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柏年 李春梅 蘇健敏 陳國權
【摘要】 目的 探討羥考酮與嗎啡超前鎮(zhèn)痛用于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的有效性。方法 60例全身麻醉(全麻)下經(jīng)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患者, 隨機分為羥考酮組(Q組)和嗎啡組(M組), 各30例。手術結束前30 min Q組靜脈注射羥考酮, M組靜脈注射嗎啡,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術后30 min(T1)、
60 min(T2)、120 min(T3)、4 h (T4)、12 h(T5)的疼痛數(shù)字評分(NRS)、舒適度評分(BCS)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Q組T1、T2、T3、T4、T5時間點NRS評分及BCS評分與M組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組惡心嘔吐、頭暈嗜睡、瘙癢、心率減慢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37%、83%、40%、30%, 均分別高于Q組的20%、70%、13%、20%(P<0.05)。結論 0.1 mg/kg嗎啡及羥考酮超前鎮(zhèn)痛用于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鎮(zhèn)痛效果滿意, 但嗎啡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同等劑量的羥考酮。
【關鍵詞】 羥考酮;嗎啡;超前鎮(zhèn)痛;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116
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與傳統(tǒng)開腹闌尾切除術相比, 具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的特點。但由于腹腔鏡手術需要建立人工氣腹, 氣腹使腹腔內(nèi)壓急劇升高, 并刺激腹膜和膈肌, 引起術后膈神經(jīng)牽涉性疼痛, 給術后患者康復造成影響[1, 2]。嗎啡為阿片受體激動劑, 其鎮(zhèn)痛作用激動中樞神經(jīng)阿片受體而產(chǎn)生強大的鎮(zhèn)痛作用。本文研究旨在通過術中靜脈注射羥考酮與嗎啡超前鎮(zhèn)痛, 觀察闌尾術后鎮(zhèn)痛效果, 為臨床更好地應用羥考酮超前鎮(zhèn)痛提供參考,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2016年全麻下經(jīng)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患者60例, 美國麻醉師協(xié)會(ASA)分級Ⅰ~Ⅱ級, 年齡18~70歲, 體重40~80 kg。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并經(jīng)患者及家屬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排除嚴重心肺疾病, 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及聽力、語言交流障礙患者。無阿片類藥物過敏史, 無慢性疼痛, 無酒精濫用史, 無鎮(zhèn)痛藥鎮(zhèn)靜藥、抗抑郁藥長期使用史。將患者隨機分為羥考酮組(Q組)和嗎啡組(M組), 各30例。
1. 2 麻醉方法 入室常規(guī)監(jiān)測, 建立外周靜脈通路。實施麻醉誘導:咪達唑侖0.04 mg/kg, 丙泊酚1.6~2 .5 mg/kg, 芬太尼4.0~5.0 μg/kg, 順阿曲庫銨0.15~0.2 mg/kg, 依次靜脈注射后行氣管插管, 術中靜脈泵注瑞芬太尼6~12 μg/(kg·h) , 丙泊酚5~6 mg/(kg·h) 維持麻醉, 視手術時間間斷靜脈注射順阿曲庫銨0.08 mg/kg, 術畢前30 min Q組靜脈注射羥考酮0.1 mg/kg, M組靜脈注射嗎啡0.1 mg/kg。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記錄兩組患者蘇醒時間(T1、T2、T3、T4、T5)的NRS評分、BCS評分及惡心嘔吐、頭暈嗜睡、瘙癢、心率減慢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NRS評分標準:0分為無痛;1~4分為輕度疼痛(但不影響睡眠);5~6分為中度疼痛;7~9分為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睡眠中痛醒);10分為無法忍受的劇痛。BCS評分標準:0分為持續(xù)性疼痛;1分為安靜時無痛, 深呼吸或咳嗽時疼痛而嚴重;2分為安靜時無痛, 深呼吸或咳嗽時輕微疼痛;3分為深呼吸時亦無痛;4分為咳嗽時亦無痛。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重、ASA分級、蘇醒時間、手術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各時間點NRS和BCS評分比較 Q組T1、T2、T3、T4、T5時間點NRS評分及BCS評分與M組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M組惡心嘔吐、頭暈嗜睡、瘙癢、心率減慢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高于Q組(P<0.05), 兩組均未發(fā)生呼吸抑制。
