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引入保險合同變更為路徑"/>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保險市場退出時人壽保險合同指定移轉制度的再造
      ——以引入保險合同變更為路徑

      2016-12-18 02:45:21薄燕娜

      薄燕娜

      (中國政法大學 比較法學研究院,北京 100088)

      ?

      保險市場退出時人壽保險合同指定移轉制度的再造
      ——以引入保險合同變更為路徑

      薄燕娜

      (中國政法大學 比較法學研究院,北京 100088)

      [摘要]我國《保險法》第92條規(guī)定了人壽保險合同指定移轉制度。在保險市場退出中為保單持有人權益保護之必要,人壽保險合同的存續(xù)依賴于保險監(jiān)管機構的強制管理。然而,行政權介入私法領域中債的處分因其侵犯憲法所保障的財產權而遭遇詬病。為此,人壽保險合同指定移轉應當以保有保險監(jiān)管機構保險合同移轉處置權、維護保單持有人權益為前提進行“去強制化”的改造,并引入保險合同變更制度以為救濟。在規(guī)定有伴隨保險合同移轉的保險合同變更制度的域外立法中,與我國臺灣地區(qū)相較,日本法中保險合同移轉去強制化以及合同變更中賦予投保人知情權與異議權的規(guī)定尤其值得參鑒。

      [關鍵詞]保險市場退出;保險合同移轉;保險合同變更;人壽保險合同

      引言

      我國《保險法》第92條規(guī)定了經營人壽保險業(yè)務的保險公司在法定情形下保險合同指定移轉的制度。即在被依法撤銷或被宣告破產時,由該保險公司自行與其他經營有人壽業(yè)務的保險公司進行協(xié)商,簽訂轉讓和接受未到期人壽保險合同的協(xié)議。如果通過市場行為尚不能找到自愿受讓這些人壽保險合同的保險公司時,則由保險監(jiān)管機構指定經營人壽保險業(yè)務的保險公司予以接受①吳定富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釋義》,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年版,第207頁。。雖然為保護保單持有人的權益,國家為壽險業(yè)起到了信用擔保的作用,但是,法律規(guī)定“必須轉讓”以及“指定接受轉讓”的國家管制因其既沒有考慮投保人對于合同移轉的意思表示也無視其他保險人的接受意愿而被指摘。在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被宣告破產的情形下,如若沒有愿意受讓保險合同的保險公司的存在,一旦不能通過行使行政權強行指定保險合同受讓人的話,實現保險合同延續(xù)以保護保單持有人權益的目的就會落空。為解決這一困境,筆者認為,日本、我國臺灣地區(qū)保險市場退出時伴隨保險合同移轉的合同變更之規(guī)定可資參鑒。

      一、保險市場退出時推行人壽保險合同指定移轉的兩難所在

      1.人壽保險合同存續(xù)依賴于保險監(jiān)管機構的強制管理

      在壽險業(yè)務中,投保人若被解除保險合同后,因年齡增加、健康受損之故再締結新的保險合同獲得與原保險合同同等的保險保障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在可能的范圍內最大限度地實現保險合同的存續(xù)對保護保單持有人的權益非常重要。正因如此,美國《人壽和健康保險保證協(xié)會示范法》第2條“宗旨”中就有如下的表達:“人壽和健康保險合同是需要獲得長期保障的合同,當被保險人的健康受損或者達至高齡時,他從其他保險人處獲得新的同樣的保障將可能面臨困難,而僅靠解約返還金支付(保單現金價值的返還)又無法獲得充分的保障,因此人壽和健康保險合同的存續(xù)是必要的?!?參考孟昭億主編《國際保險監(jiān)管文獻匯編》:NAIC卷(下),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第953頁。既然“延續(xù)保險合同、使保單持有人按照原來約定的條款無間隙地繼續(xù)享有保險服務,是保險公司在市場退出過程中保障保單持有人利益最大化的處理方式之一”*龍翔:《保險保障基金保單持有人救濟制度的完善》,《保險研究》,2011年第3期。,在保險公司陷入經營危機時實現保險合同的移轉是為保單持有人權益保護之考量延續(xù)保險合同存續(xù)的重要途徑。

