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玲瓏的生從容的死——論林徽因詩歌解讀誤區(qū)

      2016-12-19 09:17:22夏吟
      星星·散文詩 2016年5期
      關(guān)鍵詞:林徽因詩歌生命

      夏吟

      ?

      玲瓏的生從容的死——論林徽因詩歌解讀誤區(qū)

      夏吟

      林徽因是后期新月詩派一位作品有自己特點的詩人,她的詩歌有中西文化兼收并蓄的美,寫作技法上浪漫主義、現(xiàn)代主義、古典主義并存,在意象、押韻、分行、斷句、修辭上有刻意經(jīng)營的新月派主張的意境美、建筑美、繪畫美和音樂美,她詩歌的這些優(yōu)長已有多人論述。

      林徽因現(xiàn)存詩歌六十三首,一些詩選和論述者把她的多數(shù)詩都解讀為在和徐志摩應(yīng)答,讓她的詩貼著愛情詩的標簽,和徐志摩的詩進行搭配解讀傳播??陀^說,林徽因出生名門嫁入名門,擁有廣闊社會生活,高層次人際交往,自身是被大家認可的美人才女,作為一位時代名媛,人們出于對美和傳奇的珍視,幻化了她的愛情故事。她被幻化的愛情故事和她自身美人才女的明星效應(yīng),對她的詩歌在大眾中的傳播潛移默化地起了積極作用。但是,這也導致了對她詩歌解讀的誤區(qū)。

      一、寫作背景:疾病與死亡

      眾多解讀者注意力集中在林徽因是一個讓人愛戀的美人上,卻忽略了她是個絕癥病人。她的詩和她綜合復(fù)合性隱秘情感體驗有關(guān),但更多的是和她患了絕癥的身體有關(guān)。林徽因詩歌寫作的背景不是一段死灰復(fù)燃的愛情,而是她的疾病。

      1930年冬她因患肺結(jié)核回北平靜養(yǎng),次年2月病情惡化,被迫移居香山隔離療養(yǎng),徐志摩等文化名人探望病人并鼓勵病人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1931年成為她詩歌最早寫作和發(fā)表的時段,以后她作品集中發(fā)表的幾個時段都在療養(yǎng)、臥床或住院。患病的林徽因在“生還是死?”面前,“愛還是不愛?”變成了次要問題甚至不成問題。和愛情相比,疾病和死亡成為她詩歌創(chuàng)作更巨大的背景,成為影響她詩歌寫作的最大因素。

      造成將林徽因養(yǎng)病期間發(fā)表的詩歌解讀為愛情詩的原因之一,是解讀者對當時肺結(jié)核是什么病沒準確了解,在哪時,肺結(jié)核是籠罩著巨大死亡陰影的傳染性不治之癥,這種病當時在病人和家人的心理上造成的恐怖陰影比今天的癌癥更盛,許多且富而貴的名人都死于肺結(jié)核,一直到1945年后鏈霉素和異煙肼先后被發(fā)現(xiàn)并逐步采用后,才慢慢改變。久病不愈成為林徽因生前無法擺脫的厄夢,結(jié)核最終奪去了她的生命,她還將結(jié)核傳染給了她丈夫梁思成。

      維拉波蘭特在《文學與疾病》中提出:“一件藝術(shù)品的誕生,是否因為藝術(shù)家由于自己的疾病而產(chǎn)生一種擴大的、不尋常的感受能力,這種能力非顯露不可?!狈谓Y(jié)核長期發(fā)低燒的狀態(tài),讓她的思維處于興奮狀態(tài),讓她自己的身體和情緒變化成為她觀察體驗的對象,也更敏銳地感知外在風花雪月,她在病中低吟淺斟、細思漫想,在詩中將察物憐物惜物愛物和自憐自愛自賞自信的復(fù)雜情緒交織隱喻。病中她澄澈空明地《回憶》《冥思》《空想》,《對殘枝》、做《晝夢》、尋《靈感》,整理《記憶》,她在細膩的靜觀外物中思考命運和人生,詩美意蘊婉轉(zhuǎn),形而上思緒彌漫,文字機巧禪意,她詩中表達的多愁善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遭遇了“生死”這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加上外在世界的戰(zhàn)亂讓她生發(fā)的。疾病讓事業(yè)女性林徽因恐慌:“我自己也到了相當年紀,也沒有什么成就,……現(xiàn)在身體也不好,家常的負擔也繁重。真是怕從此平庸處世,做妻生仔的過一世!”[1]

