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鴻
?
從個人攝影藝術(shù)展覽看作品的自然美
郭 鴻
(肇慶市文化館 廣東 肇慶 526040)
[摘 要]一部相機、一雙有獨特視角的眼睛及對生活的洞察力即可表現(xiàn)身邊的或路上的美景、感動人心的東西。本文通過分舉辦個人影展的體會,探討攝影藝術(shù)與自然美的關(guān)系。
[關(guān)鍵詞]攝影 心靈 自然
以2015年5月,本人在肇慶市圖書館舉辦《與影同行》的攝影作品展覽為例,通過拍攝民俗風情,以畫意的形式表現(xiàn)人文歷史。在這些作品中,有曾在報紙雜志刊登、有入選攝影展覽、和比賽獲獎的作品。此次展出的《與影同行》是在工作之余拍攝的自然風光、民俗風情作品。
舉辦這場展覽需要具備一些的條件。首先,要考慮選用各種攝影器材,這是關(guān)系到拍攝題材內(nèi)容的第一步。其次,舉辦一場展覽需要有展覽的主題和作品,本次展覽的主題是《與影同行》,在這些展覽作品中,每一張都有拍攝的難度,每一張作品在創(chuàng)作時都難忘的回憶。例如,作品《落日搖川光》,是我與影友在去年10月份連續(xù)三次到星湖馬鞍山頂上創(chuàng)作拍攝的,當時,萬里晴空,當上到山頂日落時分,忽然間陰云密布,下起了傾盆大雨,忽然間又有了太陽,夕陽照到了天柱巖,那時候的山及水,在斜陽的照耀下構(gòu)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我們不顧全身都已淋濕,趕緊架好三腳架,進行構(gòu)圖、對焦點,迅速捕捉到這瞬間的畫面。另一幅作品《水墨煙云》,拍攝地點在黃山。黃山,位于安徽,為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日出,奇松、怪石、云海、溫泉素稱黃山“五絕”,令海內(nèi)外游人嘆為觀止。黃山82峰,或崔嵬雄渾,或峻峭秀麗,布局錯落有致,天然巧成,并以天都峰、蓮花峰、光明頂三大主峰為中心向三周鋪展,跌落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巒峭壁。游過黃山的人都說:黃山的“主旋律”是在云霧中。這就是說黃山最好的景色是在高峰地帶,而且是有云霧時為最佳?!端珶熢啤芬彩俏遗c影友們一起登上黃山的時候,創(chuàng)作的一張作品,當天同樣是天氣不佳,與影友早早起床準備好攝影器材準備拍攝時,卻遇到了連續(xù)不斷的陰雨天氣,快到中午時分,天色突變,黃山的云海之景是難得一遇的景象,并非時時能遇見到。歷經(jīng)幾個小時的等待,我立刻拿起相機,把黃山特色的云海和迎客松拍了下來。很多影友見到黃山著名的云海之景都說,這次的黃山之旅真是值得,這樣的云海景色一年也才只有那么幾天會呈現(xiàn)。這兩幅風光作品的“優(yōu)美”多在“動之靜時得之”,“壯美”則多在“靜之動時得之”。作品中的內(nèi)涵、詩意體現(xiàn)出來。該作品平淡入妙,天然生趣,光影交響,線面組合,動靜統(tǒng)一,本人較為滿意其自然美。
這次的展覽中,有5000多位參觀者,有一部分是與我同行多年的影友,大家認為好的人物攝影要由觀察力,想象力和表現(xiàn)力,三者統(tǒng)一起來才有個性,只有是獨特的,個性的,就有可能成為藝術(shù)的,有欣賞價值的作品。這次的攝影展中,是本人多年來行走各地拍攝下來的作品,對于這次作品展覽觀眾覺得有獨到之處,經(jīng)過日積月累,花了很多心血和時間完成的東西,也深感攝影創(chuàng)作的不易。作品拍攝是中國的美景,展現(xiàn)了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家鄉(xiāng)的一點一滴在我的鏡頭下,變得如此生動和細膩,是本人的心儀之作。攝影是攝影家心靈的歷史,是他的心靈運動的軌跡和記錄。我的影友們多年以來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他們在我沒有靈感的時候同樣地支持鼓勵我,同樣我也會這樣給他們一些幫助,一起攝影多年,每一次聚在一起討論攝影,是我人生不可或缺的事情。
另一部分的參觀者也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是中學生,他們在展廳里一幅一幅看著攝影作品,有些人做出了驚嘆的表情,說道:“這照片拍的真神奇??!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照片?!痹谶@一次展覽中的照片是我冒著危險拍到的一些很難遇到的景色,我認為只要有好的作品,冒險也不算什么!另外還有一些中年人也會到圖書館參觀一下展覽,經(jīng)過交流,他們認為能在短短的幾十年里,拍出一些從未在別處看過的照片是很難的,世界那么大,攝影師如此之多,能做出自己獨具風格的攝影展,是一件多難的事情呀,攝影師肯定是做出了很多的付出才可以有這么多的作品。有一些作品是我參加單位的工作拍攝到的舞臺作品,有一些不是很懂攝影的參觀者也認為,能抓拍到演員翩翩起舞的一瞬間,是要花費多少的精力與時間去定格這個瞬間呀!在我認為,一場演出要大概兩個小時,每一場演出的節(jié)目千變?nèi)f化,重要的是要用心去觀察去猜想哪一個動作是這個節(jié)目的精華,有了攝影經(jīng)驗之后,慢慢就會拍出一些獨一無二的照片。