      事實上,當保險公司陷入經營危機以致出現破產風險時,其所移轉的保險合同難以有足夠的責任準備金擔保未來的保險賠付,自然也就少有保險公司自愿受讓此類的保險合同。此時,尋求可對其進行救濟的保險公司受讓保險合同具有相當大的難度。當保險公司之間就合同移轉的意向不能達成一致時,由保險監(jiān)管機構發(fā)出具有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指定受讓保險公司接受保險合同的移轉成為必要。政府管制與行政干預會影響到自由競爭與市場效率。金融市場的效率被視為一種當然的假設。但是,金融監(jiān)管機構對這些市場所進行的大量管制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基礎上,即如果沒有這樣的管制,它們就不可能令人滿意地運作*參考〔美〕理查德·A·波斯納:《法律的經濟分析》(下),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年版,第578頁。。保險合同強制移轉恰是為了實現保險公司自身難以達成的保險合同存續(xù)而迎合了經濟學的這一假設。

      2.人壽保險合同指定移轉中行政權介入私法領域中債的處分

      (1)人壽保險合同移轉被強制管理有行政權干預私權行使之嫌。保險合同的移轉通常是通過當事人之間所形成的讓渡債權債務的合意來實現的,是債的主體享有的自治性的權利,只有在為了達至特定目的時才可以設定保險合同移轉的法定事項。當保險公司陷入經營危機無法自主地進行保險合同移轉時,保險合同的強制移轉為實現延續(xù)保險合同以保護保單持有人權益之目的而具有了正當性的基礎。然而,陷入經營危機的保險公司行使自治權移轉保險合同的程序就其本質而言屬于自救程序,保險監(jiān)管機構移轉保險合同的權力被法定后行政權介入私法領域中債的處分,從憲法所規(guī)定的財產權受保護的角度來看,保險合同移轉被強制管理有侵犯憲法所保障的財產權利之嫌而被質疑。

      首先,有損保險合同受讓方投保人的債權實現。保險合同移轉適用強制可能會導致某一保險公司因政府的強制命令而接受陷入經營危機的保險公司的合同移轉,這會加重受讓方保險公司的負擔,對于其原有保險合同債的實現非常不利,從而影響到受讓保險公司投保人的債權的實現。

      其次,不尊重保險合同轉讓方投保人債的處分意愿。保險合同中債的履行和債的處分是基于投保人和承保人之間的合意實現的,保險合同的移轉則是在轉讓方與受讓方保險公司之間進行的。保險合同指定移轉中行政權介入了經營危機保險公司與受讓保險公司之間的交易行為,在這一交易中應考慮保險合同當事人有關債的處分意愿,尊重轉讓方投保人在其中的參與權。

      再次,引發(fā)保險公司道德風險從而危及保險合同當事人的權益。政府管制后,金融機構如果能夠預期在其倒閉時政府肯定要出來解救它,它就沒有積極性把金融機構經營好,會選擇更為冒險的項目進行投資*張維迎:《市場與政府》,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201頁。。即便陷入經營危機的保險公司所移轉的保險合同的責任準備金不足以擔保未來的保險賠付,保險監(jiān)管機構仍會為其尋找保險合同的繼受者,那么,保險公司就會在經營中趨利避害選擇風險大、利潤高的保險產品,保險風險由此積聚。因政府監(jiān)管介入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移轉后有孳生保險公司冒進經營之虞,這必將導致保險公司失信、交易秩序瓦解,從而最終損害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益。

