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還在上學期間,我為了申請入黨,到戶籍所在地找黨組織出具政審材料。
在等待過程中,我看到桌上放著一本雜志——《當代黨員》。
隨手翻了幾頁,發(fā)現(xiàn)雜志內容豐富、事例鮮活,讓我耳目一新。當時,我便有訂閱的沖動,但因在外地上學多有不便,便與她擦肩而過。
畢業(yè)后,我成為一名公務員,隨后被分配到鎮(zhèn)上工作,從此開始訂閱《當代黨員》雜志。再次邂逅黨刊,立即讓我愛不釋手。雜志內容緊扣時事、語言樸實、篇幅恰當、故事性強,對于初出茅廬的我來說,能有這樣一份雜志相伴,真是一件快事。
記得有一次,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咨詢“老黨員補貼”相關問題。經(jīng)過交談,我了解到他因為入黨材料不齊全,黨員身份無法認定,無法享受到相關政策。
對我來說,這是件麻煩事。我按照政策和程序給予了答復,并讓他找所在黨支部想辦法,成功“支”走了老人。
就在那天下班后,我再次翻閱黨刊時,心里卻涌出一種羞愧感。
雜志上,一群優(yōu)秀黨員的話語浮現(xiàn)眼前——
質樸方正的組工干部王榮華說:“氣力用了氣力在,哪怕不吃飯不睡覺都要把事情做好。”
個小能量大的社區(qū)書記吳中蘭說:“關鍵是你愿不愿意真心為居民服務,為居民解決問題。”
熱心調解工作的退休干部杜洪權說:“責任更大了,更要用心了?!?/p>
…………
讀著黨刊,我不禁自?。骸皩δ俏焕先?,我真的盡職了嗎,真的問心無愧了嗎?”
想到這里,我不禁語塞。
第二天上班后,我通過多方聯(lián)系,終于收集到一系列佐證材料,證明了這位同志的黨員身份,并幫助他落實了相關政策。
從此,“當代黨員”這四個字,深深地刻進了我的心。
如今,我的工作歷經(jīng)調動,但是我對《當代黨員》的依戀從未改變。
(黔江區(qū)委組織部 侯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