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威
一部內容顛覆傳統(tǒng)的系列短劇曾經流行于網絡,它看上去是以真實事件為藍本,但每一集里包含了大量的段子和隱晦信息,用夸張的想象表達對世界的另類觀感。但每一個事件的真正含義,要層層剝筍,甚至從相反的方向才能看到本質的東西。就像一位攝影師用狗的視角告訴了大家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但其背后的含義卻是,我們并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種人類。這種表現手法和這部短劇的名字一樣,叫做“高級黑”,它如今也成了一股悄然興起的輿論形態(tài)的代名詞。
“高級黑”,它有哪些典型的特征?發(fā)表“高級黑”言論的人,多持有什么樣的心態(tài)和目的?“高級黑”會帶來哪些值得警惕的社會危害,又該如何防范?
“黑”的“高級”之處
“它怎么那么黑……在東山送過炭、西山挖過煤……當過兩天煤鋪的二掌柜”,傳統(tǒng)相聲語言的搞笑類比,將“高級黑”的現實效果傳達得出神入化。比之于“高級黑”手段,“惡搞”成了小兒科,因為它只是在表現形式上做做文章,近似文學修辭中的明喻;而“高級黑”更像是暗喻、隱喻或借代,反諷調侃、含沙射影或者反話正話一起說,效果是讓你云里霧里咽不下又吐不出,卻留下浸透般的心寒與刺骨。解構真實,賦予正面表達以黑色的靈魂,用不動聲色的嘲弄譏諷顛覆正面認同,這就是“黑”的所謂“高級”之處。
“高級黑”表達手段不少,有的相當“高隱”,但仔細分辨還是有征兆可尋:一可曰顛倒是非、胡謅妄議,比如他說腐敗是“改革潤滑劑”、擁堵是“城市繁榮的標志”;二是借題發(fā)揮、話里有話,比如看似在聊疫苗、霧霾,卻避開實際問題將話題引向所謂“政治之殤”;三是偷換論題、含沙射影,微信上有揭批二戰(zhàn)時期獨裁專制的言論,寫著寫著卻變成了“作為中國人,對這種招數應該并不陌生”云云;四是陽奉陰違、極化毀譽,他用極端化說辭掩飾己之不滿卻引爆他人反感,再擺出一副同情面孔,順勢拉黑他所不滿的對象;五可稱得上是跟風做秀、明褒實貶,常極猛用力拔高吹捧,但脫離真實強化逆反。
“高級黑”的傳播主體不同,動機也有差異:有的是別有用心者的策劃煽動,有的是轉型時期社會矛盾的極化引爆,有的表現出官員領導管理能力的缺憾和不足,有的則源于媒體文化意識和社會責任的欠缺。凡此種種或隱或顯,都會產生不小的現實危害。
“高級黑”危害與防范
第一,以“高級黑”方式制造政策誤讀,塑造不負責任的政府形象丑化中國社會,引發(fā)和加重公眾心理焦慮與恐慌。這些年來,政府加大力度治理環(huán)境污染,反腐倡廉,監(jiān)管懲治不法企業(yè)、商販,完善制度舉措取得了很大實效,獲得了輿論贊譽。但是有高級黑段子,專門繞開現實問題及其解決方案的探討,著重于將各類問題案例的出現用作靶子,抹黑政府或中國社會,如稱煙熏火燎的天空、污七八糟的河水是“中國的縮影”、調侃國家公務人員是“寵物、吉祥物”……在他們設置的語境之下,中國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改革開放,種種科學規(guī)劃和現實舉措,都成了“拍腦門”決定和漠視公共利益人民訴求的娛樂化笑料,進而挑動對政府政治的大批判。