      (2)日本保險合同強制移轉的立法變遷及借鑒。在日本保險業(yè)立法中,保險合同移轉經歷了市場自由與強制監(jiān)管相互博弈的立法變遷的過程。

      明治45(1912)年,日本為了讓經營狀況惡化、保險業(yè)繼續(xù)有困難但尚未達至破產狀態(tài)的保險公司迅速地完成營業(yè)轉讓,在《保險業(yè)法》修訂中首次引入了保險合同概括移轉的規(guī)定。昭和14(1939)年經濟危機后,保險公司的業(yè)績顯著惡化,為了應對新的經濟形勢,政府加強了對保險業(yè)的監(jiān)管。作為強化保險監(jiān)管的措施之一,新設了根據大藏大臣的命令強制移轉保險合同的制度。根據《保險業(yè)法》(1939年)的規(guī)定,如果沒有出現保險合同概括移轉的受讓方時,大藏大臣可以發(fā)出行政命令指定保險合同概括移轉的受讓方(第100條第1款)。因大藏大臣的行政處分強制性地變更了具有私法屬性的契約內容,因此,學者稱這些行政處置措施為“強制管理”,這種制度因為有侵犯憲法所保障的財產權利之嫌而受到質疑*〔日〕山本弘「保険會社の経営破綻の処理手続き――保険業(yè)法上の業(yè)務及び財産の管理と商法上の整理·會社更生と関係を中心として」、『ジュリスト』(No.1080)1995.12.1、15-17頁。。

      1995年《保險業(yè)法》修正了之前大藏大臣對破產保險公司的業(yè)務及財產實施“強制管理”的規(guī)定,廢止了保險合同強制移轉以及通過行政處分命令強制變更私法契約內容的制度,從而基本上消除了強制管理有違法理的詬病*〔日〕山下友信「保険會社の経営破綻処理と現行法制度の概要·課題」、『ジュリスト』(No.1080)1995.12.1?10頁;〔日〕山本弘「保険會社の経営破綻の処理手続き――保険業(yè)法上の業(yè)務及び財産の管理と商法上の整理·會社更生と関係を中心として」、『ジュリスト』(No.1080)1995.12.1、17頁。。當保險公司繼續(xù)保險營業(yè)確有困難的,或被認為其運營明顯不合理、有損害投保人利益之虞時,由內閣總理大臣向該保險公司下達必要措施的命令,其中包括了進行合并、移轉保險合同或者協(xié)商由其他保險公司取得保險公司的股份以及其他必要處置措施(第241條第1款)。內閣總理大臣可以指定與該保險公司進行協(xié)議的合并相對方,建議雙方就此展開磋商(第256條)。當雙方無法達成合并協(xié)議,內閣總理大臣可以進行必要的斡旋(第257條)。因為考慮到行政命令無法忽略接受合同的保險公司的立場,因此,內閣總理大臣發(fā)出命令的內容僅為移轉保險公司和被指定保險公司之間展開相關協(xié)商的建議。

      與日本法的規(guī)定相似,我國《保險法》第92條人壽保險合同的指定移轉也是以保險公司充分行使自力救濟為前提,即以“不能同其他保險公司達成轉讓協(xié)議”為要件的。只有保險公司不能自主轉讓保險合同后,保險合同才被強制移轉至指定的受讓者。當然,即便人壽保險合同的指定移轉尊重了保險公司合同移轉自治權的行使,“指定接受轉讓”仍構成對于具有私法契約內容的合同移轉的行政干預,參鑒日本法中保險合同指定移轉的制度規(guī)則,應當對我國人壽保險合同的指定移轉進行“去強制化”的改造。

