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超,陳興智,張 浩
(1.2.3.蚌埠醫(yī)學院,安徽 蚌埠 233000)
?
冰凍療法在大學生運動性軟組織損傷處理中的運用分析
孔令超1,陳興智2,張 浩3
(1.2.3.蚌埠醫(yī)學院,安徽 蚌埠 233000)
為了探究冰凍療法在大學生運動性軟組織損傷處理中的運用價值,該文選取蚌埠醫(yī)學院衛(wèi)生管理系2015年4月—2016年3月經過運動受傷的134例大學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紅花油按摩+芬必得止疼;研究組:冰敷+紅花油按摩+芬必得止疼。比較兩組傷員的疼痛積分、腫脹積分、疼痛次數(shù)、康復時間及療效。經過14天的治療,兩組傷員的疼痛積分、腫脹積分、疼痛次數(shù)明顯改善,且研究組傷員的上述指標減少程度高于對照組。此外研究組傷員的康復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且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因此,冰凍療法能明顯減少傷員的疼痛及腫脹癥狀,縮短疼痛時間,療效好,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冰凍療法;大學生;運動性軟組織損傷;運用分析
在體育運動中所造成的人體組織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壞和生理上的紊亂,被稱為運動性損傷[1]。軟組織損傷則是指人體運動系統(tǒng)、皮膚以下骨骼之外的組織所發(fā)生的一系列急性挫傷或裂傷,包括肌肉、韌帶、筋膜、肌腱、滑膜、脂肪、關節(jié)囊等組織及周圍神經、血管的損傷,是運動性損傷中最常見的一種[2]。運動損傷人員會產生嚴重疼痛,影響其正常生活和健身運動,若不及時采取治療,有發(fā)展成為慢性損傷的危險。目前常用消炎類及鎮(zhèn)痛類藥物緩解其疼痛,但藥物存在副作用。因此尋找一種副作用小,療效佳的物理治療方法意義重大。本次研究采用冰凍療法對蚌埠醫(yī)學院衛(wèi)生管理系運動性軟組織損傷的大學生進行緊急處理,取得較好效果。
1.1研究資料
入選研究對象為蚌埠醫(yī)學院衛(wèi)生管理系2015年4月—2016年3月經過運動受傷的134例大學生,上述受傷學生均為急性損傷,受傷后立即采取治療,對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方法知情且同意。隨機分為2組各67例。對照組:男41例,女26例,年齡18-24(21.39±1.49)歲,身高158-189(164.38±8.39)cm,體重41-89(62.37±17.32)kg,其中運動專業(yè)傷員43例,普通健身大學生24例。受傷部位:肩關節(jié)拉傷8例,膝關節(jié)挫傷12例,肱二頭肌拉傷7例,小腿肌肉拉傷21例,踝關節(jié)扭傷6例,腰背部肌肉扭傷6例,肘關節(jié)扭傷7例。研究組:男39例,女28例,年齡18-24(22.94±1.32)歲,身高156-191(165.81±9.04)cm,體重43-89(63.28±15.77)kg,其中運動專業(yè)傷員40例,普通健身大學生27例。受傷部位:肩關節(jié)拉傷7例,膝關節(jié)挫傷13例,肱二頭肌拉傷9例,小腿肌肉拉傷18例,踝關節(jié)扭傷7例,腰背部肌肉扭傷5例,肘關節(jié)扭傷8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運動損傷類型無明顯差別(P>0.05)。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在大學生運動損傷后取獅馬龍紅花油(英吉利制藥廠有限公司,批準文號:醫(yī)藥產品注冊證號ZC20100008)適量涂抹于受傷部位,對于產生嚴重疼痛的患者,口服芬必得膠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00089)緩解疼痛。
研究組在學生運動受傷后12h給予冰凍療法,用冰袋敷受傷部位,或采用冰水浴,隨后采取上述對照組中的基礎治療。兩組傷員均治療14天。
1.3觀察指標
有專門的人員對兩組傷員治療期間各項指標進行記錄。比較兩組傷員的疼痛積分、腫脹積分、疼痛次數(shù)及康復時間。疼痛積分采用目測模擬可視疼痛評分(VAS)評估,0分為無痛,10分為不能忍受的劇烈疼痛,得分越高,疼痛越強烈[3];腫脹積分則是根據(jù)不同的腫脹程度賦予相應的分數(shù),其中皮紋變淺,但清晰可辨,為輕度腫脹,記1分;皮紋變淺,模糊,為腫脹明顯,記2分;皮紋消失為嚴重腫脹,記3分[4]。
1.4療效評價
緩解:疼痛強度減輕1級以上,發(fā)作次數(shù)或疼痛持續(xù)時間減少1/2以上,其他癥狀基本消失;部分緩解:疼痛大部分緩解但減輕程度<1級,發(fā)作次數(shù)或疼痛時間縮短不足一半;無緩解:受傷部位疼痛無緩解甚至加重,疼痛時間及次數(shù)未減少,癥狀無明顯改變。
1.5統(tǒng)計學方法
獲得的兩組傷員的疼痛積分、腫脹積分、疼痛次數(shù)、康復時間及療效評價等數(shù)據(jù)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19.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以t檢驗或X2檢驗表示組間差異、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傷員的疼痛積分、腫脹積分、疼痛次數(shù)比較
