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趙君堯
詩仙的浪漫海洋心
撰文|趙君堯
詩仙李白像
從唐玄宗開元年間到唐代宗永泰年間(713-7 6 5 年) 的盛唐, 歷史經(jīng)歷了開元盛世和安史之亂,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盛極而衰的轉(zhuǎn)捩點(diǎn)。這一歷史時期,唐詩迎來空前絕后的大時代,不同風(fēng)格百花齊放,不同詩潮百家爭鳴。詩仙李白那張揚(yáng)著浪漫主義海洋霸氣、豪氣和傲氣的詩作,成為唐詩天空中最耀眼的星星。
唐長安元年,也就是武則天執(zhí)政后期的公元701年,李白出生于安西都護(hù)府的碎葉城,也就是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北部托克馬克附近。5歲那年,他隨家人遷居到四川省江油縣定居。從此,一位冠絕中國詩壇的千古奇才從這里走出。一代詩仙,雖有昭昭明星之德,日月齊輝之才,然終被玄宗放金賜還?!叭松谑啦环Q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仕途之路的不順達(dá),使詩仙被迫另辟蹊徑。而正是這條新開拓的人生之路,在無意之中幫助詩仙敲開了與仕途之路背道而馳的另外一扇大門,成就了詩仙“千秋萬歲名”。于是一位堪稱盛唐氣象的杰出代表,幾乎象征盛唐文明最高峰的詩人橫空出世了!
李白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25歲起“辭親遠(yuǎn)游”,仗劍出蜀。天寶初供奉翰林,因遭權(quán)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璘幕僚,因璘敗系潯陽獄,遠(yuǎn)謫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投奔其族叔當(dāng)涂令李陽冰,后卒于當(dāng)涂,葬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jù)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愿,將其墓遷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其中有大量的抒情詩,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非凡的抱負(fù),奔放的激情,充滿海洋般的豪俠氣概和傲氣,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陽奮發(fā)的典型音調(diào)。李白詩歌的藝術(shù)手法的顯著特點(diǎn)是:想象神奇,變化無端,結(jié)構(gòu)縱橫跳躍,句式長短錯落,形成了浪漫主義的霸氣、豪氣和傲氣的風(fēng)格。
唐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25歲,渴望鯤鵬展翅,鷹擊長空,“仗劍去國,辭親遠(yuǎn)游”(《李太白全集·上安州裴長史書》)。出蜀,游三峽,至江陵,居然幸遇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馬承禎。這是李白沒有想到的一次不平凡的會見。李白器宇軒昂,資質(zhì)不凡,司馬承禎一見已十分欣賞,及至看了他的詩文,更是驚嘆不已,稱贊其“有仙風(fēng)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李太白全集·大鵬賦》)。這是他幾十年來在朝在野都沒有遇見過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褒獎的話贊美他。李白為司馬承禎如此高的評價所鼓舞。他決心去追求“神游八極之表”這樣一個永生的、不朽的世界。李白對司馬承禎極為景仰,當(dāng)即作《大鵬遇希有鳥賦》。在這篇賦中,詩人以大鵬鳥自喻,更稱贊司馬承禎是希有鳥。這是李白最早名揚(yáng)天下的文章,其中寫道:
……
北溟之有魚。吾不知其幾千里,其名曰鯤。化成大鵬,質(zhì)凝胚渾。脫鬐鬣于海島,張羽毛于天門。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憑陵乎昆侖。一鼓一舞,煙朦沙昏。五岳為之震蕩,百川為之崩奔。
乃蹶厚地,揭太清。亙層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征。背嶪太山之崔嵬,翼舉長云之縱橫。左回右旋,倏陰忽明。歷汗漫以夭矯,羾閶閡之崢嶸。簸鴻蒙,扇雷霆。斗轉(zhuǎn)而天動,山搖而海傾。怒無所搏,雄無所爭。固可想象其勢,仿佛其形。
若乃足縈虹蜺,目耀日月。連軒沓拖,揮霍翕忽。噴氣則六合生云,灑毛則千里飛雪。邈彼北荒,將窮南圖。運(yùn)逸翰以傍擊,鼓奔飆而長驅(qū)。燭龍銜光以照物,列缺施鞭而啟途。塊視三山,杯觀五湖。其動也神應(yīng),其行也道俱。任公見之而罷釣,有窮不敢以彎弧。莫不投竿失鏃,仰之長吁。
爾其雄姿壯觀,坱軋河漢。上摩蒼蒼,下覆漫漫。盤古開天而直視,羲和倚日以旁嘆。繽紛乎八荒之間,掩映乎四海之半。當(dāng)胸臆之掩畫,若混茫之未判。忽騰覆以回轉(zhuǎn),則霞廓而霧散。
