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錚
(山東省聊城市人民醫(yī)院手術室,山東 聊城 252000)
?
自制體位墊在腹腔鏡直腸癌手術中的應用
孫曉錚
(山東省聊城市人民醫(yī)院手術室,山東 聊城 252000)
目的 觀察自制體位墊在腹腔鏡直腸癌手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實施腹腔鏡直腸癌手術的200例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采用改良截石位;觀察組采用自制體位墊,給予人字形分腿位。觀察患者和醫(yī)生的滿意度、術后并發(fā)癥及擺放體位用時。結果 觀察組患者、醫(yī)生對體位舒適度的滿意度高,術后并發(fā)癥少,擺放體位用時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 自制體位墊的使用操作簡單,患者舒適,可有效預防并發(fā)癥,提高了手術安全性。
自制體位墊; 腹腔鏡直腸癌直腸低位前切除術; 護理
Homemade posture mat; Laparoscopic rectal low anterior resection for rectal cancer; Nursing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已成為直腸癌治療方式的優(yōu)先選擇。探討一種腹腔鏡直腸癌的合適體位,是手術室護士應掌握的一項護理技術。很多臨床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將傳統(tǒng)的膀胱截石位不斷進行改進,但采用的方法均尚存缺點。為了更好地降低體位引發(fā)的術后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滿足手術醫(yī)生的需求,筆者自行研制了腹腔鏡直腸癌直腸低位前切除術(Dixon)的手術體位墊,經臨床應用,效果良好。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鏡Dixon手術的直腸癌患者200例,其中,男136例,女64例,年齡25~84歲,平均年齡46.4歲。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患者術前均無骨關節(jié)疾病、下肢靜脈血栓、感覺運動障礙等。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按改良截石位再改良的體位:(1)將支托架固定在手術床上,拖腿板支托患者小腿肌肉豐富的部位,小腿呈水平位。兩腿分開角度在60°~80°之間。使髖關節(jié)與軀干的角度、膝關節(jié)屈曲的角度都在135°~150°之間。在麻醉前(即清醒狀態(tài)下)先予調試好體位。調試時注意詢問患者的主觀感受,確保無不適后,將患者雙下肢先放回平臥位,待麻醉后再將按原來調試好的體位擺放。
1.2.2 觀察組 給予人字形分腿位,均采用可分腿板式手術床,不需托腿架,只需自制體位墊。同樣在患者清醒狀態(tài)下先調試好體位,待麻醉后再安放體位。安置方法:平臥位,臀部移至手術床坐板與腿板連接處,脫去雙下肢衣褲,骶尾部小軟枕墊高15°,將自制體位墊兩個分別放于兩個腿板上,患者的兩條小腿放在自制的墊子上面的凹槽內,斜坡支撐大腿下部,腘窩正好在斜坡與上部的交接處的空隙部位,水平分開腿板角度為50°~60°,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屈曲呈150°左右。固定腿板,留置尿管于病人腹股溝處繞出懸掛在手術床床緣測。雙上肢用中單妥善固定于身體兩側。手術開始后搖手術床于頭低足高,呈30°~40°,抬高床頭使頭部低于水平不大于10°,左高右低與水平呈5°~10°。腹腔鏡游離操作完畢,只在腹部操作時,床尾腿板角度合并回復原位,維持其功能位。
1.3 體位墊的制作 取一塊長65 cm、寬20 cm、高15 cm的海綿墊,在海綿墊的一端截取一坡長22 cm的斜坡,其斜坡和底邊的角度為40°,并使上端的長度為47 cm。在海綿墊的短面,挖一中凹2.5 cm的槽,使整個短面呈一半圓形的凹陷。海綿墊制作好后外套帶拉鏈的布套。
1.4 觀察指標 (1)擺放體位的所需時間。(2)并發(fā)癥:包括骶尾部壓傷、下肢靜脈血栓等。由病區(qū)管床醫(yī)生協(xié)助觀察及診斷。(3)患者的舒適度:由巡回護士術后2~5d回訪時完成,觀察患者肩背部、腰部、上下肢是否存在不適或疼痛。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分為三級:0級為無不適;1級為中度不適,有輕微酸痛,但能忍受;2級為嚴重不適,酸痛較重。(4)手術醫(yī)生的滿意度:統(tǒng)計主刀醫(yī)生腔鏡下操作時手臂的舒適度及肛門處放置吻合器桿時困難與否。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及舒適度比較 見表1。
