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岳繼平
梵高藝術書簡中的繪畫理論建構
文/岳繼平
本文通過梵高生前的書信往來,從其中梳理其理論建構。梵高對于繪畫的基礎理論和繪畫史論以及繪畫的運營機制都有論述。對米勒等藝術家繪畫的模仿,使他不斷超越自己,而對日本畫的理解,促使他開創(chuàng)出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對畫商和畫家的關系,他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梵高;書簡;繪畫理論
梵高/黃屋72cm×91.5cm 1888年
我們所知道的梵高是著名畫家,擅長色彩表現,是很多人眼中的瘋子,同時他也是英年早逝的天才。但是梵高的藝術生涯并不是簡單的“瘋子”或者“天才”二字可以概括。就像他自己所說:“我很努力地畫,以馬賽人吃法式雜魚湯的熱情來畫……”①對于繪畫,他不斷地摸索,不斷地論證,最終找到了一條適合他自己的路。從某種角度說,梵高不是什么天才,他是一個勤奮刻苦的學生。
梵高不盲目,他知道素描的好處,原色的特性,互補色的使用方式,甚至對于畫作完成后,后期的包裝營銷,他都有成熟的考慮。也許他的思考并不成系統(tǒng),而是斷斷續(xù)續(xù)的想法,不過,正是這些思路影響了他的繪畫風格。有人評價:“梵高是19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他是表現主義的先驅,對20世紀的藝術有著深遠的影響?!雹谒膫ゴ蟛皇墙俜髌房梢愿爬?,他的偉大還來源于對繪畫理論的思考。
(一)自然是最好的主題
梵高的代表作品,不管是《向日葵》,還是《星空》,畫面色彩艷麗,具有狂放不羈的筆觸,他的畫作具有把人的目光深深地吸引進去的魅力。這種魅力源于梵高對自然的熱愛,他不止一次提道:“畫家應該親近自然,畫家理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并且教導我們去欣賞大自然?!雹廴绻赡埽恢毕M约耗軌蜃≡趯庫o的鄉(xiāng)村,這樣可以和大自然親密的接觸。
梵高對于自然主題的選擇不是偶然為之,當他在思考米勒繪畫特點的時候就流露了出來,他對自然的表現是直接、不假思索的。梵高自己解釋:“我想要表達為生命而掙扎的意味?;蛘哒f我嘗試不加以哲學化地忠實于我所看見的自然。”④他討厭自大,討厭感情用事,但是他也很明確地說,這些表現在自然面前都會變得不值一提。面對自然時,藝術家是虔誠和認真的。
梵高書信中提到的黃色小屋稿
在對主題的表現上,梵高主張色彩和形式的使用要完全符合主題,在他闡述繪畫《吃土豆的人》的思路時,他講了他的畫面,他的用色,但是最重要的是,他對自己用色的肯定來源于繪畫中的土豆。梵高認為,如果你在土豆這樣的主題中看到或者感覺到了奢華的氛圍,那就不對了,田野的繪畫就需要有鳥糞和肥料的感覺,色彩和表現最終是要服務于主題的。他覺得自己這幅畫很成功,原因是:“如今,那色彩像是一只泥土還黏在上面的未削皮的馬鈴薯的顏色?!雹?/p>
(二)色彩理論
梵高論述最多的內容是色彩。雖然是零散和不成體系的,但是從他的書信中可以看到,他對于原色和灰色的喜愛。他不只一次地強調只有三種基本色:紅色、黃色和藍色,其組合為橙色、綠色和紫色。如果加入黑色和白色,就可以得到無數的不同種類的灰色:紅灰、黃灰、藍灰、綠灰、橙灰、紫灰等。他指出灰色表現的豐富性,并提出假如要在這么多種灰色當中找到灰綠,是完全不可能的?,F在色彩學體系也證明了他的假設。在他比較成熟的看法中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于原色
梵高對于原色的喜愛毋庸置疑,從他的作品中可以明顯看到對原色的使用?!断蛉湛飞踔林皇敲髁恋狞S色調,連補色都沒有太多涉及,他的顏色之純粹甚至被戲稱為“顏料不調主義”。
在梵高的書信中,我們可以更明確地看到“至于色彩方面,我當然不想經常畫灰暗,有些小木屋的色調甚至十分明確。我的目的是從原色——紅、藍、黃——而非從灰色出發(fā)?!雹拊谝院蟮睦L畫實踐中,他以一幅又一幅的作品闡述著他的理念。
(二)關于補色
沒有人比梵高更愛使用補色,他的畫作中,如果有紅色那必然會有大面積的綠色。1884年7月初給提奧的信中寫道:“春是柔和的——嫩綠的麥苗和粉紅色的蘋果花。秋是黃葉和紫羅蘭色調的比照。冬是映著黑色輪廓的白雪。但現在,如果夏天是藍色對抗著小麥的橙色,那么筆下的圖畫,便得用各種互補色(紅與綠,藍與橙,黃與紫,白與黑)來表現季節(jié)的變化趣味?!?/p>