      患病深刻影響了她的心靈世界和情感寄托,讓她詩歌染上沉重的傷感:“像哭泣,/像哀慟,/將這僵黑的/中夜/葬入/那永不見曙星的/空洞——”她詩中的感嘆,并非出自“戀情”之失,而是因于對自己生命的難以把握,僅是愛情,不會帶給詩人如此強大的傷情:“你也要忘掉了我/曾經(jīng)在這世界里活過”,“如果明年你同紅葉/再紅成火焰,我卻不見……”,“對忽然的終止,你有理由懼怕”,何況詩人并沒有失戀。她描寫疾病帶來的《惡劣的心緒》:“我病中,這樣纏住憂慮和煩憂,/好像西北冷風,從沙漠荒原吹起,/逐步吹入黃昏街頭巷尾的垃圾堆;/在霉腐的瑣屑里尋討安慰,/自己在萬物消耗以后的殘骸中驚駭,/又一點一點給別人揚起可怕的塵埃!”詩中疾病和死亡不是現(xiàn)代主義修辭手法,也不是無病呻吟的隱喻象征,而是她不想要、卻緊緊跟隨她的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病中她“不敢問生命現(xiàn)在人該當如何/踹氣”,“憂郁……他是你強硬的債主,你呢?是/把自己的靈魂押給他的賭徒?!?,她的焦慮不是現(xiàn)代主義焦慮,而是絕癥帶來的對生命的焦慮:“好比說一個非常有精神喜歡掙扎著生存的人,為什么需要肺病,如果是需要,許多希望著健康的想念在她也是侈奢,是不是最好沒有?”[2]

      肺結(jié)核風霜刀劍摧殘人的生命同時,卻讓病人外表看上去“面若桃花”的動人,讓她的肉體生命美而柔弱。她在詩中選取的自喻意象的特征也是美而柔弱的?!兑皇滋一ā分谢ㄊ侨耍耸腔?,花如夢,讓人有人生如夢的恍然感。“沒有人知道……/紫藤花開了/輕輕的放著香,……風吹過/花心,/風吹過我”(《藤花前》),人花合一,表達對美好生命不被欣賞就凋零的惋惜。

      如李澤厚所說:“表面看來似乎是如此頹廢、悲觀、消極的感嘆中,深藏著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對人生、生命、命運、生活的強烈欲求和留戀?!盵3]林徽因詩中熱愛和自憐并存的氣質(zhì)在化解生命憂慮。患了結(jié)核病,死神遲遲不肯到來,但也可能就在下一秒來臨,病人始終面對死亡威脅并體驗著疼痛,患者沒有經(jīng)濟負擔,還可長時間療養(yǎng),抱著必死的心態(tài),藝術(shù)家可以“通過個體的毀滅,我們反而感覺到世界生命意志的豐盈和不可毀滅,于是生出快感。從‘聽天由命’說(叔本華)到‘形而上的慰藉’說(尼采),作為本體的生命意志的性質(zhì)變了,由盲目掙扎的消極力量變成了生生不息的創(chuàng)造力量?!盵4]可貴的是,林徽因面對疾病,在自狀生命“熒熒雖則單是那一剪光”的微弱的同時,自勵“我也要它驕傲的捧出輝煌”,她要作為“宇宙過客”,在生命長河中去“認識這玲瓏的生從容的死”,即使“這飄忽的途程也就是個——/也就是個美麗美麗的夢?!?,也要“正中擎出一支點亮的蠟”,期望生命更精彩。