3 討論
腹腔鏡手術雖然手術切口小, 但由于CO2氣腹時腹腔鏡內(nèi)壓力急劇升高, 刺激腹膜和膈肌引起術后膈神經(jīng)牽涉性疼痛, 加上腹腔鏡內(nèi)手術操作牽拉內(nèi)臟器官引起術后內(nèi)臟痛。Wilder-Smith等[2] 認為腹部手術的急性疼痛主要表現(xiàn)為混合型的軀體和內(nèi)臟疼痛。
目前認為, 阿片類藥物是治療急性疼痛的首選藥物, 而羥考酮為純阿片μ和κ受體的雙重激動藥, 其除有μ受體的作用外, 還能能通過κ受體作用于平滑肌構成的器官發(fā)揮鎮(zhèn)痛作用[3] , 其麻醉效能與嗎啡相當, 但對內(nèi)臟痛優(yōu)于嗎啡, 對呼吸的抑制作用呈劑量依賴性, 但小于同等劑量的嗎啡[4-9]。
為了評價羥考酮的超前鎮(zhèn)痛效果, 本研究采用NRS評分、BCS評分指標進行評價鎮(zhèn)痛效果。結果表明Q組與M組的鎮(zhèn)痛效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與Pedersen 等[4]研究結果相一致。但不良反應方面, M組惡心嘔吐、頭暈嗜睡、瘙癢、心率減慢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高于Q組(P<0.05)。
綜上所述, 0.1 mg/kg嗎啡及羥考酮均能很好地抑制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的術后疼痛, 但對于內(nèi)臟疼痛羥考酮具有優(yōu)勢, 且不良反應少于嗎啡。
參考文獻
[1] 周薇, 李瑞, 王夢鴿, 等.鹽酸羥考酮與地佐辛超前鎮(zhèn)痛用于婦科腹腔鏡手術的比較.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5, 31(5):828-829.
[2] Wilder-Smith CH, Hill L, Wilkins J, et al. Effects of morphine and tramadol on somatic and visceral sensory function and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Anesthesionlogy, 1999, 91(3):639-647.
[3] Lenz H, Sandvik L, Qvigstad E, et al. A comparison of intravenous oxycodone and intravenous morphine in patient-controlled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after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Anesth Analg, 2009, 109(4):1279-1283.
[4] Pedersen KV, Olesen AE, Drewes AM, et al. Morphine versus oxycodone double blinded study. Urotithiasis, 2013, 41(5):423-430.
[5] Chang SH, Maney KU, Phillips JP, et al. A comparison of the respiratory effects of oxycodone versus morphin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investigation. Anaesthesia, 2010, 65(10):1007-1012.
[6] 李濱. 鹽酸羥考酮與地佐辛超前鎮(zhèn)痛用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的療效比較. 中國藥物經(jīng)濟學, 2016, 11(3):39-41.
[7] 周薇, 李瑞, 王夢鴿,等. 鹽酸羥考酮與地佐辛超前鎮(zhèn)痛用于婦科腹腔鏡手術的比較.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5, 31(5):828-829.
[8] 楊正波, 賈佳. 羥考酮與舒芬太尼超前鎮(zhèn)痛用于瑞芬太尼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比較. 醫(yī)藥論壇雜志, 2015(11):25-27.
[9] 王娜, 李紅芹, 何其通,等. 鹽酸羥考酮注射液超前鎮(zhèn)痛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作用.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6, 20(3):471-472.
[收稿日期:2016-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