他喜歡矢車菊、萬壽菊、白菊花的組合,因為這樣,藍色和橘色的基本色就都有了,他喜歡畫罌粟和紅色的天竺葵,因為如此那肥厚的綠葉就有了紅色花朵的對比。在他的畫作里,這一對對色相環(huán)里相對的顏色,和諧得像孿生姐妹。在他后期的作品中,補色的使用更加嫻熟,單色調的表現變化豐富,色彩更加和諧。
(三)關于灰度
熟悉梵高繪畫的人都知道他的畫作,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原色的使用。但事實上梵高曾經十分熱衷于灰色調和褐色調的表現。也許是因為居住環(huán)境的變換,巴黎明媚的風景啟發(fā)了他,也許是因為精神的刺激,讓他對事物有了新的認識,又或者這是一個藝術家成長的過程,但我們不能忽視他“灰色時期”的存在。
梵高對灰色的愛好始終貫穿在他的繪畫過程中,雖然他一直闡釋他的繪畫出發(fā)點是原色,但在生活中,他不時流露出對灰色的喜愛“有時,我渴望寧靜,除了灰色的海,孤獨的海鳥,別無他物,除了海浪的咆哮,別無他音”⑦。而在色彩的使用上,他在1882年7月26日在海牙給提奧的信中提道:“我并不害怕用翠綠色或者淺藍色,以及成千種不同的灰色,因為幾乎沒有任何顏色是不帶灰色:紅灰、黃灰、綠灰、藍灰,這是整個色彩搭配的實質。”
直到1885年8月下旬在紐恩南給提奧的一封信中才改變自己的繪畫傾向,“至于色彩方面,我當然不想畫灰暗,有些小木屋的色調甚至十分明確?!焙艽蟮脑蚴撬幼…h(huán)境的變化。1888年3月30日在阿爾給威廉明娜的一封信里,他這樣說:“你會理解南方的風景無法用紫色的色調繪出。例如,一個南方人,一個屬于南方的人,會保留運用灰色?!?885年以后,梵高的色彩開始慢慢過渡到純色,色彩鮮明,也很少再提到灰色的使用,只是在提到維美爾時,提到了畫家本人擅長的“珍珠灰”,以及委拉斯開茲最擅長的灰色混合著粉色的一貫用法。
在1890年前后,梵高的色調不再是無比刺眼的光芒,開始有柔和的色調出現,粉綠色調成了他的最愛,這種最自然,也最溫柔的顏色,像極了他對繪畫深情的愛。
梵高/播種者64cm×81cm1888年
(一)對畫家的評述
梵高的文學功底很深,這大概和他早年的經歷有關,傳教士需要閱讀大量的文獻,也有語言的要求,梵高后來能像運用荷蘭母語一樣熟練地運用法語和英語,德語也達到了相當水平。他讀過很多人的書,莫泊桑是他喜歡的作家之一,就繪畫藝術家而言,梵高一定是研究過德拉克洛瓦、倫勃朗、維美爾等藝術家,對于蒙提切利和馬奈的繪畫他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和定位。
在這些藝術家當中,梵高最喜歡的是米勒,米勒是他的精神指引,在他繪畫過程中,在備受思維和金錢困擾時,他首先想到的是米勒:“米勒說過的:‘我從來不想免除苦難,因為那可以使一個藝術家更有表達的力量?!雹嗨恢灰淮蔚嘏R摹米勒的《播種者》,也不只一次地提到對米勒的看法,梵高說:“我覺得‘他的農夫看起來像是以其所播種的泥土所繪畫出來的’這句對米勒的農民畫的評價是如此完美?!雹?/p>
在他看來,一個畫家當他畫農夫的時候,畫家必須將自己當成他們中的一員,好像感覺和想法也和他們相同。使自己成為不可能成為的人,這是畫家真實表現的基礎,而在米勒的畫中看到了他所追求的一切。梵高想去追求雷諾阿的閑適,曾經也思考過他的繪畫選題,但是他最渴望做的,是最真實的表現普通人的生活。
(一)日本繪畫
梵高的繪畫作品經歷過幾個時期,每一個時期都與他所生活的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對不同地方的風景,他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梵高也曾評論一些畫家和他們的繪畫風格,但是很少提到某一種類型的繪畫,日本畫是一個特例,對日本畫的關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繪畫風格。
在梵高畫靜物的時候,他這樣形容自己的畫作,“一支野百合——白色,粉紅色,綠色,黑色襯底,像是鑲著珍珠母的日本黑漆器。”⑩日本的黑漆器華貴和諧而又艷麗,梵高后期成熟的畫作風格也是這樣的視覺感受。在他給威廉明娜阿爾信中說:“提奧寫信對我說,他給了你一些日本畫,這確實是現在理解油畫中的明亮色彩的最直接、實際的方法?!?在此期間他一定認真地研究了日本畫的表現。僅僅是三個月的時間,他就有了更成熟的思路,他的創(chuàng)作主題和繪畫風格一步步趨向完善,莫奈的向日葵是一個契機,不管他是否看到過,但是他此時的摯友高更的話一定給了他很大的啟發(fā),自然的植物,明亮的顏色,日本的繪畫,他這樣給提奧說:“高更對我說,他看了一幅克勞德·莫奈所畫的插在一個日本大花瓶里的向日葵,覺得美極了,但他更喜歡我的向日葵?!?
