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蔚
摘要:目前探索高校育人環(huán)境問題時,大學生同輩群體日漸成為學界關注的重要問題,文章對相關研究進行整理與分析,指出學生社會化、學生有效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這三大領域是當前大學生同輩群體研究的三個基本方向,并闡述了各方向中的基本觀點。文章為大學生同輩群體的分類研究提供參考,為進一步深化研究提供依據(jù)。
關鍵詞:大學生;同輩群體;研究方向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8.045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6)08-0143-04
當社會變革不斷向前行進時,教育對象正在日趨復雜化,大學生同輩群體這一教育對象呈現(xiàn)越來越多的新特點,它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最初,以美國學者克拉克(Clark,B,R)為代表,開展了對青少年同輩群體的研究,他以校外社會群體及其意識形態(tài)作為標準,將美國學生同輩群體按照文化類別分為四種類型進行研究。隨著同輩群體問題在學界不斷興起,我國學者依托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學科背景開展了青少年同輩群體問題研究,并且大學生同輩群體逐漸成為單獨的研究領域。就目前的研究情況看,對大學生同輩群體較一致的定義是,由地位、興趣、愛好、價值觀、行為習慣大體相同或相近的大學生個體組成的關系密切的非正式群體。
開展大學生同輩群體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大學生是年齡在18歲~25歲之問的青年群體,是即將走向社會的重要人群,這個群體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看,需要研究大學生同輩群體,大學生同輩群體是社會變革的后備力量,它是未來歷史車輪的推動者,它是社會重任的擔負者,它是開拓實踐的生力軍。從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來看,需要研究大學生同輩群體,當東西方文化的激蕩與融合強烈沖擊著高校的育人環(huán)境時,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需要研究大學生同輩群體,掌握大學生同輩群體的思想動態(tài),把握大學生同輩群體的教育成長規(guī)律,熟悉大學生同輩群體的心理狀況,最終取得教育實效。從大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來看,需要研究大學生同輩群體,大學生身心成長離不開社會大環(huán)境的耳濡目染,離不開教育者有目的的循循善誘,更離不開同輩群體這樣微觀環(huán)境的不斷熏陶,研究同輩群體尤為必要。
既然大學生同輩群體問題備受關注,開展這一研究又頗具現(xiàn)時代意義,我們就有必要對當前的研究現(xiàn)狀做一下悉心梳理,對研究的主旨與方向進行整理與歸納,凝練學術研究共識,以利于各方向的拓展與深化。經(jīng)過梳理筆者認為,基于對學生社會化外部影響因素的認識,大學生同輩群體研究在學生社會化領域首先興起;在追求學校管理成效的過程中大學生同輩群體成為重要影響因素,大學生同輩群體研究在學生管理工作領域得到拓展;高校德育工作的特殊要求使得大學生同輩群體再度成為受關注對象。學生社會化、學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這三大領域成為當前大學生同輩群體研究的三個基本方向。
一、大學生同輩群體研究在學生社會化領域的興起
什么是社會化?社會學家費孝通指出,社會化是指個人學習知識、技能和規(guī)范,取得社會生活的資格,發(fā)展自己的社會性的過程。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社會化的重要階段。大學生同輩群體與學生的社會化有什么關系?學界為此開展了廣泛研究,目前集中的理論觀點是,大學生同輩群體對學生社會化產(chǎn)生正反兩方面影響,正向影響是主要的,它是學生社會化的助推器,它推進了學生的社會化進程。
大學生同輩群體推進學生思想觀念的社會化。大學生思想觀念的社會化,是指在頭腦中有關國家、政黨、政治,人生、理想、價值,勞動、生活、消費等社會認知及自我訴求逐步具有社會性的過程。思想觀念社會化程度是評價學生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學生進入高校學習以后,認識水平不斷提高,頭腦中的思想觀念內(nèi)容逐漸豐富起來,那么,除了學校教育主渠道之外,是什么因素影響著大學生思想觀念社會化,它們占據(jù)著什么樣的重要地位,起到什么樣的作用,這一研究較具代表性的是冉冉、李吉文《同輩群體對大學生社會化的影響》和汪艷的碩士論文《同輩群體對大學生社會化影響及對策研究》等,研究指出大學生同輩群體是除了學校教育之外的重要的影響因素,大學生同輩群體的政治修養(yǎng)和政治素質影響著大學生的政治觀,大學生同輩群體的人生態(tài)度影響著大學生的人生觀,大學生同輩群體的消費方式影響著大學生的消費觀。即是說,大學生同輩群體正在不斷地推進學生思想觀念的社會化。
大學生同輩群體推進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社會化。大學生行為規(guī)范社會化,是指學生學習和接受日常生活的、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和角色的行為規(guī)范,使自己的行為與其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所擔任的角色相匹配的過程。其中,日常生活規(guī)范社會化、道德社會化、性別角色社會化是其主要內(nèi)容。行為規(guī)范社會化程度是體現(xiàn)學生是否成熟的外在表現(xiàn)。從模仿習得的角度看,學生所在家庭、自身與社會接觸、老師的言傳身教是其行為規(guī)范社會化的習得途徑,除此之外,什么因素影響著大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社會化,它們影響著行為規(guī)范的哪些方面,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學界展開了相關研究。譚莉的《論同輩群體對青少年社會化的影響》一文較具有代表性,文章指出青少年通過在一起學習和討論會對一般公共守則、禮儀規(guī)范等形成一定共識,并在生活中逐步地表現(xiàn)出來,他們之間的相互影響成為行為規(guī)范社會化重要動因。大學生同輩群體是青少年道德認知的土壤,是道德行為的排練場,在同輩群體的頻繁交往和相互影響下,青少年形成了一種平等、寬容、真誠的社會道德規(guī)范。同輩群體對青少年性別角色社會化的最大作用是它為學生提供了承擔種種角色的機會,一方面,他們在同輩群體中體會到角色的多樣性,另一方面,在同輩群體中找到自己的參照標準,不斷加深對角色的認識。因此,大學生同輩群體推進了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社會化。