      二、人壽保險合同指定移轉“去強制化”的改造

      1.“去強制化”改造以保有保險監(jiān)管機構保險合同移轉的處置權為前提

      保險監(jiān)管部門享有保險合同移轉的處置權是保險公司風險處置的有效手段。在保險合同移轉中尊重監(jiān)管機構保險合同移轉處置權的合理性在于:一方面,合理約束保險公司移轉保險合同的權利?!盀榱吮Wo保單持有人的利益,法規(guī)應當限制保險公司轉讓其保單責任的能力。監(jiān)管機構應當確保在轉讓責任后,保單持有人預期的合理利益與保單的現實價值通常不會變少?!?④《保險監(jiān)管核心原則、標準指引及評估方法》(Insurance Core Principles,Standards,Guidanceand Assessment Methodology)6.10.1、6。因此,國際保險監(jiān)管官協(xié)會2013年10月19日更新的《保險監(jiān)管核心原則、標準指引及評估方法》(以下簡稱《核心原則與方法》)要求“必須經監(jiān)管部門批準”的聲明被適用于保險公司的業(yè)務轉移之中。聲明被視為最高級別的核心原則,旨在促進保險行業(yè)的財務穩(wěn)健,并給予保單持有人充分的保護④。與之相關聯(lián)的基本標準6.10要求“保險公司所有或部分業(yè)務的轉讓需要得到監(jiān)管機構的批準,在審批時需要考慮受讓者和轉讓者的財務狀況等因素。監(jiān)管機構需確保受讓者和轉讓者的保單持有人的利益將受到保護?!绷硪环矫?,確保保險監(jiān)管機構在應對風險危機時能夠及時、盡快地采取處置措施。監(jiān)管機構在必要時采取補救措施以及緊急情況發(fā)生時采取緊急措施的本意在于保護所有保單持有者的權益。通過監(jiān)管措施的有效實施,避免保險公司陷入破產困境,從而促進保險業(yè)持續(xù)、安全、穩(wěn)定的發(fā)展,保護保單持有人的權益。鑒于此,在保險合同指定移轉“去強制化”的改造中并不否認保險監(jiān)管機構享有保險合同移轉的處置權。

      保險公司合同移轉自治權的屬性雖然不會因保險監(jiān)管部門行政權的介入而發(fā)生改變,但其私權行使卻會因此受限。為此,保險監(jiān)管機構對保險合同移轉處置權的行使應當遵循法律所確定的權力邊界。為了適當地限制保險監(jiān)管機構保險合同移轉處置權,該權力的介入事由和評價標準應當被明確地規(guī)定于立法之中。金融穩(wěn)定委員會于2014年10月15日更新的《有效的金融機構處置機制核心要素》(以下簡稱《核心要素》)中,保險合同移轉的處置與保險公司實施自救的恢復程序相對應,只有當金融機構的經營不可持續(xù)、沒有可能持續(xù)或者無合理預期持續(xù)的,即金融機構無法自主生存、采取其他的措施又被證明無效時,才可啟動處置程序。具體的情形表現為:保險公司違反了最低資本、資產支持的技術性規(guī)定以及其他審慎性監(jiān)管的要求且沒有滿足這些要求的合理預期;有極大的可能保單持有人、債權人不能得到已到期的賠付;恢復措施已經失敗或者有極大的可能所計劃的恢復措施對于恢復保險公司經營并不充分或者不能夠得到及時地執(zhí)行*《有效的金融機構處置機制核心要素》(Key Attributes of Effective Resolution Regimes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3.1;附件2《保險處置》4.1。。在《核心原則與方法》中也有如是規(guī)定:保險監(jiān)管機構保險合同移轉的處置權是一項強制措施,監(jiān)管機構在必要時只有根據公開的明確客觀的標準才可實施制裁*《保險監(jiān)管核心原則、標準指引及評估方法》(Insurance Core Principles,Standards,Guidance and Assessment Metho dology)ICP11“聲明”及標準11.2.1。。法律制度構建本身可為合理限制保險監(jiān)管機構自由裁量權、避免行政不當行為提供很好的解決方案。將保險公司移轉保險合同的情形嚴格限定于適格的法定條件之內,同時,通過立法賦予保險監(jiān)管機構對此種自救式處置手段的監(jiān)管權,既能夠做到監(jiān)管的公開與透明,也有利于公眾基于對保險監(jiān)管的期待而做出評價。

