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毛澤東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充滿革命浪漫主義氣質的無產(chǎn)階級詩人,其作品具有濃厚的政治思想性和無窮的藝術魅力,激勵和感染了諸多音樂家們開展毛澤東詩詞歌曲的創(chuàng)作。在眾多毛澤東詩詞藝術歌曲中,其中由趙開生譜曲和宋承憲配伴奏的彈詞歌曲《蝶戀花·答李淑一》別具特色,它既富有彈詞輕柔舒緩的曲調,同時還具備革命浪漫主義的情懷,對其音樂特征與演唱分析進行探究,對聲樂學習者有著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
[關鍵詞]蝶戀花·答李淑一;音樂特征;演唱分析
[中圖分類號]J61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7)01-0058-02
毛澤東不僅是中國革命道路的開辟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在文學造詣方面也堪稱中國文學史上承前啟后的大家,他的詩詞渾如史詩般的絕唱,具有濃厚的政治思想性和無窮的藝術魅力,激勵和感染了諸多音樂家們開展毛澤東詩詞歌曲的創(chuàng)作。在眾多毛澤東詩詞藝術歌曲中,作為蘇州彈詞演唱的有很多,其中由趙開生譜曲和宋承憲配伴奏的彈詞歌曲《蝶戀花·答李淑一》最具代表性。“彈詞”一詞,始見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其中記載杭州八月觀潮:“其時優(yōu)人百戲,擊球、關撲、漁鼓、彈詞,人聲鼎沸?!焙笞孕纬梢詠恚ㄟ^數(shù)代藝人的努力,逐步形成了雅俗共賞的藝術品格并主要以說、噱、彈、唱為藝術手段。將如此細膩委婉的彈詞曲調與毛澤東氣勢磅礴的詩詞相融合的藝術歌曲,可謂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聲樂精品,值得聲樂學習者的反復學習與推敲。
一、《蝶戀花·答李淑一》的音樂特征
1歌詞內容概述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這首詞作于1957年5月11日,最早發(fā)表在1958年1月1日湖南師范學院院刊《湖南師院》。李淑一,楊開慧的好友,也是毛澤東昔日戰(zhàn)友柳直荀的妻子,當時是湖南長沙第十中學的語文教師。1950年1月,她把作于1933年悼念丈夫柳直荀的《菩薩蠻·驚夢》一詞寄信給毛澤東,毛澤東便寫了這首詞作為回信。到了1963年12月出版的《毛澤東詩詞》才把題目更改為《蝶戀花·答李淑一》,后來得到了眾人的爭相傳誦。
全詞采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并結合了美好而又神圣的神話故事,帶有浪漫主義的色彩。上片寫楊開慧、柳直荀兩位烈士的忠魂到了月宮上,受到了仙人吳剛的熱情款待。下片寫仙人嫦娥用舒展寬大的袖子進行歌舞表演來表示對兩位烈士忠魂的歡迎。最后兩位烈士的忠魂聽到革命勝利的消息,激動地掉下了眼淚,眼淚從而化作了傾盆大雨灑向人間。整首詞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崇高革命精神的肯定,以及對烈士無限崇敬的心情。
2曲式結構特征
由趙開生譜曲并由宋承憲配伴奏的彈詞歌曲《蝶戀花·答李淑一》,全曲共分為四個段落,為bB宮徵調式,具體如下:
A段1~3小節(jié)采用柱式和弦與琶音,并用左手彈奏旋律音作為導入;4~10小節(jié)“我失驕楊君失柳”,樂句速度為慢速,顯示出對亡妻和戰(zhàn)友深切的懷念之情;11~18小節(jié)“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樂句變得稍快,表明兩位烈士的忠魂已到達圣潔的月宮中,作者心生崇敬之感。B段“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整個樂句都為較快的速度,節(jié)奏也較為規(guī)整與緊湊,表明了天上的仙人對人民英雄也帶有無限崇敬之意。C段“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整個樂句先是采用中速,用平穩(wěn)舒暢的旋律來告知我們兩位烈士在天上受到仙人熱情款待的景象,后58~59小節(jié)用一個“啊”字結合級進的旋律來為D段高潮旋律做情緒鋪墊。D段開始的60小節(jié)采用強勁有力的震音來奠定之后樂句的情緒基調,“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整個樂句采用散板,節(jié)奏自由,情緒激昂,預示著革命事業(yè)取得偉大勝利。