大學生同輩群體推進學生生活技能的社會化。生活技能社會化,是指大學生學會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知識、勞動職業(yè)技能,使個人生活逐步具有社會性的過程。生活技能是大學生進入社會首先必備的生活能力,是開展一切社會活動的首要前提,是在讀期間首先需要學會的生存本領。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多是在嬌慣的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進入大學之后才真正開始了集體生活,學校教育沒有把生活技能在課程中傳授給學生,那么,是什么在潛移默化中教會了學生如何生活?是什么因素推動著大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有研究表明,大學生同輩群體擔當了這一角色。譚莉的《論同輩群體對青少年社會化的影響》一文指出,由于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同輩群體具有交流開放性、關系平等性等特點,他們會在一起討論生活中的基本常識、交流自己看到的或者學到的知識以及技能,獲得在群體中的一種認識,在這樣的交往互動中增長了基本的生活技能,提高了自身的素質。因此,大學生同輩群體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生活技能的社會化,有力地推動了學生生活技能的社會化。
二、大學生同輩群體研究在學生管理工作領域的拓展
大學生同輩群體是管理學生心理工作的新渠道。大學階段正值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學生心理健康程度直接關系到各方面的發(fā)展水平,管理大學生心理工作是高校學生工作中的重要內(nèi)容。如何才能滿足大學生自我發(fā)展的強烈需求,如何才能滿足學生心理危機與干預工作的需要,如何才能提升學生心理素質造就完美人格,即是說如何才能提高學生心理管理工作水平,找到一條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學界對此進行了深入探索。涉及高校學生心理管理工作的研究雖然較多,但從大學生同輩群體的角度來研究學生心理管理的相關文章并不多。具有代表性的向光富、向靖《讓同輩輔導在大學推行》一文和劉明波、丁志強《心理健康同輩教育組織發(fā)展現(xiàn)狀及展望》一文,都以大學生同輩群體為新視角,提出主要觀點即大學生同輩群體是解決當前學生心理管理問題的新渠道,并且認為同輩輔導和心理健康同輩教育是兩種主要實現(xiàn)形式。這樣的組織和服務形式有其基本的理論依據(jù),即美國心理學家Morevetal,于1993年提出的“學生在討論個人問題的時候更多的是尋求同輩而不是成人,同輩輔導員和他們的當事人可能從這種相互作用中獲益”(譯自Morey RE,Miller CD,Rosen LA,etal.High schoolpeer counselin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atisfaction and peer CounselorsStyle of Helping.The School Couneslor,1993,40(4):293-300.)。從青年大學生尋求幫助的需求、專業(yè)輔導人員的不足、同輩群體的吸引性等方面來看,同輩輔導組織或心理健康同輩教育組織必將是高校心理管理工作行之有效且向縱深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大學生同輩群體是管理學生就業(yè)工作的好幫手。由于學生就業(yè)問題關系到個人前程和學校威望,一直以來各級各類高校對學生就業(yè)管理工作從不懈怠。如何幫助大學生消除就業(yè)競爭中的心理困惑,如何指導大學生在職業(yè)選擇上做出科學的決策,如何找到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增加擇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的自我效能,學術界對此開展了專門研究。以傅蓉的《同輩群體對大學生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的影響》一文為代表,從心理學的層面揭示了大學生同輩群體與大學生職業(yè)決策之間的關系,文章指出同輩群體是大學生做出職業(yè)決策關系最密切最直接的微觀環(huán)境,對大學生的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具有重要影響。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是指決策者在進行職業(yè)決策過程中對自己成功完成各項任務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評估或信心,它包含了解自己的能力、獲得職業(yè)信息的能力、將個人屬性與工作的特點進行匹配的目標篩選能力、做出職業(yè)決策后實施決策規(guī)劃的能力、解決應付決策過程中所遇到問題的能力等五方面。大學生同輩群體對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的影響是通過對個體職業(yè)自我概念和對社會認知兩方面影響來實現(xiàn)的,利用好同輩群體這一微觀環(huán)境對職業(yè)決策的影響,能夠使學生就業(yè)管理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因此,大學生同輩群體是學生就業(yè)管理工作的好幫手,學校就業(yè)部門應當重視并善加利用它。
大學生同輩群體是管理學生守法行為的核心區(qū)。從發(fā)展的角度看,遵紀守法不僅僅是學生個人成長的重要表現(xiàn),更重要的它是學生適應社會快速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各級各類高等院校通過管理學生的守法行為來提高個人素質的同時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要,為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輸送合格人才。在現(xiàn)實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如何發(fā)現(xiàn)成長環(huán)境對大學生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如何建立健全機制以防止大學生違法犯罪,如何強化大學生的守法意識,是當前管理學生守法行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學界在探索影響大學生違法犯罪的環(huán)境因素中,針對家庭、學校、社會等宏觀和中觀環(huán)境進行研究的同時,開始更加側重學生成長的微觀環(huán)境研究。許菊香、榮梅《同輩群體環(huán)境對大學生違法犯罪的影響》一文較具有代表性。文章闡述同輩群體是影響大學生違法犯罪的重要微觀環(huán)境,并指出同輩群體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有四個方面,一是對侵犯行為的反擊,二是工具性侵犯行為,三是挫折引起的情緒性侵犯行為,四是模仿引起的侵犯行為。建立同輩群體的正面機制就能夠有效預防大學生違法犯罪,如樹立群體中的優(yōu)秀榜樣起到積極的帶頭作用,學校正確地看待大學生文化,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培養(yǎng)大學生團結互助的合作精神等,從理論上闡明了大學生同輩群體是學校管理學生守法行為的核心區(qū)。