2.2 兩組手術醫(yī)生滿意度及體位擺放所需時間的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醫(yī)生滿意度及體位擺放所需時間比較
3.1 手術效果和完成時間比較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體位安置耗時顯著短于對照組(P<0.01),主要因為對照組安裝托腿架、抬高下肢、調整角度花費時間,擺放時醫(yī)護人員均比較謹慎,擔心出現(xiàn)滑脫或壓傷。實際操作中,患者肥胖高矮等情況參差不齊,常需要多人協(xié)助才能順利完成。觀察組只需將自制體位墊放于小腿下并將腿板分開一定角度,技術性和體力要求低,不同年資護士對該體位均能迅速掌握,操作簡便。同時,手術者反映觀察組體位暴露充分,在腹腔鏡Dixon手術中,肛門的操作僅為肛門沖洗和吻合器桿的置入,尤興翠等[1]的人字形體位手術暴露效果不及截石位好,所以,我們經過改良在人字形分腿位的基礎上自制體位墊,將帶有凹槽的那一面放于患者的小腿下,斜坡支撐大腿下部,腘窩正好在斜坡與上部的交接處的空隙部位,避免腘窩處神經血管受壓,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由于體位墊有15 cm的高度,能使髖關節(jié)外展、上舉,會陰部組織易向外膨出利于手術,手術野暴露充分,利于肛門部的操作 。行腹腔鏡Dixon手術時,患者身體左右兩側及雙下肢之間均需要手術醫(yī)生站立空間[2],為了擴大操作區(qū)域,便于手術者操作,雙腿外展的最大角度,應是患者的一側肩、對側膝、足三點組成的兩條直線夾角[3]。即使是小截石位,雙下肢均抬高,主刀醫(yī)生右手操作受阻礙,操作桿手的活動范圍狹小,再加上腹腔鏡手術所用器械都是長柄,抬高的下肢更是影響操作,不能輕松到達目標。改用自制體位墊的人字位,腹壁與腿的角度增大,便于主刀醫(yī)生和器械護士的操作,手術操作更為快捷,縮短了手術時間。
3.2 自制體位墊對手術后并發(fā)癥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體位并發(fā)癥顯著少于對照組(P<0.01),主要是觀察組以人體力學作為理論依據(jù)將患者的著力點放于雙肩、骶尾部、大腿內側,使患者平臥位的同時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位,人字形體位雙腿自然順延,腿和腹壁的高度差遠小于截石位,不壓迫神經和血管,再加上帶有坡形的體位墊,使膝關節(jié)松弛,避免雙下肢伸直時間過長引起神經損傷[4],血液回流更加順暢,能減少下肢血栓形成。自制體位墊的體位使病人雙下肢重量均勻分布于軀體,術后骶尾部壓傷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術中將頭頸部適當抬高,可防止軀體的滑行和預防頭部水腫。
綜上所述,腹腔鏡Dixon手術中采用自制體位墊,制作方法簡單、經濟、取材方便,使用簡單易行,使患者舒適,醫(yī)生滿意,節(jié)約了時間,提高了手術的整體效果,值得推廣使用。
[1] 尤興翠,周尉璽,王江津,等.婦科腔鏡手術患者人字形與截石體位的比較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3,28(8):55-57.
[2] 孫萍,劉俊茹,張宇星,等.直腸癌經腹前切除手術中體位改變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5):480-482.
[3] 邢春鳳,周月輝,張龍秋,等.腹腔鏡類手術配合中常見問題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2):176.
[4] 覃鐵連,葉婉風,梁柳紅,等.“人”字平臥位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2,11:83-84.
孫曉錚(1970-),女,山東聊城,本科,主管護師,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R473.6
B
10.16821/j.cnki.hsjx.2016.10.037
201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