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黑龍江·蘇群
淺談溪釣的基本裝備與生存技能
文/黑龍江·蘇群
由于國家持續(xù)性的封山保護措施,目前在北緯44°范圍上的遠東縱深地帶的森林群落里已經(jīng)很難見到獵人了,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的摩托車騎手身背釣具撲向山溪,但其中真正意義上的溪釣手少之又少,因此安全事故屢有發(fā)生。實際上,山溪釣魚不同于其他釣法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特別之處——垂釣已經(jīng)退居次要位置,安全應(yīng)當(dāng)放在首位。
溪釣已經(jīng)成為當(dāng)今的一項時尚運動,被越來越多熱愛游釣的人認可。然而,他們卻往往容易忽視安全問題,比較常見的錯誤就是釣手進山不帶生存裝備,一部分人是不懂得行走叢林必須了解和具備的生存技能的,另一部分人則是嫌麻煩。其實,這個問題很好想通,正如你竿包中的釣具,不見得每一件你都用得到,但用不到你也得帶,因為出釣本身就是個未知數(shù)。
叢林溪釣的主要裝備包括:刀具(包括一把折疊手鋸)、繩索、外用護膝和護肘、 磯釣手套、綁腿、偏光鏡、指南針、急救包、防雨用具及涉水褲、照明用具、生火用具、防熊設(shè)備。
1.刀具。刀具是溪釣手的必備裝備,行路開窩、生火護身,每一樣都離不開刀,釣手可選用長過1.2尺的寬葉刀具,應(yīng)該具備砍刀的性質(zhì),以能插入雙肩背包側(cè)面的專用護帶內(nèi)為準,抽插較易。
2.繩索。不要小看它的用途,繩索可用于捆綁、攀巖和涉溪,平時看似無用,待用之時卻非它不可。溪釣手選用一般的攀巖索即可。
3.護膝和護肘。溪釣的最大特點是行走,而叢林溪流的路面狀況很復(fù)雜,釣手一旦摔倒,最容易受傷的就是膝蓋和肘關(guān)節(jié),尤其是膝蓋,一旦受傷將直接影響一個人的行動,因而這兩處是必須重點保護的部位。
4.磯釣手套。在灌木叢穿行時,用手掌推開枝條時往往會碰到許多棘刺,因此手套很關(guān)鍵;需要攀巖或者用繩索蕩過不寬的溪流時,手套也是保護手掌的必需品。
5.綁腿。選用一般性的綁腿即可,用于防蟲、防蛇、防刮帶褲角。
6.偏光鏡。主要用于涉溪過程中濾掉水面上折射的光線,看清楚水下石頭的位置、形狀,以及苔蘚和水深。
7.指南針。行走叢林之必備。
8.急救包。內(nèi)備碘酒、繃帶、酒精棉球、創(chuàng)可貼、云南白藥和小剪刀等。
9.防雨用具、涉水褲。以寬松為好,不可選緊身衣褲。
10.照明用具。包括登山腰位燈、帳篷內(nèi)掛燈——須是專業(yè)的裝備。腰位燈在釣手行走時可一直將光束保持在行走正前方的路面上,帳篷燈可隨便掛于樹枝或者帳篷內(nèi)外,可調(diào)節(jié)角度。
11.生火用具。包括打火機、鎂塊、酒精塊,要用塑料袋完全包裹,防水防潮。
12.防熊設(shè)備。過去進入?yún)擦值尼炇?,大多會在衣袋里放幾枚“二踢腳”,腰上插一根6分口徑的鐵管。別小看它,一旦碰上難纏的亞洲狗熊,這玩意兒就派上用場了——將“二踢腳”插入鐵管中,點燃后對準狗熊方向,一般情況下都能嚇跑狗熊。近幾年,進山的釣手有用PVC管材代替鐵管的,雖然攜帶輕便,但不建議使用,因為鐵管有時候可以當(dāng)武松的“哨棒”使用。
1.行走。行走是溪釣的重中之重,首選工具是摩托車,以山地越野輕便機車為上選,以便盡可能地深入所要涉足的叢林腹地或者是溪源,最大限度地減小釣手的徙步行程。摩托車要提前精心保養(yǎng),加足燃油(但不可過滿,要準備備用油),換用真空胎,隨車小配件如火花塞、保險絲、車燈泡、簡單的修車工具等都要備齊。
徒步行走貫穿于整個溪釣過程當(dāng)中,溪釣手在行走時切記要調(diào)整心態(tài),步幅保持在60厘米上下,步子要不疾不徐,保持呼吸節(jié)奏,閉口呼吸(這一點很重要,80%的人體水份是呼氣時流失的)。
白天的叢林有“寂靜的叢林”一說,因為叢林內(nèi)的動物除了飛禽,幾乎所有的走獸都是在夜間活動,釣手行走時切忌弄出過大的聲響,要躲開腳下的枯樹枝,繞開密匝的低矮灌木叢和厚實的茅草堆;要盡量沿著溪邊行走并注意聆聽灌木叢內(nèi)的動靜,觀察地面上的蹄(爪)印或水跡。一旦發(fā)現(xiàn)溪邊有大型動物的足跡,若是早晨,釣者應(yīng)檢查溪邊這一側(cè)的林邊枝葉上的露水是否被碰落;若是沒有露水的時間段,則察看蹄(爪)印的邊緣是否清晰、是否失水,印跡上是否蓋有飄落的枯葉斷枝。弄清這些狀況便可躲避危險。
2.休息。釣手的身心疲憊到一定程度時就需要休息,但是在叢林中休息萬不可隨意,不管是獨自一人還是兩人一組,都應(yīng)找后背有依托(如足夠粗的大樹或巖石山體等)、前有足夠開闊的視野之處,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危情。刀具要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吸過的煙頭不要隨手扔掉,要用刀掀開草皮埋入并壓實。
生火做飯時要選那些干枯的立木,最好用干枯的水冬瓜木,此木材質(zhì)輕、燃燒時無炸裂火星,但木材要用刀劈得細細的,這樣燒起來無煙,只見顫動的空氣。離開時不要用水滅火,要用刀具挖開草皮,取出松土,將殘火移入坑內(nèi),先壓土,再壓草皮,最后踩實。切記,生火做飯務(wù)必小心生火,細心滅火,以免引起森林大火。臨走要將一切垃圾收好,包裝食品的袋子、剩下的食物等都要帶走,不可隨意丟棄或就地掩埋,要尊重叢林。
3.駐宿。駐宿是溪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果釣手僅住一晚,用簡易吊床即可,如果要逗留數(shù)日,那就非要建營地不可了。建營地的目的不光是利于自身休息,而且是標示人類的領(lǐng)地。營地的位置要離開溪邊一段距離(溪流是動物的水源地),選擇背有依靠、視野開闊、可全天候采光的地段搭建,以使帳篷能夠吸收足夠的熱量保持溫度;要選擇相鄰對角的4棵樹,在離地至少1米以上的位置搭建簡易平臺,以便能撐開帳篷。離地駐宿的目的是避開爬蟲。最后,釣手要在營地開闊面的9點鐘、12點鐘、3點鐘方向各置1堆篝火,備足燃料。準備好這些,就釣魚去吧!
4.叢林溪釣最不確定的因素,就是你可能不熟悉這片森林群落。所以,要進入你可能沒進過的區(qū)域,最好結(jié)伴而行。迷路是溪釣的大敵,但這并不可怕,要訣是你首先要遇事不慌——要知道,沒有哪一條公路不是跨溪而過的,順著溪流下行(不可上溯),用不了多少時間你就會找到溪流上架設(shè)的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