      2.“去強制化”改造應當以維護保單持有人的權益為目的

      就目前保險監(jiān)管的實踐而言,對保單持有人的保護經常被置于保險合同簽訂前至保險合同被履行完畢這一階段的監(jiān)管之中,表現于適當的信息披露、規(guī)制保險代理、防止消費者資產被欺詐或者濫用、保護消費者隱私、投訴與司法救濟等方面。誠然,保單持有人所期待的保險權益的實現取決于保險合同的履行,同時不可否認的是,保險合同能否存續(xù)直至被履行在一定程度上卻關乎于保險公司的營業(yè)可否持續(xù)。當保險公司陷入經營危機時為保單持有人權益保護之考量,處理保險市場退出時最首要的問題就是如何維系保險合同的存續(xù)以使其得到適當履行。

      基于合同自治設置保險公司合同移轉的處置措施,是通過維持保險公司的財務健全性以挽救保險公司的經營,達到延續(xù)保險合同的有效性從而保護保單持有人的權益。這屬于防止保險公司市場退出的早期糾偏措施。雖然保險市場退出時保險合同移轉屬于合同移轉的法定事項,不適用《合同法》第88條*《合同法》第88條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經對方同意,可以將自己在合同中的權利義務一并移轉給第三人?!?,即有關合同意定移轉的規(guī)定。但是,保險公司不能隨意將保險合同進行單方面移轉從而將保單責任轉移于其他保險公司。為保護保單持有人的權益,法律應當嚴格限制保險公司移轉其保險責任的行為,保險監(jiān)管機構有責任確保保單持有人的合理預期利益和保單的現金價值不會因為保險責任的移轉而減少?;诖?,保險公司移轉保險合同作為保險合同存續(xù)的手段之一被嚴格規(guī)制于保險監(jiān)管立法之中。

      事實上,保護保單持有人最好的辦法是在保險公司不得已退出市場之前及早地采取措施進行挽救,避免其最終破產關閉的發(fā)生。在國際性法律文件《核心要素》中,為了恢復處于壓力狀態(tài)下保險公司的自我生存能力,其附件2“保險公司的處置程序”9.6(Ⅷ)中將變更保險條款和締約條件;變更費率水平、費用、退保金納入保險公司恢復計劃措施之中。保險合同締約條件的變更是處于經營危機的保險公司所采取的自救措施,以保險公司持續(xù)經營為途徑來實現對保單持有人權益的保護。因此,建立伴隨保險公司保險合同指定移轉的合同變更制度能夠實現放松管制與加強監(jiān)管的有機統(tǒng)一、行政干預與私力救濟的有效制衡,是發(fā)揮保險公司自救自主權、助推保險監(jiān)管救助目標實現的最優(yōu)的制度選擇。

      三、引入保險市場退出時伴隨保險合同移轉的保險合同變更制度

      1.域外保險合同變更的立法例與監(jiān)管實踐

      日本保險合同移轉制度自1995年《保險業(yè)法》去強制化改革后,由于喪失了政府的強制力,沒有保險公司愿意受讓陷入經營危機保險公司的保險合同,這成為延續(xù)保險合同存續(xù)的難題。為了促進雙方合意的達成,日本設立了投保人保護基金并設置了基金援助制度,1998年在此基礎上設立了投保人保護機構替代行政強制成為保證保險公司破產程序時效性的手段。雖然有投保人保護機構之補助,倘若問題保險公司因經營不善失卻清償能力時,“其他保險業(yè)可能因無法正確預估損失金額而不愿承受其保險契約,故適度調整契約條件已是無法避免,且勢在必行之事?!?卓俊雄、曾耀峰:《處理問題人壽保險公司退場資金不足因應措施之研究——以日本為例》,《保險經營與制度》第12卷,第1期,保險事業(yè)發(fā)展中心,2013年版,第50頁。因此,為了順利地實現保險合同的轉讓,日本還創(chuàng)設了通過削減保險金額或變更保險合同條件以降低其他保險公司承繼的保險債務金額的制度。當基于《保險業(yè)法》第241條“合并協(xié)議的命令”進行保險合同的概括移轉,或者依據第247條保險管理人做出的合并計劃轉移全部或部分保險合同,或者破產保險公司向救濟保險公司轉移全部或部分保險合同時,除了可以進行非經營破綻時所實施的在不影響投保人利益的情況下對所轉移的保險合同的條款做輕微的變更(第135條第4款)外,還可以削減被轉讓的保險合同的保險金額或變更其他合同條款(第250條第1款)。