三、大學生同輩群體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的探索
大學生同輩群體引出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各級各類高校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培養(yǎng)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大學生,對學生理想信念、政治觀念、道德品質等幾方面施加有目的的影響活動。它通常包括相關課程教育和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通常意義上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即是這兩種教育形式,從建國初期到今天,這樣的教育形式曾在以往歷史時期發(fā)揮過積極的作用。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我國社會進入快速轉型期,整個社會大環(huán)境和校園小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涵蓋不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新思潮,強烈地沖擊著當代大學生頭腦,使得學生思想困惑逐漸積累起來,這就對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客觀挑戰(zhàn)。如何與時俱進直面迎接挑戰(zhàn)?如何調整轉變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如何找到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學界開展了相關探索。余慧的《同輩群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一文較具代表性,文章較系統(tǒng)地闡述了同輩群體是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化解問題、取得實效的關鍵,并強調指出同輩群體的自身特點,即平等性、自發(fā)性;內(nèi)聚力強、統(tǒng)一意志;頻繁互動、信息通暢等特點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實效的客觀依據(jù)。同輩群體思想政治教育成為當前教育新理念。
大學生同輩群體呈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是指高校圍繞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在貫徹2004《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見》等方針政策時,開展有組織有目的的工作方式。包括設置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個別學生思想幫扶工作,舉辦課外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等。這些傳統(tǒng)工作方式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發(fā)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影響和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大學生。但是,基于緊隨時代步伐的需要、解決現(xiàn)實困惑的需要、教育方式創(chuàng)新的需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成為亟待解決的現(xiàn)實課題。學術界對此問題開始逐步關注,王磊的《同輩群體視閾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文提出了較為新穎的理論觀點,在肯定原有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積極作用同時,也指出了傳統(tǒng)方式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同輩群體交往活動呈現(xiàn)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形式,例如才華展示,相互鼓勵,自由談論,偶像崇拜,文體娛樂,權威感召,角色扮演,傾聽心聲等等,這些看似平常的交往形式卻發(fā)揮出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恰當?shù)貙⑸鲜鐾吶后w的交往形式轉化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梢姡髮W生同輩群體呈現(xiàn)出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
大學生同輩群體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高校為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在既定的課程教育和課外活動等教育形式中,教師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的具體做法。包括教師的課堂說教,找學生個別談心,開展課外主題活動等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紐帶,是取得成效的重要影響因素,方法問題至關重要,顯然,相對單一的傳統(tǒng)教育方法不能滿足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實需要,探索新方法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中的新課題。徐美英、郭亮的《同輩群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效用研究》一文具有啟發(fā)性,文章指出必須將同輩群體納入到工作范圍中來,形成點面結合的工作模式,通過引導同輩群體的健康發(fā)展,才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的必由之路。文章提出了基于同輩群體視角下的新方法,例如加強對同輩群體的引導,完善群體內(nèi)部的行為準則;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營造和諧的同輩群體交往氛圍;將思想教育貫穿于同輩群體活動中,發(fā)揮主流文化的影響力;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同輩群體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注重培養(yǎng)核心人物的素質能力和道德品質,發(fā)揮其在群體中的模范先鋒作用等方法,事實證明這些方法區(qū)別于以往傳統(tǒng)方法且成效顯著。大學生同輩群體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