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含
周二的傍晚,往日沉悶的空氣中被添加進了一種清涼。整個世界都被一種有規(guī)律的聲音所籠罩?!暗未稹甭曧樦虒W(xué)樓的縫隙鉆入我的耳膜。終于完成了下午的值日工作,將工具整理放好,我拿起書包,轉(zhuǎn)身離開了似乎仍散發(fā)著書卷香氣的教室。
僅僅是隔了一道薄薄的門,便顯得教室里和走廊上的差距如此之大。行于寬闊的走廊,若走在外側(cè),斜著的雨絲很快會順著墻勢落滿衣裳,在淺色的衣服上開出一朵朵深褐色的花朵;若走在里側(cè),溫潤的水汽也會將你包圍,它們帶走的不僅是炎熱和暑氣,更似乎將身心的疲憊與憂傷也緩緩洗去……
疾步出了校門,真正地將自己置身于雨中。本是帶了一把雨傘的,但這雨實在柔滑,且打傘總是壓抑的,便不想去驚動那靜靜臥于書包里側(cè)的傘,只是低頭向前繼續(xù)行走著,讓身體沐浴在雨中。
走過一叢蒼翠的樹枝底下時,一陣勁風(fēng)吹來,劇烈地搖晃著樹枝,大顆大顆的雨珠被抖落下來,涼意與皮膚的突然接觸讓我的身體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戰(zhàn)。但落在身上的水珠畢竟還只是少數(shù),更多的落在了眼鏡上。這真是一種奇妙的體驗:有水的鏡片部分看到的景物因為放大作用而顯得極近,無水的部分看到的景物則由于對比看起來很遠。眼鏡上很快就浮起了一層霧氣,所有的事物都朦朦朧朧,若隱若現(xiàn),竟讓我有了一種在崇山峻嶺中行走的騰云駕霧感,仿佛飄飄欲仙。
雨聲漸漸變得微小,直到最終歸于一片沉寂。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世界原本就是無聲無息的,長時間置身于一種有節(jié)奏的響聲中,以至于忘記了這個世界最初的狀態(tài),誤以為這片大地本身也是有響聲的了。一切景物的色澤都被潤得愈加明顯:平日黯淡無光的草地突然勃發(fā)出了蓬勃的生機,被灰暗的天空映得死氣沉沉的灌木仿佛被注入了靈魂,沉默而平凡的野花也擁有從未有過的燦爛……一切都煥然一新,一切都以一個嶄新的姿態(tài)面對著整個大自然。
一個又一個水洼不規(guī)則地分布在地上,抬眼一望,家到了……
(指導(dǎo)老師:趙 飛)
潤物無聲
題為“輕雨”,而全文亦緊緊圍繞著這兩個字。輕柔、淺淡,蒙朧、潤濕、微涼,營造了細雨中那種獨特的氛圍。作者心思細膩,觀察細致,將放學(xué)路上的這一場雨寫得浸潤人心,如文中所說,“似乎將身心的疲憊與憂傷也緩緩洗去”。細雨不像狂風(fēng)暴雨那么撼動人心,震人心魄,卻潤物細無聲,將大地洗綠,將萬物更新,于輕柔處彰顯它的力量。結(jié)尾收得非常好,不拖沓,毫不拖泥帶水,卻留下了意味無窮。(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