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珊+郭友南
摘要:扎染是一種古老的民間工藝,但其雖然作為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手工印染工藝,很多人和之前的我一樣對于這個傳統(tǒng)手工藝還是不太了解的。通過在學校的學習,使我漸漸愛上了這門手工藝。本文以一個初學者的身份,從扎染的制作方法、圖案、扎染在現代傳承的原因和存在的意義等方面,帶大家去了解這個傳統(tǒng)扎染藝術。希望大家也能和我一起感受它的魅力從而了解扎染對我們現代人的重要性。
關鍵詞:初學者 扎染方法 傳承手工藝 現代扎染
一 從邂逅開
1.1我所認為和所見到的扎染
作為一個在扎染界的初生牛犢,第一次在課表上看到這兩個字眼的時候,我對它是有誤解的。首先從字面上單一的認為扎染是不是和針或者是和繩子有關,其次怎么扎,再者扎完怎么染呢?
帶著這些誤解和疑問,我和扎染真正的見面了。
在學校安排的四周扎染課里,了解完扎染的理論知識后,我們開始了對扎染的實踐。實踐后的我,便被這個無法預料最后結果的藝術,給深深地吸引了,面對作品,自己的成就感讓人難以忘懷。我想也許這就是扎染的魅力。
二 探尋扎染的魅力
為了更能親身感受到扎染的魅力,我想大家可以自己親手制作,但由于扎染的方法真的五花八門,下面是作為一個初學者的我,認為比較簡單易上手的方法。方便初體驗者們更快的接近扎染藝術。
2.1扎染的方法
扎染的方法有很多種,但如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樣,在最開始我們要先準備材料和工具?;镜氖敲媪媳热缬邪咨薏蓟蚪z綢、扎染的線比如尼龍線、松緊繩、還有染料、縫紉針等。以下是扎染的幾種方法:
1 任意褶皺扎法:隨性的將扎染面料任意褶皺后再捆緊。
2 卷扎法:用粗筆桿或者筷子等光滑的圓柱體,把面料布卷在圓柱體上。再將面料用線扎緊。
3 包豆子扎花:在面料中包入小豆子、小石子或者一些比較堅硬不易碎不易染的小體積物品,再向自由塔型式的把它們扎緊。
4 折疊扎法:這是在扎染中應用最廣泛的方法。像小時候用紙做紙扇子一樣,把扎染面料一反一正多次折疊后再用線把它扎緊。
扎染的原理是依靠繩子來裹扎一部分面料, 被扎住的部分不放到染料中, 而其他部分一樣就形成了與染料一致的顏色, 捆扎部分也由于液體的浸透形成了顏色的過渡。
2.2扎染的圖案
扎染的特點,就是它是通過用線繩對扎染面料進行捆綁和縫扎,放入染液中進行煮染。所以由于每個人扎結的外力和每條線松緊不同,會使面料染色不勻,就會顯現出奇特的扎染花紋。淺淡不一、自然大方、富有濃郁的波西米亞民族風格。
更值得一提的是扎染富有獨特的手工工藝,染色能形成自然地痕跡美。折疊扎染面料時的力度影響到松緊,以及浸染時間和折疊方法與方向都會使扎染出現意想不到的圖案。而且在染色過程中,染料間會相互的暈染,導致更多的色彩出現,形成更為奇特的視覺效果。自然過度的色暈美,是扎染的獨特所在。
三 扎染與傳統(tǒng)手工藝
3.1 扎染在現代存活的原因和意義
傳統(tǒng)的手工藝在高速發(fā)展的現代面臨的危機是巨大的。在如今這個工業(yè)與商業(yè)價值為主的全球化時代,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行為和思維的方式。
而在這傳統(tǒng)手工藝消逝的大流中,扎染存活了下來。
3.1.1 易于上手
究其原因,我想應該是扎染不同于其他手工藝。很多傳統(tǒng)手工藝因為需要采用很多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制作時間長步驟復雜,效率遠遠不及機器生產,這與現代人追求高效的意志是相違背的。
與此不同,扎染作為始于秦漢,興起于魏晉、南北朝,盛行于唐代,流傳至今的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具有著跨世紀的旺盛藝術生命力,它的制作簡單且易上手是主要原因。不需要像繪畫或者其他的手工工藝一樣,要具備一定的經驗或是制作水平和技巧。一個毫無經驗的初學者,就可以輕松掌握和制作扎染。也不用培養(yǎng)一個專業(yè)的傳承者,因為每一個完成扎染作品的體驗者,都可以是傳承者。