      面對疾病和死亡威脅,她在焦慮、失望、無助后,不再呼天搶地悲號,而是對生死進行哲學思考,在反抗命運中追求生命升華,在死的絕望中抒發(fā)對生命的熱愛:“感謝生命的諷刺嘲弄著我,/會唱的喉嚨啞成了無言的歌?!薄K锚毺氐乃伎枷鈱λ劳龅奈窇?,“當我去了,還有沒有說完的話,/好像客人去后杯里留下的茶;”把死亡和客人留下的茶來進行奇妙比喻,雖然“說的時候,同喝的機會,都已錯過,/主客黯然,可不必再去惋惜它?!?/p>

      林徽因詩歌不帶功利性,詩歌寫作對她是養(yǎng)病期間怡情養(yǎng)性的高雅生活方式,讓她的養(yǎng)病時光不僅變得不那么難熬了,而且還散發(fā)出與眾不同的詩意。文學創(chuàng)作延展了她生命,升華了她生命的意義。她在創(chuàng)作中體驗到的美和有所悟的喜悅,甚至有一定的撫慰和治療功能,可惜這種功能,和病的強大比起來是渺小的,遠遠抵不上的鏈霉素和異煙肼。

      二、詩寫主題:時間和生命

      一個人的一生中情感經(jīng)歷只是生命經(jīng)歷的一部分,對林徽因這樣的有事業(yè)追求的知識女性來說,她心心念念的是自身生命的高度,男女情感所占的份額更小,對做了母親的她來說,男女情感的份額更要大面積縮小。我們理解了林徽因詩歌寫作的絕癥背景后,就能判斷林徽因詩歌的主要主題不是愛情,而是時間和生命。病這一她難逃的劫難,讓林徽因高度關(guān)注“時間”和“生命”兩大形而上主題,探尋生命意義成為林徽因詩歌的重要主題,而且生命主題和時間主題緊緊交纏。

      患了不治之癥的林徽因知道自己的生命將是短暫的,她更能感受時間的轉(zhuǎn)瞬即逝和殘酷冷漠,時間的流逝讓她更感揪心。時間成為她詩歌的重要主題,含有時刻、時段、月份、季節(jié)等時間名詞詩題在她的詩中占了三分之一還多,《憂郁》《無題》等詩也有對時間的深層思考。在詩中她企圖改變時間的連續(xù)性來延展自己的生命,對時間進行反轉(zhuǎn)性追問,時間的一維性被她打破,對光陰的流轉(zhuǎn),她不想肯定,又明知不能否定,只得將過去和未來虛化,把一切期望壓在現(xiàn)在“不能問誰/期望的終點,——沒有終點/這前面。/背后,歷史是片累贅!”(《前后》)。“昨天又昨天,美/還逃不出時間的威嚴;/相信這里睡眠著最美麗的/骸骨,一絲魂魄月邊留念,——菩提樹下清蔭則是去年!”(《題剔空菩提葉》)她寫出了對“時間威嚴”的理解,表達對“過去重來”的渴望,將對物的感觸提升到對時間空間的有限性無限性的形而上思考層次。

      林徽因?qū)λ谢蚩仗摶虺鋵嵉臅r間進行了詩意表達。她質(zhì)問“用什么來點綴/六點鐘在下午?”百無聊賴的養(yǎng)病時間,她被迫無所事事,“僅有仿佛的燈光,/褪敗的夕陽,窗外/一張落葉在旋轉(zhuǎn)!”陪伴她,解讀《六點鐘的下午》時,有人盛贊她擁有優(yōu)雅靜思的高貴生活方式,羨慕這樣虛度時間,而這種“在暮色中閑坐/等光走了,……繼續(xù)著,無所盼望!”的病中被隔離的寂寞,她是很無奈的,她不愿因病《孤島》般被隔離。她表達對這樣的無所著落的時間不安“終日的企盼正無著落……/暮秋夢遠,一首詩似的寂寞,”,“真怕看光影,花般灑在滿墻。/日子悄悄的僅按沉吟的節(jié)奏”(《空想》)她厭煩空洞的時間:“不是光不流動,花瓣子不點綴時候,/是心漏卻忍耐,厭煩了這空想!”。她對時間發(fā)出疑問“我不敢問生命現(xiàn)在人該當如何/喘氣!?!彼龑r間比喻為自己的客人:“今天十二個鐘頭,/是我十二個客人,每一個來了,又走了,……”(《一天》),渴望擁有充實忙碌的時間。