然后六月一息,至于海湄。欻翳景以橫翥,逆高天而下垂。憩乎泱漭之野,入乎汪湟之池。猛勢所射,馀風(fēng)所吹。溟漲沸渭,巖巒紛披。天吳為之怵栗,海若為之(躨)(跜)。巨鰲冠山而卻走,長鯨騰海而下馳??s殼挫鬣,莫之敢窺。吾亦不測其神怪之若此,蓋乃造化之所為。
《大鵬賦》里寫大鵬飛起來的感覺:“脫鬐鬛于海島,張羽毛于天門。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贝簌i飛起來了,太陽正好也剛剛升起,太陽在大鵬的翅膀上,稍稍露出一點(diǎn)紅色,“烜赫乎宇宙,憑陵乎昆侖。”宇宙、昆侖之間,就只有大鵬鳥?!耙还囊晃?,煙朦沙昏?!贝簌i翅膀拍一拍,呼吸一下,天地都為之變色,以至于天上全是霧了?!拔逶罏橹鹗?,百川為之崩奔?!贝簌i拍一下翅膀,連五岳都會動蕩,還要引起海底火山爆發(fā)。接下來幾句:“噴氣則六合生云,灑毛則千里飛雪?!边@大鵬一噴氣,天地四方就全是云了,抖動一下羽毛,則千里飛雪。
李白接著寫道:“爾其雄姿壯觀,映背河漢,上摩蒼蒼,下覆漫漫?!焙訚h,就是天河。李白和莊子都很了不起,他們真的都是神仙,在人類乘宇宙飛船到月亮上面去看地球之前,他們就已經(jīng)看過了。他們看到的地球,就是以海洋為主的——“上摩蒼蒼,下覆漫漫?!碧豢伤甲h了,了不起??!“盤古開天而直視,羲和倚日以旁嘆?!蹦莻€開天辟地的盤古,也只能是在一邊兒干看著。替太陽神趕車的羲和,看到大鵬就更只有發(fā)呆的份兒了。“繽紛乎八荒之間,掩映乎四海之半?!比蛟瓉硎俏宕笾?,現(xiàn)在說七大洲,都不在話下。只要大鵬一出,便是鬼哭神嚎?!疤靺菫橹鹄?,海若為之躨跜?!敝袊裨捓铮靺鞘撬?,海若是海神,他們看到大鵬之后都會嚇得發(fā)抖?!熬搛椆谏蕉鴧s走,長鯨騰海而下馳。”海里的那些蛟龍、鯨魚看到大鵬,更是嚇得或躲到海島下而逃遁,或沒入海中而潛游。
李白還自問自答地說:“吾亦不測其神怪之若此,蓋乃造化之所為。”我還真不知道大鵬何以這樣偉大?你們問我,我也不明白。你們一定要問的話,那我只能說這是天地造化。通篇展示詩人浪漫主義海洋霸氣。
李白作為一位個性張揚(yáng)的天才詩人,其一生在詩歌上是一個輝煌的頂點(diǎn)。海洋,在李白的筆下又有了新的創(chuàng)造,成為新的意象。據(jù)說李白曾在開元年間拜謁當(dāng)時宰相,署名海上釣龜客李白。宰相問他:“先生臨滄海,釣巨龜,以何物為鉤線?”李白回答:“以風(fēng)浪逸其情,乾坤縱其志,以虹霓為絲,明月為鉤?!痹紫嘣賳枺骸耙院挝餅轲D?”李白回答:“以天下無義丈夫?yàn)轲D?!惫粴鈩莶环病τ诤Q蟮拿鑼?,盛唐之前,自《詩經(jīng)》開始,寫海的除了曹操的《觀滄?!分?,能讓人們記著的并不多,如王筠的《早出巡行矚望山?!?、隋煬帝的《望海》、李嶠和宋之問的《海》,都不曾給人留下什么印象。寫海而能寫出海洋之豪氣的,還是要推李白。如李白《行路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jì)滄海。
這是李白寫的三首《行路難》的第一首,這組詩從內(nèi)容看,應(yīng)該是寫于天寶三年(774年)李白被權(quán)貴排擠離開長安的時候。在宮廷中,李白的才學(xué)識見曾經(jīng)得到唐玄宗的賞識,卻因?yàn)樾∪诉M(jìn)讒言而“賜金放還”。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于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于是重金設(shè)盛宴為他餞行。面對金樽美酒、玉盤珍饈,李白卻只能“停杯投箸”,“拔劍四顧”,難道廣袤大地竟無自己的—條出路。“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以現(xiàn)實(shí)中的險山惡水,暗示當(dāng)時詩人處境的艱難和政治道路的坎坷。但詩人并未因此消沉?!伴e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眲t是另—種繼續(xù)追求的表現(xiàn)。閑來垂釣,宛如昔日垂釣而受周文王之聘,助文王打下江山的姜尚(姜太公);乘舟夢日,復(fù)有伊尹在受湯之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而過之夢。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jīng)歷,讓詩人對未來又充滿了希望。雖然仍面對“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艱難險阻,但出于詩人積極入世的決心和信念,相信自己總有一天,能乘長風(fēng)破萬里浪,張高帆直越大海,勝利到達(dá)理想彼岸。最后豪邁地吟出了這千古名句:“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jì)滄海?!?/p>
這首詩共14句82字,在七言歌行中屬短篇。但詩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躍式的思維,浪漫主義的海洋豪氣,豁然開朗的思想境界,高亢昂揚(yáng)的詩語,豪邁直前的氣勢,充滿自信的力量,使這首《行路難》成為后人稱頌的千古名篇。
