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lián)儲前主席沃爾克、日本大藏省前國際金融局局長行天豐雄,聯(lián)手回顧和展望之作。就這個領域而言,沒有什么演義傳奇、傳記史料或者學術門派的作品,能夠替代本書的地位。
如何開始
過去即序言
1962年年初,我來到華盛頓就職于財政部,從此開始積極參與國際貨幣事務。
但顯然,就像華盛頓檔案館大樓的銘文所寫的:“過去即序言”,我首先要把自己置身于1950年代那已消失的氛圍中,起初擔任較低級別的經濟學家,然后在紐約聯(lián)邦儲備銀行擔任政府債券交易員。
此后我來到了大通曼哈頓銀行,其經濟學職員的實力要薄弱得多,因而我似乎在與金融有關的一切事情上都多少像個專家了。
1958年年初,我被召往行長的辦公室。他說他在擔憂美國的貿易地位,覺得競爭力好像下降了,這也將影響美元,還問我是怎么想的。國際貿易和金融還不是我的研究領域,因而我試圖用當時經濟學家們的標準答案來回答:“不用擔心,我們用于增加進口的美元越多,其他國家拿它來增加從美國進口商品的數(shù)量也越多?!?/p>
那段時期是“美元短缺”理論的全盛時期。我還記得1950年代初在哈佛有一門研究生課程,我的教授在授課中提出了這一基本論 點。
這個論點就是,具有豐富的資源和能源,并且未受戰(zhàn)爭破壞的美國,多少將長期保持技術和生產效率方面的領袖地位。其結果是,我們的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勢必大大超過其他國家,這樣有助于我們保持強大的貿易地 位。
其他人認為其必然結果是我們將有能力在國外投入非常多的資金,這樣做也符合我們的利益。
回顧大蕭條歲月,我們提供有益的高水平官方援助,并最終導致私人向國外投資,以使其他國家買得起我們的出口商品,并使我們的工人不至于失業(yè)。
否則的話,由于經濟學家們起初所謂的“美元短缺”理論,我們將無法賣掉我們所能生產的東西。
我記得我對所有這些理論都有過懷疑,而當我回答行長的問題時,如果我說出那些懷疑就好了。
在他提出問題幾個月后,我們的國際收支平衡變得不利,而年底我們損失了儲備中價值2億美元的黃金。一些微弱的信號,表明對美元的信心并非堅不可摧。
這些對于我都是很好的教訓:如果你不能理解教授正在說什么,你就不該排除這些話不正確的可能。在市場中實踐的人們,有時能夠比那些沉浸于過去數(shù)字的經濟學家們更快地感覺到市場趨勢的變化。
中國崛起是歷史必然
中國貨幣政策與三個關鍵點
后“二戰(zhàn)”時代,世界接受了美國作為霸權領袖。的確,美蘇之間那時存在冷戰(zhàn)。但是蘇聯(lián)從未公開表示,其國家目標是取代美國而躍升全球霸權領袖。后來,日本和德國成了經濟強國,歐盟更是在1990年代擴大并加強了一體化,但它們也都從未被視為美國的挑戰(zhàn)者。在20世紀,沒有哪個國家敢于同美國一較高下。
我們所處的21世紀則不同。中國有清晰的國家目標去挑戰(zhàn)美國的單一霸權,并在傾全國之力來實現(xiàn)這一目標。中國邏輯的顯著特征是,其堅信美國衰退和中國崛起是歷史必然,所以時運站在中國這一邊。中國可以耐心地等待熟透的蘋果掉下來。
中國在國際貨幣體系問題上的立場,明顯反映了中國的務實。對中國而言,目標是消除美國的單一霸權,而國際貨幣體系則是霸權的一部分。
這不是一個新鮮的觀點,但想法也很正常。然而,問題的關鍵是,這正是使用主權國家貨幣作為國際本位貨幣的體系中,被結構性植入的矛盾。這個世界已經被這個矛盾折磨了五十年,但仍然找不到解決之道。中國完全了解局勢,無意用人民幣取代美元的世界關鍵貨幣身份,中國非常清楚作為關鍵貨幣國家的負擔。
中國在國際貨幣體系方面的政策有三個關鍵點。首先是預期現(xiàn)有體系將至少持續(xù)幾十年。中國將充分利用這個體系,努力維持由投資和消費引導的合理高增長。人民幣匯率將控制在穩(wěn)定水平。中國并不期望美元崩潰。美元資產并非中國的風險,而是戰(zhàn)略財富。第二個關鍵點是人民幣逐漸國際化。一種方法是,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讓國外的市場參與者發(fā)現(xiàn)使用人民幣的需求和好處。另一種方法是,提升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的實用性和吸引力。這將通過匯率靈活性、資本交易自由化和可自由兌換等手段實現(xiàn)。但這個過程需要謹慎地穩(wěn)步展開,且得花上十年的時間。第三個關鍵點是一個人民幣主要市場的建立。不消說,一種貨幣要發(fā)揮國際貨幣作用,必須以一個接受它的自由、高效的廣闊市場為前提。對于某種意欲成為全球關鍵貨幣的幣種而言,該貨幣的主要市場應該是全球金融中心。美國于19世紀末在經濟實力上超越英國,但美元卻是在“二戰(zhàn)”后才取代英鎊成為全球關鍵貨幣,原因是,為代替?zhèn)惗亟鹑诔浅蔀槭澜缃鹑谥行?,華爾街花了很長時間。中國的愿望是,讓上海成為人民幣國際中心,而香港則成為“歐洲人民幣”中心市場。
