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慧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門專業(yè)活。它是連接家庭與學校、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溝通的紐帶,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學會做“心”的工作,讀懂學生、讀懂家長、讀懂自己。文章從班主任立場出發(fā),對學生和家長的心理進行解讀,力求對班主任工作的開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班主任;心理
正如俗話說:心結結心。按我的理解這種說法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郁積在心底沒有化解,心結難以釋然,難以交心;一種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得到化解,由此增進了共識,盡棄前嫌,心貼得更近。工作7年,擔任班主任工作5年來,經歷過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是它們讓我明白了班主任是連接家庭與學校、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溝通的紐帶,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學會做“心”的工作,善于治療“心病”,解開“心結”。
一、讀懂學生
班級是學校的最小組成體,學生是其中的一個個獨立個體,如何讓學生在班集體里得到富有個性的成長,又不缺乏集體凝聚力,是每次接四年級最先要面對的問題。在接新班的暑假,我就會按照學籍卡記住所有學生的姓名和學號,尤其是外來學生的相關資料,做到熟爛于心,所以開學第一次見面會,我能夠準確地叫出學生的名字。學生因為分班帶來的不安蕩然無存,班級凝聚力悄然而生。開學第一天,我還會安排學生自主打掃衛(wèi)生,自主安排同桌,放手給他們實踐,也從中探尋學生的性格特點,為以后的教育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接下來的教育過程中,我遵循的基本原則就是“懂你”,學生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放飛天性。所以我和學生的關系很密切,在學校教育中,有幾個基本的問題需要解決。
“玩”和“學”。小學生即使到了高年級,還是孩子。玩是不可少的,有些學生甚至學的時間完全多于學的時間,這該怎么辦?我所帶的每一個班級為此都專門開了一次班會,圍繞“玩”展開了深入的討論:究竟該怎么玩?首先我肯定了玩的必要性,任何人,包括成年人都需要有玩的空間,何況是孩子。他們聽了我的開場白,一下子放下了戒備心理,開始暢談“愛玩的、想玩的”。最后我們決定,班級上可以有各式各樣的游戲形式存在,我還鼓勵他們結合傳統(tǒng)游戲進行創(chuàng)新,只要到班主任這里講明游戲規(guī)則,申請一下,凡是通過的就可以在全班推廣,但一旦發(fā)現有人上課玩,全班禁玩。所以學生在規(guī)則引導下,很好解決了玩和學的問題,兩者不再是沖突,而是相得益彰,學生校園生活變得愉悅了。
“你”和“我”。小學生不小,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小學生處于第二個“自我”形成期,所以在交往上的糾紛不斷。有可能是同桌間的,有可能是小團體內部的。這種糾紛小的會影響一個學生的狀態(tài),大的會影響一小部分學生,甚至是全班的班風。所以歷屆班級都成立了糾紛處理小組,由幾個在班級有說服力的學生來組成。班級上小的糾紛由他們來解決。解決不了的在班會上由全班討論來解決。通過自己解決班級上糾紛、事務,學生無形中培養(yǎng)了辨別是非的能力和公正公平的建立。小學生最欣賞的就是公平公正,因為這是他們道德品質建設時期,對公平公正的認識會影響他們的一生。所以通過糾紛的解決建立“你”和“我”的概念和權限,是每一年都要做的事情。只有這樣做,班級里的學生才會心靜,才會有學習的空間。
“說”和“做”。即使是班主任,也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心靈深處。為了讓學生找到傾訴的空間,本班建立了記事薄,每人都有一本。記事薄可以說出學生的煩惱。對某個現象的評論,對班級建設的建議等。班主任可以針對性解決每個學生的困擾;可以和學生一起分享快樂;也可以吸取學生對班級的建議,然后開始實施,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的渠道是的學生有了“說”的地方,也是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有落腳點,使得班主任和學生的心更近、情更濃。
“嚴”與“愛”?!叭藷o完人”,學生畢竟是孩子,不管多優(yōu)秀的孩子,都有缺點,都會犯錯誤。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需要有原則,需要有規(guī)則,不可以任性為之。但嚴格不等于苛刻、死板,執(zhí)行嚴格的要求也應從學生的利益出發(fā)。在遵守規(guī)則的的教育中,教師的教育方法應讓學生感受到愛的存在。其實,學生都希望老師能夠理解自己,能夠關心、愛護、接納自己。作為和學生朝夕相處的班主任,只有心中有愛,才會對犯錯誤的學生產生共情,理解學生,接納學生,處理學生的問題才不會固執(zhí)己見,才不會傷害學生的人格,傷害師生的關系。所以,“嚴格”是對事情準則的堅持,而“愛”是對孩子的教育產生作用的根本動力。