翻開《李太白全集》,開卷第一篇就是《大鵬賦》。這篇賦寫于青年時代??赡苁芰饲f子《逍遙游》中所描繪的大鵬形象的啟發(fā),李白在賦中以大鵬自比,抒發(fā)他要使“斗轉(zhuǎn)而天動,山搖而海傾”的遠(yuǎn)大抱負(fù)。后來李白在長安,政治上雖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賜金放還”,但并沒有因此志氣消沉,大鵬的形象,仍然一直激勵著他努力奮飛。他在《上李邕》詩中說:“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fēng)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李太白全集·上李邕》)也是以大鵬自比的。大鵬在李白的眼里是一個充滿海洋豪氣、帶著浪漫色彩的、非凡的英雄形象。李白常把它看作自己精神的化身,有時甚至覺得自己就真像一只大鵬正在奮飛,或正準(zhǔn)備奮飛。根據(jù)裴斐《李白年譜簡編》,唐代宗寶應(yīng)元年(762年),即李白去世當(dāng)年寫下《臨路歌》這首詩,當(dāng)是李白的絕筆。詩人以大鵬自比,浩嘆一生壯志未酬的悲愴。全詩塑造出大鵬展翅奮飛而半空摧折,馀風(fēng)激蕩而扶桑掛袂的藝術(shù)形象。
李白一生,既有遠(yuǎn)大的理想,而又非常執(zhí)著于理想,為實(shí)現(xiàn)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這首詩說明他在對自己一生回顧與總結(jié)的時候,雖然流露出對人生無比眷念和未能才盡其用的深沉惋惜,但字里行間仍張揚(yáng)著詩人的浪漫主義海洋豪氣。
李白初到長安,遇到秘書監(jiān)賀知章,李白取出《蜀道難》一篇呈上,賀知章邊讀邊點(diǎn)頭,一遍未完,已稱嘆數(shù)次,最后,他翹起大姆指向李白說:“先生,您真是天上謫仙人??!”立刻解下身上佩帶的金龜,呼喚店家換來美酒,與李白傾杯盡醉。五代人王定保所撰《唐摭言》更把賀知章的贊語具體化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耶?”(王定?!短妻浴?賀知章是文壇元老,《蜀道難》得到他如此推許,所以,不久之后,這首詩連同“謫仙”的名號就傳遍天下。
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李太白在長安受到權(quán)貴的排擠,被放出京。第二年,李白離開長安后到了洛陽,與杜甫相會并結(jié)下友誼。隨后又同游梁、宋故地,這時高適也趕來相會,三人一同往山東游覽,到兗州不久,杜甫西入長安,李白將由東魯(現(xiàn)在山東)南游會稽(紹興,越州),他行前寫了這首描繪夢中游歷天姥山的詩《夢游天姥吟留別》,留給在東魯?shù)呐笥眩?/p>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
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詩中寫道:來往于海上的人談起仙人居住的瀛洲,大海煙霧渺茫,波濤漫天無際,瀛洲實(shí)在難以尋求。我根據(jù)越人說的話夢游到吳越,一天夜晚飛渡過明月映照下的鏡湖。我腳上穿著謝公當(dāng)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在半空中傳來天雞報曉的叫聲。洞中蔚藍(lán)的天空廣闊無際,看不到盡頭,日月照耀著金銀建成的宮闕。用彩虹做衣裳穿著,將風(fēng)作為馬來乘,云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而當(dāng)大夢初醒來,幻境皆已消失?,F(xiàn)實(shí)讓詩人產(chǎn)生對人生世事的感慨。
李白的詩作完全證明了李白是一個在本質(zhì)上把現(xiàn)實(shí)與浪漫結(jié)合在一起的詩人,只不過,他希望以浪漫的方式,完成改善現(xiàn)狀、實(shí)現(xiàn)自我人生價值的理想而已。盡管在當(dāng)時,也許沒有人為這顆文學(xué)的巨星的隕落而傷心落淚,甚至沒有多少人知曉他的死訊。然而一直有這樣一種動人的傳說,李白是因?yàn)樵诎不振R鞍山長江邊上的采石磯上,喝醉了酒,看到江中的月亮,奮不顧身地跳下江去,為撈月亮而不幸身亡。直至今日,在采石磯上,還有一處紀(jì)念李白投江的景點(diǎn)叫做“捉月臺”呢。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歷史大浪淘沙般的過濾,李白那種積極浪漫的情懷、傲視權(quán)貴的氣節(jié)、為理想獻(xiàn)身的精神,特別是近千首反映了他一生追求和表達(dá)人世間種種審美感受的激情詩篇,早已成為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遺產(chǎn)之一,甚至走向了世界。李白的浪漫精神及其用浪漫手法寫就的華彩樂章,早已成為不朽?!鞍材艽菝颊垩聶?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兩個警句,它表現(xiàn)了李白蔑視權(quán)貴的傲岸精神、向往自由的高尚品格,其詩作無不激蕩著浪漫主義的海洋傲氣。(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