3.1.2 不可復制
其次扎染藝術具備獨一無二的特點,就如同世界上只有一個你一般,世界上也沒有兩件完全一模一樣的扎染藝術品。它的偶然性和隨意性符合當代很多人,甚至是年輕人追求特立獨行的心態(tài)。扎染藝術不僅在少數民族里存在,它已經滲透在社會生產的各個地方,結合現代生產的工藝,融入了更多的現代元素。使扎染藝術不斷的傳承與發(fā)展,賦予了扎染生生不息的力量。
3.1.3 享受生命
而且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社會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更愛追求自然清新的藝術風格。扎染這種簡單的制作工藝,就具備這種純天然的藝術表現。扎染不僅代表著一種傳統(tǒng),而且已經被貼上了時尚的標簽。它樸素自然,質地舒服,能表現人的個性色彩,還能體現人的思想感情和藝術的創(chuàng)作能力。還有作為一種反現代化的逆反心態(tài),扎染這種古老的紋樣與方式,和獨特的不完美,作為一種復古的新時尚,又被翻新流行起來。更重要的是扎染不同于冰冷的機器,不具有親和力,富有扎染者賦予的感染力,能夠拉近人與自然之間的距離。符合人的情致,貼近人的生活,充滿人性色彩,是人民勤勞、純潔、質樸等美好品質化合而成的。扎染在人們心中已經成為特殊的文化象征和民族傳統(tǒng)藝術的標志。
3.1.4 凈化心靈
我記得在康德給我們的啟迪中有提到,美不是認識,不是發(fā)現,而是期待。而扎染的美,就是如此。在快節(jié)奏的現代生活中,當我們抽出一段時間要去感受扎染的美時,我們不是照搬照抄前人的圖案,而是通過的自己的創(chuàng)造,然后去期待它的美,沉浸我們的心靈。扎染的魅力無窮,打個比方,若說人對未來充滿興趣是因為未來不由人控制且充滿神秘。那么我覺得扎染,它也具有這樣的魅力。你可以通過自己的設計,結合自己對美的見解和喜好,來全新塑造它改變它。尤其是在制作過程中你滿懷期待,也是充滿樂趣的。在枯燥乏味日復一日的現代生活中,我們需要這種樂趣。
四 強大生命力所在
除了給我們帶來樂趣,扎染藝術在服裝上的全新應用,給這個古老的手工藝注入了新的血液。它像是另外一種語言,表達著制作者的個性色彩。而且扎染可應用的扎染面料十分廣泛,比如真絲、全棉、麻、皮革等面料上。有非常多的利用價值,是不能被人遺忘的重要存在。
若還要細說扎染存在的意義,倒不說這正是扎染生生不息存在的原因。源于古代直至發(fā)展到現代,人們依舊需要它,利用它,被寫在書里,用在生活中,使它的價值最大化。這便是扎染在現代存在的意義。在這個傳統(tǒng)藝術不斷消逝的時代里,扎染需要我們人類去保護它傳承它,同時我們也需要它去點亮我們生活。我們應該讓人類用智慧創(chuàng)造的美,傳承下去 ,給更多的子孫看到且銘記在記憶里。這便是扎染存在的原因,也是在現代依舊還存在的意義。也正是我寫這篇文章想傳達的,扎染在現代存在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胡艷麗,徐佩瑛. 扎染藝術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創(chuàng)新研究[J]. 服飾導刊,2016,02:64-68
[2]范麗青,裘潔佶. 繼承與創(chuàng)新--扎染教學芻議[J]. 藝術科技,2014,09:29-31.
[3]馮愈,余曉媛,楊瓊. 扎染藝術的創(chuàng)新與應用[J]. 湖南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1:72-76.
作者簡介:
周三珊,女(1994.4-),浙江嵊州人,學生,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扎染在現代傳承的重要性
郭友南 ,男(1974.11-),河南開封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美學 藝術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