      伴隨保險合同移轉的保險合同變更制度同樣規(guī)定于我國臺灣地區(qū)“保險法”中。我國臺灣地區(qū)“保險法”(2007年)第149條第4款規(guī)定,“保險業(yè)因業(yè)務或財務狀況顯著惡化,不能支付其債務,或無法履行契約責任或有損及被保險人權益之虞時”,主管機關得依情節(jié)之輕重,分別為監(jiān)管、接管、勒令停業(yè)清理、命令解散等處分。保險合同的變更情形有三:其一,當保險公司受主管機關接管處分后,接管人應事先取得主管機關的許可得讓與全部或部分營業(yè)、資產或負債。此時,“如受接管保險業(yè)之有效保險契約之保險費率與當時情況有顯著差異,非調高其保險費率或降低其保險金額,其他保險業(yè)不予承接者,接管人得報經主管機關核準,調整其保險費率或保險金額?!?第149條之2第2款、第7款)。其二,接管人接管保險業(yè)后三個月內未將全部營業(yè)、資產或負債移轉者,除有重建更生之可能應向法院申請重整外,應報請主管機關為清理之處分(第149條之2第3款)?!氨kU業(yè)經主管機關為勒令停業(yè)清理之處分時,準用第149條之一、第149條之二第一項及第七項規(guī)定”(第149條之8第3款)。即被勒令停業(yè)清理時可參照第149條之2第7款的上述規(guī)定報經主管機關核準后調整其保險費率或保險金額。其三,接管人依保險法規(guī)定申請重整時,重整準用公司法有關重整之規(guī)定,保險法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第149條之2第6款)。依據《公司法》第304條第1款“公司重整如有左列事項,應訂明于重整計劃:一、全部或一部重整債權人或股東權利之變更。……四、債務清償方法及其資金來源……”的規(guī)定,為重整之必要,可將權利變更之內容、方法或將債務清償方法如折扣償還等訂明于重整計劃,經關系人會議表決、法院裁定認可后可予以執(zhí)行。

      雖然日本與我國臺灣地區(qū)的立法中都確立了伴隨保險合同移轉的合同變更制度,但是保險監(jiān)管機構在處理保險市場退出案件上抱持的態(tài)度卻大相徑庭。在日本,為順利地實現向受讓保險公司移轉保險合同從而降低援助資金,處理問題人壽保險公司時更多地適用保險合同的變更。從1997年至2008年日本破產的10家保險公司*前五家公司日產生命相互制保險公司、東邦生命相互制保險公司、第一火災海上保險公司、第百生命相互制保險公司、大正生命保險股份公司都是基于《保險業(yè)法》中的行政命令進行破產處理的;而后五家公司千代田生命相互制保險公司、協(xié)榮生命相互制保險公司、東京生命相互制保險公司、大成火災株式公司、大和生命相互制保險公司的市場退出則是適用《金融機構更生程序特例法》予以實現的。中,無論是依行政程序還是司法程序進行破產處理,也不區(qū)分財產險與壽險公司,在管理計劃(或重整計劃)中所采取的處理措施都包括了:縮減債務、變更權利等;削減一般債權;削減責任準備金;降低預訂利率等。而在臺灣2009年國華人壽保險公司市場退出案中則無保險合同變更制度的適用。為什么臺灣法中規(guī)定了伴隨保險合同移轉的合同變更制度卻并無適用之可能?從既有的立法文本看,我國臺灣地區(qū)與日本法的規(guī)定有所不同,于接管、清理中的保險合同的變更“僅限讓與全部或部分營業(yè)、資產或負債于他保險公司時,并經主管機關核準后,始得為之。故如為其他并購方式,如合并、分割或股份轉換等方式,恐無適用之余地。”重整程序中雖然“重整計劃書中對重整債權之調整方式并無任何限制,故重整人得與有意承受問題保險公司保險業(yè)務之他保險公司協(xié)議各種可能方式”,“惟因重整程序之進行,不確定因素過多,故如何能得到大多數重整債權人對重整計劃之支持恐非易事?!?卓俊雄、曾耀峰:《處理問題人壽保險公司退場資金不足因應措施之研究——以日本為例》,《保險經營與制度》,保險事業(yè)發(fā)展中心,2013年版,第40頁。在監(jiān)管實踐中保險合同變更制度不被適用的原因之一是立法限制了該制度適用的情形,但更重要者則在于保險合同變更具體規(guī)則的不同:因為保險合同變更對投保人的權益勢必造成影響,故在變更保險合同內容時,日本法賦予了投保人對保險合同變更的知情權與異議權。我國臺灣地區(qū)立法中缺失了這一規(guī)定,因此,保險監(jiān)管機構因有變更保險合同不利于保護保單持有人權益之顧慮,而在保險市場退出的處理中并無變更合同之實踐。

