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北
播音中強調(diào)以情運氣、氣隨情動,在播音中如果總是用冷眼旁觀的態(tài)度對待稿件,即使嗓音條件再好,呼吸再通暢,基本功再扎實,播出來的東西也是平淡無味的。所以,播音中對氣息的控制至關重要,只有呼吸能夠自如地變化,思想感情才能動起來,語言才會富有色彩。
播音員在播具體稿件時,要輕松自如地表達長短、繁簡不同的句型和深度不同的稿件,必須學會多種不同的呼吸方法。
在話筒前比較常見和多用的呼吸方法有以下幾種:
偷氣:當句子較長,意思不能中斷,不允許中間停頓換氣時就需要偷氣。氣吸得少,動作要快且小,不能讓聽眾感覺出來,即快而不露氣。一般在一個句子讀完之后,可以給自己一個喘氣的機會,也給聽眾一個喘息和思考的時間。
補氣:句子比較長,中間有逗號等標點或感情要轉(zhuǎn)入高潮,為了表達更激昂的感情,積蓄力量,中間要補氣。這個動作比換氣更快更短,比偷氣更慢更長。
大吸氣:一般用于感情比較激昂的一句話的開頭。大吸氣有點像深呼吸,一般要作為一種表達技巧使用,以口吸氣,并且要發(fā)出吸氣的聲音,多用于表達驚訝、恐怖、悲傷等感情。
提氣:不要把氣提到胸部,而是用丹田拉住,把氣從丹田提起來。這時的氣息控制力比較強,一般用在播比較振奮的內(nèi)容時,但是切忌一激動氣就浮上來或吊到嗓子眼上去。
挺氣:一般用于抒情、親切的內(nèi)容,氣好像被托著一樣,比較輕,比較柔和。
沉氣:小腹放松,氣下沉,這樣發(fā)出來的聲音比較深沉飽滿,多用于表達內(nèi)在、深沉、凝重的內(nèi)容和感情。
憋氣:話說了半截又咽下,這時氣息憋住而不能松懈,一般多用于感情更強烈的爆發(fā)之前,或為引起聽眾對下面話的注意,或是給人以懸念。
長呼氣:一般多用于感慨、嘆息時,邊說邊往外大呼氣,一口氣伴隨語言同時一呼而盡,話說完了,氣也呼盡了。
頓氣:感情非常激動,或哭或笑,或喜或悲,從而形成一種氣抖聲顫的效果。
呼吸的方式多種多樣,但宗旨是為了適應表達稿件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時,播音時的呼吸方法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相互滲透、綜合運用的。
一般來講,新聞、評論等信息性、事實性較強的節(jié)目,由于內(nèi)容比較平和,氣息也比較平穩(wěn),只要加強語言的邏輯性,從語法關系上找出換氣的位置及時補氣就可以了。而在播情感比較昂揚或激憤的詩歌、散文等時,氣息控制要強,兩肋要擴展開,小腹控制住,增加氣息的壓力和聲帶的張力,這樣發(fā)出的聲音才能結實飽滿、明朗有力。像內(nèi)容比較輕松愉快、娛樂性較強的綜藝節(jié)目,如音樂、戲劇、電影剪輯等,氣息就要托著點或提著點用,使聲音和氣息都比較柔和輕快。
總之,氣息對播音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一名播音員不但要有扎實的呼吸基本功,還要有靈活運用呼吸技巧的本領,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內(nèi)容豐富、題材廣泛的電臺、電視臺口語廣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