第二,“高級黑”對轉型時期物質貧富、分配落差等極端化渲染,反復匯聚、疊化、強化社會怨恨,放大不真實的媒介世界,激發(fā)公眾對社會環(huán)境的不安定感和不信任的行為后果。社會轉型期“貧富”矛盾、“拼爹”炫富亂象,加上少數人為官亂為、為富不仁的行為表現,使一些民眾的正常權益受到擠壓,心理上產生被剝奪感,積累了社會怨氣,每有涉官、涉富、涉腐的突發(fā)事件或社會新聞爆發(fā)時,敏感神經很容易被挑動。在這時候,話語傳播如果能夠客觀反映現實,將原因問題做理性分析呈現,對加速社會各方出臺有效措施,舒緩壓力,會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但“高級黑”反其道而行,偏愛于傷口上撒鹽,讓人舊傷未愈再遭新創(chuàng),鼓動怨恨情緒滾雪球般越滾越大,加劇不安感促使行為的無所適從或非理性。
第三,“高級黑”推促責任逃避,片面強化外因淡化內因促使公眾置身事外,消減為改善社會環(huán)境而努力奮斗的建設者精神和整體責任意識。轉型期社會問題的呈現,有的是出于多種所有制關系下的資源配置失衡、分配失公;有的是市場經濟自身負面性致使唯效率論而導致;有的是源于私人與集體利益的沖突誘發(fā)失范行為?!案呒壓凇泵棵繉⑺袉栴}都打包歸因于制度政策和政府,他們對于公民素質和責任話題,或無興趣或閉口不談,或者干脆引向反面解讀,如,乘坐國際航空禁帶農產品、減少大城市小汽車使用提倡綠色出行,在“高級黑”的話語里就會反置成所謂“剝奪公民行為自由”?!案呒壓凇闭撜{常常將自由等同為不受任何規(guī)則的約束,一旦作為公共話語傳播開來,會消減為排疑解難、改善社會環(huán)境而努力奮斗的責任意識和建設者精神。
第四,另一類“高級黑”虛構輿情民意,貌似服從上級意志,實則為個人或小群體私利屏蔽合理化意見,拉大理解鴻溝,干擾和妨礙國家政策措施的順利落實。這類“高級黑”往往來源于官僚主義機構內部,代表一些既得利益者和利益集團,他們的話語看似絕對忠誠、絕對正確、絕對堅決,絕對到完全拋開具體事物、對象的極端刻板或夸大走樣,他們將具體措施規(guī)定推向民意的反面,再貌似站在民意角度發(fā)泄不滿,通過“自黑”手法黑上級。如有的機構部門管理者,你實施“八項規(guī)定”、嚴格財物制度,治理辦公室超標,他作為主管,本是超標者,心里不滿,卻擺出堅決執(zhí)行的模樣,驅動群眾忙于“打隔斷”“換桌子”,再花上一筆錢購置新品,用形式主義的方式走過場。對于群眾的疑問不作正面解釋,而強硬推卸責任于上級,激發(fā)群眾對政策的反感。
第五,一味炒作拔高的話語制造出“高級黑”效果,掩蓋社會真相,使正面典型流于平面化、口號化、模式化,也影響輿論監(jiān)督取得應有實效。媒體通過典型形象的塑造,可以積極有效地發(fā)揮出社會文化價值觀整塑的輿論引導功能。但是,有一種言論,雖然表面上看似對善行、業(yè)績做宣傳引導,但標簽化對象、炒作作秀的痕跡十分明顯。比如,要樹立勞模形象,不遺余力地全部拔高到毫無親情顧念的“高冷”地步;要突出領導勤政親民,就把慰問貧苦群體、騎摩托車走訪、樸素著裝探親等平常之事、分內之事都作為優(yōu)秀政績來夸耀。結果不僅沒收到好的效果反而適得其反,客觀上起了“高級黑”的作用,讓人覺得虛假空洞以致于反感、厭倦。
警惕和防范“高級黑”的種種征兆和危害,需要健全法律法規(guī)等措施改善媒體傳播環(huán)境、需要培育公眾理性素養(yǎng)和辨析力,需要管理層面增強創(chuàng)新性規(guī)范性,需要提高媒體的責任意識和專業(yè)水準,歸根結底,需要通過中國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信仰的共同提升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