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王維的《山居秋暝》時年齡還小,想象不來“松間明月”的高潔,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樣。母親說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風(fēng)景畫,要我好好背,說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晌译m將詩句背得滾瓜爛熟,其意義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漁舟這些田園風(fēng)物也只是朦朧,而鄉(xiāng)野情致則更模糊了。
后來上了大學(xué),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好友。翻來覆去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時常獲得師長贊許。再后來深入鄉(xiāng)村,那兒有田園,卻無松竹流泉;及至上了華山、峨眉山,并且專在月夜聽泉,古剎聞鐘,乘江南漁舟,訪溪邊浣女,都為尋找王維《山居秋暝》的那種燦爛意境,都為了卻“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執(zhí)著情結(jié)。一段時間,于人世紛雜之中,自以為林泉在胸,甚至以漁樵野老自居,說和同事糾紛,勸解禍中難人。自以為心中有了王維,就了卻了人間煩惱,看透了紅塵紛爭;更自以為一壺清茶,便可笑談古今。
真正進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結(jié)婚、生子、住房、柴米油鹽,等等,才知道青年時代“明月松間照”式的“超脫”,只不過是少年時代“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浮雕和順延。真正對王維和他的詩的理解,都在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生命的體驗和閱歷的堆積之后。人的一生,苦也罷,樂也罷;得也罷,失也罷——要緊的是心間那一泓清潭里不能沒有月輝。哲學(xué)家培根說過:“歷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靈秀?!表斏系乃稍拢阆碌那迦约白碌呐褪?,何曾因?qū)櫲璧檬Ф鴴亝s自在?又何曾因風(fēng)霜雨雪而易移萎縮?它們自我踏實,不變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閱歷,萬年的長久,也才有了詩人的神韻和學(xué)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造訪過終南山翠華池邊那棵蒼松,也每年數(shù)次帶外地朋友去觀覽皇帝陵下的漢武帝手植柏,還常常攜著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邊盤桓……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過它們的骨干,三九冰凍裂過它們的樹皮,甚至它們還挨過野樵頑童的斧斫和毛蟲鳥雀的嚙啄,然而它們?nèi)紵o言地忍受了,它們默默地自我修復(fù),自我完善。到頭來,這風(fēng)霜雨雪,這刀斧蟲雀,統(tǒng)統(tǒng)化作了其根下營養(yǎng)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盤”。這是何等的氣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嚴和人格與金錢地位、功名利祿作交換,最終腰纏萬貫、飛黃騰達的小人的蠅營狗茍算得了什么?且讓他暫去得逞又能怎樣?
王維實在是唐朝的愛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參悟得那么透徹,所謂窮極物理,形而上學(xué)于他實在是儲之心靈,口吐蓮花!坦誠、執(zhí)著、自識,使王維遠離了貪婪、附庸、嫉妒的裝飾,從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詩品頑強的生命力。誰又能說不是呢?的確,“空山”是一種胸襟,“新雨”是一種態(tài)度;“天氣”是一種環(huán)境,“晚來”是瞬間的境遇?!爸裥币擦T,“蓮動”也罷,“春芳”也罷,“王孫”也罷,生活中的誘惑實在是太多太多,而物質(zhì)的欲望則永無止境,什么都要的結(jié)果最終只能是什么都沒有得到。唯有甘于清貧、甘于寂寞,自始至終保持獨立的人格,這才是人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王維的人生態(tài)度正是因為有了太多的放棄,也便才有他“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的高潔的情懷,也便有了他哲悟金鉑般的千古名篇!
“明月松間照”,照一片嫻靜淡泊寄寓我無所棲息的靈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細流淘洗我勞累庸碌之身軀。浣女是個好,漁舟是個好,好的質(zhì)地在于勞作,在于獨立,在于思想——這是物質(zhì)的創(chuàng)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閱讀指津】 曾有文學(xué)評論家說:“散文就是通過自己獨有的語言方式把它背后的味道傳達出來,如果沒有個性語言,散文就沒有多大的價值?!鄙⑽淖裱霸~不離句,句不離文”的原則以達到“形散而神聚”的效果。賈平凹這篇散文《明月清泉自在懷》借名作書寫生命體驗與感悟,其中的語言和結(jié)構(gòu)等都處理得非常精妙,讀來如沐春風(fēng),暢快淋漓。
一篇優(yōu)秀的散文所寫的內(nèi)容,可以是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但絕不會是一盤散沙。這篇散文以對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代表作《山居秋暝》循序漸進的認識與理解為線索,直觀展示了一個閱讀體驗認識的完整過程。文章層次十分清晰,主題十分明確。作者少年時期,對王維的這首詩背得滾瓜爛熟,但不知其深意。青年時期,自以為讀懂這首詩,認為自己有了一種看透紅塵紛爭的超脫心態(tài),但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式的理解。中年時期,真正悟出了其中哲理,甘于清貧,甘于寂寞,保持獨立人格,才是人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作者逐層深入地發(fā)掘出了文章的內(nèi)涵,引動讀者入情入境產(chǎn)生強烈共鳴。
清代著名散文家姚鼐曾這樣說過散文創(chuàng)作“其得于陰與柔之美者,則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風(fēng),如云,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澗,如淪,如漾,如珠玉之輝,如鴻鵠之鳴而入廖廓?!币馑际钦f,文章具有陰柔之美,如旭日東升,如風(fēng)如云如霞如溪,如水的波紋,如玉的光輝,如鳴叫的鴻雁飛入空闊的天空。要解讀出散文如此的陰柔精美之妙,就要從品味語言開始。領(lǐng)會語言,才能讀懂其中濃郁的抒情韻味和深刻的哲理蘊涵。
那本文有什么特色值得我們再三玩味呢?
