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梅 鄭向欣 陸柏林 王學紅 管小青 丁 宇
?
運用快速康復模式對乳腺癌患者術后早期功能鍛煉的影響
張梅梅 鄭向欣 陸柏林 王學紅 管小青 丁 宇
目的:探討運用快速康復模式對乳腺癌患者術后早期功能鍛煉的影響。方法:選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120例,將其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術后給予傳統(tǒng)功能鍛煉方法,觀察組術后運用快速康復模式進行早期康復訓練,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愈合時間、自理能力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fā)癥。結果:觀察組術后患肢水腫、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在術后切口愈合時間、自理能力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乳腺癌術后早期進行患肢功能鍛煉,可促進手術切口的愈合,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促進康復,提高生活質量,早日恢復正常生活,融入社會。
快速康復模式;乳腺癌;功能鍛煉
外科手術治療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療手段之一[1],但由于手術創(chuàng)傷大,術后若不及時進行功能鍛煉,容易造成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障礙、上肢水腫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我院運用快速康復理念結合患者的臨床特點,查閱相關資料及文獻對乳腺癌患者制定術后康復方案,有計劃地進行早期康復訓練指導,減少術后患肢功能障礙、水腫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達到快速康復目的。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120例,均為女性。年齡28~79歲,平均46.8歲。全組病例以浸潤性導管癌為主,其他還有小葉癌、黏液腺癌及髓樣癌。將其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在年齡、部位、腫瘤臨床分期、病理類型及手術方式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術后常規(guī)鍛煉方法[3]?;颊咝g畢返回病房取平臥位,患肢下方墊一軟枕抬高10°~15°,肘關節(jié)輕度屈曲;術后24 h內活動手指及腕部,可做伸指、握拳、曲腕等動作;術后1~3 d進行上肢肌肉等長收縮訓練,逐漸過渡到肩關節(jié)小范圍前屈后伸運動;術后4~7 d患者可坐起,鼓勵患者用患側手洗漱、進食,觸摸對側肩部及同側耳朵;術后1~2周做梳頭、手指爬墻等動作。勿在患肢測血壓、抽血、靜脈輸液和注射。
1.2.2 觀察組運用快速康復模式進行早期康復訓練,具體如下:(1)患者手術回房安置妥當,觀察生命體征平穩(wěn),麻醉完全清醒,可抬高床頭或取半臥位,指導小幅度活動患肢,第一步:患側手指曲伸活動,握拳、伸指,一握一松緩慢進行,不要過度用力,根據(jù)患者耐受程度,每次一握一松活動10次左右,以不感覺疲勞為度,隨時可以活動,也可以1~2 h活動1次;第二步:曲腕活動,手腕屈、伸為1次,每次10下,可1~2 h活動1次,以上兩步活動在不影響患者睡眠前提下每天不少于4~5次。(2)術后第1天。第一步:活動手腕,向內旋轉兩圈,向外旋轉兩圈,每次活動15~20次;第二步:活動肘關節(jié),進行伸臂、屈肘運動使肘關節(jié)活動及上肢肌肉等長收縮;注意夾緊肩關節(jié),每天活動次數(shù)可不限,以不感到累為度,1天不少于4~5次。(3)術后第2天進行小范圍肩關節(jié)活動,依然夾緊肩關節(jié),上下屈伸前臂,前屈小于30°,后伸小于15°,每次15~20次,每天活動次數(shù)不限,以患者耐受為主,一般不少于4~5次。(4)術后第3~6天鼓勵患者患側手洗臉,刷牙,進食。在健側幫助下,將患肢向對側活動,逐漸達到觸及對側肩部、耳朵。術后7 d皮瓣基本愈合,開始肩關節(jié)活動,練習梳對側頭,前后擺臂旋轉運動,逐漸做爬墻動作,每天標記高度,量力而行逐步增加幅度,每次20~30 min,每天不少于4~5次。7~10 d內不外展肩關節(jié),不以患肢支撐身體,以防皮瓣移動,影響愈合[3]。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愈合時間、自理能力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2周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并發(fā)癥包括患肢水腫、皮下積液、皮瓣壞死、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等。
2.1 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愈合、自理能力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愈合時間、自理能力
注:1)為t’值,2)為u值
2.2 兩組患者術后2周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2周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患者越來越重視術后的生活質量。如何在不降低手術療效的同時,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已成為乳腺癌治療中又一熱點問題[4]。因此乳腺癌手術后如何進行充分而規(guī)律的功能鍛煉,如何盡快恢復患肢功能、減少并發(fā)癥、減輕痛苦,是每一個乳腺癌患者手術后所面臨的一個實際而重要的問題。
