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麗
摘 要:中小學生漠視生命的事例在社會中時有發(fā)生,這些踐踏生命的極端行為與我們的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是生命教育缺失的必然結果.新課改形勢下,加強生命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讓小學生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小學生進行生命意識教育的重要平臺。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命意識;生命教育;情感
生命重于泰山,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讓每個學生都懂得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僅是素質教育發(fā)展的需要,也是社會不斷發(fā)展的根本所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發(fā)揮語文的教育功能,不斷采取各種手段讓小學生感受到生活充滿陽光,從而對生命產生尊重感,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本文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經驗,簡要闡述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生命意識的方法策略。
一、挖掘教材,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教育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拜金主義、金錢至上的思想盛行,這些思想產生了一些不良的影響,導致家長在家庭中、老師在學校中忽視對孩子進行生命意識的教育,造成了很多小學生生命教育的缺失,無法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小學語文是小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教材中的每一個篇章都是通過大量的實踐,從中選取的一些經典的名家名作,這些文章中不乏對生命的反思和尊重的佳作,這為我們培養(yǎng)小學生生命意識提供了重要的平臺,是對小學生進行生命意識教育的重要資源。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善于對這些教材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深入挖掘,尋找與生命有關的重要篇章句段,然后讓學生對這些篇章句段進行摘抄、朗讀、背誦、反思,不斷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如在教學“生命生命”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感受的生命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懂得珍惜生命,形成正確的人身觀和價值觀,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對這篇短文進行了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初步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重視,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回憶在自己的學習中與生命有關的名人名言,譬如,“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尊重生命,完全尊重生命?!刨枴?、“當我活著,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隸”等等。通過這些名言警句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名人偉人對生命的感悟,對待生命的正確的態(tài)度,然后讓學生對結合自己的對生命的感受談談對生命的認識,最后教師和學生一起對課文中一些重點語句進行分析,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無比可貴。通過這樣的教學,實現(xiàn)了教材內容的拓展,在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的過程中,讓學生受到感染,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了生命意識教育的滲透。
二、關注生活,通過寫作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教育
教師要指導學生關注生活中有關生命的點點滴滴,并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感悟記錄下來,通過探究生命意義和本質的寫作,讓學生對生命進行深刻思考,培養(yǎng)學生珍愛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識和思想,實現(xiàn)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目的。比如,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小學生喜歡小動物,每當春天的時候,我們會在小區(qū)中發(fā)現(xiàn)有很多的小朋友將一些小動物像小雞、小鴨等當作寵物來養(yǎng),這些被當作寵物的小動物大都在小朋友們的捉弄中很快死去。針對這種現(xiàn)象,教師可以在教學時先讓學生列舉生活中自己發(fā)現(xiàn)的相關事例,這樣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興趣,紛紛發(fā)言,有的學生列舉了一些人喜歡撲蝴蝶拿來玩,有的學生列舉了一些人喜歡去小溪中捉小魚吃等等,通過學生的舉例,在引起學生熱議只之后,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感悟以“生命”為主題進行作文寫作,讓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的理性思考。通過這種與生命相關的作文教學,讓學生感悟生命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珍愛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識,引發(fā)學生對生命的深入思考,提高對生命的認識,并在以后的生活中時刻關注生命、關懷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隨時記錄生活中的有關生命的點滴發(fā)現(xiàn),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有效地提高了生命意識教育的效果。
三、注重實踐,借助活動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教育
實踐出真知,教育也是如此,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教育也不要僅僅停留在課堂教學中,再美好的說教都不如讓學生進行實踐感知來的更加真切和深刻。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實踐,將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教育貫穿到語文實踐活動中,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讓學生真正感悟到生命的意義。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是教師要重視這些實踐活動,積極開展一些“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主題實踐活動,像春游、演講、辯論等,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教育。比如,在學習“觸摸春天”一課后,為了讓學生近距離觀察生命,懂得尊重生命的重要意義,我組織學生利用周末進行了野外考察實踐,學生們都非常興奮,有目的地在野外考察中關注有生命的個體,有的學生看到了螞蟻過河,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了屎殼郎搬家,也有的學生觀察了小鳥的哺育等等。然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這些在野外實踐活動中的發(fā)現(xiàn)進行一次以“熱愛生命”為主題的大討論,在學生熱烈的討論中,有的學生從螞蟻身上感悟到團結就是力量,感受到辦法總比困難多,有的學生從屎殼郎身上感悟到生命的堅韌和不屈不撓,有的學生從小鳥哺育中認識到愛的力量,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關愛……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而且通過對自然界中各種生靈的近距離觀察,體會到生命的頑強,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認識到生活注定不是一帆風順,從而對學生進行無聲勝有聲的生命意識教育。
參考文獻:
[1]宋潔.語文教學構建學生的生命意識[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12):57-59.
[2]丁文.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J]學周刊,2014(1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