      林徽因健康時,她的時間精力都投入到建筑事業(yè)上,她對從事的建筑工作是熱愛、認真、投入和癡迷的。在她看來,她跋山涉水、走南行北、爬高上低考察古建筑的時間,才是她生命中比寫詩更詩意的時間。她外出考察時,對時間的描寫詩文,和養(yǎng)病時的百無聊賴完全不一樣,是充滿了喜悅充實的:“旬日來眼看去的都是圖畫,日子都是可以歌唱的古事”,“回想在大同善化寺暮色里面向著塑像瞠目結(jié)舌的情形,使我愉快得不愿忘記那一剎那人生稀有的,由審美本能所觸發(fā)的銳感?!盵5]她的工作時光讓她《深笑》:“是誰笑成這百層塔高聳,/讓不知名鳥雀來盤旋?是誰/笑成這萬千個風鈴的轉(zhuǎn)動,/從每一層琉璃的檐邊/搖上/云天?!惫ぷ髦兴赖礁吒甙賹铀?,她就用工作現(xiàn)場來比擬工作時的心境,寓情于景表達她在工作中體驗到的深層次生命喜悅?;剂私^癥的林徽因在戰(zhàn)亂中沒有中斷建筑研究工作,是她強大的要讓自己的生命有所實現(xiàn)的內(nèi)心信念在支撐她。林徽因生命的真正傳奇是患了絕癥后,依然和腰部帶著鋼板的丈夫一起奠基了中國建筑史,這才是大浪漫,她的形象成為了民國女性知識分子的時代魂影。

      海德格爾認為,當一個人一想到自己的死,他就會重新考慮自己的在世。有病的身體讓她驕傲不起來,對情感這種在她看來虛無的東西,她沒時間去要求更多,她想得更多是生死。萬物處于生死邊緣的秋季成為林徽因重要詩寫對象,健康人眼中的秋天是成熟和收獲,秋天的凜冽寒風恐怖地帶來肺結(jié)核病人的病情加重,如“醫(y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所說“在秋天,那些癆病病人便只好帶著癆病的癥狀臥床了……這種人通常都是很快就會死的”,林借秋天意象書寫了對自己生命短暫的悲愁、悲戚、悲郁、悲壯和悲愴的情緒,詩中的暗示和隱喻,不是針對飄忽的愛情,而是針對自己留不住的生命?!都t葉里的信念》中,她把自己的生命和紅葉互喻,患病的紅葉正在死亡,枯萎的紅葉在和生命告別,在蒼涼滄桑的時空中,生命轉(zhuǎn)瞬即逝渺小無助,心緒百轉(zhuǎn)千回。《秋天,這秋天》中,她重彩書寫秋天的美,而秋天從溫暖轉(zhuǎn)向寒冷、從亮麗轉(zhuǎn)向昏暗,殘酷地帶來萬物凋零,帶給她如影隨形的幻滅感,她的內(nèi)在情緒從喜悅到贊美到悲傷到承受到抗爭。面對秋天“把黃金當金子散開/稚氣、豪奢……”,對生命“我愛得多么瘋狂,/竟未曾覺察凄厲的夜晚/已在背后尾隨”“等到太晚的那個早晨/啊。天,你已經(jīng)不見了蹤影?!保ā督o秋天》),絢爛多彩的生命不可重來。