      2.域外立法例與監(jiān)管實踐的經驗與啟示

      保險合同移轉中引入保險合同變更時應為保護投保人的權益于立法中做出限制性的規(guī)定。日本《保險業(yè)法》第1條開宗明義將保護投保人等的權益作為終極目標*保険研究會編《最新保険業(yè)開設(改定版)》(大成出版社2010),17頁。轉引自:薄燕娜主編:《保險公司風險處置及市場退出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174頁。,伴隨保險合同移轉的合同變更的限制性規(guī)制正是保護投保人權益的體現。

      首先,遵循伴隨保險合同移轉的合同變更的程序性規(guī)則。日本《保險業(yè)法》第250條規(guī)定,在保險合同概括移轉時削減保險金額或變更其他合同條款,應當召集股東大會,并在發(fā)送股東大會召集通知之日,將股東大會召開及召開目的(包括伴隨保險合同條件變更在內的保險合同概括移轉之決議事項)進行公告。自公告下達之日,保險公司必須停止全部業(yè)務,但是,由保險公司申請并經內閣總理大臣許可的情形下可以繼續(xù)部分業(yè)務者除外。

      其次,賦予投保人知情權與異議權。將引入合同變更的保險合同移轉事項予以公告并準允擬轉讓保險合同的投保人提出異議。當股東大會通過了保險合同概括移轉的決議后,自做出決議之日起兩周內為投保人的異議期(第137條第1款)。在異議期內,保險合同移轉公司須就所移轉保險合同的主要內容、轉移公司和受讓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合同條件變更導致的投保人權利義務變化的主要內容以及行政法規(guī)和財政部規(guī)章規(guī)定的其他內容予以公告。在公告期內,當提出異議的投保人人數超過投保人總數的十分之一,且提出異議的投保人持有的保險合同債權額超過全體投保人持有的保險合同總債權額的十分之一的,保險合同不得轉讓。否則,就視為全體轉移保險合同的投保人承認了保險合同的移轉(第251條)。

      當保險公司陷入經營困境,為了確保投保人對于保險合同期待利益的實現,由保險人和投保人依據自治性程序進行合同變更成為延續(xù)保險合同的簡便且有效的手段。引入保險合同變更的保險合同移轉不僅取決于移轉保險公司與受讓保險公司之間的合意,還要服從于投保人對保險合同變更所提出的異議請求權。臺灣保險公司市場退出的處理中沒有保險合同變更的適用余地就在于立法本身并沒有在伴隨保險合同變更的合同移轉中賦予投保人知情權與異議權。盡管立法對保險合同移轉時的合同變更做出了規(guī)定,但是卻遭到學界這番批評:“現行法問題保險公司受接管或清理時,于認為有必要時,得經主管機關核準調整契約條件,如是規(guī)定,雖是考量受讓保險公司承受意愿所定之必要之惡,惟契約條件變更對要保人權益影響甚巨,保險法中有關接管或清理程序調整保險契約之相關規(guī)范、保險契約之保險費率與保險金額之調整全憑主管機關一方認定為之,其程序規(guī)范似較簡陋,難符合正義性”*卓俊雄、曾耀峰:《問題壽險公司強制退場之研究——以保險契約內容調整為論述核心》,《保險法論著選集:當代重要議題評析(一)》臺北:元照出版公司,2014年版,第206頁。。為保護投保人權益之考量,我國臺灣地區(qū)保險監(jiān)管機構處理保險市場退出案件時的態(tài)度則難免曖昧。日本保險市場退出時保險合同移轉“去強制化”的改造及其引入合同變更的救濟機制可為我國相關制度的完善提供參鑒。

