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
我在一篇文章中曾主張:“散文,因為它短小靈活,則干脆是剪刀一把,‘咔嚓一聲從生活之樹上剪下一束枝葉丟在讀者面前。它最適宜用‘選擇的手法去寫生活中真實的典型,唯其真實才最感人。”(《真實,散文的生命》,《山西文學》,1984年第三期)。當我讀到端木蕻良同志的這篇《背影》時,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自己遇到了知音。全文連標點才五百零幾個字,但寫的卻是一位名震中外的將軍——彭德懷。
以如此少的筆墨去寫那樣偉大的人物,好像很不相稱。但殊不知,那樣偉大人物的身上也有這樣的小事:他和大家一起在普通食堂吃飯,一塊閑聊。甚至,發(fā)現(xiàn)別人盤子里有自己愛吃的菜,就分一點來吃。我們平??催^關于他的書籍、電影、文章不知有多少。他那叱咤疆場的虎威,那為民請命的硬骨,那忠于黨、忠于領袖的丹心,還有那晚年含冤去世、英雄末路的悲涼,都早已使我們對他充滿了無限的敬仰與追慕。那是許多大部頭作品的功績??墒牵裉煳覀儏s看到了另一個鏡頭,將軍走出去又返回來向部屬討了半盤菜(人家吃剩下的),笑著說聲“謝謝”,在參謀人員的催促下開會去了。我們心中他那敬而卻遠、懸如明月的形象,一下子變成了生活在我們身邊的真實的普通的朋友。他不但可敬,而且可親了,而我們在這種家人般的親切中又更感到了他的可敬,他的偉大。他那端菜出門的背影在一閃間,使我們想起這幾十年我們不是一直看著這個背影嗎?在心里默訴著對他的愛。他本就在我們中間,在我們行列的前頭。這時我們才感到,這篇五百字的短文雖短,卻是一個秤砣——四兩壓千斤。它將我們過去的感情又向上舉高了一層,將軍的形象在更高水平上實現(xiàn)了新的平衡。
生活之樹常綠。但要從根到葉地來寫一整棵樹是很困難的。這種“咔嚓”一聲一枝綠、剪送讀者去賞析的辦法,我以為大可以提倡。讓讀者自己面對生活的綠葉去思考,去將那綠的含義外延吧。這樣既忠于生活,又尊重讀者,對節(jié)省筆墨來說,也是一條好路子。
但是“咔嚓”只是一種比喻,絕不是簡單到隨手可剪,隨處可剪。首先要選擇,樹也有枯枝老葉,讀者當然不要這種枝葉。其次,也要有剪法。本文雖五百字卻是作者借別人的口氣來敘述,有“聽”和“講”兩個角度,更有立體感,更有現(xiàn)場感,更真實。文章也就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