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婉 張銳 周海京 程海龍 冉迎春
(航天標準化與產品保證研究院,北京,100071)
交流園地
從標準角度分析裝備用戶技術資料的編制
趙婉 張銳 周海京 程海龍 冉迎春
(航天標準化與產品保證研究院,北京,100071)
文摘:簡介裝備用戶技術資料的內容,分析美軍技術資料標準在體系完整性、內容全面細致性和語言準確性等方面的特點,以及我國裝備技術資料標準的現狀與不足,根據用戶技術資料在部隊實際使用中反映出的問題,從標準支撐的角度提出初步的改進建議。
裝備用戶技術資料;美軍技術手冊;技術資料標準。
裝備用戶技術資料(以下簡稱技術資料)是裝備使用與維修所需的說明書、手冊、規(guī)程、細則、清單、工程圖樣等資料的統(tǒng)稱。技術資料是闡明與支持裝備交付后各項使用保障活動的基本載體,用以指導廣大官兵正確操作、使用和維修裝備,是真正讓裝備活起來、動起來并形成戰(zhàn)斗力的綜合保障要素之一。在裝備系統(tǒng)戰(zhàn)斗力形成的鏈條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國務院、中央軍委發(fā)布的《武器裝備質量管理條例》(2010年11月起實施),對于裝備研制部門提交的文件種類及其要求均有相應的規(guī)定。在第五條中規(guī)定“武器裝備論證、研制、生產、試驗和維修應當執(zhí)行軍用標準以及其他滿足武器裝備質量要求的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和企業(yè)標準”;在第三十二條和第三十九條中分別規(guī)定“提交武器裝備生產定型審查的圖樣、技術資料應當符合規(guī)定要求”、“交付的技術資料應當滿足使用單位對武器裝備的使用和維修要求”。該條例對技術資料提出了明確的頂層要求,不同軍兵種、各承研承制單位也已初步形成了通用性、原則性的標準/規(guī)范,但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仍缺乏不同類型裝備專用的、具體的實施指南,尚不能很好地支撐技術資料頂層通用要求的全面落實。
尤其是隨著新型裝備技術的日趨復雜、新型武器作戰(zhàn)平臺交付種類數量的增多以及裝備戰(zhàn)訓強度不斷加大,裝備的保障問題日益突出,技術資料已成為制約新型裝備戰(zhàn)斗力、保障力快速形成的一項關鍵因素。如何使隨裝交付的技術資料具有可用、好用、耐用等越發(fā)迫切。技術資料相關支撐標準作為技術資料編制內容、格式以及印刷裝訂等要求的規(guī)范性技術文件,在技術資料編制過程中越來越擔負著重要的角色,甚至直接影響技術資料質量特性的形成。
通過對美軍技術資料相關標準的分析和研究發(fā)現,對于我國所稱的技術資料,美軍一般稱之為技術手冊(TM)。技術手冊是裝備的最終用戶收到的唯一文件,因而也是裝備承包商制定的最重要文件之一。美軍裝備技術手冊可分為三大基本類型:操作員手冊、維修手冊和零部件手冊。每一類手冊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范圍,大多數采辦大綱均要列出必需技術手冊中的明確編制要求。對于各種技術手冊的編制,美軍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的標準。
1.1 完善的標準體系
目前,美軍已經形成了三大類型技術手冊的專項編寫標準,如MIL-M-63036A《技術手冊:操作員手冊》、MIL-M-63038B《技術手冊:部隊級或航空兵部隊級直接保障(維修)、航空中繼級保障(維修)和通用保障級維修手冊要求》和MIL-M-38807A《技術手冊:圖解零部件分解》。形成了技術手冊編寫內容和格式方面的通用要求標準,如MIL-HDBK-63038《技術手冊編寫手冊》、MIL-STD-38784A《技術手冊:總體樣式和格式要求》。形成了分別適用于海陸空三軍裝備技術手冊的標準,如,MIL-M-15071H(海軍)《設備和系統(tǒng)技術手冊內容要求》、MILSTD-361(陸軍)《技術手冊編制要求》和MIL-M-81700(空軍)《機載軍械設備技術手冊編制要求》等系列標準。并形成了技術手冊質量保證的通用要求標準,如MIL-M-85337《技術手冊:質量保證程序要求》。
1.2 標準全面,要求描述細致、清晰
以MIL-STD-38784A為例,該標準原文共131頁,包含正文46頁,附錄85頁。正文中39頁(約占正文篇幅的85%)用于詳細闡述技術手冊編制的具體要求,附錄中提供了大量的編制示例,為具體要求的落實提供了詳細的指導。再如MIL-M-15071H,該標準主要供海軍各相關部門和海軍陸戰(zhàn)隊使用,原文共121頁。該標準將編寫示例放在正文中,其中103頁(約占正文篇幅的85%)用于詳述具體要求,同時標準中還用8頁篇幅規(guī)定了技術手冊質量保證和交付準備的相關要求。