      生病讓她走到了死亡懸崖邊,對永生的渴望和醫(yī)生的死亡警告讓她內(nèi)心煎熬,面對自己生命已無多時,她發(fā)出“世間無永恒”的感嘆,她求生欲望非常強烈:“你應(yīng)當相信我不會向悲哀投降,什么時候我都相信倔強的忠于生的”[6],她“斬斷這時間的纏綿”,從對時間的害怕中超脫出來,對病抱達觀幽默的態(tài)度:“結(jié)果是得了醫(yī)生的嚴重警告——警告是白警告,我的壽命是由天了?!盵7],她感受了命運神秘而無法抵抗的力量后,更加珍視“我的信仰,至誠,和愛的力量”,她追求的不再僅是兒女情長小情調(diào),而是高層次的生命實現(xiàn),渴望“書寫我的驚訝與歡欣,/獻出我最熱的一滴眼淚”。

      海德格爾說:“先行到死中去,看穿喪失在常人之中的日常存在,不再沉淪于操勞和操持之中,而是立足于自己的生存,籌劃種種生存的可能性,面對由畏所敞開的威脅,而確知它自己;因負重而激起熱情,解脫常人的幻想而更加實際,在‘向死而在’中獲得自由?!盵8]林徽因在無助無奈不甘心中,憑借深厚的哲學修養(yǎng),思索過去,設(shè)想沒有自己的人世,了悟《死是安慰》:“生是個結(jié),又是個結(jié)!/死的實在,/一朵云彩。……生是串腳步,泥般沉重,/死是盡處,/不再辛苦?!欠N奔逝,永在離別!/死只一回,/它是安慰。”思緒超越生死,對永恒充滿渴望“(我)心不信!空虛的驕傲/秋風中旋轉(zhuǎn),心仍叫喊/理想的愛和美,……/要現(xiàn)實的熱情再另涂圖畫,/要把滿山紅葉采作花!”??释阶陨肀钣邢薜娜松ネ度搿傲岘嚨纳?,把自己的靈性感悟留給世界,再“從容的死”。去追求一種間接的生存——她看重的精神永存,“你不要看輕這種間接的生存,許多熱情的人他們會因為你的存在而加增了生的意識的?!盵9]

      三、對話對象:自己和萬物

      許多解讀者把林徽因的詩解讀為和生前生后的徐志摩對話,這樣解讀不僅濫俗,而且濫情。林徽因的詩大多是獨白語言,文字從內(nèi)心噴涌而出,即使少數(shù)詩有對話對象,只能是她自己和天地萬物。

      她的六十三首詩中愛情詩非常少,從詩歌創(chuàng)作角度來說,《那一晚》《別丟掉》《一串瘋話》等詩有率直的一面,涉筆女性情感世界隱秘空間,但寫詩不是寫信,詩的創(chuàng)作過程是藝術(shù)化虛構(gòu)化的,詩人寫作時調(diào)用的是復(fù)合情感體驗和整體生命經(jīng)驗,詩人的愛情詩是寫給自己心中虛構(gòu)的復(fù)合的理想化形象的,詩人的傾訴對象是心中虛像,不是人間實像,是有靈魂的無名者,不是有肉身的實名者。詩人的愛情詩是寫給誰的,只有天知道。即使是詩人明確“獻給誰”的詩,接受者真的認為這詩僅是寫給自己的,也是一個大誤會。把詩人文字中塑造的形象當作真人,這種解讀也是一種騙局。借林徽因的詩來說,她認為情感的“永恒是人們造的謊”,而“美逃不出時間的威嚴”。研究者總?cè)タ疾焖脑娛菍懡o誰的,這一思路干擾了對她詩歌詩意生成要素的理解把握;而對她人美的關(guān)注,也干擾了對她詩美的解讀。