      結語

      當保險市場退出中保險公司自力救濟不能時,我國《保險法》第92條雖然創(chuàng)設了保險合同指定移轉制度以資救助,但是因強制管理中行政權介入私法領域而使得保險合同指定移轉在監(jiān)管實踐中難以適用。鑒于此,宜借鑒日本法中的制度規(guī)則對保險合同指定移轉進行“去強制化”的改造。首先,仍保留保險監(jiān)管機構對保險合同移轉的處置權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夠適時地采取處置措施,且該處置權應表現為非強制性的磋商建議及斡旋。同時,引入合同締約條件變更制度。保險合同是保險人和投保人之間締結的具有法律強制力的合同,合同當事人本可以依合意變更合同內容,但是,保險合同是典型的附和合同,對于投保人而言只享有接受或走開的選擇權,因此,為了保護投保人的權益,法律應當對引入保險合同變更的保險合同移轉制度進行規(guī)制,其內容包括但不限于:保險合同移轉時需一并轉移責任準備金;保險合同移轉與變更應當履行決議程序;保險合同移轉與變更應當進行公告;投保人就保險合同移轉與變更行使異議權;保險合同移轉與變更協(xié)議經保險監(jiān)管部門認可后方可生效等。

      (責任編輯胡敏中責任校對胡敏中宋媛)

      [收稿日期]2016-03-15

      [基金項目]中國政法大學2013年校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保險公司市場退出制度的構建與適用”(13ZFG82002)。

      [中圖分類號]D92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0209(2016)04-0150-07

      Reconstruction of Specified Transfer System of Life Insurance Contract at Insurance Companies’ Market Withdrawal:A path to introducing insurance contract modification

      BO Yan-na

      (College of Comparative Law,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Beijing 100088, China)

      Abstract:The specified transfer system of life insurance contract is provided in Article 92 of the Insurance Law of China to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insurance policy holders when the insurance companies withdraw the market. In that case, the survival of life insurance contract rests with the enforcement of insurance regulatory agencies. However,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 to intervene the disposition of debt in the field of private law has suffered criticism, because it violates the property rights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constitutional law. Therefore, the specified transfer system of life insurance contract should be reconstructed to remove the compulsory elements. In this course, the insurance regulators can maintain the transfer disposal right of the insurance contract and the right and interests of policy holder should be protected at the same time. In addition, insurance contract modification system should be introduced as relief. Compared with that Taiwan, the insurance contract modification system accompanied with insurance contract transfer system in Japan is worthy of much learning, in particular the provision of removal of compulsory element and the right to know and dissent for policy holders.

      Keywords:insurance market withdrawal; insurance contract transfer; insurance contract modification; life insurance contract

      望都县| 东乡县| 光山县| 高平市| 尼玛县| 嵊泗县| 原阳县| 普兰店市| 拉孜县| 浮梁县| 伊宁市| 建瓯市| 于田县| 邹平县| 沙湾县| 武夷山市| 扶风县| 昌乐县| 东安县| 昌吉市| 喀喇沁旗| 崇州市| 石楼县| 政和县| 石棉县| 苗栗县| 东港市| 泰宁县| 封开县| 汉源县| 勃利县| 玉山县| 社会| 闻喜县| 连江县| 凤阳县| 广丰县| 洛扎县| 潞西市| 江达县| 顺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