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的育雛期主要是指從雛鴨出殼一直到6周齡。由于此期間雛鴨代謝旺盛、敏感性較強、自身抵抗力較差、絨毛較少等特點,決定了肉用鴨在育雛階段的衛(wèi)生消毒、防疫以及飼養(yǎng)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筆者根據(jù)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對肉用鴨育雛階段的飼養(yǎng)管理技術(shù)要點總結(jié)如下:
1.肉用鴨育雛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在肉用鴨育雛前需要對鴨舍進行全面消毒,包括墻壁以及地面的徹底沖洗。接著選用0.3%的消毒液進行噴灑式消毒。對于一些密閉性比較好的鴨舍,每立方米用40毫升福爾馬林和20克的高錳酸鉀熏蒸12小時。同時將飲水器、飼料槽等用具進行消毒。消毒完畢之后打開窗戶,保持空氣流通。育雛舍經(jīng)過徹底消毒之后,要避免沒有經(jīng)過消毒的用具搬入其內(nèi),目的是減少重新污染的機會。
2.肉用雛鴨的選擇標準
肉用雛鴨無論是自己孵化還是購買,都要按照標準進行選擇。首先,鴨的肛門一定要干凈,不存在黃白色的糞便。其次,鴨的臍帶吸收效果好,不存在一些血痕。另外,鴨腹部的收縮功能一定要好,不能選擇一些大肚子鴨。最后,要求鴨的眼、爪和腿等不能有畸形。只有符合上述標準的才可以認為是健康雛鴨。如果有一條不符合,就可能會降低雛鴨的成活率。因此選擇雛鴨要慎重。
3.肉用雛鴨的飼養(yǎng)管理要點
鴨舍:要想提高雛鴨的成活率,首先就要保證鴨舍適宜的濕度和溫度,為雛鴨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剛出生的雛鴨需要的溫度相對來說較高,通常情況下,第一周的育雛溫度為33~35℃,以后每周降低2℃。大約經(jīng)過6周之后,雛鴨基本上能夠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鴨舍中的溫度是否適宜,可以用溫度計進行測量,也可以根據(jù)雛鴨的活動情況加以判斷。如果鴨舍中的溫度較高,雛鴨通常會通過張口進行喘氣,而且食欲也會大幅度下降。如果鴨舍中的溫度過低,雛鴨就會擁擠在一起,出現(xiàn)睡眠不安的現(xiàn)象,同時發(fā)出“嘰嘰”的叫聲。如果鴨舍中的溫度適宜,雛鴨表現(xiàn)得很活潑,而且飲食正常,精神狀況良好。實踐證明,如果鴨舍中能夠保持適宜的溫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控制球蟲病等病的發(fā)生,進而大幅度提升雛鴨的成活率。鴨舍中除了溫度適宜外,濕度也一定要合適。鴨舍中濕度過高或者過低對于雛鴨的生長都會有一定的消極影響。如果鴨舍中的濕度過低,就很容易造成舍內(nèi)灰塵飛揚,進而引起雛鴨的呼吸道疾病。如果鴨舍中的濕度過高,也會造成鴨舍中的有害氣體大量增加,進而給病原微生物的生長提供一定的條件,影響雛鴨的健康生長。
飲水與飼料:雛鴨出殼之后進入鴨舍,要先給雛鴨飲水,并在飲水中每只鴨添加1000單位青霉素。3個小時后可以給雛鴨飲用3%的紅糖水,用溫水喂養(yǎng)。在之后的飼養(yǎng)管理中,要定期地讓雛鴨適當飲水,避免出現(xiàn)缺水現(xiàn)象,以保證雛鴨能夠隨時飲水。如果雛鴨出現(xiàn)缺水,就很可能導致其因為干渴而死亡,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如果有三分之一的雛鴨開始尋食,就可以進行飼喂。飼喂要選用全價的配合飼料,而且要定時定量。在通常情況下,雛鴨的飼喂按照前2周每天飼喂7次,每增加一個周齡飼喂的次數(shù)減少1次的原則掌握。當雛鴨6周齡之后,每天飼喂4次就可以了。雛鴨第3周之后,可以在飼料中添加少量干凈的細沙,這樣可以增強雛鴨的消化機能。
免疫:基于雛鴨階段其自身的免疫力比較差,很容易感染一些疾病。因此,要對鴨舍做好衛(wèi)生與消毒工作。除此之外,還需要根據(jù)鴨場的情況,制定一套科學的免疫程序,進而控制鴨場出現(xiàn)傳染病的傳播。
(吉林省扶余市草原工作站 ?苗俊彪 ?郵編:13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