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珩
北海有三處茶座,可以在不同的季節(jié),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北海的美,產(chǎn)生不同的感受。
陽春三月,或者說是自清明節(jié)過后,雙虹榭的茶座就從室內(nèi)移向室外,在臨水的漢白玉石欄前,擺下一溜藤桌藤椅,倚著岸邊有五十多米長。每逢春秋兩季,雙虹榭都將茶座擺在露天,這時或陽光和煦,或金風(fēng)送爽,不涼不熱,在此飲茶小憩,可以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氣息。
舊時北京的茶座與南方不同,無論幾位客人,也是一壺茶,只是按人數(shù)多添幾個茶碗而已。茶葉也只有五分和一毛兩個檔次,喝沒了味兒,可以倒掉重沏一壺。除星期天外,雙虹榭的茶座絕無人滿之患,或兩三好友喝茶閑談,或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或獨自讀書看報寫文章,都可以占據(jù)一張桌子,待上半天兒。雙虹榭的果碟最簡單,四個果碟總是一碟醬油瓜子、一碟南瓜子、一碟玫瑰棗、一碟花生米或花生蘸。人們坐在這里對吃喝并不在乎,完全是為了休息。
長夏酷暑,北海最涼爽的茶座是北岸仿膳前的大席棚。
仿膳飯莊當(dāng)時的規(guī)模不大,只有最北面一排平房,而前邊的空場卻很大,夏季高搭席棚,能容納二三十張?zhí)僮捞僖?。?dāng)午后驕陽似火的時候,這里卻蔭涼匝地,四面來風(fēng),好一個清爽所在。每逢炎夏午后,在仿膳茶座揀一張?zhí)僖卧谧琅宰拢闵弦粔睾玫南闫?,暑氣頓消,比今日的空調(diào)更覺自然。坐上一會兒,聽著岸邊樹上此起彼伏的知了高唱不歇,已稍有困倦之意,閉目假寐,不覺已入夢鄉(xiāng)。夏季天氣多變,時而天低云暗,電閃雷鳴,只覺頭頂席棚上劈劈啪啪作響,接著一陣大雨,席棚偶有一兩處漏雨,于是趕忙起身挪動桌椅,剛作安頓,陣雨漸歇,只是虛驚一場。此時微風(fēng)拂來,困意全無,再請茶房重新沏過一壺,洗盞更酌,欣賞初霽的景色。對岸瓊島綠樹環(huán)抱,簇擁白塔,襯映著一片藍天。不久,西面也是云開霧散,五龍亭那邊的天上出現(xiàn)一道雨后彩虹。此時,樹上的“碧無情”又重新鼓噪起來。
仿膳茶座不似雙虹榭,除了常例果碟之外,可以另叫仿清宮御膳的點心,最普通的就是豌豆黃、蕓豆卷和小窩頭。這幾樣?xùn)|西現(xiàn)在在漪瀾堂、道寧齋的仿膳仍然能吃到,但豌豆黃已經(jīng)是淀粉多于豌豆了。蕓豆卷雖然基本保持了原來的品質(zhì),但數(shù)量之少真是點綴而已。當(dāng)時有一樣點心,今天已見不到了,那就是蕓豆糕。蕓豆糕是煮熟的蕓豆去皮磨細,用花色模子刻成一塊塊直徑一寸多的圓形小餅,無餡兒,碼放在仿乾隆五彩的八寸盤中,盤中間坐一小碗,碗中是玫瑰蜜汁鹵。吃時用箸夾起蕓豆糕在汁中飽蘸,再放入口中,汁甜糕軟,蕓豆的清香與玫瑰的馥郁溶化在一起。
那時仿膳的飯菜也絕無今天漪瀾堂、碧照樓、道寧齋、遠帆閣等幾處踵事增華,仿宮廷排場布置那樣豪華,但菜做得卻老老實實,極為地道,尤其是仿清官的幾大“抓”,像抓炒里脊、抓炒蝦仁、抓炒魚片等,真是外焦里嫩,汁甜味厚。那時的肉末燒餅做得也極好,肉末燒餅這東西在外地人聽起來好像是一樣?xùn)|西,其實肉末是肉末,燒餅是燒餅。用刀破開燒餅,去掉中間的面心兒,把肉末夾進去即可大嚼,實在是很平民化的食品。此物從民間傳入宮中,得到太后老佛爺?shù)恼J可。后來再從宮中流入民間,就成為可以仿制的御膳,身價自然不同了。燒餅略有甜味兒,肉末要炒得不老不嫩,干爽無油,確實又不是一般的燒餅夾肉味了。
時維隆冬,序?qū)偃牛焙R黄煅┑?,這時要去北海坐一坐茶座,惟有白塔下面的攬翠軒了。
數(shù)九寒天,北風(fēng)呼嘯,繞過白塔,來到攬翠軒門前。掀開厚厚的棉門簾,一股熱氣,一股茶香迎面撲來。室中有一只很高的煤爐,燒得正旺。房子不大,在任何一個角落都會覺得暖和。揀一臨窗茶桌坐下,渾身上下有一種復(fù)蘇的感覺,從腳下暖至心頭。一壺?zé)岵杷蛠恚鹊钩鲆煌?,然后掀開壺蓋兒,再將碗中的茶水倒回壺中砸一下,等到茶葉伏下,重新斟出,恰到好處。端起茶碗捂住雙手,可以悠閑地眺望窗外北岸的景色。
一壺茶續(xù)過三次水,一本書看去了兩三章,可以離去了。從北路下山,直達漪瀾堂。那時北岸的仿膳尚未搬到漪瀾堂,但漪瀾堂、道寧齋也賣飯,什么風(fēng)味記不清了,但卻記得每到冬天樓上賣日式的雞素?zé)?,雪白的豆腐、碧綠的菠菜、滑嫩的雞片魚片,蘸著生雞蛋吃,味道特別好。