通過查閱美軍聯合制導攻擊武器(簡稱JDAM)使用手冊和“戰(zhàn)斧”巡航導彈武器系統(tǒng)技術手冊可以發(fā)現,這些技術資料與我國裝備技術資料相比,明顯具有內容全面、細節(jié)明確、流程清晰、案例豐富翔實等特點,尤其是對于裝配和使用過程、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等內容給出了詳細的方法、操作程序和步驟。比如,JDAM使用手冊中對維修工作規(guī)定了檢查(inspection)、檢驗(check)、調整(adjustments)、對準(alignments)、拆除(removal)、安裝(installation)、分解(disassembling)、裝配(assembly)、修理(repair)、清洗(cleaning)和測試(testing)等11個維修步驟,并詳細說明了實施每個步驟所必需的工作條件、人員要求以及分步工序等。
1.3 著重強調技術手冊的可讀性和語言的準確性
在MIL-STD-38784A和MIL-M-15071H中均強調了技術手冊的可讀性,在相應的章節(jié)規(guī)定了技術手冊編寫應考慮閱讀者的閱讀水平。MILSTD-38784A正文“4.3.3可讀性”一節(jié)中規(guī)定“技術出版物的編寫應適應預期目標讀者的閱讀能力,除非另有規(guī)定,否則閱讀水平(Reading Grade Level,RGL)應為9級”。MIL-M-15071H正文“3.3寫作水平”一節(jié)中規(guī)定“技術手冊將被具有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員使用。雖然他們能夠在教室環(huán)境中學習到類似資料,但是應該假定他們的個人閱讀能力(RGL)不高于9級”。從中可以看出,這些標準條款的制定有助于技術手冊編寫人員在編寫相應內容時要充分考慮閱讀者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從而提高了技術手冊的可讀性和易懂性。
MIL-STD-38784A正文“4.3編寫樣式”一節(jié)中多處強調技術手冊語言的準確性。比如“技術內容應避免采用含混、模糊的詞匯,應采用簡明的詞匯和短語來表達預期含義……,句子應短而精……,避免理解錯誤”;“不應使用在其使用語境中會有多個不同含義的詞匯。比如‘replace’可能表示‘替代’或‘重新安裝’”;“在說明各設備適用性時,應采用專門的系列號或標識號,不應使用‘針對以后設備’或‘針對早期系列號’等短語代替”。可以看出,這些標準條款的制定可以有效地規(guī)范編寫人員在技術手冊中使用準確的語言,盡可能避免讓閱讀者出現理解錯誤或偏差。
2.1 現有的標準體系不完善
通過對我國指導技術資料編制的相關標準進行研究分析后發(fā)現,目前我國針對導彈武器、航空炸彈、地面雷達、航空地面通信裝備、裝甲車輛等裝備已經形成了技術資料編制的通用要求類的頂層標準,如GJB 5432-2005《裝備用戶技術資料規(guī)劃與編制要求》、GJB 5582-2006《航空炸彈用戶技術資料要求》、GJB 5781-2006《軍用地面雷達用戶技術資料編制要求》和GJB 5788-2006《導彈武器系統(tǒng)用戶技術資料通用要求》等。但這些標準基于不同系統(tǒng)層次的考慮不夠,通用標準不能涵蓋所有層次產品技術資料的編寫要求,而多數分系統(tǒng)或設備級的相應技術資料編寫標準尚未建立,技術標準體系尚不完善。
2.2 專項標準缺乏,不能規(guī)范各項技術資料的編寫
各類武器裝備技術資料種類從十幾種到幾十種不等。據調研情況看,目前只有個別類型裝備形成了某些專項技術資料編寫標準:①軍用地面雷達、軍用通信裝備形成了技術說明書編寫標準;②裝甲車輛、電子對抗裝備、飛機保障設備形成了使用維護資料的編寫標準;③航天產品形成了產品說明書的行業(yè)編寫標準,而其他武器裝備均沒有相應的單項技術資料編寫標準,不能滿足各項技術資料規(guī)范編寫的需求,也就很難支撐技術資料編制通用要求標準的有效落實。
2.3 通用要求類標準內容框架基本一致,但細化程度不夠
現行的技術資料編制標準多為通用要求類的標準,一般均從技術資料的項目、主要內容、編制格式、印刷出版和交付要求等方面提出了通用的頂層要求。但標準對上述內容要求的細化程度不夠,過于寬泛,尤其是對語言準確性、內容可讀性和易懂性缺少明確要求,且標準中應用示例較少。同時,有些標準存在技術資料質量保證以及質量符合性的審查措施、手段的缺項或有相應要求但可操作性不強的問題,致使不同承研承制單位在執(zhí)行同一標準編制技術資料時,無論內容上還是形式上均存在較大差別。因此,這些標準的實際執(zhí)行效果遠低于用戶期望。