      林徽因的詩多數(shù)是在和自己和萬物對話,在寫作中外在觀察和內(nèi)在知覺互通,精神空間極開闊,《誰愛這不息的變幻》中,她幾乎用盡了全身心力來追問生命的歸宿:“雖說千萬年在她的掌握中操縱,/她不曾遺忘一絲毫發(fā)的卑微。/難怪她笑……”這里的“她”是規(guī)律,她指出了規(guī)律的殘酷性,感慨時間及它所攜帶的無常,她的對話對象是宇宙永恒的變化,并將這抽象的思維形象生動化:“她奉著那荒唐的使命:/看花放蕊樹凋零,嬌娃做了娘;/叫河流凝成冰雪,天地變了相;/都市喧嘩,再寂成廣漠的夜靜!”,宏大生動的比喻后有深層思考支撐,意境上有上天入地的雄渾寬廣,氣勢上有和天地萬物對話的豪氣,抒情后面的智慧表達辯證色彩濃厚,詩中表現(xiàn)出的悲憫意識是從悲憫自己的生命而擴展的:“但誰又能參透這幻化的輪回,/誰又大膽地愛過這偉大的變換?”表達渺小生命在宇宙輪回中的凄然,將自身婉約的生命感嘆納入雄渾時空。

      林的詩常常對“時間”“記憶”“空間”“人生”和“歷史”“偶然”等抽象詞匯進行擬人化書寫,用感性形象語言來表達抽象理性沉思:“人間的季候永遠不斷在轉(zhuǎn)變/春時你留下多處殘紅,……透徹的寂寞,你忍聽冷風獨語?”(《時間》),作為名詞的“時間”,不僅被她形象化,而且被人格化,時間就是她的對話對象“你”。《人生》中人生作為抽象名詞是她的對話對象“你”,她表達了對人生的癡愛:“你的存在/則是我胸前心跳里/五色的絢彩/但我們彼此交錯/并未彼此留難?!?,即使“現(xiàn)在我死了,你,/我把你再交給他人負擔!”。她的詩歌常有化身萬物和萬物同歸的想象:“我情愿化成一片落葉,/讓風吹雨打到處飄零;/或流云一朵,在澄藍天”。

      (作者單位:云南昭通學院中文系)

      注釋

      [1][2][5][6][7][9]林徽因:《你是那人間四月天》,古吳軒出版社,2011年版,p165,p182,p21-p23,p6,p179,p19。

      [3]李澤厚:《美的歷程》,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p151頁。

      [4]尼采:《悲劇的誕生》,三聯(lián)書店,1986年版,P5。

      [8]陳嘉映:《存在與時間讀本》,三聯(lián)書店,1999年版,P172。

      [10]林徽因:《林徽因文集·文學卷》,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本文引用詩歌皆出自本書不再作注。

      猜你喜歡
      林徽因詩歌生命
      詩歌不除外
      林徽因《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節(jié)選)
      金橋(2022年5期)2022-08-24 01:41:34
      《林徽因傳:一代才女的心路歷程》:且以優(yōu)雅過一生
      學生天地(2020年9期)2020-08-25 09:13:44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fù)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詩歌島·八面來風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林徽因VS陸小曼:富養(yǎng)的女兒差別在哪里
      海峽姐妹(2016年9期)2016-02-27 15:22:01
      林徽因比張愛玲幸福的秘訣
      海峽姐妹(2016年2期)2016-02-27 15:15:45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珍愛自我,珍愛生命
      长岛县| 林口县| 金门县| 泗阳县| 开封市| 博爱县| 三门县| 大渡口区| 诸暨市| 阳城县| 新郑市| 临漳县| 当阳市| 甘泉县| 福建省| 广元市| 肇东市| 东莞市| 阳山县| 厦门市| 佛教| 桦南县| 翁源县| 奇台县| 彭州市| 青龙| 长寿区| 澎湖县| 商都县| 西峡县| 泽库县| 浙江省| 孝义市| 天峨县| 邛崃市| 娱乐| 莲花县| 汕头市| 万载县| 龙江县| 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