攝影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包括很多的方面,而攝影色彩的準確表達則是重中之重。攝影是色彩繽紛的,不管是自然世界還是人為世界,都充滿了無限豐富和不斷變化的色彩。色彩是一種視覺神經(jīng)刺激,它的產(chǎn)生是由于視覺神經(jīng)對光的反應。視覺是感性認識的一個方面,與各種物體有關(guān),包括物體的表面和光源,它具有顏色、明度和純度等特征。對于攝影師而言,相機只是一個工具,猶如獵人手中的武器。捕捉色彩的美麗瞬間,卻要我們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羅丹說過:“美無處不在。對于我們的眼睛來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比绻覀儾欢蒙试恚蕵?gòu)成的意義,那么我們的作品或是令人眼花繚亂,或是平淡乏味。所以必須對其了如指掌,不斷訓練自己的眼睛,我們才能從平凡中發(fā)現(xiàn)奇跡,去紀錄、去表現(xiàn),去創(chuàng)造。
自然是藝術(shù)之根,藝術(shù)是自然之花,攝影便是眾芳中的一支奇葩,它將形式、內(nèi)容、語言、情趣完美地定格在方寸之間。徜徉在這個光、影、色靈動變幻的世界,昨日的風,今夕的塵;開落的春花,卷舒的浮云;歲月的年輪,生命的過客;成長的足跡,感悟的思索;不經(jīng)意間的回眸,上下求索中的執(zhí)著。無一不在瞬間化作永恒。流連在這靈與犀,精與神,錯落有致的境地,感受的絕不僅僅是一場視覺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交流與牽引。這次的展覽對于我來說,從每一幅作品中聽得到影友們和參觀者的評價,加深了對攝影創(chuàng)作的體會。對于參觀者來說,他們從中獲取一些攝影構(gòu)圖的技巧,帶動了更多的攝影愛好者積極支持攝影的發(fā)展,更能看到全國各地不一樣的風景,讓參觀者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家鄉(xiāng),無疑是一種良好的互動。
攝影學習的經(jīng)典之作《認識電影》,是每從一名影迷到專業(yè)攝影從業(yè)人員的必修課。這部電影對于我來說很是深刻,也讓我在攝影之路有了進一步的感想,組成電影的最小單位—鏡頭。鏡頭的種類繁多組成了電影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鏡頭運用的靈活性也特別的;比如從角度來說,就有水平鏡頭,仰角鏡頭,俯角鏡頭。各種不同的角度也代表著不同的含義。俯角鏡頭就會呈現(xiàn)畫面中人物的困境,無力感以及被攻擊拘禁的情況。而從景深的角度講,鏡頭又分為長焦鏡頭和短焦鏡頭。長焦鏡頭往往可以拍出變焦的效果,來引導觀眾的視線。而從鏡頭距離的角度講,鏡頭又分為遠景,中景和特寫。鏡頭是一種語言,它代表了導演的意圖。鏡頭越遠,觀眾的態(tài)度就越中立。每一張照片中要如何更進一步拍好,跟鏡頭的關(guān)系是密切相關(guān)的,有時候光圈的大小會影響一張照片的光暗,快門的速度也會影響到照片。肇慶是一個美如山水的風景區(qū),在空閑之余也會去肇慶的各個角落拍攝一些夜景。如2016年的春節(jié),肇慶的又一風景再次在夜晚吸引住了眾多的攝影愛好者,這就是肇慶披云樓,它建于肇慶古城墻邊上,其外形仿江西騰王閣、 湖北黃鶴樓等宋式建筑而設計的?!芭弃Q淚”系端州古八景之一。在披云樓外還有車水馬龍般的城區(qū)道路,運用不同的快門速度,會創(chuàng)造出意想不到的作品,要有這些作品,主觀鏡頭的運用功不可沒。運用主觀鏡頭往往能使觀眾深入角色的內(nèi)心,以角色的視角觀察這個世界,深切的感受到角色的情緒變化。觀眾不自覺的會站在角色的立場之上來思考和處理角色所面臨的問題,這也成為了調(diào)動觀眾情緒的一種方式。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一種攝影模式,這種攝影模式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純粹的,這種純粹是來自每個攝影人魂靈中在某種瞬間爆發(fā)出來的對于永恒的追求,為此,愿意在這條道路上繼續(xù)探索、努力。
參考文獻:
〔1〕鄭蔚帆.攝影藝術(shù)的意境創(chuàng)造(廣東攝影論文集).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廣東分會,1987(2):P16-24;
〔2〕肖文.視覺藝術(shù)的開拓與美的再創(chuàng)造(廣東攝影論文集).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廣東分會,1987(2):P122-125;
〔3〕朱紹正.談談風光作品的自然美(廣東攝影論文集).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廣東分會,1987(2):P132-134。
作者簡介:郭鴻(1963--),男,群文館員,研究方向:攝影專業(yè)。現(xiàn)任職肇慶市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