3.1 問題
通過對相關部隊的調研,了解到目前的技術資料雖然基本能滿足部隊的保障需求,但與某些國外引進裝備的技術資料相比,仍存在較多不足。很多時候在沒有承研承制單位設計師隊伍支持的情況下,部隊人員不能獨立支撐武器裝備保障工作的順利實施,不僅嚴重影響了裝備戰(zhàn)斗力和保障力的快速形成,同時也給承研承制單位帶來巨大的壓力和沉重的負擔。
部隊人員反映技術資料在實際使用中仍存在較多亟待改進的問題:①不能完全站在用戶的角度去編制技術資料,對實際使用狀態(tài)考慮不夠周全;②內容不全面,甚至存在必要內容缺項;③語言不嚴謹,甚至在操作流程描述中出現“視情”、“大約”等模糊用語;④關鍵的故障排除分析方法、程序及步驟描述不細致、指導性較差;⑤格式不統(tǒng)一、不規(guī)范,耐用性不夠,等。這些問題給基層用戶的培訓、使用、保障等工作帶來很大困擾。
3.2 問題分析與改進建議
技術資料是支持武器裝備與部隊人員有機聯系,進而形成戰(zhàn)斗力的重要紐帶和橋梁,是武器系統(tǒng)充分發(fā)揮作戰(zhàn)使用效能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確保技術資料可用、好用、耐用,必須通過必要的技術及管理手段對其予以保證和管控。
從目前開展國內外技術資料標準以及典型裝備技術資料對標分析的情況來看,美軍在武器裝備技術資料(手冊)編制方面體現了體系化、規(guī)范化、精細化的特點,我國的技術資料編制相關標準無論從體系健全性,還是標準本身的全面性、細化程度與示范性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如,可讀性(易懂性)的量化要求、編制具體要求的細化條款、示范性應用示例等方面。綜合對比分析顯示,現行標準對技術資料編制的支撐與規(guī)范力度不夠。建議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完善。
a)建立技術資料標準體系。以滿足基層部隊武器裝備使用要求為首要目標,考慮部隊編制體制,從解決技術資料使用問題入手,由部隊、承研承制單位和標準化基礎研究單位共同參與,系統(tǒng)梳理標準需求,統(tǒng)籌規(guī)劃現有標準資源(國家軍用標準、行業(yè)標準、企業(yè)標準和美軍標等),最大限度地采用現有的、適用的標準,完善基本適用的標準,修訂不適用的標準、制定急需的缺項標準,建立起目標明確、系統(tǒng)全面、結構清晰、開放兼容的武器裝備用戶技術資料標準體系,以滿足武器裝備快速發(fā)展的長遠需求。
b)優(yōu)先完善、制定急需的標準。借鑒美軍技術手冊標準以及外軍典型裝備技術資料編制案例的優(yōu)點,以部隊方便、易用為基本原則,遵循有關國軍標的基本規(guī)定,兼顧工業(yè)部門的成熟做法,優(yōu)先完善技術資料編制通用要求類標準,對海、陸、空各型裝備技術資料的總體樣式和格式形成統(tǒng)一的規(guī)范指導,加快制定與各型裝備維修保障工作密切相關的技術說明書、使用維護說明書、維修手冊等技術資料編制指南,解決當前武器裝備快速形成戰(zhàn)斗力、保障力對技術資料的迫切需求。
[1]劉慶華,雷治宇,花興來,等.GJB 3734-1999軍用地面雷達技術說明書編制要求[S].北京:總裝備部軍標出版發(fā)行部,1999.
[2]斯培國,張世男,戴云展,等.GJB 4346-2002電子對抗裝備維護技術資料編寫導則[S].北京:總裝備部軍標出版發(fā)行部,2002.
[3]侯志剛,丁利平,王秀麗,等.GJB 5432-2005裝備用戶技術資料規(guī)劃與編制要求[S].北京:總裝備部軍標出版發(fā)行部,2005.
[4]齊曉林,馮金富,曹鐘福,等.GJB 5582-2006航空炸彈用戶技術資料要求[S].北京:總裝備部軍標出版發(fā)行部,2006.
[5]劉根,花興來,胡冰,等.GJB 5781-2006軍用地面雷達用戶技術資料編制要求[S].北京:總裝備部軍標出版發(fā)行部,2006.
[6]陳雪芳,閻群章,阮永梅,等.GJB 5788-2006導彈武器系統(tǒng)用戶技術資料通用要求[S].北京:總裝備部軍標出版發(fā)行部,2006.
[7]梁貴斌,劉國中,孫長明,等.GJB 7801-2012航空地面通信導航裝備出廠用戶技術資料通用要求[S].北京:總裝備部軍標出版發(fā)行部,2013.
趙婉(1976年—),女,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武器裝備綜合保障技術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