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紅
“互聯網+”時代的微學習
◎單紅
本文針對企業(yè)培訓的各種難題,提出建立企業(yè)知識庫,借助互聯網、手機智能應用等手段,以微課方式推進企業(yè)培訓。
在“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迅速普及,新的應用層出不用。人們對手機從癡迷到依賴,幾乎達到古人發(fā)憤讀書的境界——歐陽修說自己為官百忙之中讀書,靠的是“馬上、枕上、廁上”,當代人則是須臾離不開手機,豈止于“車上、枕上、廁上”。
而在企業(yè)里,企業(yè)管理者和培訓管理人員卻在為“不知道培訓什么”、“沒有時間進行培訓”、“員工不愿意參加培訓”、“培訓后員工記不住”等等這些難題而困擾。
作為企業(yè)培訓管理人員,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借助科學技術新發(fā)展,從人們的手機時間里分一杯羹,破解企業(yè)培訓難題,打造企業(yè)更強的培訓力。
針對“不知道培訓什么”,我們通常想到的是進行培訓需求調查。但是,培訓需求調查實際落實起來卻不易。培訓組織者需要針對不同崗位的員工、他們的上級以及公司領導設計相應的調查問卷,發(fā)放問卷,組織填報,回收問卷,匯總信息,再對海量的信息進行統(tǒng)計分析,是一項繁瑣、沉重的工作,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接受專業(yè)的培訓。多數企業(yè)只能小范圍內進行,調查范圍稍大,就需要委托專業(yè)機構開展。
好消息是:目前計算機技術已經可以做到通過網絡發(fā)布問卷、回收問卷并對數據進行匯總。有的公司已經通過手機應用程序針對目標人群進行培訓需求調查,極大減輕了培訓管理人員的工作量。
我們通過培訓需求調查,甄選出需求多的培訓內容,組織針對性培訓。但需求量少的培訓要求會被培訓組織者忽略。需求量少,不意味著不重要。如何滿足這部分培訓需求?
我們的建議是對企業(yè)全部知識進行梳理,每個知識點制作成微課,形成企業(yè)知識庫。微課形式可以是文本、PPT、情景劇或授課微視頻。員工工作中遇到難題,可以在知識庫中檢索知識點,鏈接到微課,就能方便地進行學習。
注:微課(microlecture)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化成的、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微課具有完整的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包含課程設計、開發(fā)、實施、評價等環(huán)節(jié)。是指教學時間相對較短的課,如對單一主題錄制的數分鐘以內的聲音解說或視像演示。(摘自百度百科)
建立企業(yè)知識庫,首先要找出企業(yè)知識的脈絡。企業(yè)知識包羅萬象,毫無頭緒。經過反復實踐,我們發(fā)現按專業(yè)--崗位這一維度進行梳理是科學的。把企業(yè)的崗位按專業(yè)劃分,再分析每類崗位的工作場景,把各場景用到的知識、技能列出來,能夠避免掛一漏萬。
以通信運營企業(yè)為例,按專業(yè)分,有:營銷、客戶服務、建設維護等專業(yè)。在營銷專業(yè),有營銷單位領導、大客戶經理、家庭客戶經理等崗位。
家庭客戶經理崗位,工作場景有:擺臺促銷、應對投訴、制作報表、申請物料、財務報賬等。在擺臺促銷場景,會有預熱外呼、促銷物料準備、選址、場地協商、人員分工、現場布置、現場講解、促成交易、促銷結束后場地善后等環(huán)節(jié)。
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可以是一個或幾個知識點。在現場布置環(huán)節(jié),就可以有:①如何搭帳篷;②如何支起便攜式桌椅;③如何張貼廣告紙;④如何懸掛條幅;⑤如何擺放堆頭等等。(有的知識點在老員工看來是理所當然,但對新進入員工卻不知其所以然,所以需要詳細地羅列出來。)把所有場景的每個知識點都納入知識庫中,做成微課,讓員工平時主動學習,有疑問時也隨時可以查詢。
關于知識庫的建設,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以及優(yōu)秀的師資。如果有一家專業(yè)培訓機構從一個行業(yè)入手,選擇一家典型企業(yè)合作,幫助他完成知識庫的梳理和相應微課的制作,在對企業(yè)核心業(yè)務充分保密、雙方知識產權得到保護的前提下,可以進行該知識庫的行業(yè)內的推廣。成熟的經驗也容易復制到其他行業(yè)。非常期待能有這樣一個產業(yè)。
針對“沒有時間進行培訓”難題,我們建議:除了涉及受眾面廣的課程要組織人員面授培訓外,其他知識和技能培訓可以搭建微課平臺,將微課推送給目標員工,讓員工通過智能手機利用零散時間隨時學習。例如,對于新進入某一崗位的員工,可以把應知應會課程推送給他們,要求一定時間內自學完成。特定時期重點業(yè)務也可以采用向目標學員推送課程方式。
有了微課平臺,我們還可以對學習過程進行改進。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在課程開始前推送課前測驗,讓學員了解自己知識短板,有利于激發(fā)學員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質量(這也稱為“翻轉課堂”)。課程學習結束時要求學員完成考試,考試合格才算完成該課程,否則會不斷推送這一課程,提醒其學習。為了糾正“培訓過后記不住”的問題,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原理,在培訓后特定的時間分幾次把知識重點內容重復推送給學員,提醒其主動復習,強化記憶,以此來提高培訓效果。這一措施也是借助網絡技術、智能手機才得以方便實現的。
關于“員工不愿意參加培訓”問題,我們認為原因有幾個方面:培訓針對性不強(培訓內容與員工的工作、生活關系不大)、培訓形式不夠生動、培訓后員工沒有體會到實效。培訓針對性問題可以通過員工自主在知識庫中選課得到解決。培訓生動性問題可以通過設計活潑有趣的課程形式、提高講師授課技巧等方式加以改進。由于增加了課程測驗、課后考試、推送復習資料環(huán)節(jié),員工對培訓內容掌握程度提高,應用能力得到提高,自信心得到正向強化,學習意愿就會提升。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但對一個企業(yè)來說,知識點是可以窮盡的。對于每個崗位來說,知識點也是可以窮盡的。只要員工肯學,樂于學,有時間學,能夠找到學習的資源,總是能夠掌握本崗位要求的知識和技能,成為勝任的勞動者。培訓工作者存在的終極目標不過于此。這個目標在當前的移動網絡與計算機技術條件下,有望實現。
(作者單位: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大連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