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琪
“中國的虎媽們正花大錢為孩子上科技課”,有外媒日前報道稱,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開始加強孩子的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shù)學)教育。而STEM教育中的重要內容——青少年計算機編程也隨之越來越火。甚至有人斷言,“代碼才是未來世界的通用語”。
如果說國內的少兒編程是“虎媽”、民間機構推動的,那么美國在這方面有著更多的政府支持。今年,美國政府推出全民計算機科學的計劃,撥出40億美元,推動美國的青少年編程教育,包括培訓老師、研發(fā)教材等。
那么少兒編程到底是教什么?要培養(yǎng)孩子的哪方面能力呢?當孩子們在學編程的時候,學習的不應僅是寫幾行代碼,而更多是鍛煉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創(chuàng)造力等,并通過編程加深對這個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世界的理解。所謂的計算性思維,是當我們面對一個龐大復雜的問題時,能夠將它拆分成易解決的小問題(分解問題),依次解決這些小問題。在解決這些小問題時候,可以看看過去類似問題是怎么解決的(查找規(guī)律),可以剝離出問題的核心(抽象思維),最后設計出一系列系統(tǒng)性解決這個問題的流程(算法設計)。
假設我們的目標是搭一棟小房子,首先需要把團隊召集起來進行理性地分工(分解問題)。在解決每個小任務時,可以去參考一下過去其他的房子是如何搭建的(查找規(guī)律),負責設計的團隊可以將核心設計畫一張圖紙(抽象思維),最后,再敲定整個建房子計劃每一步的流程(算法設計),就可以開工了。
亞洲的教育普遍強調教給孩子科學和數(shù)學等知識。但僅有知識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能用知識解決問題。在學編程的同時,孩子們還應學到如何發(fā)現(xiàn)問題、如何設計解決方法,應用科學、技術、數(shù)學知識去實施這些解決方法,最后還要能有足夠的溝通能力,將自己的解決方法自信清晰地傳達給大家。
2015年底,印度的金奈地區(qū)連續(xù)下了一個月雨,城市發(fā)了大水,居民流離失所。有個叫青瑪亦的10歲女孩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災區(qū)人民需要很多物資,而印度其他地區(qū)的人也希望捐贈,但想捐的人不知道災區(qū)現(xiàn)在最缺什么、有什么靠譜的捐贈渠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她經過反復研究,最終設計了一款安卓手機app,幫助籌集捐贈物資。
代碼是我們這個以計算機為中心的世界的語言,學寫代碼可以讓孩子們更加深刻地了解這個世界。他們可以通過編寫游戲感受概率的應用,通過畫弧線體驗微積分,在玩中探索數(shù)學物理概念。同時,學習編程將是孩子們了解信息的處理、數(shù)據(jù)的運算的第一步。
美國非營利機構Code.org從2013年開始舉辦“編程一小時”活動,從學校到社區(qū),從超模到總統(tǒng),“編程一小時”集結了社會各界力量。學童們可以在Code.org網(wǎng)站上通關挑戰(zhàn)學習編程。另外,AppInventor、Tynker、Scratch以及Snap!也是市場上流行的青少年編程啟蒙教學工具。其中, Code.org、Snap!和Scratch的漢化版以及AppInventor的廣州電教館版本比較方便在國內使用。
編程課通常需要小班教學,國內編程課的費用通常從每小時150-300元不等;而香港和新加坡的費用基本在每小時300-400元。目前,編程課在國內尚未大面積普及,許多機構會開展免費體驗活動,鼓勵更多孩子嘗試編程。
從升學的角度看,學好編程可以增加孩子的競爭力。去年12月,杭州女孩郭文景被哈佛大學提前錄取。她從小就學編程,高一時就獲得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lián)賽(浙江省賽區(qū))一等獎。上海高中生房天益也因自學編程,開發(fā)出App,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專業(yè)錄取。清華、北大、復旦、人大、上海交大等國內名校每年也會爭搶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的優(yōu)秀選手。
學習編程,也是為未來的就業(yè)儲備能力。智聯(lián)招聘公布的《2016年秋季中國雇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顯示,十大高薪職業(yè)中,IT管理和軟件開發(fā)分別以14575元和9881元平均月薪高居榜單的第二位和第六位。世界經濟論壇2016年1月的報告稱,自動化和機器人等技術將在未來5年給勞動力市場帶來巨大改變,全球流失的工作崗位可能高達710萬,主要是普通的白領工作。取而代之的將有210萬個新工作崗位,主要在計算機、數(shù)學、建筑及工程方面?!?/p>
(作者為夢想編程現(xiàn)實的創(chuàng)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