二、讀懂家長
“安慰”和“督促”。任何一個后進生的形成都不是源于偶然。都說母親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其實中國有很多家長不合格。因為中國的特殊情況,每一個擁有孩子的父母自然晉升為家長,父母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教育類培訓,對于孩子的教育沿襲之前上一輩的教育方式,陳舊而且令孩子生厭。后進生和家長之間的戰(zhàn)爭綿綿不斷。這時候的班主任就需要先安慰家長:事情還是有希望的,讓家長不要沮喪。同時推薦合適的書給家長閱讀,幫助家長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使家長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把所有責任怪罪在孩子身上。首先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然后才能使得家長去影響和幫助孩子。當然,也有一些家長,自己就沒有耐心,所以班主任要建立執(zhí)行計劃,定期尋訪,起到交流和督促的作用。
“鼓勵”和“表揚”。每個來開家長會的,都是帶著想被表揚的心態(tài)來的,誰也不想自己的孩子一無是處。但家長看待學校里的孩子,就是一個詞:成績,很少有家長不關注成績,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所以開家長會時,我會把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點講一遍,以做人和生活方面為主。因為在我看來,學會做人、學會生活遠比學會學習重要,如善良、團結合作、樂于助人等品質,是遠比學習成績重要的東西。通過表揚和鼓勵,既讓學生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很棒,對孩子有信心,也從側面告訴他們,學習不是唯一的標桿,平時也應該學會表揚和鼓勵自己的孩子。
“拒絕”和“疏導”。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管理者,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有特權,于是把社會上不良風氣帶入學校。對家長的行為,我一概拒絕,同時還對他們疏導一番:這么做是為了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得到公平公正,都能夠有成長的空間和希望,機會應該給所有成功的和正在努力的孩子。尤其是每一年的教師節(jié),我會提前告訴所有的學生,教師節(jié)最好的禮物就是一份心意,一句貼心的話,一張自制的賀卡,或者是一個自創(chuàng)的小禮物。這樣的拒絕和疏導使得自己的工作好開展,家長也很放心。
三、讀懂自己
勤快和懶惰。作為一個班主任,我們要用一雙觀察的眼睛把細小的問題看在心里,要及時發(fā)現班級存在的共同的問題。但這不代表所有的問題都需要第一時間去解決,有時候學生犯了一次錯,好長時間不再犯,那這個錯就可以忽略不計,這種寬容會成為學生成長的正能量。所以要學會做一個“多看少說”的老師,做一個“多看少做”的老師。
感性和理性。作為語文老師兼班主任,最大的優(yōu)勢莫過于平日語文學習中領會到的人物品質亦或事情感悟,可以用來教育學生,還可以用詩一般的語言去熏陶他們。但是,當班級出現不和諧音符時,應該冷靜分析成因,想解決的辦法,這時候的發(fā)火和生氣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出現突發(fā)時候的冷靜就是理性的最好表現,努力做一個不發(fā)火的班主任。
一專和多能。優(yōu)秀的班主任都是一專多能的,不僅具有系統(tǒng)地教育理論知識,有精深的、豐富扎實的專業(yè)知識,精通專業(yè)知識,還要有其他多方面的技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寫一手漂亮的粉筆字,這是每一個教師最基本的技能。而對于班主任來說,更要成為一個“多面手”“多才多藝”對班主任來說尤其重要。 班主任的知識要“博”,要求知識面廣,對自然、社會、歷史、哲學諸方面都有所涉獵;對學習、生活、紀律、衛(wèi)生、文娛等班級常規(guī)和活動要熟稔于心;更要具有一定的文藝、體育能力以及必要的勞動技能。這樣一來便能更好地帶領學生開展進行各項活動勞動實踐。
反思和進步。班主任就是一門專業(yè),它需要有專業(yè)知識支撐,只有這樣,才能夠跟隨學生的腳步,跟隨時代的聲音,去創(chuàng)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做一個成功的班主任,不斷地保持職業(yè)的激情,不斷地進德修業(yè),不斷地有所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用完美的人格熏陶學生,用美好的形象影響學生。邊反思邊工作,邊工作邊反思。只有在每一次挫折,每一次成功后及時反思,及時總結,才能在實踐與理論間走個輪回,才能不斷“爬坡”。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卑嘀魅喂ぷ魇歉挥形吞魬?zhàn)性的工作,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耕耘。“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句話獻給我深愛的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