在這以后,梵高開始了他的向日葵創(chuàng)作,從灰暗褐色調到明亮的黃色調,他經歷了怎樣的掙扎和思考?也許此時,日本畫的明亮給了他最大的啟發(fā)和撫慰。
米勒/播種者101cm×82.5cm1850年
梵高生前只賣出過一幅畫,他很自信,自信自己具有的才華,但同時,他也很自卑,因為他的作品并不能帶來財富,這使他深深意識到在世藝術家的困境,他不是特例,是一個代表,這種情況至今還存在于藝術界。
“我們眼見當今畫家備受缺乏足夠的金錢維持生活和購買油彩的痛苦,另一方面,已逝畫家的作品卻被付以高價?!?所以一些人認為,“可憐的梵高遠離那些因循守舊的人,遠離那些向成功獻媚的人”?形容梵高離群索居并不客觀。他從來都沒有離開過社會,他甚至還想成立一個繪畫的團體。黃色的小屋就是開始,當邀請高更來黃色小屋時,他一方面是因為自己找到了知音,另外一個方面,是期盼著他所希望的繪畫團體可以開始。
關于畫作,梵高的想法從來不是片面的,他考慮到繪畫完成的整個流程,包括后期的畫作展示,即便是沒有舒適的居住環(huán)境,他仍在考慮畫作后期的裝飾。“我在考慮用半打向日葵的畫來裝飾我的畫室,加工或沒加工過的鉻黃會點燃各種各樣的背景,藍色的背景,從最淺色品綠到品藍,用木框裝裱,木邊刷為鉛橙色?!?事實上,除了專業(yè)的收藏家,大部分人購買的畫作都要裝裱并用來作為房間最重要的裝飾。現代藝術家都開始考慮畫作的展示環(huán)境,例如抽象畫家羅斯科,他就要求自己的畫作需要在昏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觀看,這樣就有可能進入到他畫作的意境中去。顯然,梵高很早就開始思考繪畫語境的問題。
結語
縱觀梵高的200多封書簡,他對繪畫的主題、色彩都進行了系統(tǒng)的闡述,而對繪畫史上的藝術家和藝術風格也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他的一些看法從色彩出發(fā)卻代表了一個時期繪畫的總體特征。
從某種意義上講,梵高不是精神病患者,更不可能是瘋子,他一直都是有計劃有目的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如果非得說他是瘋癲的,那么我們只能說,在繪畫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他進入了某種狀態(tài),這種沉浸的狀態(tài)讓人忘乎所以,讓他作出極端的行為。在他創(chuàng)作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里,梵高都是正常的,甚至是無比理智的,從他筆下安靜的加歇醫(yī)生、安閑的郵差可以看出,他的心就像那慢慢綻放的杏花,從容地伸展向天空,自在,自由。那么我們今天對梵高的理解,大部分原因應該都是來于藝術商人的運作,就像梵高生前所擔憂和評論的。
注釋:
①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5[荷]梵高.梵·高藝術書簡[M].張恒翟維納,編譯.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
②皮波人物國際名人研究中心.名人傳記叢書:梵高[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3.
○14[法]喬治·魯奧.獨行者手記:魯奧的藝術與生活[M].楊潔王奕曾珠,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岳繼平,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