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泰
1.選好鴨苗
選個體較大,臍部清潔干燥,活潑有精神,胎毛松軟并有光澤,吃食快而多,叫聲宏亮的雛鴨做種鴨。凡瞎、跛、大肚子、缺喙、毛羽枯燥并帶有紅色的老火鴨,均不得選留。
2.雛鴨的飼養(yǎng)
買回的鴨苗,先用黃連50g和甘草250g煎汁拌料供100只鴨服用,然后用綠豆0.5kg石膏0.1kg,拌人10kg米飯內(nèi),連喂3-5d。常給小鴨飲用紅糖水或葡萄糖水和蜂蜜水。小鴨7d內(nèi)不要急于下水,不讓鴨在溫度超過32℃的地方活動,要在竹林、果園、溪邊等蔭涼處休息,也不能讓其蹲集打堆。開食后的雛鴨用半生半熟的米飯加涼水飼喂,每天喂5~6次,每次喂半飽,5d后定量喂淡鹽水;7d后,在上午10時前和下午18時后,將鴨群趕入田水中訓放,每次15min;20d后雛鴨可自己找食時應逐漸減少飼喂的次數(shù)和數(shù)量,可打撈一些糞蛆和小蟲喂養(yǎng),30d后可趕人打谷后的稻田、溪河放養(yǎng)。
3.科學放牧
科學放牧,節(jié)省飼料,是飼養(yǎng)秋水鴨高產(chǎn)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因此,科學放牧應“三做到五不放”?!叭龅健笔牵壶喎徘皫滋煲柧汎喨骸吧蠗U”,趕鴨出牧宜適當喂些飼料,以免因饑餓貪食而吞咽過多的泥沙;應選擇水淺、水清、草多的地方放,牧時間應隨鴨齡增長,由近到遠,逐步加長時間,一般宜在天氣涼爽時進行,中午要在蔭涼處多休息,并定時游泳飲水,做到早出牧晚收牧。“五不放”是:放牧途中不入田;不能走燙路;不到農(nóng)藥污染和疫區(qū)放牧;不在剛下過雷陣雨和陰雨天放牧,不要使鴨子撲翼急行,避免鴨群受驚受傷;不逆水放牧,水退放出,水漲趕回,不在烈日下放牧。
4.防鴨中暑
雛鴨體質(zhì)嬌嫩,在剛?cè)饲锛緯r,氣候炎熱,很易中暑,當雛鴨出現(xiàn)煩燥不安、伸頸嗚叫時,可放到深水溝內(nèi)游泳飲水,以防中暑。如雛鴨放牧中,突然濕毛下沉、打圈,即中暑先兆,可先用小縫針刺破腳上的小血管擠出瘀血,隨后喂人丹兩?;蛏倭炕粝阏龤馑状滋撬?,并置陰涼處休息,短時可愈。
5.強度育肥
秋水鴨飼養(yǎng)50-60d時即可長到1~1.2kg,這時可改用“高能量低蛋白”的配合飼料快速填肥市售。配方為(%):玉米36,油枯10,小麥20,米糖18,蠶蛹2,麥麩10,貝殼粉4,生長素500g,九二0100g。育肥方法有兩種:
5.1自食育肥 將配合飼料加水拌濕放置3~4h進行軟化,每天定時喂4次,應邊喂料邊供水。喂后放鴨下水洗浴,并增喂1次夜食,鴨舍光線要暗,使鴨少活動,多休息。關鴨場要清潔衛(wèi)生,切忌潮濕異臭。
5.2填喂育肥 將配合飼料加水調(diào)成干糊狀,用手搓成直徑3.3cm/長5cm的圓條。操作者坐在小凳上,雙腿壓住鴨體下部,右手拇指和食指撐開鴨嘴,中指壓住舌頭,右手把圓條先沾點水不使之潤滑,然后從口腔向食道填人。每天填喂3次。育肥第1~3d,每次填喂3-4根圓條,第4~8d每次填4-6根,8d以后每次填6-8根。填喂后供足飲水,幾十分鐘的水浴,育肥期一般為10-15d。當肉鴨體重達2kg以上,用手摸到皮下脂肪增厚,翼羽根呈透明狀態(tài)時即可上市出售。
6.加強疫病防治
秋水鴨易發(fā)生大頭瘟,死亡率高達90%以上。因此,勤掃鴨舍除鴨糞,勤洗飼水槽;保持鴨舍干燥通風;用10%-20%鮮石灰液消毒;定期注射鴨瘟、禽出敗等疫(菌)苗進行免疫;常在飲料中加夏枯草、鐵馬鞭、大蒜、蒲公英等以草代藥喂服防病;每周喂1次畜用土霉素,用量為每50kg飼料每次500g;對可疑鴨群和假定健康鴨群用鴨瘟疫苗緊急接種,嚴消毒,早隔治。實踐表明:用中油250g、辣椒、蒜頭各120g、熟鹽60g、米飯1kg、炒芝麻30g,混勻喂80只鴨;戡用大麥1kg炒熟趁熱裝入缸內(nèi),再用1只兔子的鮮血拌炒熟的小麥喂鴨,喂后24h內(nèi),禁止鴨下水和吃水,對多種鴨病有明顯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