不確定的時代
角力不會很快結束
中國在國際貨幣體系上的理解和政策都非常現(xiàn)實,且諸事皆在按照中國的路線圖推進。美國對中國的匯率政策一直頗有微詞,但美國不得不承認,自己并沒有太多談判籌碼。1980年代,美國為減少日本的貿易順差,使用了包括日元升值、市場開放、擴張性宏觀政策和結構性改革等王牌施壓日本。由于日本經濟依賴對美國的出口,日本在美國的壓力面前無能為力,但仍然不愿意對美國的投資和出口開放本國市場。而當下的環(huán)境里,中國的處境相比1980年代的日本要強勢得多。
然而,中國經濟目前確實面臨不少嚴重的挑戰(zhàn):由危險的債務累積支撐的過度投資和過剩產能、對缺乏效率且無利可圖的國有企業(yè)改革的延遲、地方政府脆弱的財政狀況、不斷擴大的社會差距以及腐敗滋生等??傊?,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不可能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的單一霸權領袖。自2020年起,人口的下降和老化,以及能源、水、原材料、食品和環(huán)保等因素的制約,將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帶來現(xiàn)實的約束。包括法治在內的社會政治改革的方向和速度還不明朗,而且迄今為止,中國還沒擁有能俘獲世界信任和尊重的領導者特質。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世界將不是一個輪流領導的體系,而是一個不確定的體系。對這樣一個體系的必要治理,必須能夠應付其內在風險和不確定性。G20的建立,以及聯(lián)合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改革,就是在正確方向上的初步嘗試。關鍵點是,在美國和中國的引導下的主要國家,必須明白,國際合作是實現(xiàn)其各自國家目標的先決條件。我們需要建立具備有效的相互監(jiān)督和約束責任的政策協(xié)調機制。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如果我們能夠開始朝這一目標行動,我相信我們將為自己找到一個新世界。
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角力不會很快結束。我們要面對歷史性文明沖突,這一風險確實存在。一言以蔽之,看來,21世紀是一個動蕩的世紀。
新書速遞
科技之巔
作者: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1日
定價:98.00元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從2001年開始,每年都會公布“10大突破技術”,這些技術代表了當前世界科技的發(fā)展前沿和未來發(fā)展方向,集中反映了近年來世界科技發(fā)展的新特點和新趨勢,將引領面向未來的研究方向。
征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
作者:[英]羅杰·克勞利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
定價:69.00元
作者依賴書信與目擊者證詞來敘述小國葡萄牙飛速而驚心動魄的崛起。《征服者》展現(xiàn)了葡萄牙帝國的光輝燦爛和兇狠殘酷,將雄心勃勃而狂熱奮進的阿維斯王朝的人物們描摹得栩栩如生。
漫長的中場休息
作者:[美]本·方登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1日
定價:45.00元
這是李安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原著,通過一位參加伊拉克戰(zhàn)爭的19歲少年的眼睛,對戰(zhàn)爭和紙醉金迷的美國夢做了辛辣有力的諷刺。如比利·林恩所言,“這感覺其實很奇怪,為這輩子最糟糕的一天得到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