝備與國外實驗室的差距日益減小,甚至有些實驗室的硬件設施已超過國外的實驗室。但是在實驗室的管理上,我們與國外的實驗室仍有較大的差距。加強實驗室的管理,嚴格、科學的實驗室的管理不僅可以保障試驗人員的安全及健康不受影響,而且關系到周圍環(huán)境的污染,減少潛在的致病危險。建議有關部門制定相關的管理條例,并監(jiān)督執(zhí)行。
[1]周惠瓊,湯一葦.科學認識生物醫(yī)學實驗室安全.中華傳染病雜志,2007,25(3):129-131.
[2]Phillips E K,Conaway M R,Jagger J C.Percutaneous injur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needlestick safety and prevention act.N Engl J Med,2012,366(7):670-671.
[3]Perkel JM.Lab safety matters.Nature Methods,2010,7(8):589-593.
[4]呂陳燕,Noel N guyen,陳全.美國高校實驗室廢棄物安全管理淺析.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0,6,(2):192-196.
[5]Tim D,Terry JG.The lab guy meets the safety lady:notes on biohazard.Mlo Med Lab Obs,2008,40(1):35.
[6]Terry JG.Complete guide to laboratory safety 3rd edition.MA:HCPro,2010:61.
[7]馮修猛,閆海潤,李凱軍.醫(y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及防護.實驗室科學,2010,13(3):174-177.
[8]溫宏宇,張?zhí)镘?,沈露露,?普通微生物實驗室安全管理及使用.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9):173-174.
[9]刁娟娟,孟磊,李新霞.醫(yī)學院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思考.科教文匯(下刊),2012(1):183-184.
[10]Prophet E T.Armed forces institute of pathology.Laboratorymethods in histotechnology.2nd ed.Washington D C:American Registry of Pathology,1992:3-6.
[11]College of Americal Pathologists.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program. Laboratory general checklist.Northfield IL: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2010.頁碼?
[12]Laposata M,Dighe A.“Pre-pre”and“post-post”analytical error:high-incidencepatientsafetyhazardsinvolvingtheclinical laboratory.Clin Chem Lab Med,2007,45(6):712-719.
[13]Nevalainen D,Berte L,Kraft C,et al.Evaluatinglaboratory performance on quality indicators with the six sigma scale.Arch Pathol Lab Med,2000,124(4):516-519.
[14]Kalra J.Medical errors:impact on clinical laboratories and other critical areas.Clin Biochem,2004,37(12):1052-1062.
[15]PIehaniM.The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labortory medicine.Ann Clin Biochem,2010,47(Pt2):101-110.
[16]National Quality Forum.Preferred practices for measuring and reporting patient safety and communication in laboratorymedicine:a consensus report.Washington DC:National Quality Forum,2009.
[17]Lippi G,Bassi A,Brocco G,et al.Preanalytic error tracking in a laboratory medicine department:results of a 1-year experience. Clin Chem,2006,52(7):1442-1443.
[18]Sciacovelli L,Plebani M.The IFCC working group on laboratory errors and patient safety.Clin Chim Acta,2009,404(1):79-85
[19]LippiG,Banfi G,Buttarello M,etal.Recommendations for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unsuitable samples in clinical laboratories.Clin Chem Lab Med,2007,45(6):728-736.
[20]Intem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lization.ISO 15189:medical laboratories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and competence. Geneva: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lization,2012.
(李 凌編輯)
M anagement of M edical Laboratory in the United States
HOU Lei,ZOU Li-ying,WANG Xin
(Beijing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26,China)
Healthcare system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famous for their state of the art research and aswell as medical laboratories for their highly systematic and highly regulated management.The article used Harvard Medical School,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laboratory personal training,daily operation,control of drugs and chemicals,and hazardous waste handling.Some advice and rules were given w ith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management of our country’smedical laboratories.
Medical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Safety training
10.11748/bjmy.issn.1006-1703.2016.08.031
2016-04-22;
2016-05-08
北京市科技新星2008B66趨化因子GCP-2/CXCR1參與子癇前期胎盤滋養(yǎng)細胞功能障礙發(fā)生的機制研究
侯磊,博士,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圍產醫(yī)學。Email:houlei2005@hotmail.com
王欣。Email:wx1501@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