兩組傷員在治療前的疼痛積分、腫脹積分及疼痛次數(shù)均無明顯差異,P>0.05。經過14天的治療,兩組傷員的疼痛情況及患處腫脹情況都有明顯的好轉。研究組與對照組的疼痛積分分別由治療前的(3.78±1.36)分、(3.82±1.29)分降低為(1.08±0.87)分、(0.43±0.34)分;腫脹積分分別由治療前的(2.47±1.92)分、(2.51±1.73)分降低為(1.51±0.84)分、(0.93±0.61)分;兩組傷員在治療前疼痛次數(shù)平均為每天4次,但治療后對照組降為(1.39±0.87),而研究組降為(0.46±0.22)。上述3個指標研究組的降低程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組別n疼痛積分(分)腫脹積分(分)疼痛次數(shù)(次/天)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67378±136108±087247±192151±084431±128139±087研究組67382±129043±034251±173093±061429±133046±022t035828170262378901294325P值086300030782000806990000
2.2兩組傷員的康復時間及療效評價
研究組傷員的康復天數(shù)為(5.83±4.92)天,明顯少于對照組(10.48±6.92)天。對兩組傷員的療效進行統(tǒng)計,研究組無緩解人數(shù)僅為6例,總有效61例,占91.04%,其中緩解33例,部分緩解28例,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63%,見表2。
表2 兩組傷員的康復時間及療效
組別n康復時間(天)療效[n(%)]緩解部分緩解無緩解總有效率對照組671048±69221(3134)29(4329)17(2537)50(7463)研究組67583±492?33(4925)28(4179)6(896)61(9104)?
*注:與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我國教育水平提高,大學生的數(shù)量日趨增加。在學生學習素質提高的基礎上,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運動成為廣大學生課后的業(yè)余活動,也有部分學生直接成為運動專業(yè)的學生,接受更專業(yè)的相關運動方面的培訓。運動性軟組織損傷是運動中常會出現(xiàn)的損傷,大學生出現(xiàn)軟組織損傷的原因主要有:第一,運動地點和氣候選擇不佳,地面不平、運動人員較多,發(fā)生碰撞摔倒,導致軟組織損傷或地面交滑,運動時發(fā)生滑倒造成損傷;第二,自我保護意識不強,不夠重視,缺乏必要的運動性損傷知識,在受傷后沒有采取必要的治療措施,增加了再次發(fā)生損傷的可能性;第三,運動前得不到正確的熱身指導,在自身身體沒準備好時進行了劇烈的運動;第四,熱身運動敷衍了事,沒有使身體神經和器官達到最佳的運動狀態(tài)[5];第五,準備運動耗費大量體力,學生在運動時又過于激烈,超出了機體能承受的范圍,容易發(fā)生摔倒等事故,造成損傷。大學生在軟組織損傷后,關節(jié)會發(fā)生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病理改變[6]。機體軟組織在暴力作用下會產生撕裂、斷裂、細胞死亡、變性、出血等,因沒有皮膚粘膜的表面破壞,隨后由于壞死組織的分解,局部滲透壓升高可能出現(xiàn)滲水和水腫[7]。約24-48h后,有肉芽組織生長和新組織的生長,能吸收滲出和壞死組織,并修復傷部[8]。但若不及時處理,組織損傷部分腫脹嚴重,組織負擔增加,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損傷,影響傷員的日常運動。
近年來隨著各種材質類冰袋的出現(xiàn),冰凍療法成為了治療運動性損傷的常用療法,通過冰袋冷敷受傷部位,能緩解傷員的疼痛,起到消腫作用,這已經成為軟組織損傷治療的重要方法。冰凍療法的主要治療原理是降溫,通過降低周圍的軟組織代謝率來阻止創(chuàng)傷組織的進一步損傷[9]。通過誘導血管收縮,限制血流,降低血液外滲到周圍組織,減少疼痛和局部炎癥和水腫的發(fā)生[10];此外還可通過增加游離神經末梢和突出的閾值水平,并通過增加神經傳導的延遲來促進鎮(zhèn)痛或減輕疼痛[11]。冷療法治療運動性軟組織損傷還能減少其繼發(fā)性損傷。有文獻報道:冷療法能減少自由基的產生,在相對缺氧的環(huán)境下,可以減少組織細胞發(fā)生繼發(fā)性損傷[12]。
本次研究采用冷凍療法對運動性軟組織損傷的大學生進行治療,結果顯示:兩組傷員在治療前的疼痛積分、腫脹積分及疼痛次數(shù)均無明顯差異,P>0.05。經過14天的治療,兩組傷員的疼痛情況及患處腫脹情況都有明顯的好轉,但研究組的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上述結果表明基礎治療前采用冰凍療法能刺激血管收縮,減少血流量,從而有效緩解傷員的腫脹,通過局部降溫減少疼痛的作用,有利于傷員更快康復。在療效方面,研究組傷員的康復天數(shù)明顯少于對照組,研究組無緩解人數(shù)僅為6例,總有效率為91.04%,其中緩解33例,部分緩解28例,明顯高于對照組74.63%,由此可知冰凍療法能有效緩解傷員患處疼痛,顯著提高治療效率,有效縮短傷員的康復時間。雖然冰凍療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冰凍的溫度不好掌握,易發(fā)生凍傷,且冷凍療法最佳冷敷時間尚未明確,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冷凍療法用于治療運動性軟組織損傷能明顯緩解傷員的疼痛積分,減小腫脹程度,縮小疼痛次數(shù),并減少康復時間,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1]白秋菊.龍血竭膠囊聯(lián)合跌打丸治療大學生運動性損傷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醫(yī)藥學報,2014,42(2):132-134.
