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嵐
萇(cháng)字的含義很簡單,在《新華字典》中僅有兩個意思,一是指一種植物,二是指一種姓氏。萇姓并不常見,在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qū)都未列入《百家姓》前500位。河南滎陽萇家拳研究會會長萇松華曾這樣介紹自己的姓氏:“‘萇是很少見的姓氏,我們出去自我介紹都得專門說清楚,‘我姓萇,草字頭下面一個長短的長……”
雖然萇姓稀有,但起源古老,相傳其源自姬姓,屬于以先祖名稱為氏。據(jù)史籍《左傳·昭公十七年》記載,在東周的敬王姬匄(同丐)執(zhí)政期間,有一位叫萇弘的大夫,他竭忠盡智取得晉國軍隊的支援,助敬王擊敗叛亂的姬朝,鞏固了敬王的王位。后來在晉國的“六卿之亂”中,萇弘陷入政治勢力紛爭,被晉國的執(zhí)政集團趙氏家族陷害,最終遭到生性多疑的敬王殺害。在《莊子·外物篇》中也有關于萇弘之死的記載:“萇弘蜀人,被殺之后,血流不止,蜀人藏其血,三年之后化為碧。”成語“碧血丹心”、“萇弘化碧”便由此而來。為紀念萇弘的忠義,其后裔子孫中,有的人以“萇”為氏,萇姓便世代相傳至今。如今,大多數(shù)萇氏族人都尊萇弘為得姓始祖。
關于萇姓的起源還有另一種說法。據(jù)東漢碑刻《繁長張禪等題名》記載的“夷侯萇竟舒”推測,在西蜀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中有一大姓——萇姓。有學者認為,萇弘就來自西南夷,在今四川省內(nèi)江市資中縣還發(fā)現(xiàn)了多處萇弘的遺跡。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除了萇弘,還有不少青史留名的萇姓人。
唐朝的萇風是一代制筆名家,許多大文豪都曾請他制過筆。據(jù)元代評傳匯集《唐才子傳》記載,晚唐詩人、文學家羅隱很喜歡萇風制作的毛筆,便對他說:“筆是文章的本錢,今天我來幫你的筆賣個好價錢。”于是羅隱慷慨地送給萇風一百張珍貴的雁頭箋,由此吸引了眾多士大夫置重金買筆,萇風的名氣越來越大,有時候做一支筆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清朝時期的武術家萇乃周,是河南汜水(今河南省滎陽市)萇村人,乃明代汴梁指揮使萇宋忠之后,他自幼喜愛搏擊之術,卻被家人認為不務正業(yè),但他沒有因此放棄,而是更加刻苦地習武,后來又潛心研習《周易》,將陰陽起伏之理與武術結合,創(chuàng)立了萇家拳,著有《二十四拳譜序》。2008年6月7日,萇家拳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萇乃周被譽為“中國武術史上曠古罕見之通才”。
如今,萇姓在河南滎陽形成望族已有300年歷史。此外,在安徽、山東、湖北等省也分布著少量萇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