二、《蝶戀花·答李淑一》的演唱分析
1演唱語言藝術
用蘇州方言演唱是該曲的獨特魅力所在,但蘇州方言不同于平常普通話的咬字吐字,有其特有的發(fā)音與歸韻,具有濃厚的地方性特征。蘇州方言以軟糯著稱,其中還保留很多中古漢語要素,很完整地保留了其中尖團音的分化、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韻等,說起來就宛如江南女子的輕聲細語,讓人回味無窮。
演唱《蝶戀花·答李淑一》時要注意蘇州方言的發(fā)音特點,區(qū)分其中的尖音和團音,如A段“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中的“宵”不念[WTXT]“xiao”要念“siao”;B段“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中的“訊”不念“xun”要念“sün”,“酒”不念“jiu”要念“ziu”;C段“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中的“寂”不念“ji”要念“zi”,“袖”不念“xiu”要念“siu”,“且”不念“qie”要念“cie”等。另外在押韻方面也要特別注意,《蝶戀花·答李淑一》中的歌詞,不同于普通話的押韻,普通話上的韻壓在“iu”“u”上,體現(xiàn)在蘇州方言上則是壓在“ü”上,如歌詞中的“柳”,在實際的演唱過程中要唱成“l(fā)ü”才行。[WTBZ]
2演唱情感把握
想要演繹好一首作品,就要對其進行深入的了解,從歌詞、節(jié)奏、旋律等各方面著手進行研究與挖掘。這首《蝶戀花·答李淑一》是毛澤東寫作的詩詞,是他寫給亡妻楊開慧和戰(zhàn)友柳直荀的悼念之詞,表達了自己對親人的懷念以及對革命戰(zhàn)士的崇敬,所以演唱者要去感受作詞者的內心世界,并充分利用自身實際所積累的感情素材,去體會詩人那般溫婉纏綿而又凄涼悲壯的思想感情。
《蝶戀花·答李淑一》中的四個樂段就好似文章寫作技法中的“起承轉合”,A段為最初陳述,“失”“重霄九”都表明了妻子和戰(zhàn)友已故的事實,而平整的節(jié)奏、流暢的旋律以及慢板的速度,都一一預示著演唱者要進行平穩(wěn)抒情的演繹。B、C段為鞏固和發(fā)展主題,相比A段的速度,B、C段在速度上有了明顯的加快,旋律中個別大跳音程的出現(xiàn)給樂曲的進行增加了新鮮與活力,正如歌詞所寫“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且為忠魂舞”,此時的演唱應該稍歡快,才能表現(xiàn)出天上仙人為兩位烈士忠魂的到來熱烈歡迎的場景。D段為整個主題的升華,f的力度、自由延長和著重記號的標記,整個樂曲進入高潮,故在實際的演唱過程中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當中,情緒上也可以激昂些,這樣才能顯現(xiàn)出兩位烈士聽到革命勝利消息后的喜悅激動之情。
三、結語
《蝶戀花·答李淑一》是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優(yōu)秀作品,歌詞中蘊含著上天入地的大境界和感天動地的大精神;曲調上體現(xiàn)了蘇州彈詞的溫和柔美和細膩委婉;語言上展示了蘇州方言的獨特韻味和地方特色,具有豐富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內涵。因此對《蝶戀花·答李淑一》的研究,對聲樂學習者的學習與演唱有著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
[參 考 文 獻]
[1]王旭麗.彈詞《蝶戀花·答李淑一》淺探[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6(01):79—81
[2]唐榮興.長島人歌動地詩——宋祖英《蝶戀花·答李淑一》賞析[J].藝術研究,2013(01):68—69.
[3]張江來.學習毛主席詞《蝶戀花·答李淑一》[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1977(01):43—47
[4]李曉霞.毛澤東詩詞歌曲的藝術特色與演唱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
[5]臧克家.毛澤東詩詞鑒賞[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
(責任編輯: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