[2]陳國平,邢偉,狄海庭,等.青年人運動性膝關節(jié)損傷的MRI表現(xiàn)與功能評分對照[J].中國CT和MRI雜志,2014,12(4):73-76.
[3]覃榮周,王琪林,吳天德,等.羌醫(yī)藥浸酒外搽配合局部推拿理療對慢性運動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康復效果的觀察[J].四川體育科學,2014,13(5):26-30+38.
[4]楊一卓.冰凍療法在軟組織損傷中的應用[J].安徽體育科技,2014,35(2):63-67.
[5]戴亞平,李超,肖西巖,等.體外放射沖擊波在運動性軟組織損傷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7):173-174.
[6]薛峰,許金海,葉潔,等.消瘀止痛膏貼治療運動性踝關節(jié)急性軟組織損傷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1,20(3):350-352.
[7]陳國平,邢偉,狄海庭.膝關節(jié)運動性損傷的磁共振成像評分系統(tǒng)及其應用價值[J].實用醫(yī)學影像雜志,2014,15(6):381-383.
[8]蔣國鵬,謝興文,顧玉彪,等.急性軟組織損傷的中醫(yī)藥治療進展[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5,24(7):1209-1211.
[9]Harred JF,Knight AR,McIntyre JS.Inventors.Dow chemical campany,assignee eXpo Xidation proces[J].USPatent3,2014,3(17):1927-1904.
[10]張曉亞,高頎.冷凍療法在運動醫(yī)學領域的研究進展綜述[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5,2(4):82-89.
[11]王志勇,魏國俊,董林,等.中醫(yī)外治法治療急性軟組織損傷研究概況[J].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30(6):75-79.
[12]徐金成,矯瑋,高頎,等.急性閉合性軟組織運動損傷早期處理方法的發(fā)展——從PRICE到POLICE[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3,32(4):360-363.
(責任編輯:覃華巧)
Analysis of Ice Therapy Applied in Treating Sports Injuries in Soft Tissues of College Students
Kong Lingchao1, Chen Xingzhi2, Zhang Hao3
(1.2.3.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233000, China)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ice therapy applied in treating sports injuries in soft tissues of college students, it took 134 cases during April, 2015-march, 2016 of sports injuries in soft tissue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Management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and divided them into two groups: group for comparison and group for analysis. In the group for comparison, the pain was treated by massaging with safflower oil and Fenbid pain-relievers while, in the group for analysis, the pain was treated by ice-covering, massaging with safflower oil and Fenbid pain-relievers. Then, it made a comparison in terms of the paining scores, congesting scores, occurrences of pain, curing periods and treating effects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14 days’ treatment, the paining scores, congesting scores and occurrences of pain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and the said indexes of the group for analysi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group for comparison. Moreover, the curing period of the group for analysis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group for comparison and the treating effect of the former group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latter group. Therefore, ice therapy can obviously ease the pain and congestion of the injured, shorten the pain duration and produce better treating effect, which suggests a clinical value to be spread.
Ice therapy;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injuries in soft tissues;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2016-03-20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項目(2013ZYTZ037)
R873
A
1673-8535(2016)03-0022-05
孔令超(1985-),男,安徽蚌埠人,蚌埠醫(yī)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陳興智(1970-),男,安徽蚌埠人,蚌埠醫(yī)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基礎醫(yī)學。
張浩(1969-),男,安徽蚌埠人,蚌埠醫(yī)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