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君甫
相處的朋友,最凄涼的結局也許是絕交;相愛的男女,最悲涼的一幕可能是分手;同行的同事,最凄慘的結果大概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見過絕交之后,互相敵視的朋友,見過分手之后,互相揭短的情侶,也見過“不相為謀”之后,詆毀對方的同事。總覺得比“分開”更痛惜的是“交惡”的狀態(tài),不僅沒理智,還沒品位。
相處的朋友,可能從懵懂孩童走到了青蔥年少,又從青蔥年少走到了人到中年,不管最終是因為什么原因“絕交”,但一路相伴的過程已經(jīng)成為生命中的風景。不管你在意還是不在意,它已經(jīng)存在于那里,刻進了生命的年輪,走進了生活的風景。也許午夜夢回時,總有那些片刻的閃念,生出感激和感動,怎么忍心互相敵視?
分手的情侶,從陌生人到親密關系,從獨立的個體到一對兒相愛的男女,不管最終是因為什么分手,但相愛過程中彼此曾經(jīng)溫暖過對方的心靈,彼此曾經(jīng)照亮過對方的生活,不管最終結果如何,那段戀愛的記憶都在,也許因為對方的存在,讓你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潛力,可能因為對方的存在,讓你遇見了更好的自己。舉手投足間,戀愛的印記都在,怎么可以互相揭短?
“不相為謀”的同事,曾一起在一個單位供職,曾一起為了一個目標努力,不管最終是因為什么分歧彼此不愉快,但人世間千千萬萬的人,有機會做同事的機會卻不多,無論最終走向了怎樣的結局,但曾經(jīng)一起前行的日子已經(jīng)為未來加了分,即使是經(jīng)驗教訓,也已經(jīng)為自己日后的職場生涯打了免疫針,也值得感激。
這個世界,有各種各樣的人,品性不同、性格各異、修養(yǎng)不同,無論如何,曾經(jīng)走到一起,就是緣分,至于后來走到絕交這一步,也是萬不得已。兩個人之間的事兒,好與不好都屬于彼此,跟第三方無關,實在不足以為外人道。
這個過程中的所有記憶,也只與自己有關,和別人無礙。至于在絕交之后,肆意詆毀對方,其實是在為自己的形象減分,是在給自己的修養(yǎng)抹黑。
我想,最好的絕交莫過于“君子交惡,不出惡聲”,心情起伏也好,恩怨情仇也罷,有修養(yǎng)的人,無論何種緣故與對方中斷來往,即便道理全在自己這邊,也不會指責對方。事情既已無可挽回,從此分道揚鑣、各奔前程就是,難聽的話,言之何益?
編輯/張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