思辨哲理。精彩的文題就像電眼美女般具有攝人心魄的奇效,令人過目難忘。這篇散文的文題就有著奪目的光輝。讓我們來看看,讀過高一的同學(xué),相信一定會讀到蘇軾《赤壁賦》中的“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這段精彩句子。文題“明月清風(fēng)”就出自于此,我們懂它的出處自然就懂它的意義指向,非我所有而“莫取”,那作者要取什么?不難看出“我”追求清雅閑適,只與月白風(fēng)清為伴,獨立的人格是永遠的精神財富。而這些財富又從哪里來呢?作者借助對同一詩句不同人生時期的不同解讀來告訴你他的答案。從歲月沉淀和人生歷練中來的,不僅僅是生命的體驗,更是人生得道的歷程。
我們深知精美文章中有深層含義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種修辭或?qū)懽魇址?,故意將句子的真實意義隱藏,就好像為它披上了一層紗。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我們應(yīng)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隱身”術(shù),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去一一欣賞。
雅俗共賞。文中既有“月夜聽泉,古剎聞鐘,乘江南漁舟,訪溪邊浣女”充滿詩意的文辭,頓生清幽高遠之雅;也有“‘明月松間照,照一片嫻靜淡泊寄寓我無所棲息的靈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細流淘洗我勞累庸碌之身軀?!碧煲聼o縫的頂針妙用,兼具參差錯落之美;更有“結(jié)婚、生子、住房、柴米油鹽”充滿人間煙火味的意境,洋溢生活溫馨之情。全文以典雅精致的書面語言為主,又雜有淺俗活潑的口語。使人如聞其聲,如睹其目。
駢散結(jié)合。第四段大多以散句為主,但也有“‘空山是一種胸襟;‘新雨是一種態(tài)度;‘天氣是一種環(huán)境,‘晚來是瞬時的境遇?!裥擦T,‘蓮動也罷,‘春芳也罷,‘王孫也罷……”這樣的整句。兩者配合使用,語句波瀾起伏,既整齊和諧,又富于變化,卷舒自如,姿態(tài)橫生?!巴蹙S是唐朝的愛因斯坦……窮極物理,形而上學(xué)于他實在是儲之心靈,口吐蓮花”“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思源”,中外經(jīng)典信手拈來,作者將愛因斯坦對事物徹底洞悉能力與王維山水景物的參悟巧妙融為一體,不僅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內(nèi)涵,強化生命體驗,更彰顯了作者的飽學(xué)多識。
對比鮮明?!帮L(fēng)霜雨雪”“毛蟲鳥雀”都是“蒼松”“翠柏”“唐槐”遇到的艱辛和苦難,最終這些都成為營養(yǎng),成為后天偉岸、繁茂的基礎(chǔ)。作者將三種自我修為的樹同世俗中貪求富貴的小人進行對比,來突出這三種樹的執(zhí)著、隱忍、腳踏實地,以此來闡釋“明月松間照”的恒久魅力來源于詩人的修為和追求。也表達了一個人只有默默忍受苦難,消解苦難,苦難最終會成為他畢生的財富,滋養(yǎng)他的人生,塑造他的人格。
首尾圓合。文末在結(jié)構(gòu)上,照應(yīng)了開頭作者讀王維的詩的感悟,首尾呼應(yīng)結(jié)構(gòu)完整。內(nèi)容上進一步深化了主旨?!懊髟滤砷g照,清泉石上流”照亮了自己的靈魂,洗滌了自己的身軀。“浣女”也好,“漁舟”也好,“勞作”“獨立”“思考”這才是精神的“明月清泉”。在情感上,含蓄地表達出作者遠離貪婪、附庸和嫉妒,拒絕物質(zhì)的誘惑的決心。文學(xué)評論家劉勰認為文學(xué)可有六觀:一觀體制的安排;二觀描文辭的布置;三觀如何借鑒他人而變化;四觀或奇或正的表現(xiàn)手法;五觀怎樣運用事類使用內(nèi)容豐富充實;六觀語言的音韻節(jié)奏。這“六觀”可作為我們對散文形式美的一種參照??偨Y(jié)起來就是結(jié)構(gòu)形式秀如竹,語言表達美如花。
所以說散文的“結(jié)構(gòu)美”和“語言美”是散文桂冠上的兩顆明珠。賈平凹這篇《明月清泉自在懷》在文字的散與整,文筆的繁與簡,布局的開放與收束都與文章的意境緊密相關(guān),這樣有機結(jié)合的整體,我們稱之為“結(jié)構(gòu)美”。而這篇散文生動的形象的修飾,體裁的運用,強化來了我們鑒賞過程中的審美愉悅,我們稱之為“語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