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林
“爸,您喝茶!”
憋了一肚子怨氣的沈洋剛下班回家,便遇上了一件怪事,一向不大懂事的兒子居然也學(xué)會了孝順。望著眼前那杯熱氣騰騰的茶,沈洋突然有種想哭的沖動。瞧,兒子才十歲,就會孝順父母了。一瞬間,滿肚子的怨氣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他顫抖著接過茶,迷蒙的熱氣里,一股清香沁人肺腑,再輕輕抿上一口,哇!真是從嘴里一直香到腳心。
他感動得一把抱住兒子:“兒子,說,想要什么,老爸買給你!”
兒子也顯得有些興奮:“爸,我正想跟您說,明天我們班去春游,我想多買點東西?!?/p>
“沒問題!”沈洋大力拍拍兒子的肩,“說吧,要多少錢?”
兒子小心地伸出了五根手指,“50塊!”
沈洋隨手從自己的皮夾里掏出一張“老人頭”:“兒子,多買點好吃的,可別給你老爸丟臉!”
“謝謝爸!”兒子拿過錢,一溜煙便跑得無影無蹤。可沈洋卻著實興奮了幾天。
冬去春來,兒子上高中了。
這天,兒子興沖沖地跑回家,“爸,快,快換件衣服,我請您去看電影?!?/p>
沈洋挺納悶的,兒子怎么突然想起請他看電影了?他不是一向不愛看電影嗎?
兒子看出了他的心思,特地解釋道:“爸,這部電影可是國際大片,不看的話,可是終身遺憾的?!?/p>
看到兒子一本正經(jīng)的模樣,沈洋明白了。得,原來兒子是孝順?biāo)?,那他又怎能不去呢?/p>
父子倆興高采烈地看完了電影,并肩走在回家的路兒子突然攬住沈洋的肩:“爸,找您商量個事!”
“什么事?你說吧!”
“爸,我想買一部便攜式錄音機,我們班好多同學(xué)都有……”
“好??!反正你學(xué)習(xí)也能用上嘛!”
“可是……”兒子的表情有些為難。
“缺錢,對不對?說吧,要多少?”
“500塊!”
幾天后,兒子多了部便攜式錄音機,沈洋卻吃了一個月的白飯。
轉(zhuǎn)眼,兒子成了一名大學(xué)生。
大二剛開學(xué),有一天,兒子神神秘秘地把沈洋拉出了家門,七彎八拐之后,父子倆坐在了某海鮮酒樓的包廂。一桌子菜很快便上齊了。
兒子給他倒上一杯酒:“爸,我敬您!這些年,您辛苦了!”
沈洋一聽這話,眼圈隨即便紅了。自從老婆死后,這些年,他既當(dāng)?shù)之?dāng)媽,真是挺辛苦的。
“爸,您放心,等我大學(xué)畢業(yè),我會好好孝順您的!”兒子又倒上一杯酒。
“好!好!”沈洋接過酒一飲而盡,滿臉欣慰的笑容。
“不過,爸……”
兒子的欲言又止讓沈洋突如其來打了個寒顫,他小心翼翼地問:“兒子,有事嗎?”
“爸,我想買臺電腦……”
下面的話,沈洋一句也沒聽進(jìn)去,心里有些涼颼颼的。
這頓飯吃掉了沈洋5000塊。
終于,兒子工作了。
沈洋也正式退居二線,每天在家種種花,養(yǎng)養(yǎng)鳥,日子過得倒也悠閑。
有一天,已經(jīng)半年沒回來的兒子突然回家了。沈洋高興得手忙腳亂,一下子打翻茶葉,一下子弄破茶杯,兒子卻一把拉住他的手,遞給他一張機票,“爸,我是特地回來請您去旅游的,您瞧,我連機票都買好了!”
