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磨一“箭”:中國開啟深空探索時代
長征五號將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始祖”,它不僅大幅提升了我國進入太空的能力,助推中國空間站計劃成為現(xiàn)實,而且還是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重要支撐和顯著標志。
在轉場方法上,現(xiàn)役火箭芯一級的“腳下”共有4個支撐臂,用于讓火箭穩(wěn)穩(wěn)地“站”在“座駕”上。火箭助推器則是被芯一級“挑”著“走”,所以叫“挑擔子”。而長征5號火箭在轉場時,有12個支撐臂,但它們是被平均分布在4個助推器的“腳下”,因此是4個助推器“抬”著芯一級走,所以很像“抬轎子”,“走”得更穩(wěn)
11月3日,伴隨著發(fā)動機的轟鳴聲,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拖著長長的尾焰照亮夜空,直刺蒼穹,中國航天人開啟了“新長征”歷程。長征五號首飛成功,對我們來說有多重要呢?
在“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大家族中,長征五號由于體格大、力氣大、難度大,又被稱為“大火箭”,是目前亞洲第一重型火箭。
雖然以“長征”命名,但長征五號與此前的長征火箭有很大不同。最近幾十年,世界主要航天強國紛紛推出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如歐洲的阿里安5、美國的德爾塔4和宇宙神5等。新一代運載火箭立足軍民用航天發(fā)射,不僅運載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還應用了更先進的技術和設計。為了滿足未來我國重大航天工程任務的需求,2006年10月,我國立項開始研制長征5號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從2006年立項至今,長征五號沖刺了10年。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從提出論證到如今,長征五號整整走了30年,可謂30年磨一“箭”。
僅就火箭捆綁結構而言,由于長征五號火箭芯級推力每個捆綁點高達330噸,比以往的中型火箭增加了3倍多,這就意味著大火箭必須采取全新的設計。在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的設計人員,進行了上千次的結構模型分析和優(yōu)化,歷時數年終于完成了“大推力捆綁結構設計”,實現(xiàn)了我國火箭結構設計史上的重大突破。
據悉,長征五號全箭采用了247項核心關鍵新技術,新技術比例幾乎達到100%。而國際上研制新型火箭,包括衛(wèi)星和飛船,采用新技術的比例一般不超過30%。以往“長征”火箭使用零部件最多幾萬個,而長征5號火箭使用的零部件達十幾萬個,其設計量是以往“長征”火箭的3.5倍以上。
一組數據見證了長征五號誕生的艱難:
據統(tǒng)計,長征五號總的研制項目達到800余項,科研人員累計開展試驗1289項,各種地面試驗總計超過2萬余次,生產各類單機1萬8千多臺,僅電氣系統(tǒng)的元器件就有11萬個,是長征二號、長征三號兩型火箭元器件總和的1.5倍?!伴L征五號一個助推器所需要分析的動力學特性參數,幾乎是過去一枚火箭的工作量?!焙教炜萍技瘓F某所試驗主管王鵬輝說。
從外形上看,長征五號身高大約57米,相當于20層樓高,凈重也有近百噸。與現(xiàn)役火箭最大直徑為3.35米相比,長征五號直徑達到5米,因為腰身更粗,所以綽號叫“胖五”。據悉,其體格之所以粗壯是為了容納更多的推進劑,產生更大推力。這樣也可以減少火箭的級數,從而減少火箭的分離次數,提高火箭的可靠性。
“胖五”還首次使用無毒無污染的液氫/液氧與液氧/煤油發(fā)動機組合起飛方案,上裝有3種共12臺新型大推力低溫發(fā)動機和充足的燃料,所以動力十分強勁。其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使我國進入空間能力一下提升了2.5倍以上,越過了國際上大型運載火箭低軌道運載能力20噸、高軌道運載能力10噸的“門檻”,有些技術指標還超過美歐等世界主力大型火箭。
作為大火箭,“胖五”的“蒙皮”厚度僅有0.3毫米。如果把火箭比作一個成年人,把殼體比作成年人的外衣,那么這層外衣真的是“薄如蟬翼”。對此,設計人員表示,火箭殼體薄了,整個火箭的重量就減輕了,既能保證有效承載,也讓火箭飛行得更完美。
“胖五”不僅“大”,而且“冷”。不同于目前使用化學燃料的常規(guī)火箭,它采用液氫液氧作為推進劑,其燃燒產物是水,對環(huán)境不會造成污染。在其身體里,90%是零下252℃的液氫和零下183℃的液氧,這已經接近低溫的極限,“冰箭”一名也正是來源于此。這些超低溫的液態(tài)推進劑分別貯藏在巨大的箭體貯箱之中,通過內部加壓輸送給發(fā)動機。但“胖五”的外表面溫度依然可以一直保持在0℃以上,這是因為火箭的貯箱外都穿著一層“防寒服”,讓火箭內部的儀器、設備、電纜等正常工作。這也標志著我國在運載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適應性及環(huán)境友好性方面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在我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中,長征五號究竟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就像長征二號是現(xiàn)役火箭系列的‘始祖’,長征五號將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始祖’?!敝袊こ淘涸菏魁垬泛勒f:“這兩種型號都是劃時代的奠基之作。”
當年,長征二號研制成功后,中國航天人以這個型號為基礎,開發(fā)了長征二號系列、長征三號系列和長征四號系列運載火箭。
如今,長征五號接過“接力棒”,將擔負起引領我國無毒無污染新一代運載火箭系列化型譜化的重任。此前,已經成功完成首飛的長征六號、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均是由長征五號研發(fā)技術延伸出來的“縮小版”型號。未來,科研人員還將根據長征五號的技術基礎,開發(fā)出新一代的長征系列大火箭,包括未來載人登月用的重型火箭,都將以長征五號為研發(fā)原型。
長征二號為中國近半個世紀的航天成就奠定了基礎。龍樂豪院士預測:“接下來半個世紀的深空探索時代,長征家族也許就靠長征五號來奠基了?!?/p>
長征五號研制成功,大幅提升了我國進入太空的能力,是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重要支撐和顯著標志。不久的將來,長征五號將陸續(xù)運載新型月球探測器、火星探測器進入太空,中國空間站計劃也將在長征五號的助推下成為現(xiàn)實。
作為中國大運載時代的“開拓者”、深空探測的“主力軍”,長征五號開啟的未來將會更加精彩。中國工程院院士欒恩杰設想:有了大火箭,中國將來還可以建設太空望遠鏡、太空發(fā)電站等設施。長征五號執(zhí)行“一箭多星”式發(fā)射任務的能力更強,未來構建全球定位系統(tǒng)、全球通信系統(tǒng)等,所花費的時間將大幅縮短。他將長征五號的后續(xù)研發(fā)比作中國航天人的新“長征”:“我們只是跨進了大運載時代的門檻,前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中國航天人只要進了門檻,就會一直往前走,永不言退!”
(《解放軍報》2016.11.3、《科技日報》2016.11.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