以前對于乳腺癌術后的常規(guī)護理已經(jīng)進行患肢術后功能鍛煉。近年來,隨著快速康復護理理念逐漸應用于臨床,提倡患者術后早期活動,鼓勵患者自主活動,為患者盡早擺脫疾患的困擾提供了條件[5]??焖倏祻瓦@一理念首先應用于消化道手術中,是指為促進擇期手術患者術后快速恢復、減少并發(fā)癥、降低死亡率、縮短住院時間及減少醫(yī)療費用而采取的圍術期綜合應用多學科的措施[6-7],如何使患者快速康復是醫(yī)師及醫(yī)院的目標[8],因此快速康復這一理念適用于各類手術患者。乳腺癌根治術后由于創(chuàng)傷大、疼痛、胸部包扎時間長等原因,導致患者不愿意或害怕進行肢體功能鍛煉,患肢長時間關節(jié)制動容易造成關節(jié)內粘連、瘢痕組織形成[2]。我科通過運用快速康復護理模式關注乳腺癌患者術后早期功能鍛煉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術后早期進行患肢功能鍛煉,其切口愈合時間、住院天數(shù)縮短,患肢活動度、自理能力恢復較快,并發(fā)癥發(fā)生減少,特別是患肢水腫發(fā)生率明顯減少。
乳腺癌術后早期、規(guī)律、充分地進行患肢功能康復鍛煉,是提高手術效果、減少并發(fā)癥、促進機體器官功能恢復和預防畸形的重要措施[2],早期活動患肢可以促進血液及淋巴回流循環(huán)[1],盡早將手術創(chuàng)傷造成的病理產(chǎn)物及壞死組織進行吸收、排除,減少局部炎癥反應,還可以減輕疼痛,促進水腫消退,減少局部組織間瘢痕粘連,防止肌肉發(fā)生廢用性萎縮,避免發(fā)生關節(jié)強直、瘢痕攣縮,從而減少患肢功能障礙的發(fā)生,顯著改善上肢功能,使患肢功能恢復到最佳狀態(tài)[8]。
指導患肢功能鍛煉時應制定詳細的康復計劃,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及個體差異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每天鍛煉次數(shù)和時間應逐漸增加,不可操之過急,避免運動過度造成不良后果。我們將術后每一時間段的鍛煉方式及內容制作成文字、圖片發(fā)放給患者,并通過放映幻燈片、小視頻等形式集中進行培訓。由乳腺??菩〗M成員或責任護士根據(jù)患者每日的鍛煉計劃,向患者講解示范,請病友現(xiàn)身說法,提高鍛煉正確率[9]。建立由醫(yī)師、護士、患者或家屬共同參與的微信群,群內經(jīng)常發(fā)布一些有關乳腺癌康復知識,免費提供咨詢,探討康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給乳腺癌患者或家屬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相互鼓勵的平臺。定期電話回訪或隨訪了解患者出院后狀況,每年開展一次大型乳腺癌病友聯(lián)誼會,讓病友現(xiàn)身說法,介紹康復經(jīng)驗以及戰(zhàn)勝病魔的勇氣,給她們互助交流的機會,認識自身存在價值,使乳腺癌患者有一種歸屬感。
綜上所述,在接受手術治療的乳腺癌患者臨床護理中,應用快速康復護理模式,早期進行患肢功能鍛煉,較傳統(tǒng)護理來說,可充分優(yōu)化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縮短乳腺癌患者恢復時間,促進手術切口的愈合,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優(yōu)化患者的生活質量,不僅能夠有效保護患側上肢功能,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還增強了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促進患者的康復,使患者手術后早日恢復正常生活,融入社會[10]。
[1] 戴雨梅.張立洪.何云霞,等.應用手握彈力球促進乳腺癌患者術后早期康復訓練[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0):881-882.
[2] 謝曉冬,屈淑賢,鄭振東,等.乳腺癌術后患者早期患肢功能鍛煉的臨床研究[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0,15(9):815-817.
[3] 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90.
[4] 鄭向欣,管小青,吳 驥,等.溶脂輔助保留肋間臂神經(jīng)在乳腺癌術中的臨床意義[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5,23(19):2769-2773.
[5] 姜 梅.快速康復護理對腸道手術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6):658-660.
[6]NanavatiAJ,PrabhakarS.Fast-tracksurgery:Towardcomprehensiveperioperativecare[J].AnesthEssaysRes,2014,8(2):127-133.
[7] 宋雅璠,趙 玲,林 帥,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乳腺癌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12):61-63.
[8] 楊沛沛.乳腺癌術后患者早期患肢功能鍛煉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31):29-30.
[9] 江端英,侯香傳,趙靄琴.漸進式康復操對乳腺癌上肢功能恢復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12,11(3):18-19.
[10]關山飛,莊和珠.乳腺癌術后患側上肢程序性功能鍛煉的護理體會[J].包頭醫(yī)學,2015,39(l):36-37
(本文編輯 崔蘭英)
223800 宿遷市 南京鼓樓醫(yī)院集團宿遷市人民醫(yī)院
張梅梅:女,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
丁宇
2015年宿遷市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社會發(fā)展)(S201516)
2016-07-05)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