聽了這話,沈洋的手停了一下。
“只是……”兒子繼續(xù)往下說,卻聽見“撲嗵”一聲,沈洋已直直地躺倒在地上。
【閱讀指津】 我們常說文學(xué)來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但是這篇小說基本是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寫照。雖然小說塑造的人物很簡單,只有一對父子——沈洋和他的兒子;情節(jié)也很簡單,兒子的一次又一次的孝順,胃口是越來越大,沈洋這位父親也越來越難滿足;刻畫方法也很簡單,基本上是通過人物的對話,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展現(xiàn)人物的性格形象。但是這篇小說的主題非常深刻,人物形象鮮明,對比手法的反復(fù)運用而又恰到好處,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學(xué)是人學(xué),尤其是小說,直接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揭示社會矛盾。這篇小說的一對父子,個性鮮明。兒子的性格從十歲開始到參加工作之后基本沒改變,用一句話來形容“貪婪而狡詐”?!靶㈨槨背闪藘鹤域_取自己的利益的一個誘餌,誘餌的不同索取的利益也不相同。與兒子不同,父親沈洋的上當(dāng)受騙從最開始的心甘情愿的付出,到后來的被迫無奈,以致于被“嚇?biāo)馈保瑑鹤拥淖儽炯訁?,一步一步撕碎了父親自我欺騙的夢想!我們讀出了父親的痛苦、絕望和懦弱。
本是溫情脈脈的父子關(guān)系,本應(yīng)是真情流露的孝順,何以“孝順”最后成了兒子殺死父親的一把不見血的刀?小說的結(jié)局令人痛心,可是也給人深思。我們不禁要追問造成悲劇的原因是什么?兒子的貪婪無恥,泯滅了人性,無疑是悲劇的罪魁禍?zhǔn)?。羊跪乳恩,烏鴉反哺,小說中的兒子竟然用人性中“孝順”的品質(zhì)作為誘餌去鋪設(shè)陷阱,殘害的正是深愛著自己的父親!兒子的做法令人深惡痛絕,叫人不齒。但是作為父親的沈洋是不是也有不可推卸的責(zé)任?“養(yǎng)不教,父之過”。我們看看這位父親是如何養(yǎng)出了“白眼狼”:十歲時,孩子的一杯茶就索取了50塊錢,父親還得意洋洋送上一張“老人頭”,還鼓勵兒子多買點好吃的,甚至這位父親還為此興奮了幾天。也許他還陶醉在兒子的孝順之中。殊不知,正是父親的這種錯誤引導(dǎo),嘗到了甜頭的兒子,一次又一次故伎重演——兒子讀高中時的一張電影票換去了500元的便攜式錄音機;兒子上大學(xué)時的一頓飯換去了5000元;兒子工作之后的一張機票換去了老父親的生命。不難看出,父親的一次次的自欺欺人(認(rèn)為孩子孝順),一次次的遷就,最后才釀成了自己的慘劇。如果這位父親少一點溺愛,早一點拒絕兒子的對自己的過分要求,我想這位父親不僅會保全自己,而且還會斬斷兒子自私貪婪的欲望。如果父親能讓孩子盡早認(rèn)識到“孝順”是人類的美德,是每一個孩子應(yīng)盡的責(zé)任,而不是父子之間交換利益的條件,我想這位孩子真的說不定成了一個真正孝順的孩子。孩子的出生是一張白紙,怎么描繪則是靠家長的教育。本是人間天倫之樂的一幕,最終成為了家庭的悲劇。然而除了兒子的貪婪自私,父親的溺愛放縱,我似乎還看到了一點社會的影子。家庭是社會最小的集體,家庭的悲劇總有社會的縮影。父親為什么會如此溺愛放縱孩子?除了孩子的媽死得早,父親有虧欠補償心理之外,是不是還與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水往低處流”財富留子孫有一定的關(guān)系?兒子的自私貪婪,與自我修養(yǎng)、家庭教育不無關(guān)系。但是面對整個社會的“特?!保í毶优┱呤遣皇怯幸欢ǖ年P(guān)聯(lián)?獨生子女的出現(xiàn)加劇了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溺愛孩子的現(xiàn)象,自覺不自覺中養(yǎng)成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習(xí)慣。在看完這幕家庭悲劇后,透過淚光,我似乎還隱隱約約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身邊無數(shù)家庭的影子,我們是不是也有溺愛孩子的現(xiàn)象?物質(zhì)的過度給予是不是也羈絆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面對孩子早期的自私,我們是不是也一笑了之,放任放縱?孩子的自我為中心的現(xiàn)象,我們是否進(jìn)行了早期干預(yù)?……小說主題的深邃,直逼每一個人靈魂的深處,劍指社會的痛處。
小說的表現(xiàn)手法雖然單一,但是匠心獨具的反復(fù)對比,深化了文章的主題。兒子十歲時,一杯熱氣騰騰的茶,父親興奮地給了一張“老人頭”;兒子上高中時,一張電影票,父親給了500塊,吃了一個月的白飯;兒子大二時,海鮮酒樓的一頓飯,父親心里涼颼颼地給了5000塊;兒子工作后,一張旅游的機票,父親直直地躺在地上。兒子的步步緊逼,變本加厲;父親的困窘,無力招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既凸顯了人物的個性,更加突出了主題。
這篇小說以喜劇開頭,以悲劇結(jié)束,令人深思。如果我們再不調(diào)整對下一代的關(guān)愛方式,家庭和社會再不改變我們的教育行為,也許有一天小說中悲劇還會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