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潔
摘 要幼兒的安全是牽動所有家長和老師的頭等大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要讓幼兒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識,學習保護自己。無論從家長還是教師出發(fā),誰都不愿意讓幼兒受到傷害。但是學齡前的幼兒年齡小自我保護意識比較薄弱,導致許多意外事故還是頻頻發(fā)生。
【關鍵詞】幼兒;安全保健知識;從“小”做起
1 常見的意外事故是怎么發(fā)生的?
在平時的生活中人們沒有事先估計到或難以預料的偶發(fā)事件對幼兒造成的傷害,稱之為意外事故。在幼兒園發(fā)生的意外事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1.1 孩子由于年齡小體質弱,動作協(xié)調性較差而產(chǎn)生意外傷害 。
小班孩子由于年齡小,動作協(xié)調性比較差,在活動時掌握不好平衡,身體重心不穩(wěn),反應慢,不靈活,相撞時不懂得避讓,加之成人對幼兒的過度保護和包辦,沒有給他們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甚至剝奪了幼兒實踐、學習自我保護的機會,因此,意外傷害事件就很難避免。這點在小班幼兒身上體現(xiàn)較為明顯,特別是在戶外活動的時候,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避免和同伴相撞。
1.2 因為一些不良行為導致意外傷害發(fā)生
成人平時忽視對孩子生活習慣和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yǎng),造成有些孩子在游戲特別是戶外活動時,規(guī)則意識淡薄,自控能力差。玩興大發(fā)時,往往一擁而上,發(fā)生爭搶、擁擠等現(xiàn)象,這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正是發(fā)生意外事故的隱患。比如,我們班上有孩子在游戲的時候把玩具丟到其他孩子身上,甚至把塑料圈往空中拋出去,砸到其他孩子頭上。孩子或許只是一時興起覺得這樣很好玩,但卻會給其他孩子造成傷害。
1.3 幼兒自我保護能力不足、安全意識淡薄造成傷害。
我國傳統(tǒng)的兒童保教觀是“保護”、“養(yǎng)育”。父母長輩對孩子過分的保護和溺愛,孩子在成人這種全方位保護下成長起來,他們在意外事故中,往往表現(xiàn)出不知所措。比如,小班的孩子往往不知道躲閃,看到有玩具向自己砸過來,還是站在原地不動。而還有些孩子安全意識很差,一時貪玩卻不知道一些小事情可能會對自己身體造成傷害。比如,前段時間我們班的強強小朋友突然跑過來對我說他鼻子難受,原來他把小紙團塞到了鼻子里。好不容易幫他把紙團取出來,沒過幾天,他又把紙團塞到了耳朵里。諸如此類的事情,其實還是因為孩子的自我保護的意識非常淡薄。
2 意外事故該怎樣減少和避免呢?
要完全杜絕安全事故的發(fā)生也是不太可能的,畢竟孩子不可能生活在一個真空的環(huán)境中。我們能做的是通過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變消極躲避為積極預防,努力將各種意外傷害發(fā)生的可能降到最低限度。
2.1 為孩子營造一個相對安全的環(huán)境
在日常工作中經(jīng)常性地檢查幼兒活動室的環(huán)境、玩具器械等,發(fā)現(xiàn)安全隱患以及進行上報,消除不安全因素。如:前段時間我們在幼兒游戲的時候發(fā)現(xiàn)建構區(qū)放玩具的塑料筐壞掉了,有尖利的角翹了起來,我們及時用透明膠把壞的玩具筐粘貼起來,避免刮傷幼兒。
2.2 加強幼兒基本動作的練習,增強幼兒體能。
我們利用園內的場地和一些大型、小型玩具,讓幼兒有更多鍛煉的機會。如:幼兒在玩“鉆山洞”的游戲時,知道要低頭彎腰鉆過去,就不會撞到“山洞”了。而在玩小型玩具的時候,幼兒知道如何手腳并用進行攀爬。這樣既鍛煉了幼兒的體能,也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活動規(guī)則,知道要排好隊一個一個玩,不可以推前面的小朋友。
2.3 注重生活細節(jié),增強幼兒安全意識。
2.3.1 注重細節(jié)習慣的培養(yǎng),能使幼兒避免一些傷害。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通過榜樣示范、隨機教育的形式,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走路要學小花貓,慢慢地輕輕地走;進盥洗室排好隊;吃燙的面條、稀飯等的時候先用小嘴巴吹一吹等。孩子在吃東西前先吹一吹、摸一摸,可以避免燙嘴、燙手,防止誤食東西;而平時養(yǎng)成上下樓梯、排隊靠右邊行走的習慣,那么可大大減少與同伴碰撞的機會;通過隨機教育引導幼兒輕拿、輕放小椅子、正確開關門,能使孩子避開門窗桌椅邊棱,避免磕磕碰碰。這些看似很小的生活細節(jié),卻對孩子的安全起著很大的影響,家庭和幼兒園應相互配合,對幼兒進行長期教育并反復強調。
2.3.2 引導幼兒遵守活動規(guī)則,形成自護習慣。
在平時我們通過游戲、故事、兒歌等多種形式,引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活動常規(guī),鼓勵孩子按秩序游戲有規(guī)則地進行游戲。比如:在玩“娃娃家”等自主性游戲時,引導幼兒有序地去“小銀行”存取錢;到“小菜場”買菜要排好隊不推攘同伴。“手工坊”里制作“冰糖葫蘆”的竹簽要用彩泥將尖利的一頭包起來。每周定期評比“安全好寶寶”,通過榜樣示范的作用鼓勵每個孩子都學會遵守規(guī)則,樹立安全意識。
3 引導幼兒學習自我保護常識,培養(yǎng)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正因為意外事故是不可預料的,所以需要讓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自護方法,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所謂“授人與魚,不如授人以漁。”成人不能保護孩子一輩子,與其讓他在成人的全方位保護下生活,還不如教給他們自我保護的方法。
3.1 通過主題教學活動,引導幼兒掌握簡單的安全常識。
比如在實施主題活動“夏天真快樂”時,我們告訴幼兒如何避免雷擊的傷害;在科學活動“家用電器”中教給幼兒正確的使用電器的方法;在社會活動“有趣的標志”中把各種信號、標志、符號,編進故事中講給幼兒聽,使幼兒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識,知道不在馬路上玩耍,走路要看紅綠燈不亂穿馬路等。
3.2 通過模擬情境、演習等形式,提高幼兒應對突發(fā)事件和自然災害的能力。
很多孩子在遭遇突發(fā)意外事件的時候往往驚慌失措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針對這一點,我們通過觀看安全視頻等形式讓幼兒了解當遇到壞人可以大聲向周邊的人求救;當有人敲門的時候應該叫家里的大人開門;不跟陌生人走、不亂吃陌生人給的東西等。同時還模擬情境,讓幼兒知道該如何拒絕陌生人的請求等。園內還定期開展“著火了怎么辦”的火災演習、“地震逃生演習”等,豐富了幼兒的自護經(jīng)驗,使幼兒知道在遭遇突然事件和災害的不能慌亂,應冷靜下來勇敢地應對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
孩子的安全是幼兒園和家庭都需要認真重視的頭等大事,孩子安全意識和自護能力的養(yǎng)成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配合教育。作為老師和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應認真扮演好守護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讓孩子安全健康地茁壯地成長!
作者單位
江蘇省昆山市城北富士康幼兒園 江蘇省昆山市 2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